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苏省2009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2023-07-05 来源:星星旅游


江苏省2009届高考模拟试卷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途中见杏花 吴 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①,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①帝乡,此指长安。长安多杏树。 ⑴请说明这首诗的首联有怎样的表达特色。(4分)

⑵这首诗中流露出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江苏省淮安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四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⑴(4分)首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或:以乐景衬哀情)。(2分)早春时节,一枝俏丽鲜艳的杏花伸出墙头,昭示着春天的生气,可是作者面对这美好的景象,却感到忧愁、苦涩。(2分)(乐景的介绍为1分,作者的感受为1分)

【注】如果考生回答触景生情且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⑵(6分)①惜春之情(1分)。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1分);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1分)。

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1分)。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1分);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1分)。

③故国之思(1分)。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深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1分),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1分),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三点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给6分,但每点必须附带分析。具体到每点,答出情感给1分,分析给2分)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 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⑴“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答: ⑵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⑶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4分)

答: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⑴傍晚。(1分)“吹角”是从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从视觉角度描写。(2分,每点1分) ⑵ 黄叶飘零,秋景令人感伤;孤城吹角,戍边生活凄凉;牛羊下山,引发征人乡思。(3分,每点1分) ⑶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4分,每点2分)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②③④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⑴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⑵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江苏省南通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⑴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江苏省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南宋] 陈与义 夜登小阁,忆洛阳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作此词时,作者住在浙江湖州。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旧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4分)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6分)

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 文 试 题参考答案 9.(1)①动静结合(1分)。② 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3分)

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2分);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2分);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2分)

苏、锡、常、镇四市2009届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二)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采莲词 (唐)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⑴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⑵两首诗在写人的手法上有哪些异同?请具体分析。(6分)

2009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三、古诗鉴赏(10分)

⒐⑴白诗描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1分)、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1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1分)、勇敢(1分)的采莲姑娘。 ⑵①两首诗前两句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2分,“烘托”也可写成“衬托”;或者写“景物描写为人物出场作铺垫”)。②白诗后两句采用神态描写(或“细节描写”)勾画人物形象(2分)。③张诗后两句采用白描手法(2分,如写“动作描写”给1分)。

宿迁市2009届高三语文五月份仿真试题

三、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所作。

⒐⑴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试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简析“炼字”这一技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丛丛”与“叶叶”二词用叠字,增添了音乐性,琅琅上口,余味无穷。(答四组字词1分,分别点出作用3分,共计4分)

⑵本诗全篇的抒情方式(手法)是乐景哀情。(2分)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4分)

徐州市2009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 一、古诗鉴赏(10分)

⒐阅读下面这首宁诗,然后回答问题。

祭常山回小猎

苏 轼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②③

回望白云生翠谳,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①诗作于密州知州任上。是年十月,诗人到郡城南二十里的常山祈雨,回来路上和同官在常山东南的黄茅冈举行了一次习射会猎。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③西凉薄: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④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⑴此诗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6分) ▲ ⑵诗人在颔联剪取两个猎射场面进行精细描写,请从炼字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

徐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三、(10分)

⒐⑴(6分)①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1分)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2分)②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予边任,亦不减谢艾,定能麾兵败敌,抒发了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报效的昂扬壮志与激越情怀。(3分)

⑵(4分)上句,尤妙“弄风”二字。骏马于一驰一骤、一腾一跃之间,扬起阵阵劲风,风因马起,马鼓风劲,一“弄”字,境界全出。(可给2分)

下句,掠地,足见其训练有素,又见其凶猛异常。苍鹰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场面宏大,动态十足。(可给2分)

此联遣词用字尤见功力,写得既警动有势,又形肖神似。(这种答案,只是从整体上泛泛而谈,最多给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