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输电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在接地点要流过全系统的对地电容电流,如果该电流数值较大,就会在接地点燃起间歇性电弧,引起弧光过电压,从而使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极大地增加。在电弧接地过电压的作用下,使设备绝缘损坏,形成两点或多点接地短路,造成停电事故。
解决该问题的一般做法是,在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利用消弧线圈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故障时的容性电流,使接地故障电流减少,实现自动熄弧,保证继续供电。消弧线圈补偿方式分过补偿、全补偿和欠补偿3种方式。
(1)全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0,即ICΣ = IL 。从消除故障点的电弧,避免出现弧光过电压的角度来看,此种补偿方式是最理想的,但从其他方面看,则又存在严重的缺点。
在全补偿时,ωL=1/3ωCΣ,正是电感L和三相对地电容3CΣ对50Hz交流串联谐振的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架空输电线的三相对地电容不完全相等,则电源中性点对地之间就产生电压偏移,根据戴维南定理,可计算其中性点的电压;
此外,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当三相触头不同时闭合时,也将短时出现一个数值更大的零序分量电压。上述情况下出现的零序电压,都是串联于L和3CΣ之间的,该零序电压在串联谐振回路中产生很大的电压降落,从而使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严重升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采用该种补偿方式。
(2) 欠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容性,即ICΣ > IL 。在该种补偿方式下,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如某个元件或某条输电线路被切除,在系统电容电流减小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ICΣ和 IL电流相等的情况,发生串联谐振
过电压。因此,该种补偿方式一般也很少被采用。
(3) 过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感性,即ICΣ<IL 。采用该种补偿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发生串联谐振过电压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采用过补偿方式时,流经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大于线路本身的电容电流,而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流动方向是由母线指向线路,所以,无法利用故障时和正常运行时的功率方向的差别来判别故障线路;
另外,由于过补偿度不大,为输电线的选线及故障测距均带来困难。但是,考虑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中性点的对地电压,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选取过补偿方式较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