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如何活用成语
作者:王开芳 张传胜
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5年第13期
成语可使语言生动简洁,形象鲜明。它们有的来自名家名作或典籍,还有的来自各类杂著以及诗词歌赋,也有的来自各类文化领域等,包罗万象,各有妙用。在作文时,考生往往从形式到内容都原封不动地直接套用成语,其实按照表达的需要,灵活变通地使用成语可以使文章富有文采。一般来说,根据变通方式的不同,成语活用可分为拆离、节缩、抽换、易位和转用等五种类型。 一、拆离
把成语拆开,在成语中第二、三个语素的中间插入别的语素,这种活用就是成语拆离,也叫成语扩展。成语扩展是为了强调成语语义或语素义,或者是为了修饰、限制、补充成语的语素义。如:
我早就说了:民心不可侮,螳臂岂能当车?(陆地《瀑布》)
我总归心里有个老谱子:要挡他的明枪,防他的暗箭。(吴强《堡垒》)
例子中“螳臂岂能当车”和“要挡他的明枪,防他的暗箭”分别是按照成语“螳臂当车”和“明枪暗箭”的语法结构和内在要求扩展而来的。前者是主谓式结构,插入“岂能”后,其结构仍然是主谓关系;后者属名词性并列式结构,因为“明枪”与“暗箭”都是两个偏正式的名词组合,可以拆成两部分,以充作谓语“当”和“防”的宾语。这样一拆离,不仅使语言简练,而且表达出了更为丰富的情感色彩。 二、节缩
因表达的需要,临时删节成语中的语素,叫成语节缩。一般情况下,成语节缩是受语言表达形式的制约而产生的,其目的主要是使句式、节奏等方面协调一致,使语言简练含蓄,幽默生动。如:
那些怀着杞忧的人物,不知道《红楼梦》在今天放映,仍然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秦牧《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吸取养料》)
句中“杞忧”是成语“杞人忧天”的节缩,用来修饰后面的“人物”,避免了重复。 三、抽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表意的需要,临时把成语中的个别成分抽出来,换作其他词语以表达新的意思,叫成语抽换。成语抽换主要是为了适应语境,准确表意。它能增添语趣,加深语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如:
伫立远眺,书海茫茫,不能“望书”兴叹了。(曹靖华《智慧花开烂似锦》)
江青对古典诗歌一窍不通,炫其博学,引了《黄鹤楼》诗说是:李白写了这首诗,同情曹操杀祢衡,崔冠李戴,成为笑话。(臧克家《在民族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新诗》) “望书兴叹”由成语“望洋兴叹”抽换而成,形象生动。“崔冠李戴”由“张冠李戴”抽换而成,运用巧妙,恰到好处。 四、易位
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变换,形成一种临时性的变体。这种活用叫作语素的易位。成语易位主要是出于语言环境、句子结构、节律音韵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它能使句子结构一致,音韵和谐,使语言表意简练,生动。众所周知,汉语讲究语序,语序一变,结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同样的道理,因为成语语素的排列次序是固定的,假若一旦发生变化,那么它的结构、意义也就跟着发生变化。如:
大道理而用清浅现成的话说出来,叫作“深入浅出”,小道理而用晦涩难懂的话说出来,叫作“浅入深出”。(老舍《打倒洋八股》)
文中“浅入深出”是由成语“深入浅出”变易语素位置来的,它表达的是与原来成语完全相反的新义,也是原来成语所不能表达的一种新义。 五、转用
在语言表达中,一个成语不使用它本来的意义,而是临时把它借来作别的意义使用,叫成语转用。恰当地转用成语,能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新颖,幽默。如:
今年三月一日蒋介石说过,共产党交出军队,才有合法地位。……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我们是“无法无天”。(毛泽东《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他想到郑苏桥的那副眼镜,就哑然地笑了,这副眼镜,只有一只有近视的镜片,另一只是一个空框架,测绘班的姑娘们打趣地说郑苏桥是“一目了然”。(陈继光《1001公里》) 第一句中“无法无天”本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为贬义词,作者将之临时借来表示没有取得蒋介石所谓的“合法地位”,含有褒义色彩。第二句中“一目了然”本指很容易看得清楚,文中则借用为“只有一只眼睛看得清楚”,形象而又风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综上所述,我们在作文中,想使文章语言更为丰富多彩,成语的活用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考生要注意,这应该根据句子表达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熟练地掌握好活用的技巧,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用。活用只应是确有实际的特殊需要,并合乎一定的构造法则,否则,随意变更用法,那就是妄作窜改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