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四 年级 语文 教学设计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塞、秦、征”等8个生字,会写“胡、催、醉”等11个生字,理解“但使、飞将、欲饮、人杰”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诗句的意思,再明白诗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想,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出塞》。: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出塞》。“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怎么解释? 2.你想到边塞看看吗? 3、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课件——王昌龄照片、生平简介)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塞、秦、征、还” 2.学习生字 “塞、秦、征” 指导书写: “塞”的中间第三横长;“秦”上大下小;“征”左窄右宽。 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 1.学习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读错。 (2)大家跟读,学习“秦”字。 (3)提问“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2.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生听课件中范读、指名读、齐读、师范读、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2.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根据我们说的学习方法再读古诗,把理解的词放入诗中,用我们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3.反馈交流: 4、指导第一句的修辞手法“互文”。 5.同桌互说诗意,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6.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四、悟诗情 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一)感悟画面之悲。 范读诗句。 (二)感悟人心之悲。 从征人角度感悟。 “人”指什么人?会想什么呢? (三)感悟历史之悲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李广呢? (2)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2.激情引读 3.体会壮的感情 出示《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体会战士们的豪情壮志。齐声朗读。 四、布置作业 将你今天在课堂上的收获加上你的想象,将《出塞》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或一个故事。 五、总结 写法: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两首诗。 2.出示并理解课题。 沙漠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它填写新词咏唱。今天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教师板书:《凉州词》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感。 “琵、琶”注意:葡萄和琵琶的读音。 2.学习生字 “催、醉” 指导书写:“词、催、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催”是左窄右宽;“醉”左右结构匀称。 3.教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 4.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感,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 5.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三、学习古诗《凉州词》 师:刚才大家通过读诗初步了解了古诗的内容,你刚才说到那盛宴摆满了葡萄美酒啊,让我们读读这一句(出示诗句第一行)。 1.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醉人的葡萄酒、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香甜的美酒。 师: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可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很多同学发出了惊叹声,谁来读出这样惊喜的感觉? 这样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让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景?你想想到些什么? 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这情景使人异常兴奋——读: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 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 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1)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 (2)这急促的琵琶声还在催促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是不是应该从“催”里读出: (1)快尽兴畅饮;(2)快奔赴战场(3)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边读边想,从这个“催”字中读出了不同的情怀。 3.小结:这场酒宴真是非常隆重,有欢快的琵琶声,有醉人的美酒,酒宴上人声鼎沸、酒杯交错,谁来读出这样盛大的场面。指名读、分组读。 4.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诸位老兄,我有点醉了,想告辞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这样难得的盛宴就应该一醉方休。 展开想象:“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请诸位莫笑,引入下一句。(板书:醉) 指名读,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着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5.是啊,你抓住“几人回”读出了将士的心声,大家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想一想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什么?小组讨论汇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女生配乐读,我听出了母亲们的心声。 伤人一万,自损八千,战争是多么残酷啊。——读全句没有几个人活着回来啊,这里运用反问的句式说出将士们的心声,在质问这场残酷的战争啊。 小组读。 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戌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为国戌边死得其所,是无比悲壮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戌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板书:悲壮豪迈) ——男生齐读。 正是因为将士们有这样的豪迈的气度,才有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全班读。 小结:好一个“几人回”,同学们今天很会学习,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几种不同的感受。 6. 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我们闻到了醉人的美酒,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全诗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抒发了戍边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把整首诗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从你们这悲壮豪迈的声音中,让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心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7.指导背诵。 师:下面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化在记忆中,融化在血液里,把这首诗试着背一背。 学生试背,指名背,小组背,全班齐背。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夏日绝句》。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夏日绝句》 (一)全诗内容 1.用多媒体出示,指导朗读。 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同学们听出老师怎样的感情读的这首诗吗? (悲愤、激昂) 谁来试着读一读?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2.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 3.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理解第一句 学生讨论,汇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板书:生人杰死鬼雄) (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讨论,汇报: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板书:有骨气有气节) 4.思考讨论: (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 (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5.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 6.总结全诗,朗读升华 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 7.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二、作业 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 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要求做题。 1.给下面的字组词。 杰( )鬼( )雄( )项( )亦( ) 2. 给下列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一个词。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正——( )——( ) 崔——( )——( ) 二、填空。 ( )时明月( ),万里( )人( )。但使( )飞将在,( )胡马( )。这首诗的题目是《 》,诗句中“但”的意思 是,这首诗的后两句大意是:( )。 三、选择。 1.《出塞》是一首( )。 A.山中田园诗 B.赠友送别诗 C.边塞诗 2.王昌龄是( )代诗人。 A.宋 B.唐 C.清 3.下面的诗是王昌龄所作的是( )。 A.《清明》 B.《回乡偶书》 C.《从军行》 4.《凉州词》是一首( )。 A.送别诗 B.边塞诗 C.赠友送别诗 5. “度”的意思是( )。 A.越过 B.度过 C.过度 四、回答问题:《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1.《古诗三首》其中《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 诗,表达了诗人 的愿望。 2.《凉州词》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 ,对死亡并不畏缩, 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3.《夏日绝句》 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 ,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全诗仅 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崛、沈、范”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5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1.学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请看这个“志”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称为“士”。而“志”就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 2、说说你小时候立下的志向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习生字。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2)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崛、沈、范、魏、晰、振、胸、怀、赞、效、淮、租、惑、斥”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辱,读(rǔ)不要读成(lǔ)。淮,读(huái)不要读成(zhǔn),“斥”“沈”为翘舌音,“租”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3)书写“肃、晰、振、胸、怀、赞、效、租、疑、惑、凡、顾、训、斥、辱”。 字形难点:“怀”的偏旁是竖心旁,“晰”“训”的左半部窄,右半部宽。“赞”“辱”上下大小一样。 (4)四字词语 请你们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板书:为中华崛 三、初读,把握大意。 1.师:这是一个少年周恩来的立志故事,整个大故事中又带着三个小故事。现在请大家来比赛,看谁读书最快,把三个小故事找出来。 生:快速浏览。 2、尝试着概括了三个故事的小标题。 耳闻“中华不振”(1-6);目睹“中华不振”(7-8);立志“振兴中华”(7-8) 3、师小结:中华不振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读书”这个清晰而坚定的声音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多多了解这位伟人。……一、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师: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 先读通顺,再读出疑问。 二、自读,学习课文 1.充分自读 师:接下来我们先尝试自读课文,学习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读书要讲方法,请看两个小要求。 (1)读得通顺(2)读出疑问 在这些有疑问的地方,画上“?” 2.尝试质疑,解疑 (为什么伯父会说“有时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师:谁找到了下文中写到的“麻烦”是什么? 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训斥她。 师:撑腰,训斥,形成对比。这两个词,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师:对比后,你发现什么? (原本中国巡警应该为中国人撑腰,因为是洋人轧死了中国人,可是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还训斥他。非常不讲道理!) (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太弱,被欺负,所以巡警也狗仗人势。) 师:说得好,都是因为中华不振。请大家再看看,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原本大家要帮忙,但是却不敢帮忙,只能劝。大家也很无奈,因为中华不振。) 师:是啊。抓住“握紧拳头”和“劝慰”这对矛盾来读,你会读到当时中国人的心情,你会体验到中华不振,国民怒不敢言的无奈。来吧,让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板书:妇人饱受欺凌巡警丧失尊严) 师:这个故事的结尾说“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沉重分量”,现在你体会到了么? 四、课堂小结; 正是因为有了像周恩来、毛泽东、钱学森等这样的一大批伟人、名人,他们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从小立志读书,才成就了他们的远大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也不再是把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中国的土地,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新的世界形式,我们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应该立下怎样的志向呢? 课后反思: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文章结构,认识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想想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并试着分别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教学过程: 一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出示音频)大家先来听一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听,然后来谈一下。告诉老师,你想说什么?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同学们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千万别忘了自己的好习惯,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难懂的生字词,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定要做好批注。 2.同桌之间交流生字,对于生僻的字词两人结合查字典解决;实在有困难的字词可请教老师。 3.反馈的信息:把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用幻灯片展示出,和学生进一步学习。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把同学们的疑问强调一下,并提醒该学生注意。然后通过读一读、记一记、抄一抄的方式对生字词进行巩固。 4.再读全文,要求学生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也可同桌对读,相互检查,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蓄、迫、纠、缠、邀、扰、拒、签、订、宁、要、妄”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宁”在本课读(nìnɡ),避免读成 (nínɡ),“要”在本课读(yāo),“迫”读(pò)避免读成(pè),注意读准确。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梅兰芳明白日本人一次又一次“邀请”他登台的目的,更明白地拒绝日本人,在当时来说就等于放弃自己挚爱的京剧艺术。“茫茫青史……”著名画家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丰子恺对梅兰芳的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接下来的几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板书:避港拒演 蓄须明志 自伤身体) 2.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后三件事,画出能表现梅兰芳爱国情怀的语句或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做出批注。 3.学生交流。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一边默读,一边思考:(1)课文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 老师提示:注意每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梅兰芳的表现,用笔画起来;然后展示,最好用课文中的词语总结。 (2)课文一共叙述了五件事,它们分别是: 拒绝登台;香港拒演;卖房度日;蓄须明志;自伤身体。 (3)这五件事叙述得有详有略,你们认为其中哪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哪些内容?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3)你认为梅兰芳所有的表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文中能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评价一下他吗? (4)学生交流讨论,出示句子: A.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B.梅兰芳找到了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5)讨论总结梅兰芳先生高度的精神境界和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6)让学生自由的谈谈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 二、积累拓展 1.师小结:面对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请把你心中的歌,化作笔下的情,把你想说的话写在梅兰芳先生的画像旁边。 古往今来,像梅兰芳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一些爱国诗句吗? 2.回忆课文具体写了梅兰芳哪几件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每件事概括出来。 三、总结全课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同学们,如果说梅兰芳风靡海外,受到全世界人地爱戴是缘于他优美的嗓音,精湛的技艺,那么他坚定不移的民族气节使他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尚,称为一代又一代人心目中永远的偶像。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课下查阅、搜集有关爱国志士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延、昔、笋、茅”等9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本课词语;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1.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 2.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节,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1.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2、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3、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 师: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诗,读通读顺。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3、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延、昔、笋、茅、炕、煌、旦、媚”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延”在本课读(yán),避免读成 (tínɡ),“媚”读(mèi)“笋”为平舌音,注意读准确。 (2)用着重号画出诗的韵脚来,并说说全诗押的是什么韵。 (全诗押的是ang韵,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 4、.再读全诗,想想诗中所说的追寻延安是什么意思? 三、指导自学,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节。 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追寻。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 2.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 (2)分组讨论、交流。 (3)师点拨。 3.师小结。 什么是延安精神?学生讨论后回答。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革命队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伍内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3--6节,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点拨,解决疑点。 1.自学三、四两节。 (1)有感情地朗读三、四节,思考并分组讨论: a.“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把诗中表达同样意思的诗句找出来。 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的? 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什么? b.我们已住进了“高楼大厦”进入了电子时代,为什么还不能丢掉延安精神?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老牛破车” “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毫不犹豫” b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c.我们每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延安精神发扬光大的结果,我们的国家还需要再发展,就必须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3)有感情地朗读,加强理解。 2.自学五、六两节。 (1)指名朗读这两节诗,思考、讨论、交流。 a.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b.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板书: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3.依据板书,归纳中心。 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思感,深化理解。 二、布置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顶天立地) (2)比喻眼前充满了好物品、好文章或有用的人材。(琳琅满目) (3)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雨后春笋) 3.朗读诗的第六节,回答问题。 (1)第一句是(点明题目)的句子。 (2)第二、三、四句,每句都有两个“追寻”,后面一个“追寻”是对前面一个“追寻”的(说明)。具体说来,就是用(“金色的理想”)说明(“信念”),用(“明媚的春光”)说明(“温暧”),用(“火红的太阳”)说明(“光明”)。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三、总结全课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那么什么是延安精神? 课后反思 习作 写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书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书信的书写方式和信封和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坚持运用书信的形式与人交往,书信练笔。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教学难点 把握书信语言的特点,正确的表情达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书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大家说,我们能成为朋友吗?说起朋友,如果他们远在他方,你会用什么方式和他们联系呢? 2、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写书信。 . 二、审题指导 1.读题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板书:写信) 例文导学 师:写信一点儿也不难,想跟对方说什么就说什么,一一写清楚、写明白就行了。当然,写信和平时的作文是有所不同的。怎么不同呢?下面咱们一起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例信全文 2、阅读思考: (1)结合本文及以前接触过的书信,说说书信的基本格式。 (2)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提出的什么问题? (3)谈谈这篇书信的语言特点。 3、合作交流:针对上面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教师明确: (1)书信的基本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及日期六个部分,有时也可部分省略。 ()这篇书信回答了女儿“什么是爱情”这一问题。 ()这篇书信语言亲切自然,饱含真情实感,如涓涓细流,缓缓而来,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对女儿的爱。(板书:格式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三、要点点拨。 1.书信格式顺口溜 称呼顶格打冒号,先向亲友问个好; 正文每段空两格,一件一件不乱套; 署名日期别漏掉,工整写在右下角。 2.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3.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4.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5.结尾,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 6.学习信封填写方式: (1)出示信封课件) (2)明确填写方式 7、信封上有三条横线, 第一条线左边空两格写收信人的地址; 第二条写收信人的姓名; 第三条稍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 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编。 8、.介绍电子邮件的填写方式 一封电子邮件的基本内容通常分为三部分:收件人、主题、正文。 (1)填写收件人 (2)主题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主题填写时,要意思明确,让别人看到这个主题就大概能知道邮件的基本内容,如:对于……的想法,或者是对“……”的建议。 (3)首先是尊称,如:尊敬的爸爸、亲爱的姐姐等,如果是长辈就说“您好”,如果是一般的同事就说“你好”。事情说完以后,以祝福语结尾,再注明写邮件日期和写邮件的人。 (4)如果想要写信息或者材料内容比较多,也可以作为附件添加进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范文引领与书信练笔。 教学过程: 一、范文引领: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知道吗?当女儿提笔给您写这封信的时候,我是经过了多么复杂的心理斗争和多么艰难的选择。但是,对不起,妈妈,在您和爸爸之间,我选择和爸爸在一起。 也许您认为我是个傻孩子。爸爸只是个穷教师,不能满足我的许多需求,我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吃穿都是名牌。的确如此,这些我都知道,但我向往温馨、平凡的生活,我渴望虽贫穷却充实的日子;我需要精神的丰富、心灵的净化,而不是物质的满足。这些都是您不能给,但爸爸能给我的。 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回忆的美好。童年的记忆总是让我记忆犹新,并没有在岁月的长河里烟消云散。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过得也慢,绿阴下、土路上、田野里、池塘边,总能留下我们一家人的欢声笑语和快乐身影。扎着羊角辫,光着小脚丫的我,总喜欢在田野里到处追赶蜻蜒,任落日的余晖洒满全身,留下你和爸爸在后面肩并肩微笑着散步、轻谈。时不时,我会转过身,眯起眼睛,看你和爸爸,似懂非懂地笑,然后又去追捕蜻蜓……妈妈,您还记得吗? 妈妈,其实我明白,有许多事都不能用对与错来下定义。您有您的生活目标和向往,但不要强加给我好吗?也许我遗传了爸爸那份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心态,我喜欢跟着爸爸在夕阳西下谈论人生;喜欢陪爸爸在孤灯雨夜解读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文学名著;喜欢坐在爸爸身边听他朗诵唐诗宋词。我常想我的前生是什么,为什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却独爱这一份精神世界。也许我是唐时的一株柳,矗立在古风河畔;也许我是宋时的一尾鱼,游弋在清澈微波里;也许我是明时的一股风,穿越在修长胡弄;也许我是清时的小女子,终日在河边洗衣涤物……所以我选择爸爸,选择贫穷,选择精神的充实,选择灵魂的深化。 妈妈,不要难过,我依然是您的女儿,依然爱您。原谅我做出这次选择好吗?这是我心灵的告白。不管岁月如何变换,您永远都是我妈妈,没有人可以代替您在我心中的位置。妈妈,我永远爱你! 祝您 身体健康 永远年轻 您的爱女:明明 2019.9.1 二、简评: 一个司空见惯的题材,一个司空见惯的选择。本文却亲切感人、令人信服。它虽然与作者的语言功底紧密相关,但作者选择书信的形式来写,更便于作者充分发现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更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可选择恰当的文体,常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三、实战演练: 你在中学已经生活了两年多,在这两年里,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长的喜悦,也有不解的烦恼。在即将离别的时候,你对母校一定有着许多的不舍;对你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一定有深切的希望和祝福。那么,就请你结合……一、你的切身经历和感受给学弟学妹们写一封信:给他们传授学习的方法,教给他们交往的经验,和他们谈谈生活的道理,或者—— 要求: 1.运用正确的书信格式。 2.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3.有真情实感,避免空洞,矫揉造作。 4.恰当使用抒情、议论方法。 5.字数600以上。 四、动笔练习 根据你刚才的材料进行写作练习,注意要把格式写正确,内容写完整。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写信,又了解了信封的写法,老师希望你们能把写好的信放到信封里寄到收信人的手中。同时,也希望你们多运用“写信”这种联系方式很好地与你的亲人或者好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你们能做到吗?习作课,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物地点的文章,要抓住特点,详略得当,做到中心突出,写出真实感受。 课后反思 :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句子的语气,体会不同句子,语气也不同。 2.过程与方法: 注意课文中的有的不是一件事,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的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形容人的成语,重视古诗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积累形容人的成语,古诗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先把每件事弄清楚,再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重点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入语文园地七,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什么事?你们对哪篇课文感悟深刻?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古诗三首》中讲的主要是十代英雄为了守卫连疆,“_____________”的豪迈气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的是________,周恩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延安,我把你追寻》是首现代诗,让我们了解、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板书:课文大意) 2.理解运用 (1)本单元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讲了三件事,注意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每件事的重点,再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 (2)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3)理解成语的含义,读背词语 (4)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感受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3,师总结:通过练习,学会把握事情的重点,几件事的重点,再把握课文的重点。 3.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背背 (2)作者:高适讲解, (3)说说诗的大意。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所以感情真挚;作者以宽阔的胸襟,叙述眼前景色,让人感到悲壮凄凉。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学积累了一些描写人的成语,学会了一首古诗。收获不少呀! 课后反思 四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第一课时 一、我会拼,我会写。(5分) mó fàn chǎo rǎng chéng chǔ xiōng huái shān diào ( ) ( ) ( ) ( ) ( ) 二、给词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4分) 冒昧(mēi mèi) 惬意(qiè qià) 洗漱(shù sù) 铿锵(qiāng jiāng 三、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5分) 存( ) 屈( ) 燥( ) 删( ) 篇( ) 荐( ) 崛( ) 操( ) 册( ) 编( ) 四、本单元学了许多四字词语,我能把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灯( )酒( ) ( )( )非凡 耀武( )( ) 风( )日( ) ( )( )匪浅 形( )影( ) 我还能写两个四字词语:------ ------- -------- -------- 五、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写上序号。可要动脑筋啊!(3分) 博:①多,丰富 ②宽广 ③取得 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 2、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 ) 3、叶圣陶老先生知识渊博。 ( )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浓:①稠 ②颜色深 ③程度深 1、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显得虎虎有生气。( ) 2、爸爸下班了,我为他沏了一杯浓茶。( ) 3、最近,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六、加上恰当的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4分) 1、( )广场上坐满了( )观众。 2、( )市场上摆满了( )蔬菜。 第二课时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8分) 1、有志者-------------,------------ 。 2、--------,慌于嬉;--------,毁于随。 3、莫以----------- ,莫以---------- 。 4、尺有所短,---------- 。 5、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3分) 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回答问题。(18分) 叶老先生见了我,象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chēng chèn)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mó mú)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2分) 2、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2分) 3、用“~~”划出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3分)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4、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ī用“——”划下来。(4分) 5、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意义非凡的原因是------------------。(3分) 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2分) ①、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②、叶圣陶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7、你喜欢叶圣陶先生吗ī为什么ī(2分) 二、阅读《华罗庚》,回答问题。 (15分) 华罗庚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3分) ①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 ②、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的错误。( ) ③不停地称赞。(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普通( ) 错误( ) 3、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陈景润是一位-----------。(4分) 4、读第三自然段,“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中“明珠”指---------;“一粒微尘”指----------。(4分) 5、用“√”标出下面正确的答案。(2分) ①、本文歌颂了华罗庚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 凉州区古城明德小学教学设计
②、本文赞扬了陈景润钻研学问,认真严密的精神。( ) ③、本文赞扬了陈景润敢于向专家提意见的精神。( )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给你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告诉他(她),你的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把经过写具体。注意写信的格式。 ------------------------------------------------------------------------------------------------------------------------------------------------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