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教育学

2020-01-02 来源:星星旅游
陕西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

历年真题及答案

1、 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

在教育思想史上明确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教育家是(C)。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2.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的教学方法是(B)。A.愉快教学法B.情景教学法C.尝试教学法D.成功教学法

3.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按顺序划分的三个阶段是(A)。

A.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B.关注学生→关注情境→关注生存C.关注情境→关注学生→关注生存D.关注学生→关注生存→关注情境

4.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B)。A.直观技能B.体态表达技能C.提示技能D.批评技能

5.“小型分散,便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这种课外活动的形式是(D)。A.科技活动B.学科活动

C.个人活动D.小组活动

6.班主任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是(D)。A.有正确的学生观B.要树立育人意识C.应具备管理能力D.应具备专业化的素质

7.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的教学方法是(C)。A.讲演法

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8.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A)。A.提纲式板书B.重点词语式板书C.对比式板书D.问答式板书

9.主张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行为本身所产生的逻辑后果使学生从经验中体验到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理论是(C)。A.行为矫正理论B.现实疗法理论C.目标导向理论D.和谐沟通理论

10.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D)。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11.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A)。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反映论的观点

12.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13.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B)。A.练习法B.讲授法C.谈话法D.发现法

14.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D)。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15.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D)。A.陶行知B.杨贤江C.徐特立D.蔡元培

16.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跳级,体现了(C)原则。A.启发性B.直观性C.因材施教D.巩固性

17.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B)。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8.《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B)。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

19.个别教师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对学生关禁闭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0.王安石的《伤仲永》说明了(D)。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

__________、__________。(BD)。A.精英教育观B.人才观C.应试升学观D.教育质量观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AC)。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

3.教学技能测评的构成因素有(AB)。A.教学技能评定B.教学技能测验C.教学技能评价D.教学技能测量

4.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CD)。A.青年与老年的差异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D.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5.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AC)A.语言表达能力B.发表论文的能力

C.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D.获得科研经费基金的能力

6.小学教育目的的作用表现在(AB)。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指向作用D.选优作用

7.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D)。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

8.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C)。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的控制权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的物质基础

9.小学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__。(CD)A.德育目标B.德育任务C.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

10.人的身心发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方面。(AB)A.生理的发展

B.心理的发展C.情商的发展D.道德的发展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2.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

3.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

4.小学生在观察时常会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主要的东西。(  )

5.小学班主任的职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  )

6.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精心准备。(  )

7.身心健康权是人身权的最基本权利,包括保护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

8.小学教育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  )

9.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

10.德育过程与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过程无关。(  )

判断题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如何开展少先队社

区工作?【答案要点】

(1)引导少年儿童争优创先。(2)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娱活动。(3)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服务。(4)引导少年儿童参与社区建设。(5)加强少先队的社区阵地建设。2.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答案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3.教学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答案要点】(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4.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板书?【答案要点】(1)目的明确;

(2)布局合理;(3)呈现时机合适;(4)与讲授相结合;(5)书写工整,图文规范。

五、论述题(12分)联系实际试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答案要点】

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细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本质特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儿童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的学习品质。

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儿童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20分)赵老师是某小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信服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

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答案要点】

(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11年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20题。共20分)1.(A)是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文献,它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早300余年。A.《学记》B.《论语》

C.《童蒙须知》D.《小学》

2.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新教育大纲》

3.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B)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4.我国对学生的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D)。A.《宪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C.《教师法》D.《教育法》

5.“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B.《中庸》C.《论语》D.《学记》

6.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文件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B.北洋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

7.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B)。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潜在课程

8.(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9.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D)。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

10.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A.显性课程B.校本课程C.隐性课程D.综合课程

1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可接受原则

12.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A.赫尔巴特B.杜威C.洛克D.夸美纽斯

13.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遗传B.环境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14.作为教学手段,参观属于(B)。A.模拟直观B.实物直观C.语言直观D.场景直观

15.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A.课堂教育

B.班C.课D.时

16.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C)。A.劳动任务B.工作性质C.劳动对象的特点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17.在直观性教学手段中,(C)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直观手段。A.实物直观B.模拟直观C.语言直观D.课件

18.教师的(A)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20.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B)。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10题,共20分)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AC)两种教育价值观。A.社会本位B.理性价值观C.个人本位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角色除了教育者之外,他还是(BD)。A.教学主导者B.文化传播者C.监护者D.研究者

3.《学记》体现的教学原则有(BC)。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4.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指(AB)。

A.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B.教育目的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所制约

C.受教育人口的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D.学校发展规模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5.“人的发展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B)。A.英国的高尔登B.美国的霍尔C.美国的华生D.美国的吴伟士

6.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CD)。A.基础性课程B.拓展型课程C.选修课程D.必修课程

7.新课程以(AB)为理论基础。A.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B.多元智能理论C.自然主义理论D.实践主义理论

8.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是(BD)。A.素质教育B.科教兴国C.实施全民教育D.人才强国

9.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直观感知的方法包括(AB)。

A.演示法B.参观法C.讨论法D.谈话法

10.下列属于教育学专业期刊的是(AC)。A.《教育研究》B.《中国教师报》C.《中国教育学刊》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0题,共10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  )

2.美国学者布鲁纳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  )

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

4.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5.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6.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

7.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学校的产生。(  )8.法国思想家卢梭是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代表人物。(  )

9.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教学不应追求个性化。(  )

10.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功能的生存功能。(  )

判断题:1.√2.×3.×4.×5.√6.×7.√8.×9.×10.√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任选3题,共18分)1.课程计划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答案要点】

(1)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小学教学和其他活动的全面安排和要求;

(2)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开设的年级、顺序、教学时数,了解自己任教学科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3)综观学校教学、教育全局,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2.什么是德育的途径?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答案要点】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实施的渠道或形式。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

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

(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4.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答案要点】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12分)《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答案要点】

(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要求教师深入领会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认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

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

面面俱到,而是要求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

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要求,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六、案例分析题(20分)下面是对某所学校《成绩册》改革的一段描述:

上学期放假后,同学们议论最多的是他们的《成绩册》,上面不仅有考试的分数和班主任的评语。而且有老师的“悄悄话”,更令人叫绝的是还有自己评价自己、家长寄语、同学互评等栏目。问题:

(1)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2)我国新课程改革要实现哪些方面的转变?【答案要点】

(1)以上这些变化充分反映了课程评价方面“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成为基本的评价方略。另外,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成为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2)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