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
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范文一 亲爱的同学们:
常说:高一是基础,高二时关键,高三时冲刺。在高二的关键一年中,只剩下三个月,这三个月利用好就是黄金期,用得不好就成遗憾期(或悔恨期)。因为这三个月是复习迎接学业水平测试的小高考。只有小高考好,才能大高考优秀,若小高考差,2022年高考难以考好。在这三个月中,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彰显自己的优势、展现高二的闪光点? 第一,自信对待水平测试。就是说只要你认真听、用心记、勤奋练、学业水平测试一定能达标,对于基础好点的同学,自己要提高复习标准,目标不是对准学业水平测试,而是如何打胜2022年高考大仗,因此,要适度地拓宽知识和深挖知识的深度。提前进入高考状态,有备无患。 第二,和谐和睦的同学情。能同校读书是天意,能同班学习是缘分,既然是天意和缘分就必须珍惜、拥有,分享美好光阴。所谓“和谐”的同学情,做到性格和生活习惯互补,而不互损。性格要求大同存小异,即性格做到乐观、宽容、坚强、阳光、平和。生活习惯要守时、守信、文明、礼貌、诚实。做到好性格和好习惯互相叠加和强化,形成合力团队,共同学习和一起成长。把不好性格和不好习惯互相减弱和淡化。让周边同学因为有我而感到舒心、高兴。所谓“和睦”的同学情,一是学会理财,科学地使用生活费,力争做到不借钱、不缺钱、不赊钱、不偷钱、不黑钱等。二是保护好自己的生活用品和现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行得
正,坐得稳,睡得好,吃得饱。
第三,想学习、会学习、勤学习。想学习是一种态度,会学习是一种能力,勤学习是一种良好习惯。凡是进学校报到,坐在教室的学生,人人想学习,否则不会进校园。会学习就是按课本内容,考试要求,知识本身特点等,去猎取知识。具体行为:人人配齐学习用品(课本、笔、本等)。科科要有课本,节节要有笔记,课课要做作业,考试要认真。勤奋学习就是不仅要确保正常上课时课堂的效率,更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同时,让自己做到时时有收获,天天有进步。切忌:我不学你也别想学;我不听你也梦想听;我不考你也休想考;我不做作业你也无法尽心思考;我考不上大学,你也不能进大学。有的同学说。我本无此心,但你的行为却被别人误解。再说扰乱课堂秩序和破坏学习环境,本身就伤害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影响同学的前途的不好行为,也是不尊重老师和知识的表现。 第四,遵守寝室公约,做文明的同安人。在寝室内讲卫生,按时起床,不抽烟、不赌博,就寝时不玩手机,不说笑。寝室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小社会。每一个室友既要遵守公德与道德,同时,遵守寝室公约。你抽一支烟,看似小事,但全寝室的人要受你的侵害;大声说一句话,看似小事,但睡梦中的同学被你惊醒。
同学们,青春是永远的花开不败,吹响希望的号角,每个人迈出新时代步伐,年轻气盛、充满朝气、意气风发是高二的特写。应抛开的是邪心杂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生活当中来,展示你们的风采,亮出你们的魅力。青春暂短,千帆过尽,一个人的心灵,若能远离虚华与浮躁,保存那一份激情、真情和友情,那将是青春中一抹永恒而纯净的色彩!
悄然而逝的时光萦绕在我们的周围,去抓住他们,去利用他们,美丽
的校园,丰富的精神文化在我们身边,去品读他们,去鉴赏他们。 高二同学,携手并进,勤奋学习,奋力拼搏,去追逐我们的梦想! __ 年月日
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范文二 同学们: 你们好!
能在高二上学期与大家一起学习生物这门学科,不能不算是一种缘分,我非常珍惜这份缘分和友谊,尽管是昨天才得知担任咱班生物,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大家学好生物这门学科。至少让大家在明年5月份都能通过会考。其实师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也离不开在座的各位的鼎力相助,在这里,也恳切请求大家为了我们共同的进步,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也真心的期待大家对我的教学能及时的提出意见和帮助。
大家都是文科班的学生,不知对学习生物和学好生物是个什么态度,我自己认为,学科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融会贯通的,掌握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不仅让我们科学认识世界,让我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因为现在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和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衷心的希望在我们今后的生物课堂中,大家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我们为打造我们的愉快生物课堂而共同努力吧!
既然是朋友,就应该互相分享美好的东西,下面是我在暑假期间阅读的有关如何树立坚定自信心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因此在我们相遇的第
一节课我就想大家一起分享。(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帮助,请把它撕烂扔掉,并原谅我的冒失;如果你觉得有所帮助,请把它珍藏,并安安静静地多看几遍。)
同学们,当我们设定好自己的目标之后,比如说我要考北大,如果你将你的目标公之于众的话,可能会招致一些嘲笑。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说:开什么玩笑,考北大,我还考哈佛呢;就你小子想考北大,做梦吧你;少玩天真,你要能考北大都能考北大了。这些冷水可能会将我们浇成落汤鸡。同学们本来鼓足的劲一下子又如泄了气的皮球,瘪了。别人的嘲笑是有一定道理的,说实话北大不是人人都能考上的。有的同学自己设定了目标,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他心里总是在想:我长这么大,成绩从来没进过班级前三名,最好的一次才考了第八名,而且我们又不是重点学校,能考上北大才怪呢!
可是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呢高考上北大呢?还是先来看几个例子: 1有一种动物,叫大黄蜂。他的身体肥大笨重,翅膀却十分短小。生物学家们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经过仔细的计算,最后断言,大黄蜂绝对不可能会飞。但事实是大黄蜂不仅能飞,而且飞行速度远远超过了一般的蜜蜂。为什么?
因为大黄蜂不知道自己不会飞。如果大黄蜂一出生就知道自己不会飞,好了,它完啦,他不可能飞起来了。因为他心里已经形成了一种信念:我的祖先不会飞,我也不会飞,我就只能在地上爬了。
2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上数学课他在打瞌睡。下课铃响了,他也醒了,他醒过来之后抬头一看,黑板上有一道题,马上就
认为这是今天的家庭作业。回到家后高斯埋头苦算,可就是算不出来,但他锲而不舍,终于算了出来,第二天他把答案带到了课堂上。老师见了之后,不禁瞠目结舌,原来这是一道被认为无解的题。可就是这样一道无解的题愣是被高斯找到了解(不知道没有解)。为什么?如果高斯一开始也认为这道题没有解,它能计算得出来吗?
3很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要在四分钟跑完一英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可是,在1954年5月6日,美国运动员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纪录。他是怎么做的呢?原来每天早上他起床后变大自己大声说:我一定能在四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我一定能成功!然后在教练库里顿博士的指导下进行艰苦的体能训练。后来她用3分56秒6的成绩打破了一英里长跑的纪录。而在这之后,一年内竟然有37人陆续进榜,在后一年有200多人。奇怪吗?班尼斯特是怎样打破的纪录?
对,因为班尼斯特相信自己能打破世界纪录。原因就这么简单。 4美国有个总统叫林肯,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里面有许多石头,也就是因为石头多买的时候非常便宜。有一天林肯的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可是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早就搬走了,也就不会这么便宜的卖给我们了,这些石头是一座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很有道理是不是?后来有一天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就带领着小林肯开始挖石头,不长时间,他们就把石头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像父亲说的那样是一个个的小山头,而是孤零零的石头。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如果一个人在思想上认为一件事不可能,那么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
做,也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当一件事被认为不可能的时候,我们就会给不可能找出好多理由,例如:我的智商不高,我吃不了苦,我天生记忆力差,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这使不可能变得理所当然了,我们就不会采取有效的行动,这件事也就只能成为不可能的了。 能与不能,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信念。这些不能的声音往往来源于我们自己,我们的朋友,还有我们的父母。他们没有恶意,甚至是发自内心的善意,但这些话常常让我们害怕尝试冒险,自我设限,这样生活也就变得千篇一律,原地踏步,这甚至是阻碍整个社会前进的一个因素。 5几乎每一个伟大的构想在开始的时候,都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她真的可行。在飞机发明之前,科学家认为飞行不可能;在麻醉药发明之前,医生们坚信无痛手术不可能;原子弹发明之前,科学家们也认为原子是不可能分裂的;。比如蒸汽机发明之前,有人数落富尔顿:有没有搞错,先生?你要在甲板下生一堆火,让船能够乘风破浪地航行?你不怕把船烧了?但结果呢?富尔顿不仅生起了火,让船航行,而且发明了蒸汽机。
同学们能不能想象的到在飞机发明之前有多少人告诉莱特兄弟他们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而愚蠢?因为他们的装置是那么的简陋。就连他们的父亲也断言人类永远不可能飞上天,他说:如果上帝肯让我们飞上天,早就赐予我们一双翅膀了!可是就这样的两个不肖子孙不仅推翻了父亲的名言,而且让飞机飞到了人们肉眼看不到的高空,现在飞机可以比声音的速度还快。
人这一辈子,没有比完成别人口中不可能的事情更过瘾的了。这是一大乐事。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把不可能的观念去掉。人的行为是受观念制约
的,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比如我们学习生物:消极的观念是:生物是小学科,很多知识都需要记忆,只要考试之前突击一下,平时学与不学都一样;导致的行为是:学习上马马虎虎,漫不经心;最后成绩徘徊不前。相反积极的心态是:只要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学好生物;行为是勤奋学习,坚持不懈;最后的结果是生物成绩明显提高。
一个人是不可能取得他不想要的成就的。
6既然自信这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自信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自信的含义:自信不是在你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在你还没有得到之前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得到的一种信念。建立自信的基本方法有四种: 一是端正态度,树立可达到的目标并不断的实现目标和获得成功; 二是在挫败面前不气馁,而是认真和反思,不断的想象成功; 三是把自己在一个领域取得的成功移植到需要自信心的新的领域来,比如你数学成绩不好,但语文学得特别好,这样你就可以语文的自信移植到数学学习上来;
四是每天运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自我肯定,你可以每天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成功。法国心理学家艾米尔-库埃有句名言:每一天,在每一方面,我都越来越好。我们同学们可以坚持每天对自己喊几次:我是最棒的,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能够不断超越自己。 7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跳蚤的试验。跳蚤本来可以调到二到三尺高,被认为是跳的高度是自己的身高倍数最大的生物。科学家作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一只跳蚤放在一只玻璃杯里,然后用一块玻璃盖上口。跳蚤使劲一
跳,头重重地碰在坚硬的玻璃上了。她不甘心失败又跳了一次,但又一次重重的碰在了玻璃上。后来科学家把玻璃盖子拿开,让跳蚤继续跳,人们发现跳蚤已经跳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原来跳蚤多次经历失败之后,他失去了勇气,失去了信心,它认为已经不可能跳出玻璃杯子了。所以自信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8还有一个推销员的故事。2022年5月20日,美国一个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一只金靴赠与了他。布鲁金斯学会很有名气,他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要设计一到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在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的题目是把一条三角裤头推销给现任总统。八年时间很多推销员无功而返,都没有完成这道题。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改成了清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有了前八年的失败的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都认为不可能。他们都认为小布什不需要斧子,即使需要也不用自己买,即使自己买也不一定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一堆理由。但乔治-赫伯特做到了。而且很容易的做到了,记者采访他时,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小布什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里面有许多树,于是我给小布什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满了许多矢菊树,有的已经死掉,需要砍掉,我想您一定一定需要一把斧子,而我这儿恰好有一把非常适合您的斧子,不小不大,他是我的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您砍伐枯树。如果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答复。最后他给我寄来了15美元。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因为有些事情难以做到我们才失去自信,而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信,有些事情才显得难以做到。
9再讲一个例子: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年轻的时候立志要做一名作家,要达到这个目的,他知道自己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而字典就必不可少。但由于家里穷,接受的教育就不完善,因此有些善意的朋友告诉他,说他的雄心壮志是不可能实现的,劝他不要异想天开。但希尔没有听从他们的劝告,他用打工挣的钱买了一本漂亮的字典,然后他做了一件奇怪的事:他找到“不可能”这个词用剪刀剪掉了。然后丢掉,这样他就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辞典。最终她成了百万富翁的缔造者,他的书《人人都能成功》成为世界畅销书。
10同学们,讲到这儿我们应该明白:人们在自己身上设立的最大限制就是成功的最大障碍。扩展您的心理界限也就扩展了你的生命;毁掉你的限制,你就无所不能。
所以说,能还是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我凭什么说自己不能呢!我为什么断定自己两年后就考不上__大学呢。
最后请大家记住一句话: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希望大家把今天看成是生命腾飞的新起点,既要有鲲鹏展翅的豪迈气概,也要惜时如金、勤奋踏实的务实精神,从现在开始,为自己高中生涯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并努力践行。相信成功最终属于大家。 祝大家:百事顺意快乐成长! 你真诚的朋友 年月日
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范文三
高二年级,是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完成这“三分之二”的艰巨任务,需要以强大的觉悟力,矫正坏习惯,强壮好习惯,让游离的责任回归,让原有的信念更坚,让学习更有效,为高三奠定一个无比坚实广阔的基础,甚而提前进入高三。是每个高二人的任务,也是高二学生的聪明所在。 在我们每个高二学生的字典上,面对成功,不仅是“想”,而且是“非常想”;面对成功的信念,不仅是“能”,而且是“一定能”;面对每天任务的完成,不仅是“要”,而且是“一定要”;面向自己的要求,不仅是“严”,而且是“非常严”。把“能、要、想、严”变为“一定能、一定要、非常想、非常严”,我想,你就一定会在高二创造出一个奇迹来。 大家(尤其是走读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宽余了。而现在,处理这一自由,是各位同学必须面对的考验!
自由不是自暴自弃、自作聪明、自不量力、自甘堕落,宽松、放松不是放纵。自由的另一个侧面是责任和觉悟。自由就意味你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你自主安排时间,你就要自己担负起对个人,对家人、对他人的责任;自由就意味着要你拥有较高的觉悟,学会做到自爱、自尊、自律、自强,承担起所背负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
有两句话说得好,“在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也是天堂;在有希望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如果你在高二与欢乐、天堂同行,那是你梦想涌动,希望长在,日新月异;如果你感觉着痛苦,那是你因为暗淡了希望的美丽;如果你感觉现在的高二是地狱,那是因为你折断了梦想的翅膀。 我想到了正一步一步走向高考的我们。
首先是学习的“慎独”。
我们每天在教室里上很多节课,但这些课以外如晨读、早读前、早读、中午作业课、自习、周末等大量的时间是需要你自己去进行规划和安排,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也许他们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但他们在课余时间却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做到自读自研、自主学习,在学习上达到了慎独的境界。可是,我们还是看到这样的一些现象:总有人上课躲在高高的书堆后睡觉、看杂书;总有人躲在桌子底下抑或是在被窝里玩手机、MP3;总是有一些同学当看到级部管理人员站在教学大楼前时,便加快了脚步,甚至跑了起来,看到没有管理人员站在楼下,一切照旧,或者是在跑进大楼后,便万事大吉,依然如故;总是有一些同学在闲话、闲思,做着闲事,总是在喊着累、累、累。 所以,我想在冲向高考的我们,学习如果不竭尽全力、自动自发,依然采用被动学习的方式,靠级部管理人员、班主任、靠学科教师推着、赶着去学习,这样的学习,永远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归于肤浅。只有真正做到慎独,才能有效利用时间,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行为规范的“慎独”。
放假离校了,我们脱离了学校的监管,刚走出校门不久,多名学生就骑在快车道上了,多名学生也就把自己暗藏多日的手机掏出来了。老师看不到我们,家长看不了我们,于是守了半天的底线在各种利诱之下突破了:不该进网吧的进了(有的甚至相约共同“奋进”;游戏打不及、贴吧骂不完、QQ聊不够);不该玩的手机没命的玩了(有的平均每天的信息量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逾百条;白天在发、深夜也在发);不该交的朋友交了(主
要是恋爱时机不适和恋爱对象不配;有的因为假期着实无聊和孤独,遇上有人关心体贴,顺便就明确二者关系为男朋友或女朋友;有的干脆提前过家家,直呼“老婆”、“老公”);不该看的“字”看了(假期作业任务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教室有人查,转移到宿舍;就恨一件事——手太慢,抄不完!) 而我想,我们的同学所关注的,应该是自己的品行,是自己的学习,而极个别同学,所关注的,居然是他人的钱物和热水瓶,关注的是网络游戏,关注的是潇洒、新潮,关注的是异性和提前享受。为此,我感到很遗憾。特别对于现在处于恋爱之中,或正在恋爱边缘苦苦挣扎、难以抉择的同学,我真的想问:你真的已经确定她(他)就是你决心执意厮守一生的人吗?你真的已经考虑好接受和应对自己任性和草率的后果了吗?如果你认定你们是真爱的话,为什么就不能等待呢?等待一年、两年,等到高考结束又何妨?我希望同学们,尤其是准备制造麻烦的同学们最终能够明白,在你拿走了一些东西,或是获得了一些满足的时候你丢掉了什么,丧失了什么。因为,世事都是公平的,能量都是守恒的。 三是处理人际交往时的“慎独”。
以前在《读者》上读到过这样一篇文章。说有两只猴子,一只外向而乐观,在猴群中深受欢迎,另一只内向而悲观,受到猴群的排斥,科学家把两只猴子隔离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外向而乐观的猴子死了,而那只内向悲观的猴子却活了下来。也许有同学对这个故事不理解,会问死的为什么会是那只乐观的猴子呢?应该是悲观的猴子啊。我想,这正是这个故事所要告诉高考前线的我们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战胜高考的重要资源,不能正常地与他人交往,是一种缺憾,而不能学会独处,将是
致命的。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世界上没有完人,而人生本也就有起落,无论我们的人生会造遇到什么,无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遭遇到什么,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去尽情享受孤独、享受痛苦。同时,我们在前台万众瞩目下表演,接受鲜花与掌声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宽容他人,在台下倾听他人的声音,欣赏他人的演出,学会为他人鼓掌。 同学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慎独是悬挂在我们心头的警钟。能做到慎独的人,不一定是一个事事顺心,事事成功的人,但他一定是一个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品味的人,一定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 衷心希望同学们时时刻刻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更希望同学们把“慎独”当作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与生活习惯。期中考试过后,我们一些同学肯定因为自己的优秀或进步而欣喜万分,当然也肯定有一部分人因为考试过程和考试结果的不理想而使心绪一下子进入到了冬天,甚至是寒冬。 不管怎么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好与不好都会有它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无论如何,我们都更需要静下心里对整个考试进行全面、理性和科学的分析。我认为,对整个考前、考中、考余的总结反思,尤其是对试卷做客观的分析,通过做题的情况对一个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做一个全面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弥补,这是比考试本身以及我们关心的考试结果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试卷的分析上多用心力,以便发现自己更多的问题,使考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完全可以把考后的总结分析环节作为磨刀的过程,在这里多用点心力、细细思量一番是完全值得的。同学们,
你们说呢?
静心思考一下,你有“三闲”吗?读一下魏书生老师的经典文章吧: 《控制“三闲”》
我经常要求学生计算“三闲”的数量。从1979年起,我便建议学生细致地计算时间的利用率,然后统计一下今日“三闲”有多少。 后来我便要求学生,每天写完日记以后,便在最末一行记下当天“三闲”的数量。 所谓“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我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 不只学生,就连自以为有点自控能力的我,也常常某一段时间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实事可做,但脑子就是不配合,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任手不由自主地做闲事,也有时不由自主地成了清谈俱乐部成员。 应该说,我算是一个比较忙的人,但即使在完成较多任务之时,我觉得自己脑子仍不自觉地向闲思贡献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由此我想到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们,被“三闲”控制的时间一定比我多。
统计“三闲”,先要具体分析什么叫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上自习、看书,他在那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当然都没有用。公共场所,如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他竟说电子游戏厅的事,当然没用。人家在听广播、看电视、参加会议,他讲起了吃零食的事,自然没用,这类话,不说为好。另一类是有害的话。人家学习,他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注意力;人家进步,他编了瞎话,造了谣言伤害人家;别人团结,他背地
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即使无意,也是有害的话。 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一个中学生,并非研究电子游戏机的专家,却把课余时间消磨在电子游戏厅里,这显然是没用的事。老师正在讲数学,个别人数学成绩不好,却在下面看武侠小说,当然无用。同学们都在上自习,他却在那里做学龄前的事,叠纸船,画儿童画,有用吗?一位同学并非对服装设计有兴趣,却用相当多的时间跟父母要钱,逛市场,买花样翻新的服装。如此支配精力,显然也没什么用处。
对中学生有害无益的事也不少,个别学生逞强妄为,想称王称霸,满脑子计算怎样打别人和怎样逃避别人的打,并付诸行动。人家上自习,他哼小曲;人家用下午第三节课活动、跑步,他偷偷跑去买糖果吃;还有不少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事,都应在控制之内。
闲思困扰人的时间就更多了。有一类闲思只是没用,耽误做实事,闲思本身并无直接害处。如:正听着历史课,思路不由自主地从课堂教学讲的晚清文学,联想到《三国演义》,又联想到《封神演义》,联想到姜子牙垂钓遇文王。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毫无用处的闲思统治了这位同学半节课。也有的同学正听着英语课,思路不知不觉到了前面同学的衣服上,随着衣服又到了服装厂、纺织厂、印染厂、服装店。这样的联想倘是有目的,为了创作,为了训练自己有意的联想能力,当然有用。倘在不需要联想的时候,联想却无拘无束地自由驰骋,这至少可以说没有用途。认真统计,细心观察,会发现许多后进同学的大量时间便是在这类闲思中糊糊涂涂地度过的。何止学生,就是我本人,昨天一天,今天下午,至少有4个小时的时间被这类闲思夺走了。
另一类闲思则是有害的。如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考试成
绩不理想,就忧虑就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己,邻居又会如何瞧不起自己。结果越陷烦恼越深,越不能平心静气地分析失误的原因,更谈不上采取积极有效的纠正失误的措施了。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链:考试失误情绪低落无心纠正成绩更差。不少后进同学就是沿着这条恶性循环链,使自己从中等甚至上等的位置,滑到了最底层。这类闲思尤难控制。
由自己,我想到学生经受挫折时,产生的闲思一定多于我,倘不有效地控制,确实贻害无穷。
引导学生控制“三闲”,就使学生较明确地将无用有害的言、行、思和有用有利的言、行、思区别开来。一旦有了区别,下意识和潜意识就会起作用,不知不觉地对其加以限制。区别之后,又提出千方百计控制,虽不至于完全控制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控制比不控制要好得多,“三闲”数量一定要少得多,学生的言、行、思要理智得多。
一位同学从别的中学转到我班,到这以后须写日记和统计“三闲”,我看他刚来时的日记最后一行写道,今日“三闲”数量:闲话280句,闲事13件,闲思3.5小时。能有这么多吗?据我观察,他实际“三闲”数量,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过了半年,我再看他的日记,确实写得比过去好多了,看他写的《自我教育计划》,感到他想问题较全面,一个月中自己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有较明确的追求目标。
谈到控制“三闲”中闲话这个细目时,这位同学这样写道:“这个月我要努力把自己的闲话控制住,目标是每天控制在52句以内。”我从来没要求
他具体规定自己闲话的句数,没想到他竟提出了这样的目标,便问他:“这52句是怎么回事?”他回答:“经过控制,我闲话比以前减少了一半多,但和同学们比仍然比较多,要全部去掉,显然不可能。我计算了一下,自习和上课我能控制住自己不说闲话,但在家里和校内课间活动时,还不知不觉说些使别人不痛快的闲话。每堂课间6句便是36句,早晚还有那么长时间,不由自主地各说8句便是16句,合计52句。”我听了,没说好,也没说不可以,只是说你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就继续试。 又过了一个月,我再看他的日记本,这位同学在本月《自我教育计划》谈到闲话这一项时写道:“经过上月努力,我已达到了把闲话控制在52句以内的目标,本月要继续努力,把闲话控制在每天39句以内。” 一年以后这位同学纪律明显好转,基本控制住了自己的闲话,成了全校书法和美术活动小组的尖子学生。
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一个能够控制‘三闲’的人,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能是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有所作为的人。”
控制“三闲”要注意,一定要引导学生弄清“三闲”的概念,个别同学以为学习以外,特别是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所有言、行、思都是无用的。这是偏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这种偏见的学生甚至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劳动,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拒绝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有害的闲思,倘不加以控制,学生长大以后将难以在信息多元化、交往广泛化的现代社会生存。
具体控制“三闲”的办法应当有几十种、上百种,每位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我感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尽可能多地做
实事,明确做什么事,做几件,用多长时间做一件。心情不好时,做喜欢做的、难度小的事。实事做多了,形成较牢固持久的兴奋中心了,“三闲”便不容易侵扰了。
同学们,大家都明白,没有时间的保障,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试想,一个人闲话、闲事、闲思少了,自然做有益的事、说有用的话的时间就多了,人也就忙了。人忙,总会觉得日月短,越觉得短,越觉得时光匆匆,就越感到时间的宝贵,也才能更加珍惜有限的时间。人忙,才会觉得心里充实,才会越发感到忙是一种幸福,一种需要,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离不开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断地在大脑皮层上产生兴奋中心,不断强化,就会逐渐使懒惰的人变为勤奋的人,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寄生的人变为劳动的人。
人的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挥霍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先生明确指出:“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珍惜时间等于珍惜生命。学习是在时间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应有强烈的时间观念,争取时间,赢得时间就能保证我们的学习高速度、高效率。时间是个常数,也是个变数,善用者则多、妄用者则少。时间的利用,关键在于掌握利用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巧妙地管理时间,合理地利用时间,才能发挥时间的最大价值。
别人都在“努力”,为什么努力的就不是你呢?别人都能忍受和“享受”痛苦,为什么能忍受和“享受”痛苦的就不是你呢?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我们就努力改变自己。只有转变我们的思想、思维和观念,少埋怨、不埋
怨,尽快适应目前的“变故”,学会统率时间,驾驭时间,充分地利用好时间,才能在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2022年的每一个人,谁能够高效地管理时间,科学地利用时间,谁就能创造2022年学业的成功。这就要求我们2022年人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不利于迎考的心思不想,不利于迎考的事不做,行必想高考,坐必谈学习,日思梦想是学习,真正达到忘事、忘时、忘我的“三忘”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