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分层训练(二十六)登泰山记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其级七千有余
解析:选C A项,“采”同“彩”;B项,“圜”同“圆项,“有”同“又”.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放荡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解析:选C 漫:弥漫。
3.下列与例句加点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句是( 例: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A.余始循以.
入
\";) ) D- 1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C.日观以西峰
.
D.(苏轼)以始元六年至京师
.
解析:选D A项,表修饰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用;C项,助词,与“西”结合,表方位;D项与例句都是介词,在。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解析:选A A项,名词用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
解析:选A A项,“所谓”,古今都有“所说”之意。B项,古义“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现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2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或另提一事。C项,“足下\"古义是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古义是平整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6.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解析:选D 这句中的“是”不表判断,而是指示代词“这”. 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_________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析:选B 上文谈的是“门”,下文也要以“门”起首,句子才能与之衔接。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
- 3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结才能与之衔接.
8.名句默写(情境式默写)
(1)《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
“
自 京 师 乘 风
雪,
, 历
齐 河 、 长,
清,
\"。“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2)《登泰山记》中,“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半,
道,
少,
”,是总写作者与友人的登山路线。
(3)《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 。”
(4)《登泰山记》中,“回视日观以西峰,
,
,
”,既描绘了旭日临空,光照万里的磅礴气概,又暗示了日观峰之高,是观日的最佳处,再次突出了日观峰这幅主景。
(
5)《登泰山记》中,“日
- 4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上, , ”,共14字,只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那赤红的颜色,像是朱砂。
答案:(1)穿泰山西北谷 越长城之限 至于泰安
(2)越中岭 复循西谷 遂至其巅 (3)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4)或得日或否 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5)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9.文学文化常识
(1)填写横线处的内容。
《登泰山记》一文选自《惜抱轩诗文集》,作者姚鼐,是清代著名散文家,他和方苞、刘大櫆皆为桐城派代表人物.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农历每年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C.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郭\",外边的一道为“城\",“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泛指城墙。
D.干支纪年法是干支两字相配,六十年周而复始,用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日.
- 5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解析:选C 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二、类文阅读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游黄山记 [清]袁枚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注]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
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天雨寒甚,端午犹披重裘拥火。云走入夺舍,顷刻混沌,两人坐,辨声而已。散后,步至立雪台,有古松根生于东,身仆于西,头向于南,穿入石中,裂出石外。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又似畏天,不敢上长,大十围,高无二尺也。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晚,云气更清,诸峰如儿孙俯伏。 .
次日,从台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路又绝矣。忽见一石如大
- 6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鳌鱼,张其口。不得已走入鱼口中,穿腹出背,别是一天。登丹台,上光明顶,与莲花、天都二峰为三鼎足,高相峙。天风撼人,不可立。晚至狮林寺宿矣。趁日未落,登始信峰。峰有三,远望两峰尖峙,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峰高且险,下临无底之溪,余立其巅,垂趾二分在外。僧惧挽之。余笑谓:“坠亦无妨.”问:“何也?”曰:“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飘飘然知泊何所?纵有底,亦须许.久方到,尽可须臾求活。\"僧人笑.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
初九日,从天柱峰后转下,过白沙矼,至云谷,家人以肩舆相.迎。计步行五十馀里,入山凡七日.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注] 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 7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 仄:狭窄
.B.他松类是者多,不可胜记 胜:尽
.C.逼视之,尚有一峰隐身落后 逼:急切
.D.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族:品类
.解析:选C 逼:接近,走近。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幸有土人惯负客者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B.路绝矣,蹑木梯而上
.吾尝终日而思矣
.
C.溪无底,则人坠当亦无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家人以肩舆相迎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
解析:选B B项,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A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的人.C项,连词,那么/连词,表转折,却.D项,
- 8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介词,用/连词,表目的,用来。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章的开头简要交代游毕白岳峰进入黄山界,对黄山温泉的记游一笔带过。第2自然段以侧面描写为主表现黄山“山径\"之“仄险”。
B.文章第3自然段写黄山云雾用了“走”“夺\"两个动词,赋予了云雾鲜活的灵性,显示出云雾涌来时速度之快与雾气之浓。描写可谓生动传神。
C.僧人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安排。第4自然段中僧人的胆怯反衬出作者的豪放大胆,与僧人的对答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
D.这篇游记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作者入黄山七日,步行五十余里的所见所感,运用了的大量的比喻,活脱传神地展现了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解析:选C “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情怀”错误,与僧人的对答是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开朗的性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
- 9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耶?
译文: (2)石似活,似中空,故能伏匿其中,而与之相化。
译文: (3)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
译文: 参考答案:(1)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成为襁褓中的婴儿了吗?
(2)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
(3)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
参考译文:
癸卯四月二日,我游览了白岳峰后,接着沐浴了黄山的温泉.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
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兜笼也容不下。你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了游客的人,
- 10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叫作‘海马',可以雇佣。”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人来,人人手里拿着几丈布.我自觉好笑,难道瘦弱的老人又重新成为襁褓中的婴儿了吗?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
天下着雨,非常冷,正午还要穿着厚皮衣烤火取暖。云气直扑进屋,像要把房子夺去,一会儿工夫,屋内一片云雾迷蒙,两人对面坐着仅能听到声音。云气散后,步行到立雪台,台上有棵古松,根生长在东面,树干倒向西面,树冠朝着南方,穿进山石中,又穿裂山石生长出来。山石像是活的,似乎中间是空的,所以树干能藏身其中,而和山石合为一体。又像是害怕天公而不敢向上生长,树干有十围粗,高度却不到二尺。其他松树像这样的很多,无法一一加以描述。晚上,云气更加稀薄,周围的山峰像儿孙拜见长辈一样俯伏着.
第二天,从立雪台左侧转弯走下来,经过百步云梯,路又断了.忽然见一块石头像大鳌鱼,张着巨口。不得已只好走进鱼口中,穿过鱼腹从鱼背上出来,看到的又是一番天地。登上丹台,爬上光明顶,它和莲花、天都两座山峰,像鼎的三条腿一样高高地相互对峙.
- 11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天风吹得人站立不住。晚上到达狮林寺住宿。趁太阳未落,又登上始信峰。始信峰有三座山峰,远看好像只有两座山峰相对耸立,近前看才见另一座山峰躲在它们身后.始信峰既高又险,下面就是深不见底的溪谷。我站在山顶,脚趾都露出二分在悬崖外边.和尚担心,用手拉住我。我笑着说:“掉下去也不要紧。”和尚问道:“为什么?”我说:“溪谷没有底,那么人掉下去也就没有底,飘飘荡荡谁知道飘到哪里去?即使有底,也要很久才能到,完全可以在这一段时间内找到活的办法。”和尚笑了起来。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把武器库中的武器仪仗全散落在地上。大约有吃一顿饭的工夫,像有一匹白绢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僧人高兴告诉我说:“这就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棉团,过了很久浑然成了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油脂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只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区别,不全是一模一样的。
初九日,从天柱峰转道下来,过白沙矼,到达云谷,家里的佣人
- 12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们用轿子迎接我.这次共计步行五十多里路,进山一共七天。
三、仿真高考提能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游钟山记 [清]顾宗泰
衡、庐、茅、蒋为天下名山,而蒋山实江南之冠。吴为蒋子文立庙,曰蒋山;又以南齐周氏隐此,曰北山;山时有紫气,则又曰紫金..山。统而名之,为钟山。余于是山,向一至焉,未尽其胜。今鼓兴而往.
未至山六、七里,峰崿蔽亏,藏云障日;水泉激涧,净细可爱。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自晋以来,刺.史罢还,栽松百株,山故多松也。 .
沿山五里,遂抵灵谷寺.寺故在独龙阜,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宋改太平兴国寺;明初徙山之东偏,名灵谷。龛镂壁绘,不及往时,惟无量殿宝公塔独存.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至宝公塔礼焉。问三绝碑,已毁没矣.
南为琵琶街,履之若有声。由塔循山而左,为安石读书所。其..说法台旧址旁,为八功德水.藤葛纠纷,求所谓清泠者不可得.
由是为太子岩,此山之最高者.余乃升高而望,豁然四空。西瞰
- 13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覆舟、鸡鸣诸山,黛螺缭绕,后湖隐见,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紫盖黄旗之气犹有可想见者,而虎踞龙蟠,江山如故.独慨然于齐梁递迁之主,而叹其销沈于是.
历岩而下,日已薄暮。朝阳洞、商飚馆、周氏草堂、羲之墨池,..诸境最僻,俱不得访。别僧而归。归则松风送人,明月满衣。流连清景,恍若有失,不知路之幽且杳也。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B.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C.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D.其六朝之佳丽乎/而其南则俯眺城中万家烟火/绮纷绣错/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北凌大江/苍然极浦/
解析:选C “旷无人处/夕阳故宫也”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
- 14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断开,据此先排除D;“也\"后也应断开,再排除A;“万家烟火”是常用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再排除B。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紫气,紫色云气。古代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且附会为帝王、圣贤等出现的预兆。
B.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派遣去督察地方的官吏,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
C.安石,即王安石,字半山,号介甫,被誉为“通儒”,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解析:选C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我”所游之山为钟山,“我”曾经到过这座山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这次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B.“我”进入山中六七里路,看见山峰陡峭,仿佛隐藏着云雾,隔绝开了太阳;泉水涌流,山涧被激起波澜,非常可爱。
C.灵谷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行人踩在上面好像真的有声音一样。
- 15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从宝公塔出来沿山路往左面前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
D.太子岩是山的最高处。“我”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可见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的覆舟、鸡鸣等山和隐约可见的湖水。
解析:选B “进入山中六七里路\"错误,原文是说“未至山六、七里\".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山,松阴夹路,寒涛吼空;风自绝壁而下,其音飒然。 译文:
(2)因偕寺僧观景阳钟,规小而音短,不能必为景阳楼中物也。
译文:
参考答案:(1)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
(2)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声音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
参考译文:
- 16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衡山、庐山、茅山、蒋山,都是天下名山,蒋山则又确实为江南群山之首.三国吴太祖孙权为蒋子文在此建庙,所以称这座山为蒋山;又因为南朝齐时周颙曾隐居此地,所以称这座山为北山;山中常常有紫气飘荡,所以又称这座山为紫金山.把所有的名字统一起来,总称这座山为钟山。这座山,我以前曾经到过一次,但没有游遍所有的胜景。于是今天满怀热情,兴冲冲地前往游玩.
离山还有六七里路,就看见山峰陡峭,因遮蔽半隐半现,仿佛隐藏在云雾中,隔绝了太阳;泉水涌流,使山涧激起波澜,水流细小而洁净,非常可爱.来到山中,眼见两旁松树成荫,挤夹着山路,凄冷的松涛在山谷上空怒吼;风沿陡峭的崖壁吹下,一片沙沙的声音。从晋代以来,刺史罢官还山,都要栽下百余棵松树,因此山上松树很多。
沿山行走了五里路,就抵达灵谷寺了。寺原来在独龙阜,是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造的;宋代曾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明代初年,将寺迁移到山的东边,改名叫灵谷寺。寺里佛龛中的雕刻与墙壁上的绘画,已不如以前,只有无量殿上的宝公塔完好地保存着。于是我们同寺里的和尚一起去观赏景阳钟,那钟规模小而且声音也不响亮悠长,难怪它不能长久地放在景阳楼中。我们来到宝公塔前对塔行礼。拜完,向和尚询问三绝碑,才知碑早已被毁坏殆尽了。
- 17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寺的南边是琵琶街,踩在上面仿佛有声音。从宝公塔沿山路往左行,便到了王安石当年读书的地方。宝志禅师说法台旧址的旁边是八功德水池。水池边藤蔓、葛草交错缠绕,寻求佛经所说的澄净清泠,连一点儿痕迹也找不到。
过了这儿便是太子岩,这里是山上最高的地方。我于是登高远望,只见四面开阔.向西看见覆舟、鸡鸣等山,像青黑色的海螺一样曲折起伏,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后面的湖水。难道这就是六朝当时的美丽景色吗?向南便可以俯身远眺城里的万家烟火,景象可谓绮丽而纷乱,色彩错杂如绣;那一块空阔无人烟的地方,大概就是夕阳映照下的六朝当时的宫殿吧。北方横陈着一条大江,极目远望,对岸的水边苍青一片,六朝盛时的天子气象至今仍可以从中想象得出,但六朝已亡,如虎蹲踞、如龙盘伏的险要的江山形势,却一如往昔。于是我独自对齐梁时依次更迭的君主暗暗感慨,深深地惋惜他们纷纷灭亡,沉没在这儿。
沿着山岩下来,日色已经接近黄昏。朝阳洞、商飚馆、周颙草堂、王羲之墨池,这几个景点特别偏僻,都不能去游玩。我们告别了和尚便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松风从背后吹来,好像在送人归去;明亮的月光照着全身。(我们)恋恋不舍地边走边观赏着这清凉的景致,恍
- 18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恍惚惚,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忘记了山路的幽僻和遥远.
- 1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