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 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运及对策 学研合 作 The Problem and C0untermeasure of Producti0n,Study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y 斐陈米宋常媛杨惠 Zeng Yufei Chen Misong Chang Yuan Yang Hui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xi Ganzhou 341000) 曾裕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摘要:通过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当前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 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1—4792一(2O08)4一O237一O2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 作,是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并已受到许多 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场竞争激烈和科技发展迅猛的时 代,高等院校如何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如何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I)体制束缚,造成社会和高校内部对高校产学研合作 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法》巾明确规定, 高等院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火功能。但 产学研合作作为高校服务社会的第三职能尚未真正在高校评 价体系巾体现出来。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高校科技成果 (3)内部管理机制不活。一些高校原有的科技开发与校 办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 下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需要。高校科技产业是一种特殊的隶属于高校事业体制的 产业,它既是高校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又具有企业单位的性 质,应按企业机制运行,但它不同于一般产业部门的企业。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有关人员流动、生活 待遇、成果归属、职称评定等方面都还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 (4)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要经 历由研制到成果和由制成品到形成产业两个阶段,但多数高 校由于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无力创建自己的巾试基地, 的“价值”都是以单纯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米 确定。很多高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教学上,把着力点放在 争取重点学科数量以及硕士、博士数量上,对科技成果转化 不够重视,市场观念缺乏。高校教师搞科研多着眼于学术水 平,在科研选题上,不是以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而 是从文献和资料库里去找科研课题,导致研究出的成果与生 产买防:严重脱节。 (2)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不够,这里的交流包括信息 交流、技术交流、人员交流等。由于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观 念的不同,制约_r高校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与交流,高校的学 术文化是以自由探索真理为内涵的文化,在科技成果生产方 导致许多有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停留在小试或样机阶段,科 技成果商品化第二阶段无法顺利进行,这种状况,极大地损 害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企业用于科技与开发的资金也很有 限,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因此,拓宽产学研 项目资金来源是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巾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巾介服务体系是指科技成果 转化巾,在科技成果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问起桥梁作用的机 构和活动。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中介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 质量上,都无法适应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需要。眼下国际科技 中介机构逐渐向多元化、功能整体化的趋热发展,而我国科 技中介机构大多功能单一,机构不健全,提供信息服务不及 面多数重理论轻 用,具体表现为研究周期长,研究成本高, 成功风险大,利润观念弱,而企业文化是以追求利润为内涵 的文化,在科技需求方面要求见效快、成本低、风险小、利 润高。这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严重制约了高校产学研合作的 发展。 时或准确性不够,科技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业务服务能力 有限,而且巾介方的地位和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2加快发展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改革体制,进.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 重要性认识。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顾综合性的科技与经济 相结合的组织工作,是一项高科技开发与转化活动,是实现 立 ~ …, 嘶 J ………佃壬 七 …l 执 J1 ,l, … 驭 抽 ^^ l,u/J H I不 - 士 l[, Il rjM, / ★江四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赣孜科办学(2004)3号J 式,同时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文化和企 3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业文化虽存在观念上的冲突,但并不是不可调和的。高校具 有科技人才优势,学科门类、研究成果多,信息涉及面广, 但因中试基地缺乏,实验室成果要真正变成产品,必须要有 相当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技术人员的协助,以便进一步完 善和开发,在这方面,企业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 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高校“第三功能”的地位意识,改革 对科技成果价值的评价方式。本着“稳定一片,放开一片” 的原则,协调好教学、科研和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制订相应 持,政府应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资金担保,证券募资 等措施,调动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第四,高校可设立产学 研合作专项基金,将现行专项拨款制度改为基金制,并吸纳 社会各层对基金的投入,从而使统一立项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5)加强科技中介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要按照“组 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原则,加强科技中 介服务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和完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技 的政策,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使科技成果尽快应 用于生产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2)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密切科技成果创造者与使 用者的联系,提倡高校科研选题面向生产实际。科技人员交 流是一种更为直接、更为灵活的科技成果转化形式。要鼓励 高校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问,帮助企业从事技术开发 与人员培训 同时,企业中有一定研究能力的科技人员,也 可到高校从事一定时期的学习研究工作。这就促进了技术主 体与生产主体双方科技人员的相互交流,有助于高校与企业 的合作。而且,还有助于高校科技人员更直接更有效地了解 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帮助企业解决。这样高校科 研选题就更能面向生产实际,从而改变高校教师以往从文献 和资料库里去找科研选题,改变研究成果与生产实际脱节的 局面。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交流,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获得高校 科技成果的有关信息,及时掌握新的有效方法,促进企业生 产。 (3)设立专门机构,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健康发 展。为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问的联系,并向企业推销高校的科 技成果,高校应成立相应的专门机构。这种专门机构的主要 功能:一方面为高校科技人员与企业之问建立联系提供方便; 另一方面向前来高校了解情况的企业介绍高校产学研方面的 特色情况,并承担高校科技成果的销售工作。设立专门机构, 就高校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员流动、生活待遇、成果归属, 职称评定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向学校提出具体建议。对从事 产学研合作的科技人员,学校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如可 尝试优秀人才不设编制限制,职称评定单列,支持产业实体 自定工资、福利标准,实行技术作价人股等优惠政策。面对 新形势的要求,高校要探索出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利 于推动高校产学研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4)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融资机制,积极筹措资金。 目前,资金短缺是制约高校产学研合作开展的关键因素之 一,因而要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方式,以促 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险,风险投资的起步阶段主要依靠政 府的财政支持。建议我国各级财政每年拨出一定的专项资 金,作为科技风险基金和贴息资金。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后, 高校应联合企业积极去申报。其次,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人为引导,企业投人 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的投 资体系。第_三,积极争取政府对风险投资予以完善的政策支 术经纪及信息咨询等方面职能,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要 发挥信息网络优势,构建面向全社会的高校产学研联合信息 网,定期发布高校科技成果、人才供求信息,征集企业技术 难题,及时做好高校与企业问的信息交流,项目中介,咨询 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功能,加强对高校科 技成果的认定和管理,依照国家规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 对科技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对于技术先进、 市场前景广阔、效益好的科技成果优先促其转化,尽快变为 现实的生产力,实现高校和企业互利双赢。 (6)探索高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的不断深人,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得高校 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前景广阔。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具体 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一是,高校与企业联合申报纵向科研 课题,汇聚各自优势于一体,提高申报纵向课题获准率;二 是,高校积极承接由生产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委托的研究开发 项目,企业给高校提供一定数量的研究开发经费,待项目完 成后优惠供给合作企业;三是,高校以自身科技成果实现技 术人股,与企业联合共建研究开发机构,这是高校科技成果 与企业合作的发展方向。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高校科研 经费短缺,巾试条件不足,科研项目与实际生产脱节的困难; 另一方面,也解决了生产企业科技人才缺乏、技术成果不多、 技术信息闭塞的困难。所以,有眼光的企业家应积极与相应 的高校取得联系,投资合作,使高校成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技 术依托和人才培养基地。而高校也要积极与企业合作,按市 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为企业研究开发 出新技术、新产品,赢得企业的认可和大力支持,为高校的 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旭人,赵沁平.中国产学研联合的现状和经验[J]. 中国科技论坛,2003,(3). [2】江海,马强.重构适合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 科技管理研究,2004,(10). 【3】骆品亮,余林徽.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 政策研究fJ].上海管理科学、2004,(12). 作者简介 曾裕斐(1955~),男,1976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工 业自动化专业,副教授,江西理工人学图书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