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3.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4.马克思中国化的主要意义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6.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方向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10.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1.三大法宝内容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略其他的斗争形式。3.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关系: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16.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7.我国是如何社会主义改造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理论和实践。1953年,中国农村开始了互助合作运动。到1956年底,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理论和实践。 改造采取合作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包括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使剥削者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
18.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19.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20.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①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③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④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21.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3.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到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
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4.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的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5.为什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坚持以发展我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26.党为什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②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③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27.如何代表先进生产力①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得发展先进生产力②为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④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
28.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当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便成为直接的 现实的生产力.②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中,引起它的优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起主导作用,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29.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①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了是初级的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②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级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30.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①这种不够格主要是指在物质技术基础方面不够格,也表现在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方面的不成熟 不完善②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③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得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们日以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及其内容①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自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②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主要的内容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3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得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④毫不动摇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4.四大纲领分别指: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3)能够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3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由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注意: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39.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2)按资本要素分配(3)按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40.创新型国家:科技史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41.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42.为什么要大力加强新农村建设?(1)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2)我国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3)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43.5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4.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2)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3)保护生态环境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人民民主专政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6.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者的辩证关系)(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三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决不能将其分割对立起来。
4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回答政党制度优越性亦可)(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是一种政治领导(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拥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5)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6)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
48.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万能句)
49.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实行依法治国。(2) 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社会)(3) 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50.依法治国的重要性:(1)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2)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列、毛、邓、三个代表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相互关系: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5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与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4.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5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56.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57.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8.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2.中国工人阶级 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3.
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59.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为什么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要求。
60.党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1.这是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61.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①当今的世界时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②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④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自力更生的关系。
62.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判断题
63.“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对)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64.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一样的?(错)第一,公有制经
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有制在实现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第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只要控制权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就能有效地实现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65.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对)第一。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包围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度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66.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必然的(正确)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民族分布大群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态适合民族区域自治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团结各民族平等发展是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必然要求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很多都处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推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
5我国边疆地区大多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民族区域自治有助于边疆的稳定
67.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错)关注是必须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分给我们更多的资料流向发展好的地区。目前东部地区发展严重超过西部,使得西部的人力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多为流利向东,这些会出现人力资源东流,西部人力资源减重,西部留守儿童增加,农民工出现分工不合理等问题
68.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错)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可能同时富裕,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9.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源分配起基础性作用,不是自制计划经济(错)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实现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计划市场内在统一。
70.现公有制发展国有减少会影响我们性质(错)这种观点是片面的。①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繁荣市场,稳定就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公有制经济比重会适当下降。②但经济比重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因为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掌握在国家手中,共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且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增强。国家仍然是社会主义性质。这只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
71.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的抛弃(错)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2.社会义义社会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础矛盾(错)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不只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还有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这一根本矛盾制约决定着前两个矛盾。
73.如何理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
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说来,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7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7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主要有:确立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并重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扩大就业,又通过扩大就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鼓励人们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继续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增加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逐步建立城乡统筹、规范运行的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化的就业
76.判断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形成的基础。在一个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决定这个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性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根本不同。
7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其他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公有制经济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取得了多种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也因此得到改变和发展。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它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本质上符合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它否定了剥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第三,它既有利于发展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又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第四,它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又克服了改革开放前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79.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80.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法治和德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略。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一,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的人际关系中的地位和方式是不同的。一是从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来看,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而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二是从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来看,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而德治以其感召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第二,法律和道德在治国方略中应该而且能够结合起来。一是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维护、实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法律保障。二是社会主义德治通过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可以推动依法治国。三是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81.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