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历史阅读教学研讨

2024-03-25 来源:星星旅游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分为每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2根据每课特点,适当引导进行引言阅读

第一课文的引言或介绍本课史实的时代背景、或提纲挈领概括正文主旨、或设问激趣引人入胜、或拓展丰富学生视野,阅读导言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确定了基调、有了指向标。如七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其引言就导出了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引出了学生对丝绸之路开辟的兴趣。再如八上第13课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引言引用了的《长征》诗,课堂教学导入时,笔者首先让学生朗读这首诗,然后让他们找出诗歌中所提到的地名,再让学生思考这些地名与诗歌的题目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阅读能很快找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这些地名,也能分析得出这些地名都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地方。这样,通过对引言的阅读和思考,学生很快就能够记住本节课的中心课题是长征。

3加强对正文的阅读,掌握每一课的基本历史知识

课本正文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历史新课标的精神,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叙事简洁明确、字斟句酌、分量适中。因此,正文阅读是课堂阅读的主要内容。笔者采用“课前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基本了解每一课的基本知识;“课后阅读”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掌握。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忘记的方法,如讲九上“美国的建立”时,把1774年、1775年、1776年、1777年、1781年、1783年发生了哪些事通过阅读弄清了,美国内战的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再如,可顺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黄金时期、显著发展、遭遇沉重打击、萎缩”这条线索来进行阅读记忆。

4注意教材的史料阅读

课文为筋骨,史料如血肉,正像梁启超先生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史料的阅读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难点的解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有一段材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指汉族人民,“夷狄”是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这句话的含义了。进而可以得出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5注意对图表的阅读

历史教材中几乎没有一篇课文没有图表,有的甚至占整个课文内容的一半左右,因此如何处理和运用图表,成为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合理运用图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有利于获取有效信息。教师要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图表,从图表中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图表说明历史问题,寻求各种历史规律、历史特征和历史因果的答案。例如《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6总结

在教学中,每一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每一课历史阅读的侧重点都不一样,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根据学生情况加以调整。作为历史教师,要做阅读的引路人,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通过阅读不断地获取新信息新知识,发展自己,提升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