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取的原则
1.坚持真实性原则
历史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坚持真实性不仅是对历史学科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获得知识的尊重。如果学生发现老师所讲的历史故事有悖于历史事实,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无法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更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想象和推测,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故事内容要生动有趣,形式题材多样化
在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主体的理解方式、思考方向不同,将故事生动化、有趣化、多样化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新鲜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3.立足课本,鲜明主题
选取历史故事,一定要围绕大纲要求,把握知识重点,围绕一个主题,有条不紊的展开,让学生不会感觉混乱,不会失去学习兴趣,分阶段、有层次的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的史学认识和分析能力得到提高。
4.注意结合初中生的心理变化特征
初中生主要集中在13-15岁这一年龄段,学习以感性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的能力不足,历史故事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给学生以思考和教训,使学生理性看待问题,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程
在讲新课之前,不应急于直奔教学内容,已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运用历史故事导入课程。课堂中,为避免学生思维在15-20分钟后出现分散游离现象,如果能在一开始就把握住学生的听课学习兴趣,那么这个良好的开端就使整个课堂成功了大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故事可以是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战争故事、名人名事、文化故事等等,这些都可以加以利用。比如讲到中国近代不断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原因众多,但其中慈禧太后作为顽固派领袖权倾天下,把持朝政,不断阻挠进步思想和势力,固守闭关锁国,崇洋媚外,导致清庭逐步沦为列强统治的工具,加剧了中国两半社会的形成,加深了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所以可以列举一些慈禧太后的错误做法,如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大肆挥霍钱财,阻碍等等。通过慈禧太后这一学生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故事来反应中国近代屈辱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重振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在课堂中穿插讲述历史故事,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
要想在45分钟内不让学生走神,就需要使讲课内容具有吸引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地穿插历史故事。如在讲到三国混战时,可以描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役的激烈场面;在讲到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孙中山的所作所为;在讲到亚里士多德的发明发现时,穿插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这些原理等等。这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上课严肃的气氛,将课堂变成一场生动有趣的“故事会”,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好地记忆课堂上所讲的历史事件过程、人物、时间、结果影响。在历史故事之后,还应该提出一些由小故事引出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3.在课堂结束时也应运用历史故事
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历史故事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首尾呼应,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历史课不再那么枯燥,促使学生更加期待下次上课。
4.注重讲课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学的主观性较强,一字之差就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历史故事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教师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另外,还应注意语速和节奏,太快或太慢,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运用历史故事的教学方法既符合生感性认识占主导的思维认识方式,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合理运用历史故事,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以故事为载体,结合实际,融会贯通,以古鉴今来传授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科学教学,促进历史学科不断受到学生的重视,发挥历史学的积极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