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

2024-08-02 来源:星星旅游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风雨飘摇中走过了6个年头,在改革过程之中,我们逐步抬高素质教育,逐渐摈弃应试教育。然而,素质与应试究竟何为糟粕,何为精华,至今仍然没有定论,甚至有人倡议我们要把历史教育回归到传统教育之中。作为一名未来的历史教师,同时也是新课改的缔造者,我们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新课程改革 历史教育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之下,书籍在学生眼中意味着压力与负担.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是,看一看我们身边有多少人是不戴眼镜的,在高考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这样做.近年来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于是一个新的词汇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我们是课改的第一届学生,对于课改或多或少有些理解.教育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时隔六年,新课程改革既有成就又有不足。甚至有人提议要恢复课改前的历史教育模式。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一`转变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应试教育的根本弊端在于,把教育拖进一潭死水,进而丧失生存与发展的机遇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要养成习惯”,老师作为传递知识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使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得到进步.在传统的历史教育中,高考指挥棒主宰着一切,所以老师和学生都会有意识地告诫自己要以”考试为纲”。历史老师永远是板着面孔,在黑板上罗列出重点,让学生去记。渐渐地学生就开始厌恶历史课了。新课改要求师生共进,把过去那种吸收-----储存------再现陈规的思维模式转变为探索------转化-----创新的过程。虽然我们还是无法脱离高考的指挥棒,但我们却教会了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他们不再以课本为纲,学会了主动收集资料用尽可能多的证据来说服自己。 二·让学生动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转化。

在中学的课堂中,我们习惯于用“填鸭式教学”来形容。特别是我们的历史课,永远被认为是边缘学科,因为一节课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重点,我们不

1

、《新课程释疑解惑》 敢兆成 山东人民出版社,P8

知道该如何去把握。有人甚至恶搞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考试范围”。听起来似乎很搞笑,但仔细想一想,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认为的。大圣人朱熹曾说“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2可见学习是个主动自得的过程,学习的成功要靠学生本人主体性的发挥。都说名师出高徒,然而高徒自有过人之处。没有自身的努力,成功纯粹是无稽之谈。老师可以适当地“偷偷懒”,让学生自己充当课堂的主体。这和我们新课程改革当中的“小组讨论和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很类似。特别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进行这些活动提供了很大支持。

三、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着眼于未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这是我们在写作文或是生活中常说的一句话。所谓历史就是人们对于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的根本观点和看法。作为一门富有哲理的古老学科,我们更有责任启迪学生,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的追求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很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价值观开始扭曲。“教育商品化,教育市场化,教育产业化的气息萦绕在家长和老师的心头“。3不少高中生同一性早闭,一切向钱看,学习态度得不到端正,这对于我们这些与钱不大挂钩的学术性学科,无疑使一场灾难。社会上普遍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种背景之下,历史课堂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孩子们如何做人。1995年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在郑州荆山百货大楼的橱窗之中摆放着日军得力杀人武器”大和“号、“武藏”号战舰。在人们的指责面前,商家居然说这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使人向善而不是恶。 四、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把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这两个话题,抬得很高。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历史就那么点东西,只能靠死记硬背。这种思维定式左右着他们,于是创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张空头支票,在高中的课堂中,所谓的小组讨论、

2

、 《朱子语类》

《新课程释疑解惑》 敢兆成 山东人民出版社 《教育必要的乌托邦》 萧雪慧 福建教育出版社。

3

4

创新性学习只不过是形式罢了。在基础教育中图书馆的大门永远都是关着的。甚至在有的学校,还是沿袭过去的教学方法,只有在领导视察的时候,才会做做样子。老师都这样,何况是学生。

“没有不可教的学生,只有不善教的老师。”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别,但作为老师要在21世纪生活下去,必须吸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我们该信奉那句“是泥土可以燃烧成砖瓦,是铁矿可以百炼成钢,是金子就应该放出光彩”的古训。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但是又有谁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呢,在学生的心目中反对老师就是对他的不尊重,所以学生宁愿压抑自己,也不愿与老师辩驳。作为学生的我们当听到老师要提问时,心跳会加快,深怕叫到自己。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回答不上问题会感到内疚,要面对老师学生的嘲弄。或许是课堂气氛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一旦被人触及就会像踩了狗尾巴一样。 五、关于历史教育要回归传统教育的看法。

一晃而过,新课改已经过去5个年头,正在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有人提议历史教育要回归传统教育。在我们看来,课改无非就是课本变了,知识还是原来的那些东西。其实并非这么简单,它改的是这一代人对未来教育的看法和信心。我是陕西考生,作为老教材的最后一届,同时新教材的第一届(期间补习一年,在补习期间将新旧教材合用。)。给我的感觉是新教材表面上说是在减负,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就抗日战争来说,整整八年的历史,新教材只用了短短的两三页就讲完了,而专题式的老教材却浓妆淡抹,讲的很清晰。 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舆论的叫嚣,而一味地把减负放在首位,忽视了教育究竟是要干什么。至于历史教育要不要回归传统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仔细考量,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以及对事物的根本看法。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一定都很有钱,但一定要对社会有用。

六、对历史教育的期望

只要我们提高对教育变革整体的意识和洞察力,我们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们要把新课程改革当做文化来研究。文化研究的使命是“使人们理解正在发

生什么,提供思维方法、生存策略与反抗资源“。5历史是一门古老而富有哲理的学科,今天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出了要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外,还要探索如何让学生运用历史思考问题。

或许在短期条件下,人们还是脱离不了高考这根指挥棒。但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我们的方向。至于,到底要不要回到过去的教学方法,我们要从全局出发,不能为了素质而提倡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不只是靠所谓的学校教育能实现的,更多的是我们在生活之中逐渐习得的。改革需要时间,同时我们要对新课程改革有信心。

5

《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 胡定荣 教育科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