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

2021-01-05 来源:星星旅游


试论《孙子兵法》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

中国传统兵家文化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毛泽东从战略、战术两个层面继承了《孙子兵法》的合理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只有对比《孙子兵法》的合理内核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核,考察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的继承与发展,通过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的角度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把握《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

标签: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发展;关系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的继承

(一)战略层面。关于军事和国家的关系。《始计篇》开篇直抒:“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春秋时期是新生产关系与旧生产关系的破与立交织的特殊时期,军事行为直接决定政治走向。毛泽东在蒋介石发动政变后明确指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秋收起义前夕又指出:“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拥卫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关于赢得战争主动权。毛泽东继承了孙武“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观点,十分重视战争主动权的把握,毛泽东发展形成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正是做到了孙武的“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的思想。关于积极防御的战略。毛泽东在红军军事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就是诱敌深入,后发制人的战略问题,是积极防御战略表现。关于“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思想。在毛泽东的革命生涯中反复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贻”。“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1]490。虽然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特性也使人们在许多的场合无法全知彼己,“然而不管怎样的战争情况和战争行动,知其大略,知其要点,是可能的”[2]173,174。关于奇正思想。毛泽东最善于用兵,以“正兵”合战,用“奇兵”取胜,通晓奇正变化之术,变不利为有利,取得红军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二)战术层面。关于兵力使用。毛泽东在长期敌强我弱的军事实力对比的情况下,吸收了“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的思想,逐步形成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毛泽东起草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指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其效果“一能全歼;二能速决”,是我军“战胜蒋介石进攻的主要方法”。关于谋略的运用。毛泽东继承了孙武的“诡道”思想,形成多谋善断、兵不厌诈的谋略风格,示形以弱、后发制人、诱敌深入、声东击西,毛泽东应用自如。国防大学刘思起教授指出:毛泽东的“兵不厌诈”是对孙子“兵以诈立”的深化。关于将领的作用。《始计篇》:“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谋攻篇》:“夫将者,国之辅也”。毛泽东继承了的观点,在《论持久战》中指出:胜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正确,败者必由于主观指挥的错误。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孙子兵法》的发展

(一)对战争阶级性的认识。“兵者,国之大事”是对军事和国家关系的一般叙述,而战争并不单纯是军事行动,战争本身是有着强烈阶级性的,它反映了各阶级的利益,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毛泽东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军事,用阶级分析法来考察革命和战争的一般规律问题。毛泽东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影响,用阶级分析法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了准确分析。“明确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3。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中,毛泽东用阶级分析法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基本问题,这就对中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指明了阶级立场,为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各项策略制定提供了根本的阶级立场判断。毛泽东对于战争阶级性的认识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被后来革命证明是科学的。

(二)对战争正义性的认识。虽然中国古代也有关于“义战”的说法,但也只是原则性的伦理倡导,军事实力始终是考量战争的第一标准,甚至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3]毛泽东深刻领会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指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1]475,476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因此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787。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于战争正义性的发展是建立在阶级分析法基础上的,团结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对战争整体性的认识。战争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孙武论述了审度战争形势的五个因素,军队作战的各项物资准备,选择采取军事行为的顺序和时机,反映了孙武的军事整体性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了对战争整体性的认识,对于战争和政治、战争和经济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关于战争与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1]479。“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说,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1]479。关于战争与经济。“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就不能有保障,人民在长期的战争中就会感觉疲惫”[2]119,120。毛泽东主张经济和军事两不误,边打仗边生产,开展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因此说,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的竞赛,需要各要素之间互相促进,才能实现战略目标。

三、正确把握《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

(一)历史观角度:《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杰出人物和集体智慧的产物,要放在历史环境中去考量。《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都是经济基础(同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决定的。《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处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转型时期,这是两者第一个共同点。第二个共同点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改变了政治时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超出了单纯的军事范围,成为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钻研的经典理论。第三个共同点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历史遗产,它必然也要符合历史规律,即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否则就要走向教条主义的不归路。《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历史文献,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变他的具体内容,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军事思想的精华,我们要历史地看待他们,发展地去利用他们。

(二)认识论角度:毛泽东阅读了大量的古典名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116卷、《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老子》、《荀子》、《韩非子》、《论衡》、《张氏全书》、《读通鉴论》、《廿二史札记》、《曾文正公家书》和《曾文正公日记》、《盛世危言》等[4]。还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直接和间接的继承了传统兵学思想特别是《孙子兵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毛泽东并非天生会打仗,但毛泽东非常重视实践经验、并且善于从经验中总结一般军事原则。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与朱德共同研究游击战经验后,提出了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在反围剿时期,毛泽东、朱德指挥部队多次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发展了运动战的作战方式。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陣地战,歼灭战。”[1]477在解放战争中,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可见,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吸收了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兵学的同时,主要的还是从革命战争实践中来,只有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才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

(三)辩证法角度。客观辩证地把握《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的相关性,科学准确地评价《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不能贬低也不能拔高。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观点,为了写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特意研究了《孙子兵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多处引用《孙子》的理论来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经验。同时,《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也是有限的,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孙子兵法》衍生物的观点是荒谬的。《孙子兵法》无法突破自身阶级和历史局限性,更多的是对于军事问题的原则论述,而毛泽东军事思想以科学的认识论作为指导,在解决具体革命斗争问题上显示出更大的生命力,是系统地实践科学,两者在相关性上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综上,要客观辩证地看待《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看到《孙子兵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影响因素,也要准确把握《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原则性区别,防止在认识上走向绝对化。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

[4]史飞翔.毛泽东一生读过哪些书[J].文史博览,2009,(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