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回归教科书 夯实基础

2022-02-03 来源:星星旅游
回归教科书,夯实基础; 听说读问思,多管齐下

——语文学习方法杂谈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心得、经验和方法,希望我今天谈到的点点滴滴能够对大家的语文学习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在介绍具体的方法之前,我想简单的说一说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功能,也就是我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理解。首先,语文(语言文字)是一种交际的手段或工具。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或者是我们藏族同学的母语——藏语,在这一点上几乎都是无差别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如做生意、旅游等)也越来越频繁,因此掌握不同的民族语言,就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熟练地掌握普通话,正确使用汉字也是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客观要求。其次,语文(文学)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语文可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通过语文娱乐、抒发感悟,甚至宣泄情绪„„从这个角度上讲,语文与音乐舞蹈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好的音乐必定要曲词俱佳,好的舞蹈必定是形体的语言。藏传佛教的经颂、伟大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各种各样的说唱文学、民间谚语、山歌以及流行歌曲的歌词等,都是人们表情达意的方式,是离我们很近的“语文”。

下面,我就根据大家的学习实际,并结合我个人或他人的学习经验,谈一谈高中阶段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基本上是围绕着语文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展开的。

无论要培养、形成上述哪一种能力,都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前提条件:明确、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先说学习态度,要明确,要端正。在语文学习当中,我们要明确自己最需要做什么,最不需要做什么。比如,上课预备铃打了以后,我们是继续我们的嬉闹,还是应该马上进入预习的状态;课堂上,我们是交头接耳,做小动作,还是集中注意力听讲;课后,我们是把书本扔到一边,不闻不顾,还是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复习与预习„„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学习态度问题。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不应该存在任何学习偏见,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好恶来决定学习内容的取舍。目的影响效果,态度决定一切。学习者的学习语文目的如何,对语文持什么态度,最终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决定学习的成败。在学习中,我们不能喜欢诗歌、小说,就排斥散文、戏剧,反之亦然;也不要心情好就学,心情不好就不学;更不要在语文课上学数学,数学课上学语文。我们可以试想一下,那些平时字写得潦草的,考试时想写得工整很难很难;那些平时不注意字词音、形、义积累的,考试时就谈不上正确地辨析与区分;那些认为语法没用的,表达上也就难免会有病句;那些忽视朗读、背诵的,阅读中就会失去语感,写作中也会缺少材料„„那些认为学了也没有明显进步而放弃的,学习真的会从此止步不前。

再说学习习惯,要有规律,有计划,有毅力,有韧劲。语文学习如果说有什么诀窍或捷径的话,那就是反复与坚持。学习文科,识记、背诵是基础的环节,语文也不能例外,然而相对于其他文史学科它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仅就基础知识而言,语文就是涵盖广泛,内容繁杂,知识零散的,因此很难把握。我们在学习

1

语文过程中,反复的识记、背诵是必需的,但是却不应该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记忆,不应该是集中在短时间内的突击式重复记忆,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虽然可能暂时使我们获得一定的分数,提高一定的成绩,但从根本上是有害的。这个理由很简单:我们非但没有掌握知识,反而多了懒惰、虚荣与自满。那么我们要怎样培养、形成正确的习惯呢?要怎么进行有效的重复性学习呢?依据我的学习经验,一要周期性、有计划性地复习,不能有一劳永逸的思想,不要指望看一次管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二要在温故中培养语感,积累素材,获取全新的感悟与启示。当然,这种周期性、有规律、有计划的反复、温习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心浮气躁,意志薄弱,轻言放弃,无疑是学习的大忌。

针对上面提到的以及我们学习实际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的几种预习、复习和听课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下面我分别说明,但是同学们要注意,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开,而往往相互交叉、渗透,也就是说,某一种学习方法可能既是预习或者复习方法,又是听课方法,。

一、预习、复习方法 1、阅读法 (1)精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讲读课文,或者篇幅比较短,文意比较浅的文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精读时要投入地朗读,个别重要、精彩的语段要求准确背诵。这种精读可以由班级或学习小组在晨读时统一安排,也可以由个人根据学习计划进行。精读时的重点可放在字词的音、形、义,文学常识的作家作品,小说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戏剧的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方法,文言文的实词词虚词的用法等方面上。

(2)泛读法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自读课文,或者篇幅比较长,文意比较深的文章。阅读这一类文章,同学们应该以扫清阅读障碍,疏通文意,培养语感,增加阅读经验为目标。在阅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课文注释,对疑难字词、文学常识进行理解或强化记忆。

在精读或泛读的过程,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五定”来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做到计划性、科学性。这“五定”即定时、定项、定量、定向、定神。

定时:每天确定基础知识学习及课内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地,按照一天整理、复习一课计算,字词、文学常识大约需要5-10分钟,朗读一篇讲读课文大约需要3-5分钟,泛读一篇自读课文大约需要3-10分钟,如果需要整理、复习其他内容,或者自己思考,则相应地需要更多的时间。

定项:每天、每周的同一时间专门整理、复习某一专项内容。或者是字音校读、汉字书写、词义识记,或者是朗读、背诵,或者练笔、作文等。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来确定内容,而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定量:确定好每天、每周做题的数量、记忆的数量、积累的数量、阅读的数量、练笔的数量,如:每天做完六道选择题或填空题,练二十个字,记十个成语,默背一篇古文、两首诗词,泛读四篇文章,练笔或作文一篇等。这些任务量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天内都完成,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有计划地进行,要避免随意性。

定向,以全国普通高考或MHK的《考试说明》为依据,制订每天、每周的语文复习目标与方向。全国普通高考的考试内容本身就是依据我们现在学习的必修

2

教材来确定的,我们备考、应考必然也要贴近教材,回到课本,重视基础,而不能脱离现有教材内容。民族汉考的考试内容,表面上与我们的现行教材似乎关联不大,但其实不尽然。最近我看了一下以往的试题,大致了解了试卷的结构,发现其中考察的主要还是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其中涉及的语文知识包括句子成分划分、近义词辨析、词语或成语的使用、语段大意的概括、文学常识的扩展以及写作等多项内容,都与我们以前和现在乃至今后语文学习有关。通观MHK的考察,它着眼于语文的应用,这对于在辽宁学习的同学反而更有利,因为我们来到这里本身就意味着应用的增加。而且,我们目前所学的语文教材的知识水平要远在MHK之上,所谓“水涨传高”,我们按照现有要求,现有的高度去学习,那么将来应对较低水平的MHK,困难自然就会小很多。

定神:全神贯注,培养阅读中的语感;积极思考,不断获得学习的心得、感悟。

2、整理积累法

在预习(或复习)过程中,要逐渐形成对教材常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的学习能力,形成对课内外语文知识进行积累、记忆的学习能力。大家可以准备一个积累本(建议是作业本之外质量较好的本子),用来积累文学文化常识、生字、成语、格言、诗句和有文采的语句等等。这个积累本要有计划地翻阅、诵读、记忆。

3、设问解疑法

对于预习(或复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要多设问质疑,即多问自己为什么,多和同学讨论,多向老师请教,争取在正式上课学习之前把问题解决。预习问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辅导材料设置,提出问题后多思考,尽量自己解决。

4、联系法

在预习(或复习)时,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善于把课内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实践证明,把新接触、新学习的知识与已熟悉、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把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二、听课方法 1、“五到”听课法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部位,做到耳、眼、口、手、脑一齐动起来,协调配合,这就是所谓的“五到”。耳到是指听老师讲,听同学发言、提问,不漏听、不错听。眼到是指看课本、看老师的表情、看板书、看优秀同学的反应。口到是指口说,包括复述、朗读、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手到是指做笔记、圈重点、批感想、做练习。脑到是指动脑筋,心力集中、积极思维。

这“五到”如果在短时间内就做到并不容易,因此就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做到听视并用和听思结合。

(1)听视并用

听视并用,顾名思义,就是在听课时听觉与视觉一起使用。大多数学生听课是一边听,一边看。听觉和视觉并用,比只听不抬头看的听课效果要好。听什么,听老师对课文的分析,听老师的提问,听老师的总结等;看什么,看老师的板书,看老师的挂图,看老师的演示等。老师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要点,它用简洁明了的词语或短句将知识要点写在板书上,这些能帮助你整理归纳知识,也便于你日后复习。以前,在多媒体手段没有广泛使用的时代,听视并用就是主要听课方法;如今,在多媒体手段广泛使用的时代,听视并用仍然是主要的听课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听课,要注意以听为主,以看促听,切不可只顾看热闹。

3

(2)听思结合

听思结合,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听课与思考结合起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惘、困惑,而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松懈、倦怠,学习与思考要紧密结合起来,思考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听课中,边听边思考也是一种有效的听课方法。边听边思,可以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的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般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教材的重、难点在什么地方,预习中哪些知识点没有注意到,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教材,老师讲的自己是否真正懂了,老师讲的与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何异同„„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2、笔记法

语文课的笔记一般不需要单独的本子,老师讲课或板书的要点记在书上就可以了,但是由于语文知识的庞杂,记笔记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1)关键词助记法

这种方法也称作“要点助记法”。一方面,在课堂上,老师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兴趣,讲一些背景,说一些例子,搞一些活动,整堂课传递许许多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知识的要点,也有不少辅助甚至多余的成分,因此,作为学生在听课时要依据老师的板书和强调,记重点、难点,用关键词来做好课堂笔记。另一方面,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记笔记时选择的内容也会有所区别。无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讲课,都可以采用关键词助记法来记笔记。有人曾做过实验,分三组学生同时收听同一内容的录音带,规定A组全部记录,B组只听不记,C组只记讲授要点,抓关键词。结果A、B两组的学生只记住全部内容的37%,C组学生却记住了58%,可见,抓住要点,以关键词串联讲课的重点、难点,适当做笔记,效果最好。

(2)标划助记法

无论记忆力多么强,或者书写速度多么快的学生,也不可能把老师所讲的话全部记录下来,我们必须要把握要点或者关键。在标记教材中的要点时,我们常常采用符号或颜色标记法,以便使要点更醒目,更突出,有利于区分、整理和归类。如重点语句可打着重号、直线、波浪线或画圆圈、三角号,疑难问题可划问号,只要自己懂得、自己习惯用的各种有利于记忆的符号都可运用。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划字词或者其他的知识要点。

3、存疑释疑法

这种方法,我刚才在预习(或复习)的方法里已经提到了。预习(或复习)时设置的问题就是要使问题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对于没有听明白的地方或预习时没有解决的疑问,一定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争取得到老师的解答。当然,也不一定要马上打断老师讲课,可以暂时记下来,待下课后再思考或请教同学、老师。这样做,既不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计划,也不会因个人纠缠某个问题而耽误大家的时间,还可以促使自己深入钻研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4、主动参与法

一般地,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思维能力强。课堂积极举

4

手发言有哪些好处呢?一是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课堂听课,一定要积极参与,主动地学,随老师的教学思路转,这样也可以保证注意力高度集中,听课效果好。

三、阅读与写作方法

针对同学们阅读和写作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我再补充介绍几种方法,但是这里无法展开来讲,相信大家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陆续接触到。

(一)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定位:依据阅读的问题,确定答案所在位置,结合原文语句回答。

2、筛选、提炼、概括:筛选原文中的相关信息,提炼并概括文意,然后作答。 3、结合原句,联系上下文:对于词语意义的理解要结合原句以及上下文,而不可脱离原文。

4、结合所学,分析原文:对于艺术手法的分析,要仔细阅读使用该手法的语句,然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艺术手法来分析

(二)写作的基本方法

1、练笔法:以日记、周记或作文的形式练笔。

2、模仿法:模仿教材上所选作品的精彩段落进行仿写。如小说、戏剧中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散文中写景、抒情和阐述哲理的句子或段落。

3、模式法:近几年,各地高考作文中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拿分的类型就是哲理性(或者叫议论性散文)。这种散文模式适用于没有体裁限定的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语文学习没有固定的方法,也没有一试百灵的方法。同一种方法,一部分同学适用,另一部分同学却可能不适用。不管采用什么学习方法,最终都要回归教材,仅仅依靠书本,注重基础知识,从听说读问思等角度入手,多管齐下,提高成绩,提升能力。衷心希望,每一名同学都能找到或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迅速提高成绩。最后,化用叶剑英元帅的《攻书》的诗句,送给大家:

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只要肯学习,苦战能过关。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