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旅游
——我国虚拟旅游的分析与开发
作 者 李文慧 系 别 旅游学院 专 业 旅游管理 年 级 07级 学 号 702080135 指导教师 郭利峰 导师职称 讲师
内 容 提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旅游内容和层次要求的提高,“网络虚拟旅游”应运而生。基于SWOT 分析全面剖析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现状并预测其发展前景。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我国虚拟旅游开发的营销手段以期全面提升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虚拟旅游 背景 可行性 分析 营销手段
SWOT
目 录
一、虚拟旅游概述……………………………………………………………………3 ㈠虚拟旅游概定………………………………………………………………………3 ㈡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3 ㈢虚拟旅游的分可行性分析…………………………………………………………3 二、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5
㈠优势…………………………………………………………………………………5 ㈡劣势…………………………………………………………………………………6 ㈡机会…………………………………………………………………………………7 ㈡威胁…………………………………………………………………………………7 三、虚拟旅游营销手段………………………………………………………………8 四、结论………………………………………………………………………………9 五、参考文献…………………………………………………………………………
10
虚拟旅游
——我国虚拟旅游的分析与开发
一、虚拟旅游概述
(一)虚拟旅游概念的界定
虚拟旅游(Virtual Tourism)的概念最早是由国外翻译而来,而目前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还不成熟,对其研究时间还比较短,大家对虚拟旅游的定义还未形成共识。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概念范围的界定、基本理念等越来越清晰。徐素宁等人(2001)较早提出了虚拟旅游的定义,认为如果通过互联网或其他载体,将旅游景观动态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让旅游爱好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游览路线、速度及视点,足不出户就可以遍览遥在万里之外的风光美景,这便是虚拟旅游。而肖朝辉(2003)则将虚拟旅游简单的归结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景物的数字再现,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internet网,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实现周游世界的旅游方式。江辉仙等(2005)指出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或超越现实景观,构建一个虚拟旅游环境,使得参与虚拟旅游的旅游者能够如同亲临其境般进行虚拟旅游活动。刘恩波(2006)从网络平台角度定义了网络虚拟旅游概念,并详细说明了它的游览方式。于萍(2008)则把虚拟旅游的定义分为广义虚拟旅游和狭义虚拟旅游两种。广义虚拟旅游是指任何以非身临其境的方式获得旅游景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过程;狭义虚拟旅游则源于虚拟现实,指以包括虚拟现实在内的多种可视化方式,形成逼真的虚拟现实景区,使使用者获得感性、理性等多种有关旅游景点知识和信息的过程。
(二)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
21世纪全球跨入信息技术时代,计算机技术有了更高层次的应用与发展,网络渗透至人们生产 、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开辟了另一维超现实的空间——虚拟现实空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新兴领域,其不管在世界范围还是我国国内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但是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旅游资源超载问题也日益突出。网络和旅游是当代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体。针对网络时代下的虚拟旅游分析其
可行性。随着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3D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而且能将三维实体、三维环境等以虚拟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产生交互式的三维动画、动态仿真。由此,很多虚拟现实系统相继出现,如虚拟旅游、虚拟城市、虚拟交通、虚拟学校、虚拟银行、虚拟商务等。
(三)虚拟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1、旅游+网络的发展趋势引发大众消费需求
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的缩短了人们在时间和空上的距离,互连网用户在成倍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据西班牙旅游局统计,百分之七十的人的出行决策是通过因特网获得的,在美国百分之二十四的人上网是为了寻找旅游目的地.因特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 ---Cyberspace(Couclelis H,1996),它依托于Internet正在塑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秩序,对产业空间组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企业改善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此空间里电子商务无处不在,信息和“金钱”可以自由跨越时间而实现,人们可以冲破地理“锚地”的束缚,凭借信息手段在Cyberspace上自由的“飞翔”,创造属于自己的赛博文化,实现各种愿望,包括:交流、 商务旅游等。在此空间漫游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视为旅游者,他们的行为偏好更为复杂更难预测。这是传统的旅游规划方法所无法应对的,因而旅游规划必然从感性规划向Cybertoris发展,这是人类在网络技术环境下的选择。
20 实际90年代中后期Williams and Hobson(1995)Sungetal(2000)对虚拟旅游的概念和原理就做了深入的探讨。Williams and Hobson(1995)认为虚拟技术必然会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他还认为虚拟现实不同于电子游戏。其一,虚拟组件利用全景显示技术;其二,拥有沉浸体验;其三,具有交互体验。虚拟旅游的巨大潜力将随新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发挥出来,旅游者的体验将从由特定失控参数所决定的物理空间进入到没有尽头的虚拟空间。这种体验要借助Internet,专门房间里的大屏幕显示设备,立体音响和数码相机等。同时还要求参与者戴上立体眼镜或者立体头盔,数据手套和嗅觉传感器。总之,基于网络的旅游满足消费者对于网络和旅游的双重需求,将二者优势完美结合在一起。
2、科技的发展使其具备可实现条件
目前,已经陆续开发出一些虚拟现实系统根据临场参与感和交互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1)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 机显示器来显示虚拟世界,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逼真程度较底,沉浸感较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系统。诸如 VRML,一些三维游戏均为桌面虚拟现实系统。(2)座舱式虚拟现实系统使用这种系统时,用户置身于一个特制的座舱之中,舱内有一个可以向
外看虚拟世界的屏幕,转动座舱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虚拟世界,用户不需要佩带其他特殊装置,从而无负担的与虚拟世界交互。这类系统能达到的沉浸感也较差。(3)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这类系统有着较强的沉浸感,它往往配备有头盔式显示器或是全方位的监视器,使用户能自由的环顾虚拟空间。
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成熟,其应用在近几年迅速发展,应用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拓展,从最初的军事应用,拓展到教育艺术医疗以及最近到旅游等领域。这为景点景区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伴随着技术的成熟,细腻现实技术的开发成本在不断的下降。就拿虚拟海洋馆来说,基本装置的开发成本可以从以往的500万元减至30万元人民币,在效果方面也可以得到保证,甚至更好。结合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的热点向景点景区的建设过渡,说明了将虚拟现实引入到景点景区的建设中开辟新的旅游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来是可实现的。 3、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其提供广阔市场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人们想从枯燥紧张的工作中放松解脱出来,当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旅游。另一方面,社会的现实又使得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离开自己生活工作的环境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否则就要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这样,由于社会发展的特点就引出了人们的生活出现矛盾。是矛盾肯定能调和,这就出现了虚拟旅游。也可以说正是社会的这个特点为虚拟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旅游行业在市场定位上的选择已经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逐渐多元化,相对于传统的旅游而言,虚拟旅游的年龄层次还比较狭窄,多为网络冲浪者或是走在潮流前端的IT行业工作者。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参与虚拟旅游的虚拟旅游者将逐渐向中老年人扩展。虚拟旅游方便了那些受时间,金钱限制的旅游者,解决了他们“有钱没时间,有时间没钱”无法旅游的问题。而对于那些中老年身体不宜长途旅行的旅游爱好者们,虚拟旅游更是最佳的旅游方式。
任何产品在推向市场时都会经历一定的挫折,不论你是垄断性产品或是替代性产品。因此,在虚拟旅游系统应设有意见评价系统,景观评分系统,便于虚拟旅游者在游后提出意见和建议,进入旅游者反馈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及时解决旅游者的需求。进而更新虚拟旅游环境数据,再次推向市场。
⒋虚拟旅游实现弱势人群旅游梦想的特殊价值提高其认可度
虚拟旅游的特决定了它不仅一般旅游消费者的,更重要的是它适用于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残疾人士,年老者,不宜长途旅游的弱势群体服务。每个人的心中都渴望行万里路,看万般景,弱势群体亦是。但是由于自身
条件的限制,如健康条件、收入状况、传统旅游方式的限制等等,使这一心愿可能成为一辈子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甚至抱憾终身。
二、基于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 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从参与者的角度
(1)完全自主的选择。任何有旅游愿望的虚拟旅游参与者,不受时间、空间、条件、数量等限制,都可以自主地选择和确定旅游的时间、地点、方式和途径,邀请导游或旅游同伴,选择任意形式的人们想象所及的任意虚拟旅游环境去旅游。 (2)超越时空及其他不可抗力的束缚。虚拟旅游能够将过去、现在、未来、微观、宏观、客观、主观以及幻想世界等拥有的物体和发生的事件单独呈现或进行有机组合,并可随时随地提供给参与者。例如,虚拟旅游能超越时间尺度的束缚使参与者流连于昔日的三峡风光之中,它也能超越空间尺度的限制使参与者坐在家中感受千里之外的异域风情。当现实旅游地发生灾难或参与者身体状况无法进行现实旅游时,虚拟旅游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3)更加灵活的互动。旅游者可以采用多种交互手段与虚拟旅游中的其他虚拟旅游者、物体、事件相互作用或交流信息,并得到实时反馈。这一优势使远程参与者之间通过交互网络协同旅游成为可能。而多个参与者还可通过使用专门设备,用人类的自然技能实现对虚拟环境的操作。比如去虚拟园林参观,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还可以与同在此虚拟环境中的其他参与者交流沟通。
(4)相对安全的保障。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不会发生各类旅行事故。虚拟旅游能够提供可进入性差或相对危险的旅游景点,参与者在其中无需为自身安全担心。灵活的网上信用卡消费也更好的保障了参与者的财务安全。
(5)降低各类成本。旅游体验通常是通过耗费时间、金钱、精力来实现的。虚拟旅游虽然也需要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由于不需长途跋涉承受舟车劳顿之苦即能身临其境,所以省时省力并大大降低了费用。对于一些受限于时间和成本因素不能实地游览的旅游景点,例如对国人相对昂贵的欧洲之旅,游客无需真正亲身前往,也可以用虚拟旅游的方式来神游。 2.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
(1)优越的宣传方式。旅游经营者通过的三维展示,更直接的向消费者进行旅游景点宣传。生动有趣的三维虚拟旅游,充分激发消费者的意向兴趣,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虚拟旅游网站可供综合性旅游介绍网站嵌入链接展示,从而在这些旅游综合性网站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虚拟旅游还可作为旅交会的宣传材料,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极好的现场项目说明展示,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同时有效提升景区知名度,扩大品牌效应。
(2)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虚拟旅游借助网络节省了建设销售渠道的费用,与其他媒体广告相比,其成本最低,故其价格折扣也最多。网络技术的运用,也带来人力成本、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提高服务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有效手法。虚拟旅游对环境破坏较小,环保性强。它对于避免旅游活动影响自然、人文环境,造成旅游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危及自然生态的平衡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外,三维景区数字化存在还是景区历史古迹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方式。
(4)促进旅游全行业发展。虚拟旅游的出现,一方面使真实旅游在新增人文景
观和服务设施发面很容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另一方面扩大了真实旅游的地域竞争性,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这都促使了旅游全行业的飞速发展。此外虚拟旅游也被渐渐地引入到旅游规划中来,使旅游业更完善、更以人为本。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自然体验
虚拟旅游环境虽然能逼真的模仿真实旅游环境,但不可能实现大自然多变量因素形成的活力。因此,虚拟旅游参与者缺乏真正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无法达到自然与人的和谐一体。又如真实旅游中的登山和野外宿营等方式有其陶冶情操锻炼身心的益处,在虚拟旅游中就无法达到。 2.存在大量冗余信息
虚拟现实技术为参与者提供大量的旅游信息,在丰富内容的同时也为参与者的查询带来困难。冗余信息和过实时信息会干扰参与者对有用信息辨别和使用。 3.认知缺损
虽然虚拟旅游是建立在真实景物的基础之上,但难免会有想象虚构的成分。当参与者在虚无缥缈的幻象中游览时,尤其是缺乏识别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孩子,会将假象当成事实,造成认知上的缺损。 4.易产生不适症状
虚拟现实旅游产品虽然能够给旅游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味觉的全方位的仿真体验,但参与者在体验的同时,感官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在现今投入试用的虚拟现实产品中,恶心、头痛等症状已经逐渐引起研发人员的关注,一些慢性综合症状,如慢性疲劳、缺乏主动性、易困倦、乏力、冷淡、易暴躁等能够在体验者身上持续较长时间。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 全球化的虚拟旅游热潮为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大环境
据Pew Internet American Life Project 研究表明,在美国52%的年龄在40- 49 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参与了虚拟旅游活动,年龄在40- 49 岁之间的互联网用户中的这一比例为37%。城市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互联网用户更喜欢参加虚拟旅游。世界旅行及旅游协会也公布,中国涉及虚拟旅游的网站数量迅猛增长。目前拥有600 多家虚拟旅游网站及渠道, 2006 年中国虚拟型旅游网站的数量占中国旅游网站数量的三成之多。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和使用这一新型旅游方式。 2.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给予保障 旅游信息化已经引起国家旅游局的高度重视。2000年4 月召开的全国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确定将旅游电子商务作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四个重要战役之一。而虚拟旅游恰恰是旅游电子商务中重要的一种营销手段。 3.科技的发展使我国虚拟旅游业具备实现的条件
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与网络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为构建面向旅游业的网络虚拟现实系统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4.2008 年奥运会为我国虚拟旅游业带来了更广泛的需求
2008 年对我国旅游业来说是重要的一年。空前数量的国际游客进入我国旅游市场,他们的消费理念和旅游需求都远远超过国内旅游者的平均水平,奥运为他们更好的了解我国敞开了大门。对于那些无法亲自来我国的国际游客,虚拟旅游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四)威胁(Threats)
1.我国虚拟旅游整体水平落后
(1)我国虚拟旅游产品的内容单一,很多都流于形式,仅为简单的旅游广告、图片,风景图片静态单调。这种宣传方式所产生的效果非常有限,游客对景点的了解非常模糊,既无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毫无互动性可言,文化层次较低。 (2)我国虚拟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区域、国家的旅游产品的整合和品牌效应。主要集中在孤立的介绍个别著名景点上如:故宫、紫禁城、颐和园等,景点间缺乏联系,地区旅游景点、国家旅游景点没有整合,虚拟旅游很难形成品牌和规模。 (3)我国虚拟旅游产品更新速度严重滞后。很多资料陈旧,景点介绍、新增路线、购物、娱乐等相关信息没有根据变化适时更新。 (4)我国虚拟旅游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缺乏。目前产品的载体仍主要为旅游广告、部分三维全景图,景点视频等,总体看来已经落后,而且内容单一、缺乏新意。 2.传统旅游对虚拟旅游的竞争冲击
虚拟旅游进入中国不到五年时间,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我国旅游者通常将虚拟旅游作为实地旅游之前了解景区的一种手段。传统的实地旅游依然是国人最熟悉、最有可能实现的方式,是虚拟旅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计算机安全对虚拟旅游造成的隐患 病毒、错误运行、网络黑客等一系列计算机安全问题在虚拟旅游中不仅仅会导致参与者的非物理性损失,如数据丢失、文档损坏、程序不能正常运转。由于传感器的介入,参与者能够真实地与环境设备进行交互,并能得到触觉反馈,程序设计与调试中小的疏忽,可能就会给参与者带来机械性损伤。
三、虚拟旅游营销手段
1、景点面向消费者的直接宣传展示
三维虚拟展示激发旅游者的意向兴趣,带来更多游客。旅游景区跟一般的产品的最大特征就是其不可移动性,三维实景展示结合互动创意让固化的景区活起来,让一个个景点变成一道道流动的风景。让游客置身景区现场一样的体验,是景区宣传展示的最佳手法。
信息时代,网络对旅游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民中的年轻人、高收入白领是旅游行业的生力军,数字景区应用网,生动有趣的三维虚拟旅游,充分激发旅游者的意向兴趣,吸引更多的潜在年轻消费族。 2、旅游景区门户网站应用
网上的景区门户网站就代表了景区在网络上的形象。一个构思巧妙、手法创新、设计精美,展现景区的可游览性、观光性的三维虚拟展示应于景区门户网站宣传,是提升景区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3、供综合性旅游介绍网站嵌入连接展示
目前网络上综合性旅游网站的景点介绍往往不够详细,有了三维虚拟展示后,作为景区,可以把三维虚拟游览的模块供对方嵌入网站,或提供快速链接,从而在这些旅游综合性网站上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 4、门票光盘、包装精美的电子旅游纪念品
三维实景虚拟展示,可做成精美的旅游纪念品和电子出版物。把三维虚拟展示数据植入造型光盘,配以精美的印刷包装,是游客极好的旅游纪念品,游客可以把景区带回家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同时也是对景区的更进一步的宣传介绍和展示。 5、旅交会的宣传资料
旅游产品交易会上,有了三维虚拟参观展示系统,可以通过大屏幕投影,参观者可以轻松点击鼠标就可现场任意参观游览,体验旅游景区的魅力!这样的展示方式别具一格,具有很好的现场展示效果。同时还可以做成光盘赠送。
6、旅游景点招商引资项目展示
三维虚拟展示,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极好的项目说明展示,通过三维实景展示技术,充分展现旅游项目的特色优势,使得项目初期阶段考察评估变得更为直接便捷,大大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三维虚拟展示,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了极好的项目说明展示,通过三维实景展示技术,充分展现旅游项目的特色优势,使得项目初期阶段考察评估变得更为直接便捷,大大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 7、数字化景区应用
景区将走入科学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时代。三维虚拟景区的应用,也是整合景区旅游资源,产业平台网络化的有力保证。作为保护性古迹名胜,三维景区数字化保存,是景区历史古迹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手法。
四、结论
随着VR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和高校,开始发挥虚拟技术的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有关虚拟旅游的研究也开始成为学者追逐的热点。一大批学者分别以各自研究领域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研究虚拟旅游,研究方法、研究方向丰富起来,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理论观点,为我国虚拟旅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虽然我国有关虚拟旅游的研究近十年来从无到有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其它旅游产品、国际上有关虚拟旅游的研究相比还有差距。而且,虚拟旅游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国内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虚拟旅游的应用和实现等方面,研究视角和范围都比较狭窄,而国外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对虚拟旅游赋予了广泛而深入
的关注。另外,有关虚拟旅游的研究有旅游学研究共有的通病,如概念界定不统一、缺少系统的理论体系、创新性少、学者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实例研究还太少等问题。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成熟,相信两者的结合将更加合理、有效,更能满足游客需求,而相关的研究也会愈来愈成熟。
参考文献
1.石长波,高天天《我国虚拟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研究》商业经济 2010 2. http://www.jiaodong.net 2009-08-20 10:02:23 四川日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