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借钱不还属于违法行为但非犯罪,应向法院提起诉讼。拒不归还借款的借款人可被起诉追讨。法院判决后拒不归还并逃跑者,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措施包括出行座位限制、购车房限制、高消费场所限制、私立学校限制、贷款信用卡限制、账户查封、公司职位限制。逃避履行可能构成拒不执行罪,可判刑三年以下。
法律分析
微信借钱不还属于违法行为,但不属于犯罪行为,原则上报警警方不会予以立案受理,微信借钱不还应当向法院提起诉讼。民间借贷是指私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关系,借钱不还属于民事争议的范畴。借款人应当按约定偿还借款,拒不归还的,属于违法行为,贷款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追讨。经法院判决后,借款人拒不归还借款,并且逃跑的,属于规避执行的行为,法院会将被告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一、出行受限制,坐高铁,飞机,动车、轮船只能选择二等以下座位
二、不能购买私家车或房产。
三、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的行为都是被法院严令限制的。
四、限制了他们的子女就读高收费的私立学校。
五、限制申请贷款和信用卡
六、银行卡账户、支付宝账户等被查封
七、不能申请担任任何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八、如果有能力履行而逃避履行的,还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微信借款纠纷: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当面临微信借款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的法律行动。首先,收集所有相关证据,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证明借款事实和对方的违约行为。其次,与对方进行沟通,尝试解决纠纷。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让警方介入调查。同时,也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了解维权的具体方式和程序。在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要保持冷静、理性,遵守法律规定,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结语
微信借钱不还属于违法行为,但不属于犯罪行为,应向法院提起诉讼。借款人拒不归还借款,可能面临限制出行、购买财产、高消费等限制措施。此外,银行账户可能被查封,不能担任公司高级职位。若逃避执行判决,可构成拒不执行罪,可能判处有期徒刑。面对微信借款纠纷,应收集证据、与对方沟通,并考虑法律途径解决。维权过程中要冷静、理性,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