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1
b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他的语言,他的内涵才能有一个质的提升。词语也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养的核心部分。可是回顾以往的词语教学往往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尤其是中年级的词语教学,要么被尽力回避或“浮光掠影”地处理一下,要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难道词语教学就只能如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词语教学能否像其它教学环节一样精彩纷呈?
记得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其实,词语教学,不应该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主题。词语教学不该应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而应该是语文教学的抓手。如何通过教师的研究,让词语教学不再是鸡肋,而是教师心中的“香饽饽”;对学生而言不再是机械的记忆、造句,而是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 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我静下心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点”进行入手。
一、挖掘文本训练点,讲究“准”
每一篇教材都有适合词语教学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捕捉挖掘文本中适合进行语汇积累训练的“点”进行研究,细致地思考,为学生课堂语言训练找准“支点”。另外,中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富有变化的形式还是很乐于接受的,这就更需要教师找准词语训练的点,就如中医号脉一样,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怎样的词语教学。同时要给学生营造多样的教学氛围,多变的教学形式。
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就运用的“词串”教学。所谓词串就是把文本中有关联的词语巧妙的归类教学。我把“李时珍、庞宪”归为一类,是人物的名字,学生通过读书完全就能明了。把“大好月色、飞鸟归林,皎洁的月光。。。。。”表示环境的归为一类,让学生比较朗读;把“断垣残壁、青苔、满是蜘蛛网、灰尘”描写古寺破败的归为一类,教学时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从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理解后记忆朗读。把“忍冬草、金银花、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这些中草药归为一类,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识别药材,牢记药名。每一类运用了不同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的兴趣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与利于词语教学。
二、夯实课堂训练点,体现“实”
改革华而不实的课堂氛围,转化课堂教学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放在首位。而语言训练可以把词语教学作为一个抓手来进行扎实训练。在《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已经超越了词语的范畴,而是作为一个工具,成了连接文本、学生、教学的纽带。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词语巧理脉络,
《新课标》要求中年级的学生能用比较概括的语言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训练的难点,也是老师头痛的一个知识点。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时,我就巧妙地利用了词语教学,给教学难点设计了坡度。我有意识地在词串教学中设置了“机关”。比如我在黑板左上角写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下面写上了“断垣残壁、青苔、满是蜘蛛网、灰尘、破败”,在黑板的右上角写上了“舀泉水、啃干粮,”在右下角写了“忍冬草、金银花、刀豆子、胭脂草、鸡肠草、鹅肠草”并在旁边写上了:“端详、若有所悟”。这样有意识的安排除了将词语归类以外,最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能很自然的说出这四类词语与主人公想关联的小标题。例如:第一组学生能感受到:查访药材时候的辛苦。就可以用小标题:查访药材,第二组就是写他们:夜宿古寺,第三组是:寺中谈苦,第四组是:夜记药材。有了这样的小标题,还愁学生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2、用词语展开想象
在词语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语言美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想象是五彩缤纷的,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湖上。我们能感受带的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境界。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文中有一句,“他扯过草药,细细端详着,若有所悟。。。。。。”我就抓住“若有所悟”来做文章。什么叫若有所悟?他到底悟出了什么?你能揣摩一下,他在想些什么吗?学生能联系文字进行了深入的想象,深切地感受了他的严谨认真。
3、用词语感悟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词语教学中,不仅仅要让学生牢记这些词语,更要让学生透过词语的本质,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在教本课时,我就抓住了“吃点苦、万民得福”来辐射全文,让学生充分感知李时珍吃了哪些苦后,我问学生:“李时珍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神态?”学生很快找到“笑着说”,我又追问:“笑着”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学生回答:“以苦为乐”。从一个词语感悟人物品质也不失为“画龙点睛”之举。
三、整合课外拓展点,落实“广”
光课堂训练,效果还不够理想,我想只有课内课外融合,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语,在生活中运用语言,经受生活的“历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本课而言,我觉得可以拓展有关评价描写李时珍以及他巨大成就的成语,还可以拓展一些描写医生: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药到病除等医术的成语:比如:杏林春满、悬壶济世、仁心仁术等。通过课内外交融,丰富学生的词汇。
总之,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给词语教学一个切实的地位,挖掘词语教学的内涵,让词语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中既扎实又活泼的课堂新亮点,让词语教学为学生一生的语文素养奠基。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让昔日的“鸡肋”变成课堂的“香饽饽”。愿每位教师有一双能点“词”成“金”妙手。
(敏思博客原创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日志链接地址: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此文转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