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你们听一首歌,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音,生闭眼听歌想像。
师:歌曲就听到这里。现在请同学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说。
生:草原。
师:请你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草原。
师:好,还有吗?
生:我仿佛看到了马儿在青青的草地上奔跑。
师:很好,(对另一生)再请你说。
生:我好像看到很多人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
师:很好,还有吗?你说。
生:还有看见草地上有许多蒙古包。
师:用完整的句子说。
生:草原上……
师:我仿佛……
生:我仿佛看见草原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蒙古包。
师:说的很好,你说。
生: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人在唱歌。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老舍先生优美质朴的语言来到大草原上领略它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板书:
草原 美丽风光 民俗风情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生:草原。
师:现在请你翻开书,迅速地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然后划上记号,读给你们的组员听。读完以后,记录员手上有一张表,请你们评比之后,写下谁读的最好。开始。
生读课文。
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读。
(巡视)
师:老师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划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现在请你把它念上几遍,然后你们小组可以聚在一起评比谁读的最好。虽然你们中间有桌子隔着,但是没关系,你们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聚在一起,读给小组长听,读给组员听。
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小组内读句子。
师:老师表上的格子打得有点小,但只要是你们觉得读的好的同学,都可以把名字写上去。
生继续读句子,互评。
师:我看到有些小组已经读完了。请读完的小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每个小组都选出了谁读的最好,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小组谁读的最好啊?
生不敢举手
师:自告奋勇,被选为读的最好的同学能不能请你来读给我们听?
几个学生举手。
师:好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好,我们同学要帮助你,有两个字要帮助你。哪两个字?你说。
生:这个鄂温克他读成了“额温克”……
师:只需要把正确的读出来。
生:还有羞“涩”。
师:请坐。可能刚才同学们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我说“选出最美的一个句子”,还有其他小组的谁来读?你来。
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师:还有没其他同学是选这个句子的?你来读一读,你是选这个句子的。
生读句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句子怎么才能读的更好呢?要强调什么地方?你来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你们觉得三位同学哪位读的更好?
生指某一同学。
师:我们学着她读一遍。请你们拿起书,我们来读一遍这个句子。
生齐读句子。
师:有读不同句子的吗?好,你来。
生:在天底下……轻轻流入云际。
师:有一个句子我们同学要帮助你。你说。
生:应该读勾“勒”。
师:好,请坐。这些句子实在太美了,她读了好几句。有没有同学读一句的?有跟她相同的吗?
生:有。
师:好,你来。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有读这一句的吗?
生:有。
师:来,请你来。
生读句子。
师:我们怎么强调这个羊群啊一会儿上去了,一会儿又下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用你们实际的朗读来告诉我。
生齐读该句。
师:还有读别的句子的吗?别的句子也很美呀~还请你。
生: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师:还有读这个句子的吗?你来,我们请个男孩子。
生读句子。
师:注意,翠色欲流的“翠”是个平舌音。你再读一遍。
生:翠色欲流。
师:好的,请坐。还有同学读这一句的吗?
生:(指另外两个学生)她们俩。
师:你们两到底谁来?
生互相推辞。
师:那么两人一起来,好吗?
生齐读句子。
师:你想帮助他们是不是?
生:应该读“渲染”。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一遍。注意,既然是轻轻流入云际,我们要怎么样啊?
生:轻轻地读。
师:你们表现给我看。
生齐读句子。
师:不够轻轻。师范读。再读一遍。
生再齐读。
师:多美的句子啊!这么美的句子,我们要想个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现在呢请同学们用“《草原》学生用资料”里面的图片,在里面选一张你觉得最适合你选的那个句子的图片,用它制作一张幻灯片,让大家看看在你的想像中这些句子应该是怎样的景色。老师现在把自主权还给你们。
(教师取消教师机屏幕广播)
学生制作幻灯片,教师巡视。
师:有的同学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还没完成。当你们的小组全部完成以后,你们可以互相去看一看组员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哪里表现了句子里的意境。
学生继续制作幻灯片。
师:有些同学插了图片以后发现,我的文字怎么不见啦?这时候你就要把鼠标放在图片上,点右键,再点“叠放次序”,然后再点“置于底层”,这样子你的文字就出来啦。
师:把妳们制作好的作品就这样放在那里,是不是所有人都制作好了,举手给我看一看。现在你们可以去逐一看一看某个组员的作品,并且听他说一说他为什么要选择这张图片。比如说先看01号的,再看02好的,然后03、04如此类推。最后评出谁的图片插得最恰当,把句子理解得最好,把他的名字填写在信息表上,能不能很快做好啊?好的,进行吧!
生离开座位,交流、互评。
师:没弄完的同学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弄完,那你现在就不要再弄了,要去评比别的同学谁做得好。
师:已经评比完的小组可以回归原位。老师再给一分钟的时间,没完成的小组赶快完成。
师:好了,时间到了,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按组次来汇报。现在老师要回到我的控制上。(教师机屏幕广播)请各个小组的汇报员告诉我你们组哪一台机被评为制作得最好的?把机号报上来。a组先报。
生:a04。
师:a04是吧?我们一起来看看a04。(屏幕广播a04)请制作这个幻灯片的同学,请你起立,你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要用这张图片?
生:因为句子说“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这里的天都显示出来了(用鼠标指出)而且也可以表示空气很清鲜,天空很明朗。
师:你怎么解释空气很清鲜啊?
生:不语,稍迷惑。
师指图片:按这个图片来说,什么叫空气很清鲜?
生:因为这里(以鼠标指图中天空)从近往远处看,很多东西都能看的很清楚。如果空气很混浊的话呢,这里的视野就没那么广阔。
师:说的很好,我们同不同意她的呀?
众生:同意!
师:请坐,说的很好。b组是哪一位做得最好?
生:有三位。
师:请你先说其中一位。
生:01。
师:我们来看看b01,也是这幅图,也是这个句子。有没有不同于这幅图的。
生:b05。
师:我们来看一下。(操作屏幕广播)请制作这幅幻灯片的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幅图片?
生:因为那个羊群很多,很像一朵大白花,还有草地很绿,所以我选这幅图。
师:有没有选同一幅图的同学?说说你的理解。
生:因为这些羊群在草地上就像给草地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师:好的,我们看一下,除了这两个句子,有没有选其他句子的?c组,请你们汇报一下,如果有跟这两个句子是一样的,就不用说了,说不同的句子的。
生:c01。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操作屏幕广播)看你选的是哪个句子。你为什么选这个句子啊?
生:因为这个河水很清澈,就像明如玻璃的。还有一些小鸟在这里散布。还有这个草原也很空旷。
师:嗯,对应了“忽飞忽落的小鸟”和“明如玻璃的带子”,请坐。有没有挑选不同的?现在其他小组你们可以自由推荐,哪一个是跟前面这几个句子都不一样的?
生:d05。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操作屏幕广播)请你说说为什么选这个句子?
生:因为这些马跑得很快。
师:你怎么知道马跑得很快?
生:因为我看见它的步形跑得很快,还有草跑得很快。
师:草被踢起来了,对吧?说明马跑的快,还有谁是选这个句子的?你说说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他们跑得特别快,因为这些骑马的人他们只睁开蒙蒙眼,地上的灰尘蒙住了他们的眼睛,让人感觉马跑得特别快,草也飘了起来。
师:这里有一个词:“襟飘带舞”你们根据这幅图能不能理解“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那里是襟,那里是带呀?
生:(指画面)这里就是襟飘带舞。
师:这里是什么地方?
生:头上系的是头巾,腰上系的是腰带。
师:对,头上的头巾飞起来了,腰上系的腰带也飘扬起来了,这就解释了襟飘带舞。我知道同学们看着图片都能理解很多句子,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看其中一句,在你们的书本中,请你们看(师范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有没有同学是理解这句话的?
师:除了理解句子之外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网站,(操作教师机广播,出示网站)是关于蒙古族的民俗风情的,怎么研究呢?老师有一个计划,请组长上来抽签,把任务领回去,小组围绕这个任务进行研究,然后把研究结果写在信息表上,下次交给我,可以吗?
小组张上前抽签。
师:展示一下,你们抽的什么?
生:手把肉。
生:热情好客。
生:蒙古包。
生:摔跤。
生:献哈达。
生:服饰。
师:下节课就请同学们就你们的研究结果向我汇报。
师总结:今天我们跟着老舍先生这些质朴优美的语言,去领略了大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虽然我们还没有详细研究民俗风情,但是我们的心已经跟着这些优美的句子飞到大草原上去了。我们还借助幻灯片理解了在字典的解释中不好理解的字词,比如说“渲染”啊,“像绿色的大花”呀等等,希望同学们知道我们利用幻灯片或者利用上网来理解课文是为学习语文课服务的,所以我们还是要扎扎实实的学好语文。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让语文学习更有趣、更有效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细心的发现,让我们的语文课更有效、更有趣。谢谢大家,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教学点评】
1、《草原》此课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关于信息技术课题:信息技术课型最困惑的就是两点:
⑴ 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到网络的世界里去:
以课文为原点,以这一点可以引出很多条线,如廖老师是以美丽风光和民俗风情两条线出发,是没问题的,美丽风光是这节课的着重点,着重于对美丽风光的理解。文中每一个句子都是一幅画,这么多的画面要*她去领悟然后用图片和文字相配合好一起来解说一个事情是一项非常费脑子的工作。还有一个民俗风情也是很多,学生说了很多他们感兴趣的,比如他们抽签抽到有:手把肉、摔跤、蒙古包等等这些如果要上网查资料就又是一节课的内容。
⑵ 怎样引导学生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网络世界浩大无边,我们如何让学生尽快抓住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学会收集处理这些信息。这不光对语文教学,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2、关于本课:
廖老师对《草原》这一课的整体设计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一课也就是抓住这两方面,特别是课文后面有个升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赞美,抓住赞美这一点来理解异域的风光、异域的民情,表达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廖老师抓住了这一点来设计这一节课。
让学生展开了一个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在这节课中学生对某些语句的感悟是很深的,包括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感觉到学生对这部分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现在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我们并不是因为一个图画我们怎么去给它配文字解说,或者是“因文索图”因为某些文字我们去找相关的图片,语文课不应该是停留在这个位置上,更重要的是整体感知、整体感受和整体感悟。从感知这个角度讲,它是个很实的东西,它需要学生阅读具体的文字来感知草原的美;而感受则因人而异,可以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话去“因文索图”,同时也可以让他们给很美的草原风光图片用自己的话配以解说文字,这样的话学生的感受就可能有独特的东西,而不会大家找到同一副画面,要说的句子也是同样的,这样就还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感受这样比较主观的东西就不太充分了。
第三个层面是感悟,感悟是我们了解了课文以后,读者的感悟是什么,悟出来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何在呢?包括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情意和草原人民的生活应该感悟到什么,这种感悟就更独特一点。感受和感悟全源于前面的感知,感知得深、透,感受才独特、感悟才深刻。这节课中,一开始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错,对美丽风光的整体把握也不错,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后来就没做到了,因为这节课没有完成,因为时间关系,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不了。象这样信息技术的课都是设计的内容比较多而在四十分钟里完成不了。如果在备课之处能够想到这一点,这节课就应该将重点摆在其中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让学生感悟得更深刻一点。让学生不仅理解课本中的话,而且能够把他们所了解到的草原和他们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经过处理之后,用来表述他们对这方面的理解。
实际上,在我们说话的“话”和画面的“画”之间,把“hua” 变成“hua”是两个层次,一个是把“话”变成“画”,把语言变成画面;还有一个就是发挥语文的另一种功能就是把“画”变成“话”,看着一个画面又能把画面的画变成我们说的话。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它可以有大量的图片甚至是与草原相关的一些文字信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思路,把“hua” 变成“hua”,我们既可以从课本中拿出相关信息,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比课本更高更大的平台上扩大信息量,来更全更深刻的了解草原,感悟语文的东西。
3、关于小组学习: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大家去做,小组长巡视,或者是组员去看,觉得谁好。”在这里最终反馈上来的标准是小组长的,是个人的。最终汇报的时候却忽略了小组了,比如说“选你们小组读的最好的同学来读。”这里应该是小组五六个同学一起读,看能不能一起读出草原的美,读完以后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个句子,觉得这个句子美在哪里?让小组组员来说。而后,还有哪个小组也是选的这个句子,让他们也读一读,他们的感受跟之前那个小组的一样吗?到这个环节,小组合作环节才是一个完整的反馈。小组合作汇报的时候,我们允许一个代表发言,但是要让学生意识到老师给他一个机会代表自己的学习小组来读,同时让学生也意识到在小组学习中,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而不是选一个人出来让这个代表来完成任务就行了。大家都要来读、都来谈谈感受,一个人谈完,其他人有没有补充。甚至还可以保留某种意见。
4、关于学习平台及小组交流:
教师是否可以有一种更快捷的展示某个学生作品的方法,不用每次都等上差不多半分钟才能展示一个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利用专题学习网使教师、学生甚至是家长之间实现相互的实时交流甚至是相互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使学生不仅可以在小组内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有更高层次的借助学习网的零距离、多层面交流。
5、关于朗读指导:
在某个学生朗读之后,单一的请其他学生“再来读”,重复地读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在朗读的层次上对学生做出渐进的要求,如“谁来读?他读的怎么样?谁读的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谁能读的更好?(指读得好的学生)我们像他一样读。”以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在朗读上的相互学习和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