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上让孩子玩一玩,有时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很开心,学得很扎实,当然课文的朗读也有声有色,入情入境。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自由地交流着:
师:我和弟弟是怎么玩耍的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师:你知道他们怎么玩了吗?
生1:我在弟弟后面,假装叫他一声……(学生复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哦,是这样玩的吗?你们听清楚说的玩法了吗?谁再来说一遍给大家听?(一生站起来,用自己的话表述课文中相关内容。)
师:听起来可真有意思!
师:哎,你们会象他们一样玩吗?
生:会!
师:那就试一试,好吗?
生:好!
师:(指名一学生上台,并从粉笔盒里挑出一支粉笔,郑重地传到孩子手中)给,这是“蒲公英”,你玩吧!
师:(转向全体学生)谁来当他的弟弟呢?
师:(指名一位学生上台)你叫什么名字?
生2:。
师:哦,现在你可是他的弟弟,你应该叫什么呢?
生:谢廖沙!
师:(转向这一学生)是呀,现在你的名字叫……
生2:谢廖沙。
师:很好。
师:(又从粉笔盒中取出一支粉笔,交给孩子)给,谢廖沙,这是你的“蒲公英”。
师:(拍拍刚才的学生)来,玩吧,跟弟弟一起玩玩。
两个孩子立即反应过来,进入了角色,一前一后按着书本的意思玩起了“蒲公英”。
师:你们觉得他俩刚才的表演怎么样?和课文中描述的一样吗?
生3:我觉得表演得挺好的,他的脸上看起来挺严肃的,不嬉皮笑脸的。
师:为什么你觉得他应该表现出严肃的样子呢?
生3:因为咱们课文中讲他是要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师:噢,是这样。
生4:我觉得表演的时候不够自然。
生5:我觉得表演吹“蒲公英”的时候还要用力一些,因为他是“使劲”吹的。
生6:我觉得这个“假装打哈欠”演得挺象的。
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同桌学着玩玩这游戏,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玩。就这样,在有趣的玩耍中,在自由的谈论中,孩子们感受着玩“蒲公英”的快乐。再让孩子带着这份快乐去读课文,不仅读得有声有色,也读得趣味盎然。
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常常提及“兴趣”,把激发孩子的“兴趣”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条件。事实确实如此。课程改革两年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地摸索着、尝试着。我常常会捧着教材思索着,“怎样才能让孩子更加喜欢学这篇课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孩子学得更快乐、更轻松?”“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低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很难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更多的方法去吸引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个玩的时机,给孩子一次玩的机会,也不失为一项好的举措。当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分寸,要让孩子玩得其所,玩得有价值。
《金色的草地》一课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的观察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和观察训练。在生活中,善于发现事物的新、异、奇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一方面可以锻炼观察力,另一方面还可以积累知识经验。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五册 《金色的草地》一课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俄罗斯乡下的兄弟俩在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情景,表现了“我们”对这片草地朴实的爱,以及这片草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课文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是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下面就是笔者设计的《金色的草地》一课第二课时的教学案例。
二:设计
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三部分:
(一)、课前准备性学习
1、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蒲公英外形特征及生长变化的规律。
2、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材料。
(二)、师生互动
1、整体入手,以情贯穿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生:找出有关句子读读,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你们见过蒲公英的吗?谁能把它的样子说说?
生:说述蒲公英的样子。
师: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感受?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菜地、这些蒲公英的呢?
生:蒲公英一会金色一会绿,很有意思。
生: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生: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可爱的蒲公英!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2、品位课文,体会感情
大屏幕显示一个小孩吹蒲公英种子,同学们看后笑逐颜开,“哎,真有意思!”“我也玩过。”
师:吹过这种绒毛的小朋友请举手。
生:我们学校前面的原野上就有蒲公英,我们上学路过时,经常吹着玩。
师:是吗?那一定很有趣了。
师:小作者和你们一样开心,把你自己融入到课文中,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敢站起来读,同学们听听他开心吗?
生:开心!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吹蒲公英的绒毛,很开心。
……
师:用自己开心的语气再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作者的快乐。
师:这么开心的事后来怎么不做了呢?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因为他有了一个新发现。
生:他发现草地一会儿金色,一会儿绿的。
生:他发现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生疑惑地:老师,蒲公英的花瓣怎么像我们的手呢?怎么合拢?
师:这样吧,我们和小作者一起去看看他的新发现。
大屏幕显示:公鸡打鸣,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一片金黄;傍晚,草地又绿了。一个小孩走近草地,一株蒲公英特写在小孩脑中浮现:早晨花瓣合拢——太阳升起花瓣慢慢张开——晚上又合拢。
学生在下面有说有笑,兴致很高,“你看那花瓣!”“真有意思!”
师:怎么样?说说你的新发现吧。
生:我看到蒲公英早晨花瓣都合在一起,到白天才开花,晚上又并上了。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叫刚才疑惑提问题的同学)
生:蒲公英开花的时候就像这样,(手掌张开成花状),合上的时候好像这样(手指并成团状)
师:你这样比划倒很形象,大家都可以学学。
生:用手学做蒲公英开放合拢。
师 :这次我们小组练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想草地和蒲公英的样子,一会咱们小组比读。
生:比赛朗读三自然段。
师:有了这个新发现作者会怎么想呢?看第四自然段。
生:原来蒲公英这么好玩,一会开一会合。草地就一会金色,一会绿色。
生:作者肯定想以后别揪它了,它到晚上也睡觉,跟我们人一样的呢。
师惊奇: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里写着:“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一起起床”
师:你可真会思考,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去了,而且读得很有感情,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吧。
作者都想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了,他是把蒲公英当成了自己的伙伴。对待自己的伙伴应该怎么样的呢?再来一遍。生再读。
师:这才更喜欢蒲公英了呢。其实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它们就像我们的伙伴,我们应该爱护。
3、通读全文,回到整体。
师:大声读全篇课文,把你的感情融入你的声音里。
师小结引申: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
(三)、课外延伸,培养观察兴趣。
你也有喜爱的花草吗?请大家到大自然去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三天后我们来到课堂说你的新发现。
三、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教师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的新观念。学生的学习热情高,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从过去的“要我学”转而变为“我要学”。笔者始终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讨,让他们从中归纳出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的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的落下而合拢。由此知道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蕴涵在其中的情感。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到大自然去仔细观察,把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这种形式,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这是对课文内涵的深度开掘。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关注文本对学生的人文熏陶,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从而激励学生“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