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评陈琪老师执教的《山谷中的谜底》
今天上午第一节去听了陈琪老师的《山谷中的谜底》一课,这节课引起了我个人一些浅显的思考,现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感受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谜语导入,唤醒激情
猜谜是儿童喜爱的活动,陈老师由此导入新课,切实可行。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在新课之前,和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浅显易懂,自然引入本课《山谷中的谜底》,调动了学生的情趣。再由此直奔课文的谜底,可谓一举两得。并且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谜面——谜底——揭谜”的思路展开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前提条件。一名优秀的教师会想方设法利用教材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如:课文第三节有许多词写出了东坡雪大,陈老师让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的情况下。再播放录像,使单调的语言化为生动的画面,这时的朗读就是水到渠成了。如:陈老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反复感情朗读后问:“这棵小雪松,面对风雪,你为什么要反弹呢?”“小松树,你学到了老松树的什么?”看似简简单单一个读后采访,其实是教师匠心独具之所在,他为学生创设了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情境。学生有的用课文中语言来回答,有的则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这一环节设计,为学生创设了语言交流环境,再通过反复朗读为内化语言。再如:对“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的弹┅┅”这句话让学生加强理解,为理解“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这一中心做铺垫。并创设情景的读,其中蕴涵着浓浓的语文氛围。有效的情境创设,幽默亲和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大脑活化,在创设语言实践的活动中,享受着精神的愉悦。
三、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强
现在新课标题出综合性学习和开设综合性学科,最关键的就是教师的综合能力如何。这无疑是对老师最大的挑战。语文教师经常说的“四心相通:,即与学生的心相通、与自己从事的学科的心相通、与新课程理念的心相通、与其他学科的心要相通。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的精神食粮,才能品质更精良,营养更丰富。这点陈老师做的很好。在理解雪松弯曲、反弹的一部分,陈老师直观演示教学,学生在直观演示讲解中,更能感悟雪松的本领强。在学习“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陈老师通过多种形式来感悟,来朗读。谈感受后的读、演一演的读、创设情景的读等等。整个过程和谐,水到渠成,流淌出了浓浓的语文味。教学过程中穿插采访小松树和老松树,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深切地体会雪松的持之以恒、能屈能伸的精神。教法这么灵活,设计这么新颖、独到,这不正是陈琪老师扎实基本功,综合能力的体现吗?
听着陈老师充满激情的课堂语言,感受到陈老师的课上的激情四溢,不难想像陈老师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的情景。为他上课充满激情而佩服,为他备课时的执着精神而佩服,更为他课堂上从头至尾的镇定自若而佩服。一点拙见,欢迎指点。
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的关键字搜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