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树》这篇文字清新美丽的文章,很容易造成脱离工具性来追求人文性的教学倾向,泛泛地讲友情以及进行爱的教育,那样的教学就失去了语文本身的魅力。教学时,课前的复习巩固部分,可谓一石多鸟,既检查了学生上节课对字词的掌握,落实学生写字的指导评价,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再认,又激趣存疑(小树和小鸟相识了,他们是怎么相处的呢),唤起阅读期待。继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穿越语言文字,感知小鸟和小树相处的点滴之后,再细细揣摩细节,咀嚼文字的魅力。学习课文小树与小鸟之间那段美好的交往时,我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找出重点词语 “天天、许多、有趣”等词语中感悟出小树对小鸟的热情、喜爱、关心和友好。借助多媒体再现情境,启发学生结合画面想象他们交往的快乐。“小树带着小鸟来到 ——-,看到了——”,学生通过补白就把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愉快相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小鸟要飞往南方去了,这对朝夕相处的老朋友要分手了。这时,我又抓住“告别”一词,唤醒学生与亲人告别的生活经验,把自己想象成小鸟与“会走路的树”进行道别。课堂上学生的真切的感触、深藏的意蕴已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小鸟与“会走路的树”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难分难舍之情。
在自读自悟重点段落小鸟和小驯鹿相遇的5——9自然段中,我采用多层次朗读指导进行对话教学,以“你最有把握读好哪一句”来促进学生读书交流,牢牢地抓住 “把书读好,把字写好”的语文目标。课堂上我努力变单纯的“师教生学”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补”,变僵硬的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学生通过自主感悟读、提示语读、分角色读、配音读,一次又一次的角色体验中,感受到的小鸟和小鹿一家之间的那种特别的情感。整个教学中演绎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主旋律。孩子们既跟着作者的言语世界走了一趟,也跟着教者在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情感得到陶冶,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在这里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地结合,彰显了语文教学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的理念。
教学设计中,我以“友好”为教学线索,巧妙地把整个文章拎起来,这是照亮全篇的词眼。我知道任何情感的东西的描写都要有生根的东西,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怎样写,还要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写。所以课堂上引导学生的体悟也很细。比如师生围绕小鸟和小驯鹿的四句对话,开掘得很深刻,词语的揣摩很成功。特别是抓住了一些细节,扣住标点、扣住提示语,感悟心情的变化,反复阅读、体会小鸟为什么问?后来为什么叫?小驯鹿又怎么会激动起来,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很聪明,有些体会十分准确。你听,一个“也”字,学生也能读出到小鸟对驯鹿的思念;一个“常常提起”,孩子们带着生活的经验想象到好朋友的牵挂;就连感叹号中蕴含的小鸟的激动心情学生也能体验到了。孩子们在读书中对小鸟和驯鹿一家的情感得以明晰。学生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真正地融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来,看来贴近了学生,也就贴近了文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