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提纲作文

2022-08-19 来源:星星旅游

  19世纪40年代前期,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需要有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要想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恩格斯就必须批判费尔巴哈哲学,清除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费尔巴哈提出了实践的一些问题,才让我们不断去修正完善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客观的感性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是客观现实性的,自觉能动性的和社会历史性的,实践内在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分析了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①这就是说,旧唯物主义仅仅看到自然的优先性,客观性,把自然理解为和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丝毫关系的纯客观东西,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不懂实践,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的产物,看不到自然,现实在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属人性,恰恰是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不断创造,生产着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并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从而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的统一。

  人通过实践是自己成为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同时把人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了自己活动的客体;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正是这样,马克思恩格斯就用实践的观点去分别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陷,实践是人类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这实际上就是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

  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就是实践;人类世界是人话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是社会的自然与自然地社会“二为一体”的世界;实践是人类世界得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实践活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马克思通过阐发有关实践的问题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析,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的定义是什么呢?实践概念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前就已经出现。主观唯心主义把实践归为纯粹主观,精神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答了实践的本质问题,把实践定义为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这一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二是指实践具有的物质的,感性和形式。这一定义把实践同人的观念方式和把握客体的活动区分开来。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运用时间的观点,阐发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将实践引入了历史观,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问题。在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前,任何哲学包括旧唯物主义只要涉及社会历史领域,就立刻陷于唯心主义。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实践,不知道、不理解实践也是历史观的基本范畴。和旧唯物主义相反,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历史是人创造的,是人民群众活动的产物,因而,社会历史产生的基础就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之中。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必然进行活动互换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实践过程又是物质与观念转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自己意识的关系,所以,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与自身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在所有实践活动中生产实践具有基础和决定作用。因此,物质实践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综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可以看出,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贯穿全文,从实践角度说明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和人,即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运用于认识论、自然观和社会生活,全面地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和抽象的人本主义,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包括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观点,奠定了新世界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还说明了哲学的性质和功能,初步赋予新世界观以实践性特征。让我们更加去了解了实践的含义,更好的去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