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旋转是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和发现美,进一步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为接下来的“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一一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特征: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虽然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美丽图案感兴趣,对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感兴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在生活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确定旋转的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能叙述旋转过程。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确定旋转的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能叙述旋转过程”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主题图中的基本图形,小三角形,“试一试”的三种图形等。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哼唱《大风车》歌曲疾步走上讲台。
师:(与学生共同唱完第一小节后)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师:那么,谁来说说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风车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摩天飞轮也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那请同学们再来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请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请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出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所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重点突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其实,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体悟旋转的特征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后,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
师:比如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那么相同的有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请你们观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图形,它的形状改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变了呢?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整个图案中的一小部分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猜想图案的制作过程
师:你想一想,这个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
预设:是旋转的。
预设:是由一个基本图形旋转的。
应对: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的?
2、独立尝试制作图案
师:你能试一试吗?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图形,先放到方格纸上,看怎样由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
【请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操作,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师:你是怎样操作的?谁来说一说?
生:我让图形a旋转形成图形b,再旋转形成图形c,再旋转形成图形d。
应对: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注意呢?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3、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方法一样吗?
师:好。我们再来细心观察每一次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同时明白猜想是否正确还需用科学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请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请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请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图形a怎样旋转得到图形b。
(5)课件演示图形b和图形c的旋转过程,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要求叙述中关注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请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5、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后,都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而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然后还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通过上面老师和大家的学习,接下来老师想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请学生打开书55页,读一读题目,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2)做完的同学,拿出学具--小三角形,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看看是否填正确。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4)集体交流、订正。
(5)讨论:旋转中心的不同。
(6)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请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请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请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做完之后,可以用小三角形去转一转,看看填得是否正确。
(3) 集体交流、订正。
(4)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5)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请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请学生先想一想: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3)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请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
(4)请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道题。
(5)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6)讨论:后两道题的方向。
(7)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请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请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5、画一画
(1)请学生在作业纸上,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画出来。
(2)同桌互相检查。
(3)集体订正,交流。
(4)师小结:在画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时,要从中心点出发开始画,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还要看与中心点相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是否是90度,两条线段在原图中占几格,旋转后的图形也要占几格。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你最感兴趣的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吗?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探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同第五稿,大家可在第五稿中查看)
再设计后的思考
思考一:导课时,直接欣赏图案是否可行?
在网络研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建议我直接欣赏图案,然后探究图案的制作过程,但是,我当时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不是自己的学生,于是我没有采用那样的方式,但通过多次的实践之后,发现教学时间有些紧,如果这样教学,或许可以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活动进行得更充分一些。但现在没有试讲的机会了,我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思考二:对学生的引导过细,导致学生的探究空间小了。
有个别教师认为,我在实录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过细,把好多问题嚼得太碎,这样,就势必造成给予学生的探究空间小了。我认为,对于学生的引导,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定,不能只照顾优等生,也要考虑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细致的引导还是有必要的。
思考三;旋转的本质特征是否要重点探究。
在课堂中,我着重突出旋转的三要素,对于旋转的本质特征只是点到而已,那么,是否应对旋转的本质特征进行重点的探究呢?我认为在探究主题图的制作过程之前,通过共同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旋转的本质特征,然后又在后面的探究、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这样已足够了。
思考四: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量。
前四次的试讲,都存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很多教师也提出争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经过自己的再三斟酌,决定不改初衷,因为,我认为教学时间紧,不是内容多少的问题,可能还在于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否合理,教师的引导是否合理等问题。再看五稿之后的实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也没有出现掌握不好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