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于过失犯罪怎样判决?

2020-01-24 来源:星星旅游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一、对于过失犯罪的具体认定情况。

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3.《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过失犯罪的具体认定应当根据法律上规定的标准来进行立案处理,不同的过失行为所导致的案件情况是不同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聘请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并提出合法的辩护意见,具体情况由司法机关来进行判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