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分为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两种,一般期限为14天,需经检察机关核准后才能逮捕;延长期限为37天,需在期限内报检察院批准逮捕。对于特殊情况,审查批准时间可延长至4日,对于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检察院应在7日内作出逮捕决定,如不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应立即释放,并根据条件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
法律分析
刑事拘留一般为14天。我国规定,刑事的期限分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两种。具体如下:
1、一般的刑事拘留期为14天,一般从进到看守所算起。在14天内机关要报检察机关批准,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包含在14天内,如核准则逮捕,否则释放或变更。
2、延长期限的刑事拘留期为37天,其中检察院核准的时间为7天,在该期限内,侦查机关报检察院批准逮捕,如核准则逮捕,否则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拓展延伸
拘留期限的法律规定和执行程序
拘留期限是指被扣押或拘留的人在接受司法程序期间被限制自由的时间段。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拘留期限的法律规定和执行程序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而言,拘留期限的长度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通常由相关法律法规或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程序包括拘留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延长拘留期限的条件和程序等。拘留期限的设定旨在平衡对犯罪嫌疑人的限制和司法程序的进行,确保合理的限制自由期限,同时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具体的拘留期限和执行程序应根据当地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和遵守。
结语
拘留期限是对被限制自由的人在司法程序中的时间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刑事拘留分为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一般期限为14天,需在此期限内报检察机关批准,否则释放或变更。延长期限为37天,其中检察院核准时间为7天,期限内报检察院批准逮捕。拘留期限的设定旨在平衡限制自由和司法程序的进行,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具体的拘留期限和程序应遵守当地法律规定。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四节 拘 留 第一百三十一条 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审查后,根据案件情况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需要逮捕的,在拘留期限内,依法办理提请批准逮捕手续;
(二)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不需要逮捕的,依法直接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或者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后,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三)拘留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依法办理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手续;
(四)具有本规定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释放被拘留人,发给释放证明书;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七节 查询、冻结 第二百四十四条 冻结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证券的期限为二年。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七节 查询、冻结 第二百四十三条 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为六个月。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对于重大、复杂案件,经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冻结存款、汇款、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期货保证金等财产的期限可以为一年。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