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负责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2020-05-08 来源:星星旅游

刑事责任年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人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犯故意杀人、强奸、贩毒等罪的,也应承担刑事责任。

未满14周岁的人,身心发育不成熟,尚不具备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已满14周岁但未满16周岁的人,虽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是非观和善恶观念,但其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知识以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完整的判断。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但对于犯故意杀人等罪的,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由于青少年越来越早熟,并且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逐步提高,甚至有未成年人正是明知自己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才实施犯罪,目前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一、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

(一)刑事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1、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无刑事责任能力。

2、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对八种犯罪行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应负刑事责任。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量刑:

①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②不适用死刑(包括死缓)。

3、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责任能力:

1、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①负刑事责任;

②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①当负刑事责任;

②可以从轻或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刑事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必然或可能发生,即希望危害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明知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即放任危害结果发生。

犯罪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认识到,但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2、过于自信的过失: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能够避免,即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3、不可抗力:认识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4、意外事件:没有认识到,也不能够、不应当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危害结果的最终发生违背其意志。

(三)刑事犯罪客体

指为刑事法律所保护而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四)刑事犯罪客观方面

作为即积极的行为,是指以积极的身体举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不作为行为构成不作为犯必须以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为前提,并且:

1、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一般指由宪法、法律和其他法规所规定并为刑法所认可的义务,任何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人都必须履行这种义务;

2、职务或业务上要求承担的义务;

3、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4、基于法律行为承担的义务。

二、15以下弄死人犯法吗

犯法。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学校不能对其做出开除这些行政处罚。可以要求监护人对受害人家庭进行赔偿。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而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的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