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故事-扪虱而言成语故事
扪虱而言指一面摸虱子一面谈话,形容谈话随便,不拘小节。那么关于该成语的故事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扪虱而言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扪虱而言成语故事
当过前秦宰相的王猛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那时前秦建国不久,王猛也在华阴隐居,听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攻打前秦,并在霸上驻守,便只身披了一件粗麻衣去见桓温。
王猛见了桓温,一面谈论天下形势,一面用手捉着身上的虱子(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桓温问他:“我奉朝廷之命,带领10万精兵北伐,为民除害。可是关中豪杰至今没有一个人前来见我,这是什么原因?”王猛道:“将军不远千里而来,大军深入敌境,长安已近在眼前,却不渡过灞水去攻打长安。百姓都摸不透你的心,自然没有人前来欢迎啦。”
原来,桓温并没有收复失地的诚意,不过利用北伐树立自己的威望而已。王猛这几句话,触及了桓温内心的秘密。
桓温为王猛敏锐的洞察力而震惊,心里很是对他钦佩,并在大军撤离之前赐给王猛车马,许以官职,并要带王猛回去。王猛虽然没有在桓温那里施展才华但却在秦王苻坚那里得以发挥他的卓越才能,只因为符坚赏识,重用他。
老不中书成语故事
【出处】《韩昌黎文集·毛颖传》: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篡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唯上所使自秦始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至,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住,上未尝怪焉。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佛试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毛颖先生博闻强记,而且机敏灵活。从结绳记事的上古时代到秦氏王朝的历代史事,他没有一件不予记载。诸如阴阳、卜筮、相术、医药、姓族、山河地理、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道人事,以及佛教道家、国外传闻,他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他还精通当今的事务,凡官府文书、店栈帐纸,都听凭人们使用。
上自秦始皇帝、太子扶苏、世子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下至平民百姓,都很爱重他。
毛颖先生还善于随附人的意愿,不管正直、奸邪、圆滑、笨拙的人,一概听凭使唤。有时虽被废弃,也默不作声。他唯独不爱舞枪弄棒的武士,但如果邀请,也肯前往。
毛颖先生后来升官做了中书令,与皇上更加亲近,皇上曾亲昵地称他为中书君。皇上每天都要亲自处理大量奏章,即使宫人都不准站立左右,而唯有毛颖先生和持蜡烛的侍者经常在旁边侍侯,直到皇上休息为止。
毛颖先生和绛州陈玄、弘农陶泓、会稽褚先生最为友好,彼此推心置腹,形影不离。毛颖先生和他的三位好友,有时不等皇帝诏令,就一齐前往,皇上也从不怪罪他们。
后来一次皇上召见,准备用他,轻轻一拂,毛颖先生脱帽谢恩。皇上见他发疏头秃,所书写的字画也不称心如意,便取笑地说:“中书君,您年老头秃,已经不胜任了!从前我曾称您中书,而您现在却不中书了!”毛颖先生答辩说:“我算得上是尽心竭力的臣子啊!”但皇上从此便不再召用他了。
毛颖先生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老死在管城里了。
后人用“老不中书”的这个典故揭露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冷酷无情,需要时则加官进爵,不用时则一脚踢开。
扬扬得意成语故事
晏婴,字平仲,人称晏子,春秋时齐国人,他是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相国,是当时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晏婴虽然才智过人,官居高位,但他处事稳重,处处都表现得非常谦恭。
晏婴有一个车夫,他很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而骄傲。他每次替晏婴驾着有华丽的车盖、并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外出,都非常神气,瞧不起别人,以为自己能替晏子驾车就比别人高一等。
一次,他驾着车正好从自己家门前经过,他的妻子从门缝中看到了丈夫那种扬扬得意的样子,心中很不高兴。
这天,当车夫回家的时候,他的妻子铁青着脸闹着要回娘家,再也不回来了。车夫很惊奇,问:
“你今天怎么啦?发生了什么事?”
他的妻子哀怨地对丈夫说:
“你今天驾车路过家门口,我看到你那副扬扬自得的样子,简直令人作呕。你看人家晏婴,他是一个相国,德高望重,虽然他身长只有六尺,但坐在车子里,看上去又稳重,又谦恭;可你呢?虽然身长八尺,不过是个车夫而已,就那样神气十足,好像你比晏相国还了不起似的。因此,我觉得跟你这样的人在一起,不如回娘家去。”
车夫听了妻子的话,感到妻子的话很有道理,就向妻子认了错,保证以后改正。他的妻子也就原谅了他。
从这以后,这位车夫在驾车时一反常态,处处表现得很谦逊。他的变化,引起了晏子的注意,晏子就问他是怎么回事,车夫便如实地说了。
晏子觉得这位车夫是一位可造之材,经过他的大力推荐,车夫当上了齐国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