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育中的魅力
2023-02-09
来源:星星旅游
o o o o o o o o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 冯文良(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安城小学) 周仲飞(浙江省诸暨市暨阳中学) 摘要:综合实践课程为教育部新颁布、倡导的教学课程, 教育必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大放异彩.它的最大优点是弥补了教育脱离社会实际、脱离学生生活的不 足.如果在教育实践中,设计得法,运用得当,必将使目前的教 育更具生机和活力,备受学生欢迎.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教学;作用意义;魅力 一、实践活动课善用选题。会引起学生强烈求知欲 如何让学生投入最大的兴趣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使他 们在实践中获得较多的知识,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学时,我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今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所选的课题与设计应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 它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各方面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小参与 使他们产生兴趣.诚然,在教育中任何--I'-]课程的学习,学生始 社会实践,增强动手操作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这 终是主体,只有让学生有“胃口”,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参 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属游戏门类,它是通过实体教育 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课程时,要紧 内容的教学交流,强调学生参与,重视学生的体验,以学生兴 紧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年龄、兴趣爱好而展开,不能随 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主动探索科学,探索社会,达到 心所欲,要有的放矢.在具体学习、引导、实施过程中,教师应 提高自我能力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如果能及早走进教育,走 努力把握活动内容的新、趣、奇、活等要素,灵活机动调节学 进学校,渗透现有的教育生活,并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生的学习兴趣点,千方百计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 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从而决定怎样把握文章的语气,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人境人情”,因情而19得,按“得” 怎样把握文章的情感. 去朗渎.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 在执教《黄河的主人》一文时,第三自然中有这样一句: 自己练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在练习朗读时,我要求 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 学生关注语气词“啊”,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试着 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 读一读.交流时,学生读出不一样的语气,有的读出了惊讶,有 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 的读出了害怕,有的读出了不可思议……不同的理解,不同的 意图也就不同. 朗读,我都给予了认可. 因为有了不一样的发现,所以学生的朗读激情也显得特别 高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理解和感受给予肯定和表扬,能让学生 的心灵自由飞翔!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 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四、独特体验。个性读 文课程标 把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 置,尤其是在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地指出: “阅读是学 基本方式.它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更是语文课堂一道亮丽的风 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景线,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并加强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非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 常有必要的,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培养学生语感,指导朗读时,要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和独特的感受,放手让学 让我们从朗读训练入手1 4-8 老丽 _c 01 车第12期j 只有让学生对所学,所教的东西,听的有精神,学的有劲头, 友这一道理.自然,有了对动物的实际了解,学生必然会从内心 学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实践活动课贴近实际。学生会喜闻乐见 深处对动物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情,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毋庸 置疑,孩子们一定会对整个动物世界产生更多的理性认识,最 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除了努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 后形成共识:自然界的任何动物都需要人类更好的关爱和保护, 官”参与,在“动’’中接触事物,感知事物外,更要善于发掘 不能随意伤害它们. 孩子喜闻乐见的内容加以运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身边实际, 学生才会乐学、乐用,如“家乡的河”这一活动内容,鉴于绍 四、实践活动课面向社会展开,有利于学生增长社会见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做,就要要真正地去做,只有让孩子 兴的地域特色,教!学设计这一课,我们首先可让学生到家长那 到社会上去,把社会当课堂开展教育,教育便会变得更实际、 里了解一下以前绍兴的河是怎样的?现在的河又怎么样?河对 有意义,并富有有生机和活力,利于孩子成长、成才和成功.”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有什么作用意义?完成以上内容后,我们带 所有同学实地考察阿流的生态环境,包括河里的杂物,水生动 物、水生植物、水的颜色、水的气味、水的味道等一系列内容. 通过现场观察考证及通俗易懂的教育指导,让每位同学深切地 诚然,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我们如果把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内容放置于社会大课堂去教学,让孩子在实践中(学生)去体 验、感受,或许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鉴于目前的教 育环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大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农村、工 感受到,人们期盼的、真正理想的河应该是怎样的?而今天的 事实又怎样?从这样的教学教育过程中,自然会引出另一重要 厂、机关、田间地头,向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习,听听他 话题:我们今天的人应当怎么做才能真正保护好身边的河流, 还人类一个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造福人民. 又如“桥的式样”这一实践活动课,又鉴于绍兴的特殊地 们的声音,看看他们的实践,并亲自参与劳动实践,则必使学 生在校所学的东西更接地气,更实用,从而促使他们更快地成 长、成才和成功.同时在这一学习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工 理位置,整个绍兴存于水乡地域,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我们便 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引领学生从事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更是培养能 让每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头去找身边的桥,观察各种桥的 造型,然后让他们归纳小结.因为很显然,这一活动的设计与展 力的好方法.实践活动课,顾名思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 开,非常符合绍兴的实际,学习材料、资源利用简单易行.事实 会实际.如果让他们就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某一问题或现象做一调 如此,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记录各种各样身边的桥,再引导他 查,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结果,那么,便会促使不少学 们查一些资料,了解桥的不同的结构、造型、作用、来历等知 生在了解、掌握这些问题时,学会懂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识,活动自然达到了以下几方面效果:(1)通过找桥观桥赏桥, 领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要旨,然后及早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和 丰富了关于桥梁的知识,从中激发他们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与 原则——诚实、守信、互爱、互助,同时懂得人际交往中合作、爱好.(2)通过对不同的时代,桥的不同的造型、不同的作用认 协调、谦让的重要性.例如,我校位于绍兴袍江工业开发区,周 识,会激发广大同学对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向往,激发他们热 边的工厂很多,环境污染很严重,不光河水被污染得浑浊不堪, 爱祖国的热情.(3 通过活动的展开,给孩子们提供了不少接触 连空气都散发出一阵阵臭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们专门组织 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学生开展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察看, 开阔他们的视野,:普 他们的才干.从活动最后反馈情况看,这 询问当地居民,了解环境污染存在的原因,包括对社会生活带 样的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但从中受益,家长也受到极大教育、 来的影响等内容,然后,按照他们的认知水平,合情合理地提 启发.他们从活动中看到了这一教学方法的亮点和优势,那就 出一些改变环境污染的设想和建议.通过这一活动的展开,极大 是,活动课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 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长了他们的社会见识,更重 的社交处事能力. 三、实践活动课丰富多彩。会增添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学生想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并同时在活动中得到快乐, 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成功每堂活动课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诚 然,大干世界,万物竞生,广阔的田野和草地、辽阔的海洋与 要的,为他们未来处理解决社会问题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会让孩子在实践中 学到不少东西,这种东西的获得,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课堂 教学通常为被动地接受,某种程度上,它会束缚限制学生的思 维,而实践活动课一般为快乐地获得,极具开拓性,它们功能 不同,效果不一.笔者以为,实践活动课的要旨和内涵,无一不 渗透着人类实施教育的本质意义;活动课的展开,切实体现了 高山,一切都那么壮丽迷人.作为教师,我们如果能把活动课设 计得当,充分利用一些天然的教育资源,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 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课堂,既让孩子们获得美的享受,得到 智慧的启迪,又让他们获得真知.例如,在开展“动物观察”这 教育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心智,适应未来 主题实践活动课中,我们不光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有关动物 社会生存的目标要求.而且,它的最大优点,避免了当前书本教 一的知识,我们还带学生在野外、在动物园观察动物的生存方式 育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倾向.因此,在现有基础上,加大 和活动特征、特点.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切实了解自然世界动 实践活动课在整个教育中的力度,对学校、学生和社会有百利 物的可亲可爱,懂得为什么动物需要保护,它们也是人类的朋 而无一害.2014年第12期]甚旌教育论坛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