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绍芳:杨慎研究第一人——杨慎交游考述之一
2022-03-23
来源:星星旅游
2009年9月 第25卷第5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su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Sep.,2009 Vo1.25 No.5 简绍芳:杨慎研究第一人 ——杨慎交游考述之一 丰家骅 (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 简绍芳是杨慎流放云南时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有关他的史料颇为少见。本人据明人笔记、诗文和方 志,考订了他的生平事迹、著述,勾画了二人结识相交的始末,并介绍了他为杨慎编撰年谱,校订文集、全面公平评价杨 慎所作的贡献。 [关键词】 杨慎; 简绍芳; 云南交游 [中图分类号] I207.2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696(2009)05—0081—04 杨慎是明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他出生相门,早登 科第,在京城时就有许多朋友;三十四岁充军云南永昌卫 人。新喻位于江西中部偏西,邑北九十里有蒙山,相传春秋 时楚老莱子曾躬耕于此,杨慎写过一首《西凿篇》记述此事 叙及简绍芳的乡里。诗云:“蒙山何在?东楚西凿。玉笥 双函,阁罗两角。……子之遥牒,自涿而蜀。昭德清芬,辉 映璩镣。” 』( ’可知简绍芳的远祖是由涿迁蜀,又由蜀而 徙楚的。他号“西凿”也是取自当地风光。因而可以肯定 简绍芳的故里在东楚蒙山,是江西新喻人。 简绍芳,号西凿,绍芳是他的字,名不详。简姓是新喻 (今保山),老死烟瘴,在滇南又结识了不少新知,一生交游 极为广阔,上自宰辅,下至平民,重要者何啻百人,但其中只 有少数几人有文字介绍,许多重要的交游因资料匮乏均尚 付阙如。在滇云追随杨慎十余年,且对杨慎研究具有开创 之功的简绍芳,就是其中之一。 一、简绍芳何许人 简绍芳是杨慎入滇后最亲密的一个朋友。读杨慎诗 文,我们不难发现在云南与杨慎唱和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 是张愈光,名含,号禺山,云南永昌人,与杨慎为总角之交; 另一个就是简绍芳,是杨慎人滇后新结识的朋友,二人亲密 的大族,做官的人甚多,有简佐,字竹亭,为正德六年杨慎同 榜进士,官太仆寺卿。简霄,字腾芳,正德九年唐皋榜进士, 官至兵部右侍郎,嘉靖元年,杨慎在成都曾与之同游浣花 溪,载酒赋诗。简宥,字宏叔,官始兴知县;简钦文,字其敬, 官吏部郎中等。简绍芳似是简腾芳之弟。 简绍芳少年时期是在家乡新喻度过的。他与当时一般 士子只通一经不同,读书甚广,博学多才。杨慎在《赠简西 凿》诗中称赞他“才藻媲刘珊,经术拟杜环。……砚沼三江 狭,诗囊五岳悭。”(《升庵遗集》卷十八)他不仅“博通经史, 长于翰墨,”可与刘珊、杜环相媲美口]( ’,而且还“谈 兵”、“说剑”,能文能武,是个不同凡俗的人。l4“ 但他淡 的关系甚至有逾张愈光。而简绍芳何许人?我们却几乎一 无所知,现据明人笔记、方志和诗文中的零星记载,略加考 述。 简绍芳,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22),杨慎在 泸州时曾为简绍芳六十生13祝寿,写过一首《北岩寺次韵 寿西凿十一月八13》诗,据此上推60年,可知他生于弘治七 年(1494)十一月八日。朱孟震《河上楮谈》记载“简归数年 卒,其子谒先生泸阳。”… 杨慎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 从泸州被押解回滇,故他的卒年最迟不得晚于嘉靖三十七 年,由此可知他一生约活了六十五、六岁。 泊名利,“学匪干禄”,(《西凿篇》)喜爱游山玩水,终生未 仕。杨慎说他“鸿仪浑物外,马迹遍人间。”(《赠简西凿》) 是个“古元真子、江湖散人之流”的人物。l5j( 据笔记和方志记载,简绍芳“弱冠客游滇南”,大约在 正德十年(1515)左右。杨慎于嘉靖三年(1524)谪戍永昌 时,简绍芳适离开云南,二人至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始 简绍芳的乡里,各书记载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江西 人”(《四川总志》),有的说是“蒙人”(《四川通志》),有的 说是“郫县人”(《剑阁芳华集》)等等。而简绍芳为杨慎 《陶情乐府》作序自署“新喻西凿简绍芳书”,自称是新喻 [收稿日期】2009一o4—28 [作者简介]丰家骅(1930一),男,江苏南京人,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教师,教授。 一8l一 相识。在这三十多年中,简绍芳的行踪几乎没有一点记载。 他的友人说他“名山名水皆遨游”(晏睿《寄西凿兄诗》),他 游滇后,大约又去其他地方漫游,而后再返回云南。他回云 南后曾在昆明池废妙湛寺壁上题了一首诗,描绘废寺的残 破岑寂,十分传神。[6】(P瑚 其时杨慎常往还于安宁与高蛲 之间,得见简诗,遂觅而相识。朱孟震《河上楮谈》记二人 订交始末说: 寄杜甫诗”,举李白《沙邱城寄杜甫》和《鲁郡东门送杜二 甫》二诗为证,可供研究李杜交游者参考。“杂著”不知系 何内容,明末王弘撰的《山志》称,“尝取简绍芳之言,辨扬 雄之事”,当采自此书。_9 J( ” 可知简绍芳是个学识渊博的 人,遗憾的是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都已散佚。 二、“十年羁旅共滇云” 简绍芳与杨慎自嘉靖二十三(1544)相识,至嘉靖三十 余乡简西凿绍芳,弱冠游滇南,题诗山寺。杨升庵 先生一见异之,使人物色,遂定为忘年交。凡先生出入 必引与俱。先生藏书甚多,简一览辄记,每清夜剧谈, 三年(1544)分别。他们在云南昆明和四川泸州一起度过 了整整十多年时光。在这十多年中,他们常常“朝游联屐, 他人不能答,简一一应如响。在滇南唱和及评较文艺, 夕息隐几。”(《西凿篇》)白天一同出游,寻幽探胜;夜间读 惟简为多,张愈光诸人不及也,简年几六十,西归蒙山。 先生送之诗日:“金兰意气昔论文主,燕坐朝霜竞夕 曛。千里驱驰来焚道,十年羁旅共滇云。交游落落晨 星散,蹴跻悠悠水国分,江南江北从此隔,何时何地再 逢君。”因大恸不已。简归数年卒。【7_ 我们从这段记载中可以了解到以下几点:一、杨与简相 识后,“出入必引与俱”,二人十分亲密;二、简绍芳读升庵 藏书,“一览辄记”,记忆力极强;三、二人诗酒唱和,评较文 艺,极为相得:四、简绍芳“几六十,西归蒙山”,回乡不久即 去世。朱孟震,字秉器,新淦人,隆庆二年进士,曾任四川布 政使。新淦是新喻的邻县,明清时隶江西临江府,故朱孟震 称简为同乡,他所记述简的事迹当多得之于乡里闻见,应该 说还是比较可信的。 简绍芳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告别杨慎从泸州归蒙 山。回乡后的行踪,从家乡友人的诗中,可以知道他依然徜 徉于山水之间。晏睿的《寄西凿兄诗》云:“西凿先生风致 豪,名山名水皆游遨。滇蜀归来不停步,数日踏遍蒙山高。 悬披诗料几万斛,偃仰行吟兴不足。掀髯长笑下山来,鼓吹 铿然在空谷。” “ ’诗写简绍芳回乡后遍游蒙山诸峰,边 行边吟,掀髯长笑的神态,另一首萧宗元的《入西阳北江简 西凿走滩诗》云:“辰江西行溯逆流,磁滩凤滩险可愁。石 浒水脊泻百丈。舟落回旋便不浮。……崴崖层复下复上, 一步一走回头望。望见浒江雪浪翻,白马奔逸恣漭沆。遥 指滩前一叶飘,出没水面如浮沤。” “ 写他游浒江历险 的经过:浒江水源从百丈高的水脊落下,江流如白马奔逸, 波涛汹涌,十分惊险。简绍芳回蒙山后,在家乡度过了四、 五年游山玩水的生活,约于嘉靖三十六(1557年)左右逝 世。 简绍芳一生著述甚丰,据方志记载有《西凿丛稿》,已 亡佚。从《明诗纪事》《新喻县志》等书中,我们发现他不少 诗文:诗有《春思》《蒙山诗》《题昆明池废妙湛寺》《彭子对 琴图》《次杨升庵太史寄二月十二月韵》《赠刘一愚参戎次 升庵太守韵》等十余首。散曲有[折桂令带过清江引]《升 庵枉寄前词奉此以答》,文有《谪仙桥记》《陶情乐府序》《赣 侯新咏序》3篇。据杨慎《选唐百绝序》,他还“别有诗话及 杂著若干卷。”(《升庵遗集》卷二十三)《西凿诗话》时尚未 刻,不见著录,只在《续玉笥诗谈》中保存了一则“辨李白无 一82一 书论学,评较文艺。简绍芳不避嫌疑,追随相伴,给杨慎难 耐的孤寂生活带来了短暂的欢乐,在精神上获得了很大的 安慰。 杨慎于嘉靖四年(1525年)经长途跋涉抵达永昌时,已 是“肉黄皮皱形半脱”,几不能起。云南巡抚郭楠、永昌知 府严应阶等地方官员对他十分同情,至永昌不久,就将他移 置昆明附近的安宁养伤,后又筑云峰书院供他居住,讲学其 中,只是偶往永昌。 。。 简绍芳与杨慎相识时,杨慎流放 云南已近二十年,仍然住在安宁,简绍芳常去探望他,陪他 游山玩水,为他排闷消愁。春天,他们一道去城东洛阳山上 的法华寺游春赏晴,诗酒唱和。杨慎有《与简西凿法华寺 晚》的散曲记出游的情景:“赏春晴联辔春游,听有钟期,歌 有韩讴。……熟路轻车、但醉无愁。”(《陶情乐府续集》)秋 天,他们又一道去山中采菊寻梅。杨慎有《遥岑楼赠简西 凿》诗记其事云:“遥岑别更逢,不放酒杯空,采菊山村外, 寻梅水寺东。”(《升庵遗集》卷七)他们同在异乡,又别后重 逢,于是开怀畅饮,忘却世人的议论。 杨慎在云南的日子里,很重视保护地方文化遗存。安 宁葱蒙卧山有一块唐刺史王仁求碑,碑文为唐初著名文士 间丘均撰,王仁求长子王善宝书,大诗人杜甫曾歌咏云: “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杜工部集》卷十四《赠蜀僧 丘师兄》)是个著名文化古迹。简绍芳去安宁便陪同杨慎 前往寻访,杨慎有《与简西凿采菊三泊山中是夕对屏金尹 邀饮因赠》诗记述他们访碑的经过。云南有金马碧鸡的传 说,王褒有《移金马碧鸡文》,载于汉史,传播不广。杨慎为 传播中原文化,嘱简绍芳用汉隶把它刻在昆明碧鸡山罗汉 崖上。简绍芳工书,冒雨登山刻石。杨慎有《简西凿冒雨 登碧鸡山罗汉寺写金碧古文碑卓午陡晴喜而成句》诗和 《移金马碧鸡碑赞》文记其事。诗云:“烦君喜拓芝英隶,留 刻南崖万古垂。”见出他们的共同旨趣。 杨慎流放是因忠贾祸,至云南之初,他还期望赦还起 用,曾在诗中说:“男儿志四方,焉能守一丘。”” ” 但经 过多年的等待,一次次大赦独不赦议礼诸臣,他感到无比失 望沮丧地说:“生入玉门何日哉?”¨ H ” 虽然在滇蜀地方 官的优容下,他在云南纵情山水,四处出游;又借奉戎役之 名,往来于滇蜀之间。但他毕竟年老体衰,难耐鞍马,常叹 息道:“自首衰残,何日歇征鞍?” 她 “心似死灰飞不起 ……何事白头犹道路?”_1 “ “ 内心十分苦闷。他曾写了 后半生的史料十分稀少。与杨慎同时代的李贽读《杨升庵 一支散曲[折桂令]《寄简绍芳》情绪显得颇为颓唐。简绍 芳随即和了一支曲子,劝慰他说:“问何如范蠡扁舟,载得 西施,心思如秋。儿戏江山,醉乡天地,吾道沧州……且追 集》时,就曾感慨地说:“余读先生文集,欲求其生卒年月而 不得也,遍阅诸序文,而序文又不载,以故恨也。”¨ 】( 李 贽比杨慎晚生32年,还曾任云南姚安知府,尚且为此。这 说明杨慎逝后有关他的生平资料是十分难觅的。 随六逸冥鸿,再休题四皓龙楼。”_ l’劝杨慎要像范蠡一 样敝屣功名,隐身而去,像孔巢父等六人同居竹溪,醉酒酣 简绍芳因敬仰了解杨慎,回乡后即着手编撰《杨慎年 谱》。这个年谱不仅详尽记述了杨慎的家世,生卒,而且还 记下了他人滇后的行踪、交游,如杨慎在云南四处出游的时 间、地点、游伴;六次奉戎役返蜀,归新都、访遂宁的时间、经 过;他撰写音韵学诸作,编《池赏诗社集》,参与纂修《云南 歌,借古人淡泊名利为杨慎排解苦闷,给了杨慎精神上很大 的慰藉。简绍芳不仅在生活上为杨慎作伴,而且在思想上 对杨慎也不无帮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慎已流放二十多年。在这 二十多年中,朝中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杨廷和的反对派张 璁、桂萼等已罢职辞世;世宗迷恋道教,退居西苑,专事斋 醮,不理朝政;杨慎的老友严嵩得世宗宠信,晋升为首辅;他 的同年汪文盛、好友顾应祥相继抚滇。这些人事变化对杨 慎十分有利,这一年,他从安宁迁居昆明高蛲,谋求地方当 局能依军政条例处理,同意以子替役,放他回家乡新都。 杨慎迁居高蛲后,简绍芳与杨慎的住处相距不远,往来 更加频繁,同游的人也更多,有沐氏父子兄弟沐崧、沐绍勋、 沐绍勤、沐朝辅,退休的地方官员叶道亨、胡在轩、唐池南、 李中溪、杨弘山等,他们“文藻唱和,殆无虚夕”,“游必接 轸,宿亦连榻。” 钊 ”“昆明池上,高蛲水滨。或来或往, 匪日匪旬。” “ ”一同登太华、泛滇池、赏茶花、玩夜月,饮 酒下棋,联句赋诗……几乎每次都少不了简绍芳相随相伴。 杨慎的许多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 而当简绍芳不来时,杨慎则思念、等待,写了不少 “怀”、“寄”、“迟”(等待)简西凿的诗,问简“近来踪迹何 疏?”(《临江仙・寄简西凿》)“肯过雀罗门巷否?”(《雨中 戏简西羽》)直告简“不来”时自己“懒当歌,慵对酒,倦登 台。”(《酒泉子》)甚至连灯光都觉得暗淡了,简绍芳几乎成 了他须臾不可相离的伴侣。甚至杨慎奉戎役时,简绍芳也 一路追随作伴,《松林驿喜简西凿至》《出永宁江门马船中 戏简》等诗,就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杨慎几次请求“以子替役”,但终因世宗“衔恨未已”, 严嵩奸滑等原因,最后未能遂愿。后得到滇蜀两地当局的 私许,杨慎以奉戎役的名义,携家侨寓泸州,简绍芳又相随 至泸州,至60岁时才辞别杨慎回新喻。历史上文人因友谊 而传诵一时的佳话很多,但像简绍芳与杨慎这样萍水相逢、 情深义重的金石之交却是极为难得的。 三、杨慎研究第一人 简绍芳与杨慎相交十多年,经过长期接触,不仅对他的 家世、个人遭遇等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他人滇后的思想、 行踪、交游等也非常熟悉。他对杨慎的人品和学问都十分 敬仰,又积累了丰富的资料,这就为他进行杨慎研究创造了 条件,成为明代以来研究杨慎的第一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1.为杨慎编撰年谱。保存了许多宝贵史料。 杨慎因触怒世宗而遭流放,是朝廷重要的罪犯,他至云 南以后的情况,时人因有所忌讳,记载不多,因而有关杨慎 通志》《蜀志》等的时间、地点等,都一一记述得十分清楚, 尤其可贵的是有些事虽涉忌讳,年谱也都巧妙地据实记录, 如杨慎谪戍永昌卫,名人军籍,按制应在永昌(保山)军中 服役,而年谱在慎至永昌不久,即记云:“巡按郭公楠、清戎 江公良材极为存护,卜馆云峰居之。”却不言云峰在昆明附 近之安宁,这说明杨慎实际上并未在永昌服役,而是住在安 宁。云南不少地方官员对杨慎都颇为礼遇,并不把他看作 罪犯,如嘉靖七年,他患足疾,“尚书伍公文定、黔国沐绍 勋、镇守太监杜唐同来问疾”;嘉靖二十二年,他儿子宁仁 出生,“当道与黔国沐公、交游士大夫俱诗章宴贺。”如此种 种使我们可以了解杨慎谪戍生活的另一面,否则他的著作 之富为明代第一,就无法解释了。至于他早年的诗文残句, 暮年不得放归的曲折等一些罕为人知的材料,都赖简谱而 得以保存。这是第一个杨慎年谱,为杨慎生平事迹最早的 准确记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这个年谱的稿本为简的乡人朱孟震所得。杨慎殁后, 陈文烛从朱孟震手中得到稿本。时杨慎从子有仁正在编辑 《太史升庵文集》索序于陈文烛,陈遂将《年谱》加序刊行。 而后陈文烛的《杨升庵太史年谱》、(载焦骇《国朝献征录》 卷二十一)李贽的《修撰杨公慎传》(载《续藏书》卷二十 六)都是删节此谱而成。再后《明史・杨慎传》等谱传莫不 出于此,可见简绍芳之不负杨慎,为后人保存了宝贵的史 料。 2.为杨慎校定文集,促成蜀本的刊刻。 杨慎寓居泸州时,不少著作已单刻刊行,文字音韵之 书,有《转注古音略》《古音猎要》《六书博正》等,考订之书 有《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杂录》《艺林伐山》等。文 学创作有《南中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但仍然有 许多遗稿佚篇尚未刊刻,且不断又有新作。他至泸州时已 多病,想把自己一生的著作汇刻为一部全集。据他的门生 安宁丘文举整理的书目,知道他在云南时曾刻印过一部诗 文总集《升庵文稿》,但这个刻本于杨慎著述“未遑尽括”, (王藩臣《重刻杨升庵先生文集叙》)故他又将一部手订的 全集稿本交给友人周复俊,嘱其“刻诸吴中”,周因宦迹转 徙,久未刊行,[1 9] ㈣因而他在江阳(泸州)时又谋划编刻 一部全集。时宋少宇巡按四川,慕杨慎文名,愿为出资刻 印,遂得以梓行。宋少宇,名贤,字及甫,嘉靖二十年进士, 著有《怡往堂汇录》《春秋鸡窗手泽》等,《升庵集》中有《宋 一83— 公夕饮行台》《宋少宇侍御北还》二诗,后一首注有“宋公刻 诗文于江阳,故中及之。”这就是与滇本、吴中本并列的所 谓“蜀本”。 在蜀本《升庵文集》编订时,简绍芳与杨慎同寓江阳 (泸州),义不容辞地担当了校订之职。费经虞《剑阁芳华 集》卷五《绍芳小传》云:“在滇与慎唱和,定校慎集,绍芳为 多,张愈光诸人不及也。……慎集蜀本,绍芳所序 也”。 “ 简绍芳在编订、校正蜀本文集,花费了许多工 夫,且写了序。费为四川新繁人,邻近新都,后又曾任昆明 知县。他记载的材料当是可信的。只是万历本升庵集流行 后,蜀本遂少传世,简绍芳的序亦不复得见。杨慎在泸州时 还致力于批选古诗,刻印了《绝句辨体》《唐绝增奇》等书, 并与简绍芳合编了《唐音百绝》,杨慎在序中说:“余友西凿 简子绍芳,选唐诸家,萃为百首。诸家脍炙,不复雷同。前 人遗珠,兹则掇拾。” ¨ 此书简选杨评,由喻采捐赀刻 于内江,可见他在杨慎著作的编订和刊布方面都起了一定 作用。 3.为杨慎辩诬,高度评价杨慎。 杨慎流放云南后,世宗对他仍“意不能忘”,多次询问 他在滇“云何”,欲“物色”罪名,进一步加害。杨慎“闻之, 惕然股栗,故自贬损,以污其迹。”(朱茹《杨升庵诗序》)在 出游时,常携倡以随,笑拥弥Et,佯狂以避祸。于是一时引 起了许多误解、讥讪、攻击,说他是“登徒子”,有“东山之 癖”,甚至诬蔑他“通良家妇女”等等,向他身上泼了不少污 水,使他在道德上又蒙受了巨大冤屈。简绍芳为还杨慎的 本来面目,在年谱末尾不惜笔墨,特为杨慎的“陶情于艳 曲,耽意于美色”一辩。他借重庆太守刘绘《与升庵杨太史 书》中的话,指出这是他“用晦行权,匪恒情所易测也。”杨 慎的“寄情声色”不过是一种假象与伪装,并举出杨慎入滇 后的大量著作,证明杨慎并非寄情声色,玩物丧志,而是 “呕心苦志,摹文读经,延搜百氏”,是一般士人“白首坐蓬 藿,日自缵索”也做不到的。_2 H ’ 这就从道德层面上维护 了杨慎的声誉。 明代以经学取士,士子自一经之外,不复旁通他书,学 术空疏,士习卑下。杨慎则走着另一条道路,自幼就读尽家 中旧藏,在馆阁时又遍读中秘藏书,投荒多暇更是无书不 读,他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简绍芳在 滇南时就读过杨慎不少作品,有的还写过序;至泸州“定校 慎集”,又通读了杨慎的全部作品。对杨慎学术特点的把 握十分准确。他在年谱末尾评论说:“(公)家学相承,益以 该博。凡宇宙名物之广,经史百家之奥,下至裨官小说之 微,医卜技能草木虫鱼之细,靡不究心多识,阐其理,博其 趣,而订其讹谬焉。” ¨ 啪 举出“注张”、“水尽源通塔 平”、“荷宇嵬琐”等例,以证其“博”不减古之苏颂;举“辨太 王之非翦商”、“辨范蠡无载西施事”、“论王导之贼晋室”等 十条,以证其考订之工,称他“证据古今”,“有功世教”,从 学术层面上高度肯定了杨慎的成就,突出“博学”和“实证” 是杨慎学术上两个最主要的特点。后来,从焦 、胡应麟至 戴震、李慈铭诸家都无不沿袭此说,盛赞杨慎的博学和考 订。近代治思想史的人更肯定他在学风由虚转实上的积极 作用,在不少领域开风气的作用,可见简绍芳对杨慎评价的 深远影响。简绍芳奠定了杨慎研究的基础,是杨慎研究的 第一功臣。 [参考文献] [1]朱孟震.河上楮谈(卷3)[A].简西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 104册)『C]. [2]升庵遗集(卷1)[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2. [3]黄佐.杜环传[M].上海:上海书店,1987. [4]乙卯八月过江得简西凿书因寄三十韵[A].升庵遗集(卷3) [M].成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2. [5]选唐百绝序[A].升庵遗集(卷23)[c].成都:四川天地出版 社,2002. [6]朱盂震.续玉笥诗谈[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17册) [c]. [7]朱孟震.玉笥诗谈(卷上)[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104 册)[C]. [8]同治新喻县志(卷l0)[M].文聚魁修订版. [9]王弘撰.山志(初集卷6)[c].文庙木主.北京:中华书局, 1999. [1O]悠然亭说[A].升庵遗文补遗(卷1)[c].成都:四Jil天地出 版社,2002. [11]东望楼・南中谪居五咏[A].升庵集(卷l6)[c].台北:台 湾商务印书馆. [12]沁园春已丑新正[A].杨慎词曲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4. [13]江城梅花引夕宿江门[A].杨慎词曲集[c].成都:四川人民 出版社.1984. [14]定风波・沾益冬至[A].杨慎词曲集[c].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1984. [15]升翁枉寄前词奉此[A].杨慎词曲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4. [16]故明威将军九华沐公墓志铭[A].杨升庵丛书(四)[c].成 都:四川天地出版社,2002. [17]祭在轩胡公廷禄文[A].影印文渊四库全书[c].台北:台湾 商务印书馆(第1270册). [18]焚书(卷5)[A].读史・杨升庵集[C].北京:中华书局, 1975. [19]周复俊.杨升庵集序[A].明文海(卷二百四十七)[c].北 京:中华书局,1987. [20]王文才.杨慎学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1]唐音百绝序[A].杨升庵丛书(三)[c].成都:四川人民出 版社,2002. [22]刘绘.与升庵杨太史书[A].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 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270册). [23]杨升庵丛书(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南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