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宜城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2021-08-10 来源:星星旅游


宜城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009年4月3日,马英九在台北主持遥祭“人文初祖”的典礼,并献花致祭。他遥祭的人物是

A.黄帝 B.蚩尤 C.启 D.秦始皇

2.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

A.昭君出塞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3. 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道路 D.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4.如果请你写一篇关于重庆谈判的小论文,你应该查找的相关历史资料是

A.《共同纲领》 B.《二十一条》 C.《双十协定》 D.《论联合政府》

5.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通车,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请问该桥建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6. 1874年,日本人将“Seience”翻译成为“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7.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始全面衰退。为解决此危机,可以供我们借鉴的历史经验是

A、罗斯福新政 B 、赫鲁晓夫改革

C、匈牙利改革 D、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8.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都与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有关,与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的是

A.英语 B.法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9.在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具有创造性和标志性的成就是

A.富尔顿的汽船和马可尼的电报 B.瓦特的蒸汽机和电子的广泛应用

C.史蒂芬孙的火车机车和贝尔的电话 D.哈格里夫斯的珍妮机和莱特兄弟的飞机 10.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这一幕”应是 A.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B.日本签署投降书 C.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D.德国签署投降书

二、非选择题(第1题9分,第2题7分,第3题4分,第4题8发,第5题6分,第6题6分。共40分)

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2分)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分)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学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C.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D.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探究二 经济篇 (3)(1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是 。 (4)(2分)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

探究三 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5)(2分)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 说出我国宋、元时期的主要的文学表现是什么?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6)(1分)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某班同学围绕“周年热点”这一主题,分组进行了历史探究活动。第一组探究的内容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第二组探究的是“中国共产党——90周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组: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里,中国人民醒过来了,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1年间,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为什么后来孙中山会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4分)

(2)第二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哪一年?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5分)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3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农村问题,在农村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政策性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

请回答:

(1)写出失误的一次探索事件名称。(1分) (2)选择成功的一次探索,谈谈其意义。(2分)

(3)从以上探索的成功或者失误中,对你有何启示?(1分)

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2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1分)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1分)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1分) (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5.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崛起对世界各国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下列几大板块,我们来探究它崛起的原因:

板块一:“为国家独立、维护统一而战”

(1)领导美国人民“为独立而战”的是谁?(1分)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分)

(2)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1分)林肯政府为推进统一颁布了什么文献?(1分)

板块二:“积极创新、发展的美国”

(3)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都有许多发明创造,请试举一例。(1分) 板块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4)结合板块一、二所涉及的史实,请概括美国崛起、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哪些?(1分)

6.(6分)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和海啸导致出现了核泄漏。该事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使得人们对核能的研发和利用重新进行全面思考。

回答下列问题:

(1)福岛核危机发生后,人们立即会联想到,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遭受过核武器打击的国家。这一灾难性事件指的是什么?(2分)

1992年3月,中国正式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96年7月,中国又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时发表声明,明确表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迫不得已作出的决定”,重申了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

(2)新中国成立后,为何要研制和发展少量的核武器?有着怎样的积极作用?(2分)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能源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核能因其成本低、能效高等优势,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强调指出,核能是清洁的,也必须是安全的。

(3)为实现核能的安全研发与利用,请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2分)

宜城市2013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A 3.C 4.C 5.C 6.B 7.A 8.A 9.B 10.B

二、非选择题(第1题9分,第2题7分,第3题4分,第4题8发,第5题6分,第6题6分。共40分)

1.(9分)(1)秦朝:郡县制;元朝:行省制度(2分)(2)C(1分) (3)水稻或粟(1分)(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分)(5)宋词或元曲;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或火药的广泛运用)(2分)(6)继承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分)

2.(1)1894年创立兴中会,1905年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因为辛亥革命尽管推翻了封建清王朝,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1921年。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农民阶级的起义、地主阶级的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的面貌,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有了正确的理论领导,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成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遵义会议。

3.(1)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中的严重错误。(1分)土地改革:废除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力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造,为以后在农村推行当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改革: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2分)坚持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1分)

4.(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1分)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

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过分世界; (1分)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1分)

(评分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作答,共2分) (2)德国。(1分) (3)绥靖政策;(1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1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致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1分)(4)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会师;攻克柏林战役。(答对1个即可,

共1分)(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共1分)

5.(1)华盛顿;(1分) 1774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1分)(2)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1分) 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或《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分)(3)轮船(汽船)、爱迪生发明电灯(或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等。(举一例1分)(4)争取了国家独立、维护国家统一、重视科技创新、努力发展经济等。(1分)

6.(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敦促日本早日投降,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造成大批平民伤亡,两座城市顷刻变成废墟。(2分)

(2)①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屡遭外国侵略,饱受战争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仍受到战争威胁,包括核武器的威胁。中国研制和发展少量核武器,不是为了威胁别人,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卫人民安宁生活。(1分)②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同时,对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战争,最终实现消灭核武器具有重要意义。(1分)

(3)①切实加强核安全国际合作,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努力。②加强相关立法和监督管理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③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核能安全开发与生产能力。④努力寻找新的能源,研发获取能量的新技术。(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