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联读文本阅读新人教版

2021-12-26 来源:星星旅游


专题训练(八) 联读文本阅读

一、[2018·嘉兴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关于戏剧作品的相关阅读

戏剧知识

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生命,是戏剧文学最本质的特点,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什么是戏剧冲突呢?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的反映。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戏剧冲突的实质是性格冲突。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戏剧上称为台词,包括对白、独旁白等。其中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说明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等等。

莫里哀及《吝啬鬼》

莫里哀,法国戏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吝啬鬼》,五幕喜剧,又译《悭吝人》,莫里哀的代表作之一。在法语中,“阿巴贡”已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此剧于1668年首演以来,尽管经历了300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戏剧人争相排演的作品。

相关评论

莫里哀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在嬉笑中揭示其本质,从而达到更深刻的讽刺效果。《吝啬鬼》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无处不闪烁着幽默讽刺的火花,间接反讽可以说是贯穿着《吝啬鬼》的始终。

吝啬鬼(节选) [法]莫里哀

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你哪来的这么多臭规矩! 雅克师傅:吩咐吧。

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地要钱,钱!

瓦赖尔: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哦,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了。你听好了,这连笨蛋都能够做得到。可是,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是的呀。

雅克师傅: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瓦赖尔:那当然了。

雅克师傅: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这没你不管的事。

阿巴贡: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嘘!(双手平放)

雅克师傅(放低声音):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大概10到8个人,不过有8个人就够了,8个人的饭菜足够10个人吃的了。 瓦赖尔:那是自然。

雅克师傅: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还有烤肉……

阿巴贡(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还有甜食…… 阿巴贡:还有?

瓦赖尔:难道你想把大家都撑死吗?难道先生请客,是为了让他们拼命吃东西而杀死他们吗?你去看一看有关健康的劝告吧!你去问一问大夫吧!再也没有比暴饮暴食,对身体更有害的了。

阿巴贡:他说得对!(指瓦赖尔)

瓦赖尔: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双手向上):是的,(对雅克)听见了吗?(对瓦赖尔)这个话是哪个文人说的? 瓦赖尔:我也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阿巴贡: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去办吧。

雅克师傅: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雅克师傅: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您说呢?(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褂)说吧…… 阿巴贡(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套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马?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它们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老爷,对近邻都没有半点同情心,心肠太狠了。

阿巴贡(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戏剧·语言

1.(1)舞台说明:分析剧中画横线的两处舞台说明的表达效果。(3分)

(2)人物语言:分析剧中画线句瓦赖尔台词的表达效果。(3分)

戏剧·人物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阿巴贡的吝啬?(3分)

戏剧·表演

3.(1)剧中画波浪线处需要背景音乐,你会选择什么基调的音乐?并简述理由。(3分) A.优美舒缓 B.忧伤凝重 C.活泼欢快 D.激烈昂扬

(2)学校决定排演这幕剧,扮演“阿巴贡”的同学对剧中画双波浪线部分表情、动作、台词都演不到位,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如何指导他?(4分)

二、[2018·杭州模拟改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给孩子的故事》序

王安忆

受托于诗人北岛,编“给孩子的故事”。想了想,“孩子”的年龄段,下限应是认识汉字,数量多少不计,重要的是对书面表达能够理解,有没学到的生字生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者请教爸爸妈妈和老师。上限却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之间?就是十岁到十五岁,抑或十六岁,大概也不排除十七岁,将成年未成年,我们称之“少年”。这个成长阶段相当暧昧,不能全当成大人,但要当作孩子看,他们自己首先要反抗,觉着受轻视,不平等。

顺延“给孩子”系列:诗歌,散文,这一辑本应是“小说”才对,为什么却是“故事”?我的理由倒并非从文体出发,而在于,给孩子一个有头有尾的文本,似乎试图回到人类的童年时代,漫长的冬夜,围着火炉听故事。这可说是文学的起源,经过无数时间的演化,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经院,再从经院回到民间,书面回到口头——2016 年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颁发给美国摇滚歌手鲍勃·迪伦?

现代主义将形式剔除,文学史等待着新一轮的保守和革命。孩子也许会提醒我们,事情究竟从哪里发生,从哪里发生就是本意。

仿佛处于人类的源起,我想,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一部独立的文明史,他们保有美学的本能,你要一件事情,就要从头开始到尾结束,这是“故事”的要旨。这里收入的“故事”,基本上是小说,我以为,这是火炉边上的讲述后来形成的最有效模式。其中有几篇散文,也是有人和事,有发展和结局,称之“散文”是因为来自真实的经验,不是虚构,是非虚构,但并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所以,我们称这本书为“故事”。

我可以为这些故事负责,它们不会使读故事的人失望,无论在怎样的不期然的地方出发,一定会到达期然;掉过头来,在期然中出发,则在不期然中到达。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承诺,些许要困难一些,那就是价值,这是选篇过程中,时不时受困扰的。什么样的故事不至于为他们不屑,看轻我们这些大人;同时呢,也得让他们把过来人放在眼里。将一大堆篇目挑进来,摘出去,摘出去,拾进来,渐渐地,方才知道要的是什么。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 明辨是非。

起初我们计划单篇控制在五千字以内,但往往超出,小说究竟不同于故事,故事在小说里只是一个核,一个活跃的,有自在生命的核,谁知道它会长出什么枝叶,开出什么花,结成什么果。所以我说——不是我说,是进化的结果,小说是故事的最佳外形和容纳,它不是直奔目标,且在中途生出旁顾,这些旁顾不知望向哪里,也许正预示着深远的前方。小说与故事的区别就是,它边缘模糊,向四周洇染,洇染,无边无际,在那没有边际之处,藏着许多玄机,等你们长大后去发现。

选目是一桩冒失的事,极可能有更好甚至最好的篇章遗漏,阅读和记忆以及搜寻总归是片面的,就在成书的这一刹那,就有好故事滋滋地生长拔节,只能留在下一季收割了!(节选自《给孩子的故事》) 附:

《给孩子的故事》目录 序 王安忆 汪曾祺 黄油烙饼 高晓声 摆渡 张 洁 捡麦穗 冯骥才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豆瓣网友部分短评 湛水先生☆☆☆☆☆ 选的文章清澈、干净且动人。 周安迪☆☆☆☆☆ “给孩子”系列里我觉得最喜欢这本书。完

贾大山 杜小香——梦庄记事之二十二 张承志 红花蕾 阿 成 春雨之夜 王 璞 捉迷藏 史铁生 合欢树 刘庆邦 种在坟上的倭瓜 贾平凹 一位作家 曹文轩 小尾巴 黄蓓佳 布里小镇 莫 言 大风 铁 凝 孕妇和牛 阿 来 秤砣 余 华 阑尾 苏 童 小偷 迟子建 逝川 全是大人可以看到的深度。 风之原色☆☆☆ 很多故事我都不明所以,确定孩子们会喜欢吗? 懒猫☆☆☆ 故事都是好故事,但是没有人觉得这些故事的时代背景有些过于遥远了吗? 愚人☆☆☆☆☆ 书倒是好书,但是有多少孩子能读懂呢? 双汇火腿肠☆☆☆☆ 都是小小篇幅,随手翻东 西 你不知道她有多美 翻就看完了。给孩子的温亚军 驮水的日子 鲁 敏 在地图上 乔 叶 深呼吸 朱山坡 丢失国旗的孩子 张惠雯 爱 1.阅读以上文本材料,选出说法无误的一项 ( )(3 分)

A.《给孩子的故事》一书,编者将阅读对象“孩子”的年龄限定在十至十七岁这个将成年未成年的“少年”阶段。 B.书中的 25 篇故事以小说为主,兼有几篇散文,文章有的虚构有的非虚构,但都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

C.书中有多位我们熟悉的作家,编者选编文章计划每篇控制在 5000 字以内,但许多故事远远超出5000 字,如长篇小说的节选。

D.“豆瓣网友部分短评”主要从选文的作者、篇幅、内容等角度进行评论,就评论的内容和语气判断,评论的网友大多是成年人。

2.(1)2017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给孩子的故事>序》一文中画波浪线鲍勃·迪伦的例子能否替换成“石黑一雄”?为什么?(2分)

不是故事,而是故事里的爱。 Mfruit☆☆☆☆☆ 选得相当不错,趣味性和文学性都有。

(2)文中最后一句用了“滋滋地生长拔节”来形容好故事,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2分)

3.在盛赞这本书的同时,有多位网友提出自己的疑虑,认为有些“故事”时代背景过于遥远,文本有深度,不一定适合孩子们阅读。看了这样的评论,你还愿意去读这本书吗?阐述你的理由。(3分)

4.王安忆说:“原来,我要的是一种天真,不是抹杀复杂性的幼稚,而是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好故事应该都是这样的,结合目录中你读过的某位作家所写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2018·湖州上学期期中改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

[法]杜拉斯

①大概是十多天前吧,一个星期天的早晨,10点钟,雅各布路与波拿巴路的交叉口,圣日耳曼·德·普雷一带,一个小伙子正从布西市场往路口走去。他二十来岁的年纪,衣衫褴褛,推着满满一手推车的鲜花:这是一个年轻的阿尔及利亚人,偷偷摸摸地卖花儿,偷偷摸摸地讨生活。他向雅各布与波拿巴路的交叉口走去,停了下来,因为这儿没有市场上管得紧,当然,他多少还是有点惶惶不安。

②他的不安是有道理的。在那儿还不到10分钟——连一束花也还没来得及卖出去,两位身着“便服”的先生便朝他走来。这两个家伙是从波拿巴路上蹦出来的。他们在捕捉猎物。猎犬一般朝天的鼻子四处嗅着异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里,似乎暗示着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要发生了。果然,一只小鹌鹑!他们径直向猎物走去。

③证件?

④他没有获准卖花的证件。

⑤于是,其中的一位先生走近了手推车,紧握的拳头向车下伸去——啊! 他可真够有劲的!——只消一拳便掀翻了车里的所有东西,街口顿时铺满了初春刚刚盛开的阿尔及利亚鲜花。

⑥可惜爱森斯坦不在,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再现这一幅满地落花的街景,只有这个二十岁的阿尔及利亚小伙子呆望着,他被两位法兰西秩序的代言者夹在中间。驶在前面的几辆车子开了过去,本能地绕开——这当然没人能管得了——免得压碎了那些花朵。

⑦街上没有人说话,只有一位妇人。是的,只她一个。

⑧“太好了!先生,”她嚷道,“瞧啊,如果每次都这么干,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把这些渣滓给清除了!干得好!” ⑨然而从市场那头又走来一位夫人,就在她身后。她静静地看着,看着那些花,看着卖花的小犯人,还有那位欣喜若狂的夫人和两位先生。接着,她未置一词,弯下腰去,捡起鲜花,向年轻的阿尔及利亚人走去,付了钱。之后,又是一位夫人,捡起花,付了钱。然后,又有四位夫人过来,弯下腰,拾起花,付了钱。十五位。一共十五位夫人。谁也没有说一句。两位先生狂怒了。可是他们又能怎么样呢?这些花就是卖的,他们总不能遏止人们买花的欲望。

⑩一切不过10分钟不到,地上再也没有一朵花儿。

不过无论如何,这两位先生最后总算得了空,把年轻的阿尔及利亚人带到警察署去了。

(选自《成长的岁月》)

[注释] ①爱森斯坦:苏联导演、电影理论家,犹太人。他是电影学中蒙太奇理论奠基人之一。

小 说 王鼎钧

①如果散文是谈天的延长,小说就是说故事的延长。有些作家很反对人家从他的小说里找故事:批评一篇没有价值的小说,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那篇小说只是说故事而已”。小说里面有故事,但不完全等于故事。

②作家用小说来表达心思意念时,通常不肯直说,他转弯抹角、旁敲侧击去说一件事,讲一个故事。起初,两者似乎无关,但最后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就此而言,小说就是“不说”,虽然不说,却又多半等于已说。

③其实不只小说,诗、剧也都追求这种双重效果,例如写山水的诗里面就不能只有风景。文学作品大多给我们两度的满足,首先是文字直接表达出来的东西,使读者欢喜感动,但是紧接着的是读者陷入沉思,他想到许多东西,他所想到的比他所看到的更多,前者为感性的满足,后者为理性的满足。前者为具体的感受,后者为抽象的思考。一篇小说如果不能引起理性的满足,那就“只是一个故事而已”,但是,理性的满足由感性的满足所引发。

④文学作品能给读者两度满足,一方面是因为作家使用语言能引起我们的联想,另一方面是作家挑选有代表性的题材,使作品中的一人代表千万人,一事代表千万事。读者读了作家描述的特殊事件,受到感动,不能不想,即联想到许多同类的事件;不能不归纳,即归纳出一个普遍的道理来,去解释去批判人生。

⑤在方法上,说故事和谈天当然有差异。谈天是和“谈得来”的人交谈,无须费心机去吸引对方。至于说故事,面对复杂、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听众,说故事的人要始终抓住听众的兴味。如果故事很长,则这种功夫尤其重要,以《红楼梦》

为例,研究“红学”的人指出前八十回的人物和情节到了后四十回有许多地方不能衔接连贯,续写的内容损害了这部作品的完美,可见种种人工布置在小说里面的确有,而且很必要。因此,我们说,小说比散文更需要结构,它的结构也很复杂。

⑥说故事的人要给故事一个结尾。通常,小说的结尾是最后一个高潮的解决,是全部问题的最后答案。这是关闭式的解决。有些故事的结尾不同,它最后留下问题在冲突中奇峰突起又戛然而止。

⑦小说又有圆满的结局和不圆满的结局。忠良得救,有情人成眷属,正义之师凯旋,都是人们乐闻愿见的事,读者觉得一切受损害的好人得到了补偿,皆大欢喜。

⑧也有人认为不圆满的结局可以加强艺术效果。宝玉出家,渔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都是不圆满的结局,有无穷的回味。逼得看小说的人去想:为什么会这样?

⑨有人说圆满的结局是麻醉剂,不圆满的结局是兴奋剂,圆满的结局安慰我们,教我们对世界的缺陷不必太敏感,不圆满的结局则相反。可见采用哪种结局,关乎作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结局不同,作者的企图不同。(选自《文学的种子》,有删改) 整体感知

1.根据《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一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本文主要讲述了年轻的阿尔及利亚青年偷偷摸摸卖花讨生活,两名执法者粗暴地掀翻了他的花摊,结果15位夫人默默买走了地上的鲜花的故事。

B.在作者看来,阿尔及利亚青年无证卖花理应受到惩罚,执法者是社会秩序的代言人。 C.执法者的做法受到了当时街上一位妇人的赞赏。 D.15位夫人的立场与那位欣喜若狂的妇人立场是不同的。 2.根据《小说》一文,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说家不仅给读者讲故事,更是想借助故事引发读者对人生理性的深思。 B.在王鼎钧看来小说比散文更讲究叙述的技巧,小说的结构也往往比散文更复杂。

C.王鼎钧在第⑤段提到《红楼梦》是为了陈述《红楼梦》的续写不佳导致受红学研究者诟病的事实。 D.小说有圆满和不圆满两种结局,不同的结局有不同艺术效果,带给读者不同阅读感受。 咬文嚼字

3.作者称两位执法者为“这两个家伙”,街上的妇人称阿尔及利亚青年为“渣滓”,这两个称呼分别表达了作者和妇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4.《阿尔及利亚人的鲜花》一文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与下列改句相比,有什么优点? (4分)

改句:他们在守候着,企图逮捕违规者,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里,似乎暗示着有什么不平常的事情要发生了。果然,一个年轻的阿尔及利亚青年!他们径直朝他走去。

参考答案

一、

1.(1)这两处说明了雅克师傅身份的转换,雅克师傅脱去车夫服和换上车夫服,说明雅克师傅身兼多职,反衬出阿巴贡的吝啬。

(2)这句话的意思是人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瓦赖尔用在此处讽刺阿巴贡只是一个追求钱财的吝啬者。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句子表达效果。(1)由前面的“戏剧知识”可知舞台说明的作用:一处说雅克师傅脱下车夫服做厨师;一处是说雅克师傅换上车夫服做车夫。两处舞台说明表明雅克师傅身兼多职。(2)考查人物语言,分析人物语言要注意潜台词,即语言背后的意思。该句是在阿巴贡请客吃饭的谈论中说出的,瓦赖尔说这句话讽刺阿巴贡的吝啬。 2.阿巴贡让雅克师傅一个人干两份差事;阿巴贡极尽吝啬的请客之道;阿巴贡对待马的狠心肠。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从选文来看,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让雅克师傅身兼车夫与厨师两种身份;一是阿巴贡请客;一是严厉地让马节食。

3.(1)示例一:选择A。理由:因为阿巴贡听到瓦赖尔的话,为自己的吝啬找到了名正言顺的理由,他开心、兴奋。优美舒缓的轻音乐正可以渲染他这一愉悦心理。示例二:选择C。理由:活泼欢快可以营造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起到讽刺作用,讽刺阿巴贡为了达到守财的目的,把那句话当成了救命稻草,音乐烘托了他的丑态,强化了喜剧效果。

(2)这段台词主要表现了阿巴贡的愤怒。阿巴贡视钱如命,别人向他要钱等于是在要他的命。表演时一定要把他愤怒,甚至有点歇斯底里的样子表现出来。捶桌子、握拳的动作一定要有力,说台词时尽量加快语速,渐渐放大声音,尤其是说到“钱”字时要大声、重音,连续说“钱”字时要加快语速。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1)选择音乐基调要分析人物的心理,该处是阿巴贡请客吃饭情节中的一句舞台说明。阿巴贡在听到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后,为自己的吝啬找到了理由,此时他的心情是愉悦兴奋的,因此,音乐可以是优美舒缓的。从讽刺角度也可选择“活泼欢快”,起到反讽的意味。(2)考查对人物动作、表情、台词的理解。指导要抓住此时阿巴贡的态度,他非常生气愤怒。因此,表演时应表现出生气愤怒,可以说是“吹胡子瞪眼”样子。 二、

1.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A项由原文“上限却有些模糊,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之间?就是十岁到十五岁,抑或十六岁,大概也不排除十七岁”可知“十至十七”是上限,故该项错误。B项由原文“其中有几篇散文,也是有人和事,有发展和结局,称之‘散文’是因为来自真实的经验,不是虚构,是非虚构,但并不违反叙事完整的原则”可知是指“散文”,该项说“文章”,扩大了范围,故该项错误。C项由原文“起初我们计划单篇控制在五千字以内,但往往超出”可知该项“长篇节选”无中生有。D项由评论的语言和人称可知评论者是“成年人”,该项正确。

2.(1)不可以。作者列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为了说明自己编辑这部书命名为“故事”的目的,体现从“再从经院回到民间,书面回到口头”的编排观念。而石黑一雄是专业作家,不属于“民间”“口头”一类,不能证明作者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写作目的和方法。解答该题首先要抓住该句前面的一句话,从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方面作答。其次要了解石黑一雄的身份和作品特点,以便于与例子进行比较。

(2)“生长拔节”是形容“好故事”还有很多,“滋滋地”修饰“生长拔节”,形象地刻画出好故事给人的感觉。该句运用拟人手法,让人们感受到好故事带给我们的体验,形象而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分析该词要注意所运用的手法,然后分析该词的意思,该词指“好故事”的出现状态和读者阅读的体验,以“滋滋”这样的象声词修饰中心词,非常形象。

3.示例:愿意读。该书选择的都是适合孩子阅读的文章,有内容,形式佳,有价值,能够给孩子纯真的感受,虽然有些文章时代比较久远,内容有深度,但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也可以理解,甚至不必追求理解,先“囫囵吞咽”,留待以后理解也是可以的。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编写目的。解答该题首先要表明个人观点,“愿意读”或“不愿意读”;然后结合文本内容阐述理由。

4.示例:史铁生的《合欢树》是教我们“明辨是非”的好故事。史铁生在《合欢树》中写十岁作文获奖,二十岁残废了,三十岁文章获奖母亲去世,这个过程使作者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文章以真实的故事“澄澈地映照世界”,使我认识到了母爱的伟大,更加珍惜母子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解决实际问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恰当选择读过的文章,其次要理解所选文章的主旨,应紧扣“澄澈地映照世界,明辨是非”的观点作答。 三、

1.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B项,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执法者像“猎犬”一样的描写以及将执法者与15位夫人相比较的叙述,可看出作者对执法者的行为是否定的,故该项说法不正确。

2.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C项由原文第⑤自然段来看,作者列举《红楼梦》的目的是说明“说故事”与“谈天”两种方法的不同,并不是说为了陈述《红楼梦》的“续写不佳导致受红学研究者诟病的事实”。

3.“这两个家伙”表达了作者对执法者以合法的暴力欺负非法的弱小者的不满与厌恶。街上的妇人称阿尔及利亚青年为“渣滓”,表达了妇人对阿尔及利亚青年偷偷摸摸卖花讨生活的艰辛生活的不理解、歧视与憎恶。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词句,赏析情感。从文本来看,“执法者”应是“社会秩序的代表”,而他们却像“猎犬”等待“猎物”一样,作者对他们“暴力”执法表达了不满与厌恶。“渣滓”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街上的妇人称自食其力的阿尔及利亚小伙子,是对处于艰辛生活的人的不理解和歧视。

4.与改句相比,原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这句话把执法者比作猎犬,执法过程是嗅着异类捕捉猎物,可见执法者是有备而来,是有预谋的。他们并非进行铁面无私的公正执法,而是专门挑软弱可欺之人。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些生活窘迫者被视为异类,可见他们缺乏起码的同情心。这比喻之中深藏着作者对他们的愤慨之情。作者又把艰难偷偷摸摸讨生活的阿尔及利亚青年比作小鹌鹑。在猎狗面前,鹌鹑又是多么弱小可怜无助。在这之前加一个“小”字,更能表达出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与怜惜。而改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语句的表达效果。比较原句与改句的优劣,可以从手法、人物、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原句运用了“猎犬”“鹌鹑”等比喻,形象地写出执法者和被执法者的形象,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愤慨和同情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