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应对
1.
第三章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 一、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应对
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必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任务、新的人际交往及新的社会角色。但是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会出现不适应现象。
(一)大学新生适应中遇到的问题
1.生活环境不适应
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在上大学前,许多学生的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一时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开支无计划,时常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每天循环往复于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面对丰富多彩、目不暇接的校园文化生活无所适从。
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落差太大而致的不适应。在进入大学前,许多学生想象的大学都是校园风景如画,教室宽敞明亮,师生团结友爱,处处欢歌笑语,充满诗情画意。然
而,进入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这些学生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致使一些学生常常怅然若失,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形成失落心理。
2.学习不适应
一是学习心态不适应。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经常体会到优越感。进了大学后,发现“山外青山楼外楼”,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和优越感。
二是学习目标不适应。高中阶段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进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目标,因而易产生失落感。
三是学习方法不适应。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的课余时间,使得部分新生常感到难以适应。
3.人际关系不适应
首先表现为相形之下的自卑感。大学是人才荟萃之地,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多数是中学时的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但到了大学后,原有的优势和平衡被打破,不少人从鹤立鸡群变成了平庸之辈。其中多数学生满怀信心和希望,开始新的拼搏。而有些学生却因原有的优势被削弱甚至丧失,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自我评价失调,产生自卑心理。
其次表现为爱的缺失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朋友和亲人,在没有父母呵护的情形下过着独立的大学生活,他们的情感处于一种失落状态,有深层的挫折感。另外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强烈愿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
上产生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但很难把握学习、友谊、爱情的关系和分寸,因而出现不适应心理。
4.自我认识不适应
大学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有自己稳定的交际圈。进入大学之后彼此陌生,受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的影响,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同学之间交往较为谨慎。由于不愿意主动接近别人,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和表达,大学新生会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感到“知音难觅”,产生了压抑、孤寂和抑郁心理。另外,对他人和社会的片面评价会导致人际关系的不适应。少数学生往往由于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了一些社会阴暗面,便偏激地认为社会一团漆黑,甚至将社会上一些美好的现象也认为是虚伪的,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
(二)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调适方法
适应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回避两种方法,积极的适应会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消极的逃避会阻碍个体的发展甚而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应有正确的调适方法。
1.学会生活
第一,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来到了大学后,虽然现实与理想有差距,但要学会接纳现实,提高自立和自理能力。
第二,主动适应并尽快掌握新生活的技能。一个人独立的标志就是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新生应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学会处理同寝室、同班、同年级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等。
第三,正确运用心理调适策略。个体心理调适对于维护心理健康,增强个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应该学会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如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直面挫折、处理好心理落差、选准参照系、行为补偿法等。
2.学会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自主和能动意识,变中学时代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激发成就欲望。
其次要更新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
最后要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自己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要有计划性,要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好,克服随意性;要有规律性,要注意掌握学习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要进行合作学习,能处理好学习与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的关系,促使自己身心得到最大的发展。
3.学会交往
首先要掌握交往之道。大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为标准来要求其他人;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宽容与理解他人,常作自我批评和换位思考;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自信心。
其次要学会和异性进行自然的交往,正确处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
4.学会做人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潜力,树立自信心。
其次要学会从参照对象的多少和参照面的角度设置参照系。
最后,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互补。
二、学习问题及应对
(一)学习动机不当
1.学习动机不当的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不当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和学习动机过强,这二者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效能感。
学习动机不足的主要表现为:无明确的学习目标,为学习而学习甚至厌倦学习和逃避学习;学习动机过强的主要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奖励动机过强,学习强度过大。
例一: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我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
例二: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和托福考试,为将来出国留学做好准备;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可以看出:他们二人都因为学习动机不当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不同的是前者是因为学习动机不足,后来是由于成就动机过强造成的。
2.学习动机不当的原因
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有:学习动机不正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业期望不足、学业自我效能感低。
学习动机过强的原因有:个体学业期望过高、自尊心过强、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恰当的估计,因而造成学业自我效能感下降;渴望学业成功而又担心学业失败,特别是由于学业优秀带来的心理满足使学生更看重自己的学业优势,因为造成学习强度过大,引起心理疲劳。
3.学习动机不当的自我调节
学习动机不足的自我调整。一是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与大学的目标,重新规划学业与
人生;二是调整心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特别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用自身的意志战胜惰性;三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学习动机过强的自我调节。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质,制订恰当的学业目标与学业期望,调整成就动机,与此同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好高骛远;二是淡化外在奖励特别是学业成就的诱因,正确对待荣誉与学业成绩;三是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懈,便会取得预期效果。
(二)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具有指向性、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是人类学习的前提,没有注意,就没有大学生的学习。
注意力不集中的自我调节:首先是学会注意力转移,遇到生活应激事件与挫折,能够尽快从中解脱出来;其次适当强化学习动机,保持适当的学习压力与学习焦虑,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激励与自我暗示;再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保持旺盛的精力;四是选择理想的学习环境,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并进行适当的自我监控。
(三)考试焦虑
1.考试焦虑及其表现。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求胜动机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兴奋中心,致使其附近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这会破坏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调动与提取,而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重焦虑情绪,从而加深考生对考试成绩得失的忧虑。
考试焦虑的具体表现:一是情绪上表现出担忧、焦虑、烦躁不安;二是认知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看书效率低,思维僵化;三是行为上表现为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四是身体上表现为头痛、食欲下降、恶心、心慌、睡眠不好等。
2.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造成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一是考试本身,如考试的重要性、难易程度、竞争程度等。重要的考试,二是学生的学业期望。一般而言,学业期望越高的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越多,越看重学业成绩,因而对考试失败的恐惧越高,越容易产生考试焦虑;而那些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一般不会产生考试焦虑;而当学业期望较低的学生面临学业失败时,也可能会激发其考试焦虑。三是知识掌握程度。我们经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考试的难易是相对的,现在有一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下课不复习,平时学习不努力,临阵磨枪,面对考题,感到任务太难,便产生考试焦虑。四是考试压力的传递。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也会造成考试焦虑。五是个性气质特点。敏感、易焦虑、过于内向、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做事追求完美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考试焦虑。六是考试经验。大学生多数在中学时代都有考试成功的经验,而进入大学后,偶然的考试失败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考试焦虑,将过去考试成功归于题目容易、运气好,而将大学的考试失败归结为自己不聪明、能力差、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因而面临考试就会紧张焦虑。
3.考试焦虑的调节
充分的复习准备: 80%的人考试焦虑是由复习准备不充分引起的,因此牢固掌握知识是克服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正确评价自我,确立恰当的学业期望,培养自信心。正确对待考试结果,不以一次成
败论英雄;过于担心、焦虑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影响水平的正常发挥。
学会放松。放松有许多方法,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
第一步以舒服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的平衡;
第二步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吐出来;
第三步想象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放松的顺序:脚、双腿、背部、颈、手心。
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对一些敏感、焦虑、抗挫折能力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在考试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对高度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心理调整能力,提高考试技巧,有效地化解外来压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四)学习方法不当
1.学习方法问题主要要有:
学习没有计划性。
学习不求甚解。
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
2.学习方法调整
首先学习要把握住几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笔记、做作业、考试等,这些环节把握好了,就能为进一步获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要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具体说来,这些方法主要有:制订科学的学习规划和计划;讲究读书的方法和艺术;做时间的主人,充分利用时间。
三、 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自我中心。一些大学生希望周围的人以他为中心,服从于他。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懂得尊重别人。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不如他人的情感体验。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大多较为敏感,缺乏自信,他们处事过分谨慎,为减少挫折,尽力避开人群,因而丧失许多发展机会。还有一部分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凡事对自己要求很高,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完美,以免于遭到他人的耻笑,常以一种盛气凌人的架势来掩饰自己自卑而脆弱的心理,这使他们将自己的社交圈子限制得非常狭小。
恐惧心理。有些大学生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至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导致社交恐惧症。由于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尤其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使得大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上虚拟的社交活动以对抗日益增大的精神紧张情绪,而忽略了真实的人际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会技
巧。
孤僻心理。一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有孤僻心理的大学生总是不愿和他人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时间长了以后,他们就会出现寡言少语、感情冷淡、不善交际等表现。
嫉妒心理。嫉妒是对才能、成就、地位以及条件和机遇等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产生的一种怨恨和愤怒相交织的复合情绪。每个大学生都有要求成功的欲望,有超过别人的冲动。一些大学生对超过自己的同学不服气,对自己的境遇不甘心,但又无能为力,于是时常不加分析地批判、抵制、对抗他人的言行,甚至打击别人,报复别人,以此来缩小相互之间的差别,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因而引起他人的不满和厌恶,使交往变得困难。
猜疑心理。猜疑心是在交往中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对他人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对别人总是持不信任的态度,不肯讲真话,戴着假面具与人交往。一些人由怀疑他人到怀疑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和被动,人际交往陷入困境。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1.发现优点
花点时间来发掘自己的优点,如:个人专长所在,自已做过什么有建设性的事,过去什么人如何称赞过自己等等。从而增强自信,消除交往中的自卑心理。
2.换位思考
人际关系出现不和谐后,双方心情都比较失落,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自己的言语和
行动,多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相信你会继续收获真诚的友谊!
3.学会微笑
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不经意间的一个浅浅的微笑就可以让一颗落魄、孤独的心找到归宿,让一份灰暗的心情找到阳光。不要吝啬你的微笑,舒展开你的笑容吧!
4.心怀感激
充满感激的信念就如同肌肉,你使用的越多,它越是强健有力,牢记朋友对你的帮助,心怀感激地对待每一个人,心怀感激地帮助你的朋友,让感激之情感染你周围的人。
5.完善自己
优秀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不断地完善自己,改掉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用你的人格魅力吸引大家,相信大家会更喜欢你的。
四、恋爱问题及应对
(一)单相思
1.单相思的表现
单相思是一种心理失去控制的情感表现,青春期男女在相遇时由于对方容貌、才华、品德行为、经济社会条件等产生爱慕,于是自己有意单方面的点燃爱情之火,纺织情网,把对方的举止当是对自己有意求爱的信号,一旦发现对方无此情,往往心理蒙受失恋的痛
苦。单相思最大的心理误区是把心目中暗恋的人过于美化,看成十全十美。
例:某大学生性格内向,不愿表白,暗恋上一位女同学,每天都定时坐在校园内的花坛旁,手拿着书却无心看书,因为他知道这个女同学每天从这里经过去食堂吃饭,每当这个女学从他身边经过,看到她飘柔的长发就非常欣喜,然后心理编织出同该女同学恋爱的梦,在花坛一坐2年多。
2.调整方法
自己熄灭自己点燃的情火。客观评价对方,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寻找对方的缺点。客观评价自己,暗示自己:“\"我比对方有优势,她不一定是最好的。”相信自己有能力,提高自信心。
找合适的机会向暗恋的人表示自己的感情,如果对方有意可以继续相处,如果遭到拒绝可以积极进行自我暗示:“我虽然遭拒绝,并不证明我不行,我的勇气可嘉,肯定有更好的知已等着我。”
忘掉自己编织的情网,长痛不如短痛,爱与被爱双方都有选择的权力,不要穷追不舍。
广泛与同学建立新的真正友谊,在新的友谊中寻找朋友。
取代转移法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兴趣、爱好方面,如画画、打球、唱歌等。
(二)失恋
1.失恋的表现 失恋是恋爱过程中断,在客观上表现为相爱的双方分离,在主观上表
现为失恋者体验到悲伤、忧郁、失望等消极情绪及心理痛苦和压力。恋爱的过程是两个人相互了解和选择的过程,当一方提出终断恋爱关系时,另一方就会失恋。世界上有恋爱就会有失恋。
2.调整方法
矫正认识,尽快转变观念。认识到每一个未婚青年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也有接受爱情和拒绝爱情的权力,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德,从痛苦中崛起,善于升华为用事业成功体现生命价值,最终肯定能获得真正的爱情。恋爱受挫折是常有的事。爱是双方的决不能强求。
摘掉对方头上的光环。热恋时常常看到对方头上的光环,一旦失恋多找对方的缺点。找到自己对对方厌恶的地方,觉得没有可留恋的,以此调整不平衡的心态。
找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提高自信心,相信会找到更好的意中人。
尽快忘掉这次恋爱的经历,淡化曾经发生的事,保持冷静理智。找亲朋好友或心理医生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情绪,达到心理减压。
(三)恋爱从众心理
1.恋爱从众心理。有的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不是认为自己恋爱条件已成熟,而是缺少自主性,看到其他同学谈恋爱自己不甘示弱也得效访,无论结果如何,先抓一个再说,其结果是不负责任,不严肃,也是危险的。
2.调整方法
矫正认识,充分认识恋爱从众心理是不正常甚至是有害的,一个人什么时间谈恋爱没能固定的模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果盲目选择对象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消除虚荣心、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把握和驾驭自已的能力。
五、网络心理障碍
网络成瘾是指因无节制地上网导致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其表现症状为:开始是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随后发展为身体上的依赖,不上网则精神低落、疲乏无力、外表憔悴、茫然失措,只有上网后精神才能恢复正常。 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是因为感情上自我迷失、角色上自我混淆、道德上自我失范、心理上自我脆弱、交往上自我失落。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主要包括五类:网络恐惧、网络依恋、网络孤独、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网络成瘾综合症。
为了避免网络心理障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知,网络世界既是一个充满自由开放平等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着诱惑与陷阱的危险之地,我们要正确认识它,合理应用它,要尽量远离那些不健康的网上信息或刺激性强的网上游戏,不要存侥幸心理,自认为自制力极强,“以身试网”,否则很可能会被“一网打尽”。
其次,要自律和自我管理,要制定良好的时间计划习惯,在正常使用网络进行课程学习之外,控制自己为了其它目的而使用网络的时间。
再者,不要将网络作为缓解精神压力或焦虑的工具,尤其是不能把网络当作精神寄托。在困难时,要勇敢地面对现实生活。
最后,要积极寻求家庭或朋友或专业的帮助,请他们监督上网行为。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辅导借助专业的帮助,防止网络心理障碍的发生。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