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

2022-09-22 来源:星星旅游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9期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群文阅读也有利于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此处所将的教学质量不仅包括学生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维度的衡量体系。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一般的识文断字能力,更是要通过持续性阅读和学习提升小学生实际文化素养与文学素养,提升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群文阅读下小学生群体对于语文知识学习喜好程度不断增加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后续教学活动更为顺利的开展。群文阅读下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知识探索、归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索能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后也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选择1.科学进行文章选取与组合

群文阅读中的“群文”是指将系列共性文章进行有机组合进行整体阅读的教学形式,群文阅读应用价值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也在于文章的选取与组合是否得当。小学一年级与六年级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习惯及阅读速度上都有明显差异。不同年级小学生群文阅读在应用中务必要科学进行文章选取与组合,以教材课文为主,围绕教材课文进行其它文章选择,利用三至五篇其它文章作为群文支撑才能为群文阅读的正常应用打下基础。例如,在《王二小》这一课文知识讲解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王二小》这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中的中心文章,将《丰碑》《祖国母亲》等文章作为群文支撑。教师根据联系程度,篇幅大小等确定出群文阅读实际顺序来进行应用也有利于群文阅读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2.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共性分析

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绝非是间的进行阅读,教师需要在应用群文阅读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共性分析,在群文阅读中扩散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与总结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在群文选择和组合上都会具备较强的科学性,群文阅读下个各文章间也具有内在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具体文章阅读结束后可以同学生一道进行文章共性特点分析活动,在这

一进程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积极讨论。在学生进行见解表达时小学教师可以对于学生实际表现进行观察和分析。一旦小学生无法对于文章共性内容进行准确分析教师便需要进行及时讲解并在后续群文阅读的文章设计时降低群文难度,增强各文章之间的实际联系。

3.群文阅读下进行读写结合

群文阅读下进行读写结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选择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出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一定以上来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也要“服务于”写作能力提升。小学语文知识体系不同阶段实际侧重点不尽相同,低年级是注重学生识字能力培养,而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则要注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后便会对于各类型文章的主旨思想及写作方法形成一般性认识,教师引导进行共性总结与分析也能加强学生对于教材文章实际理解。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布置一定数量的、与群文阅读相关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个体进行单独完成,将群文阅读所学知识通过写作这一形式进行“输出”和“转化”更能发现群文阅读实际应用状况并对教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帮助。

四、结语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实际认识水平与应用能力相对低下,其也无法较好进行群文阅读应用,这一状况下群文阅读实际应用价值发挥也受到了不同程度影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实际教学中的主体在群文阅读实际应用中应当在群文阅读设计上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做好其文章选择,在实际运用上更是需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应用上的调整,遵从教学实际也需要成为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之一。

参考文献:

[1]丁艳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05:65-68.

[2]程军.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8:42-45.

中小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

(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廖田镇中学 421141)

【摘要】阅读延伸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能够丰富阅读课堂,并且体现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中小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度、适量、适时的进行延伸,并且寻找到合适的延伸时机、采取丰富的延伸形式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 延伸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6-02一、前言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此时期语文教师积极为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以教材为基础展开延伸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并且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本文针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中小学语文延伸阅读教学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延伸阅读掌握“度”

在进行于都延伸教学中,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保证拓展的内容适度,也要保证拓展的时间适度。在拓展内容的方面,有些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会希望学生能多掌握一些内容,或者遇到名家名篇时,教师往往希望学生能够去认识、了解这些作家,于是在教学中往往进行大量的相关扩展,包括作家的生平、代表作,甚至奇闻轶事等,这些内容与课堂无关,并且占据着大量的课堂时间。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度”,需要把握扩展教学的时间、量等,不能过分拓展,而这些知识的补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除此之外,教师要关注到拓展的时间,不能因占据大量时间而影响到课文内容的教学。

三、寻找合适的拓展点

在拓展过程中,教师要找寻到拓展点,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需要拓展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面进行拓展。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拓展过程中教师不妨与学生一笔带过的谈一谈《山海经》。众所周知,《山海经》是我国较早的神话集,其中有许多故事尽管文言的内容不是学生能都懂

的,却多次出现在各种神话中。选取这样的角度看似偏离了教学,实际上从侧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鲁迅先生,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经常遇到,在长期积累下就能形成认知,对于其思想境界,也并非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所能快速理解的,选择偏的方向,反而利于普及。

四、合理拓展及利用拓展

所谓的合理拓展与利用拓展,除了在内容上的拓展外,还应该包括拓展的时间点的选择,合理处理阅读拓展环节,可以对教学形成推动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课程开展之前进行拓展,如在讲解《黄河颂》一课之前,让学生欣赏《保卫黄河》的歌曲,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到学习的情感中,顺利展开教学在教学中穿插讲解一些拓展阅读内容,能够增强教学的魅力,使学生深深融入到学习中,避免在学习中期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产生跑神的现象。中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偏小,适当的拓展阅读能够对阅读教学形成很好的维护,拉拢学生对课堂的关注,最终推进拓展的发展。以拓展结尾,能够巧妙地使学生在结束一篇文章的阅读之后,对作者、对文章内容等产生遐想,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达到余音绕梁的效果,最终实现语文的自主发展[1]。

五、采取巧妙的拓展方式

拓展方式因拓展的时机、内容等有所不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因课而异。首先拓展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拓展的目的何在,或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文章,或是让学生对某位著名的作家产生印象,或是想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所思考等,这些都是拓展的目

李永红

· ·5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9期 阅读·写作

的所在,但每一课又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采用拓展方式。如进行交流式拓展,要求学生自主的查找一些资料,在课堂中形成交流,通过这个交流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某项内容的认知。借助于应试作品进行拓展,文学与影视总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在讲解曹禺的《雷雨》的时候,可以截取戏曲《雷雨》的片段让学生赏析,在讲解《边城》时,可以将电影《边城》的片段带入等,这些内容的引入,对于教学的发展能够起到点睛的作用。当然,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带入影视作品,日出东方、

[2]

海底世界、四季变化,都可以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六、阅读拓展要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对于作家作者的介绍以及一些事件的介绍外,大部分拓展环节都是可以以一种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形式展开的。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涉及到火车站、月台送别等,这对于当前学生很难会有生活体验,情感自然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基于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曾经的月台,或者直接通过一些送别体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经历的印象较深的父母的关爱、送别场景等,进而达到教学情感。在讲解《枫桥夜泊》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对“愁”的感觉等,这些拓展看似与阅读文章无关,但却至关重要,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学习[3]。

七、阅读拓展不仅局限于课堂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人文性,是不能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课外拓展,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从文学中得到启示。例如,在学习一些课文之后,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书籍、电影等,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的拓展,在一定阶段,还可以设置交流课程,让学生之间对自己的所观所感进行交流,能够最终实现课上课下联动的教学体系,最终推进教学的全面发展。课堂中阅读的学习所得,也只有在生活中进行实践才能有所思考,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

结论:整体而言,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以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本文仅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思考,教师在实践中仍然需要努力。语文知识的发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升华,才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施书霞.浅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7(8):153.

[2]小学语文教学论[J].上海:上海三联教材文库,2001,169.[3]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M].宁波:浙江宁波出版社,2000,165.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 长春 130500)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创建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四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了重点探讨,以完成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育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9-0057-02一、引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今许多学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还有所欠缺,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不足,着重探讨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以求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增进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

语文作为所有学科中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当前我国的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点培养,在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仅仅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在讲解文章的时候,过分重视词语、句子释义以及对写作手法的讲解,忽视对情感态度的培养,缺乏对人文精神的灌输,这就大大阻碍了小学生良好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的形成。

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心智形成、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通过自我阅读不断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学习新知识,良好的阅读能力对学生自我成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下面从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促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学习语文出发,对在小学语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失去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绝对是沉重的负担,要想培养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首当其冲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贪玩多动的成长阶段,如果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是单调乏味的讲解,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想溜号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再讲解阅读时加入动漫人物的代表动作,比如,在呼吁学生动脑思考时,模仿聪明的一休,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语文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窘境,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录制讲解语文阅读相关的小视频,教师可以及时的注意学生们对视频中阅读的理解情况,密切的把握学生们在语文阅读中学习的兴趣所在,随时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及时调整授课速度,最大程度的使全体学生在短时间内吸收文章所涵盖阅读技巧、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们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学生就可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独自进行阅读训练时收获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积累,增加自己对阅读学习的自信,为小学语文的阅读学习增添动力,这对其今后的写作素材积累、语文文学素养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从督促学生预习文章、搜集相关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多多思考、学会总结这四个方面,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中,教师应该在授课的前一天给学生们留下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们预习这篇课文,查找课文中出现的相关信息,比如关于青蛙进化的过程等信息,牢记在预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教师讲解课文的时候带着这些问题听讲,文章讲解之后,学生应该总结自己遇到的问题和答案,牢记需要的阅读技巧和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并在今后的阅读中加以应用。

3.创建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

在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升,为了营造合作互助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语文课堂小组讨论活动,在组内完成老师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时,同学之间可以激烈的讨论,表达完各自的看法后,由其他组员进行点评,然后给出建议和赞许,学生在听取组内组员的建议后,有方向性的改善自己在思维逻辑、思考角度、领悟能力上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做到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发现自身优点,并通过向组员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缺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各个小组进行组间评价,坚持以小组为主、个人为辅, 正面评价为主、负面评价为辅

马晓青

· ·5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