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6届人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 单元测试4(全国)

2020-04-25 来源:星星旅游


2016届人教版 诗歌鉴赏 单元测试(全国)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过东郊故园追和家大人韵

沈绍姬

昔年亭馆筑城

[注]

,此日重游自怆神。

十亩仅传三世业,一身已作两朝人。 门前碧草埋荒径,楼上青山认旧邻。 记得趋庭分彩笔,也教题咏药栏春。

[注]

:翁城,护城门的小城墙。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衬托。“楼上青山认旧邻”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楼上青山”依旧,衬托出故园的残败。②虚实结合。“昔年”为虚,“此日”为实,“门前碧草埋荒径”为实,“记得趋庭分彩笔”为虚,虚实对比,突出了故园的昔盛今衰。

(2)①对故园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凄凉之感:昔年在城郭内修筑的亭馆,现在却是“碧草埋荒径”,由盛到衰的变迁,令人不胜唏嘘。②对亲人的怀念,对家世衰败、身世变迁的感慨:十亩之地仅传三世,当年在父亲的吩咐下吟咏出歌颂春花的诗句,如今却物是人非,自己已成为经历两个朝代的人。

解析 第(1)小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颈联中的“楼上青山”衬托了如今故园的衰败。从“门前碧草埋荒径”可以看出这是实写,而“记得趋庭分彩笔”是虚写。由此可知,本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2)小题考查对思想情感的概括与分析。从“昔年亭馆”与“碧草埋荒径”可以看出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从“仅传三世业”和“已作两朝人”可以看出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对物是人非、家世衰败、身世变迁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 (“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

1

(2)“情”包括:①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②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③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 “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④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

解析 (1)这是一个写景的句子,作用在于借景抒情,理解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竟”和“空”来分析。

(2)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羁旅诗,表达的有思念之愁、漂泊之苦和失意之悲等等。 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这首词体现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②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③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景;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④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⑤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⑥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写“通感”并加以分析,也可)

(2)示例一:苦闷、抑郁的心境。下片写太阳在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词人又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浮生”“凉”“又”等词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示例二:闲适、自得其乐。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昨夜三更时分的一场好雨,让作者倍感爽快。“殷勤”等词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自得其乐、盎然喜悦。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程垓

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花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元只是、人憔悴。

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

[注]

、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

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拚醉。

2

[注] 星星:比喻白发。鬓发花白貌。 (1)请概括上片中“元只是、人憔悴”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客居他乡,思念家乡;年近迟暮,花落匆匆,时光流逝;感叹往事,忧时伤世。 (2)这首词以“伤春”起兴,抒发了思念家乡和自伤迟暮之感,并寄寓了作者忧时伤世的情感。上片由故园之思写到伤春之情,下片由追忆往事写到伤老忧世之感。

解析 第(1)小题要求概括“‘元只是、人憔悴’的原因”,属于内容概括题。解题时,从“憔悴”一词可以看出这是由“愁多怨极”等生发的,这样就可以扣住上片中相应的句子,如“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等概括出原因来。第(2)小题属情感概括分析题。解题时,要从全词来看,找到表达情感的关键词,如“故园”“花无几”“孤负”等,由“故园”可以看出客居他乡、思念家乡之感;由“花无几”可以看出时光流逝之感;由“孤负”等可以看出忧时伤世之情。最后加以概括即可。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酬李穆见寄 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1)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 (“体贴”或“感激”,答出一方面即可)

(2)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既有对访客到来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还体现了好客之情。“青苔黄叶满贫家”,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

解析 (1)此类题目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来进行分析思考,如关键词“访”“天涯”是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来写的, “孤舟”“天涯”“万转云山”,可以让人感受到访客旅途的艰辛,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之情。据此可以回答。

(2)此类题目一定要找出含蓄却富有深意的关键词来推断、想象作者的情感,通过“扫柴门”“黄叶满贫家”去理解,可以想象对访客的盼望,又流露出有客来访的欣喜之情。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 周邦彦

3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1)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的是________之荷,《系裙腰》所写的是________之荷。

(2)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片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夏 春

(2)①《苏幕遮》:思乡。《系裙腰》:相思盼团圆。

②运用了双关手法。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中“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

诗歌鉴赏 《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首句,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静自然凉之意。二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呼”暗示昨夜雨、今朝晴。“叶上”三句,写雨后景色。下片直抒胸怀。“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自己思念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的写法。“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

《系裙腰》:上片以景起笔,月影朦胧,如诗如画。“纵似”由月圆月缺联想到情无长久,令人悲从中来。下片由情及景,欲寄心事而不得,伤感之余又充满了愁思。小荷才新绿,要到结藕开花,尚待时日,也许那就是相见之期。“藕”“莲”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以“藕”和“莲”分别谐音“偶”和“怜”,从而委婉含蓄地表达爱情的主题及对爱人的思念。

7.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山坡羊·长安怀古

赵善庆

骊山横岫,渭河环秀,山河百二还如旧。狐兔悲,草木秋;秦宫隋苑徒遗臭,唐阙汉陵何处有?山,空自愁;河,空自流。

[中吕]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赏析“骊山横岫,渭河环秀”中“横”“环”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两首怀古小令慨叹人生无常,思想消极遁世。请你结合相关句子进行简略评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横”“环”二字不仅点明所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历代古都形势的险要、景色的壮丽全部烘托而出,使前后景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2)两首怀古小令都有怀古伤今的慨叹,但表达的思想却不完全相同。《山坡羊·骊山怀古》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行为和为争夺政权而残酷厮杀的行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山坡羊·长安怀古》在抒发兴亡之感的同时夹杂着作者对人生无常,瞬息即逝,山河依旧,人事全非的消极遁世思想。

诗歌鉴赏 《山坡羊·长安怀古》 一、二句,用“横”“环”点明歌咏之地是长安,而且把这历代古都险峻的形势、壮丽的景色烘托了出来。三句,写长安形势,山河依旧而人事全非,蕴含怀古之情。“狐兔”四句,倾吐出作者由今思昔而产生的感叹、感慨和悲愤之情。最后四句,作者从怀古的沉思中回到眼前的景色,描述山河似乎也在因为怀古而生恨发愁。该曲以山水起,又以山水结;起是写景,结是生情,由景而情,前后呼应,在结构上十分严谨。

《山坡羊·骊山怀古》 小令虽以“骊山怀古”为题,但作者感怀、议论的范围不仅限于曲中提到的“周齐秦汉楚”,而是到隋唐。“骊山四顾”“只见„„”等句,实际概括了八百里秦川。作者登临骊山,放眼四顾,但阿房宫已被项羽付之一炬,当年的豪华奢侈都不复存在。呈现在作者面前的只有“萧疏”的荒草,“萦纡”的河水。这正好触动了作者感时伤怀的情绪,使其体验到历史更迭的无情和必然。朝代更替的“遗恨”,就如眼前烟锁迷离的树林,哪里还找得到“列国”中“周齐秦汉楚”的影子!在历史的长河中,隋、唐在这里的兴衰,也同样被无情地冲淡了。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又如何?还不“都变做了土”?曲子揭示封建统治者因荒淫奢侈和争权夺位而导致灭亡的历史教训。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