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改革新方案

2023-12-18 来源:星星旅游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12月初,教育部宣布已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透露出来的“不分文理科”、“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探索高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等内容,也引发民众热议。

改革内容对现行教育体系有何冲击?学生、家长、老师将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改革?他们又对改革有着怎样的期待?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不考外语≠不参考外语成绩

“语数外号称三大主科,这么一改,外语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多少会淡化。” 采访中,纠结的家长也不在少数。父母们普遍担心的是,一旦英语不再计入高考总成绩,孩子会荒废对英语的学习。“现代社会英语非常重要,就算高考不考,以后也要用,就怕孩子不肯好好学了。”一位家长说。

“典型的应试思维,其实这正说明外语改革的必要性。”听了记者的调查结果之后,魏老师如是评价。

魏老师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外语更多的是一种工具、一门用来交流的语言。以退为进,淡出高考,意味着外语学习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有着现实价值,这样的外语学习,才更能彰显其工具性。“以后,学校和家长都应该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学习外语的意义是什么,培养他们或出于兴趣、或出于需要,去自发自愿地学习外语。就像开车,确实用得上,所以这么多人主动去学。”

此外,魏老师表示,从学习的本义角度出发,外语改革更加刻不容缓。“语言学习本身就该是终身学习,而不是一考定终身的事。现在的方案提出一年多考,消除了单次考试的偶然性。毕竟语言能力通过一次考试是不能完全反映出来的。” 张兰是省会一所高中的英语老师,她对即将施行的外语改革充满期待。“我一直很反感现在这种满篇语法的英语教学模式。如果可以不用围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或许我们的英语教学可以更加生动有趣、充满美感,让学生知道英语也像汉语一样充满底蕴,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大的盲目性,相关改革政策正好可以让家长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用什么方式培养孩子学英语。”石家庄桥西区外国语小学副校长纪瑞景说,很多家长让孩子从很小开始就记单词、学语法,并以此为骄傲,甚至是炫耀,其实这种攀比特别不利于孩子学习英语,“现在很多培训班也迎合家长的这种盲目需求,从一开始就让孩子学课文,做题,把语言的学习变成了单纯的应付作业和考试。”

学生担心“减负”变“增负”,而这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问题。“如果高考科目发生变化,那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肯定会有影响,这就涉及各科的考核标准、教学水平等一系列的变化,如果只是单纯地对考试形式做修改,肯定会出问题的。”张兰老师表示,对于高考这么一个全国关注的考试,希望教育部门在最后制定政策之前能有一个全面的考虑,“我们希望能解放孩子,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

现阶段高中在读学生可能赶不上“改革”

考试招生改革涉及的内容广泛,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关注点。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普遍为大家所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改革措施到底何时施行”。 “我儿子刚上高一,我最关心的就是高考改革政策什么时候实施,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高考。孩子一直接受的是现有的教育模式,我们就怕施行新政后会让孩子感到焦虑、不适应,影响孩子的学习。”冯先生的一席话道出了多数家长的心声。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我省正在就高考改革方案进行调研,目前还没有具体政策,未来将按照国家精神具体制定我省的实施方案,积极推动高考改革进程。

还有一些家长则注意到了改革方案中有关探索普通高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的表述。有人担心,以后的高考改革会变成“拼爹考”。“现行高考虽然一考定终身,起码‘裸考’本身比较公平公正,如果以后的高考改革增加了更多的人为因素,比如提高高校在高考录取中的权限等,会不会有人钻空子?怎么保证录取机制是公平的?”一位家长不无担忧。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处处长被查,高校自主招生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多数人对高考招生的公平性关注程度远高于高考招生的科学性。在最起码的公平性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谈多元录取机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也不会得到考生和家长的支持。”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在推行多元录取机制之前,应当先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确保高考招生的公平性不动摇。

晚报讯 10年后的高考会是什么样子?高考期间,新浪教育频道推出了高考调查:你心目中10年后的高考什么样?短短3天时间已有近10万名网友参与。调查表明,网友对于现行高考基本给予了认可,过半数希望高考今后还将长期存在。 调查显示,52.4%的家长在10年后仍希望孩子参加高考,由此可见高考已作为升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但是,调查中有56.5%的网友认为将高考时间改为一年可进行多次考试。在采访中,北师大附中高二学生李雪说,如果将考试时间改为一年多次,那么我们可以选择状态最好的时候参加高考,这样,不仅有利于课程时间的合理安排,也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精神压力。

25.5%的网友认为10年后的高考应该名校自主招生,脱离统招体系。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应质峰认为,只要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可以在高考前向心仪的高校毛遂自荐,申请参加其自主招生。要是能顺利通过心仪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直接被预录取。由此可见,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校改变“一考定终身”势在必行。

“一年多次考”莫成“多考定终身”

如果某些学科多次考试,不与真正意义上大学自主招生结合,不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只会有“多次考之名”,而实质是对考生、老师和家长的折腾。形象点说,是把统一高考的“斩首”,变为分散高考的“凌迟” 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设想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就是出于这样的意图。但如果操作不当,一年多次考,很有可能变为“多考定终身”。

我国高考目前是“统一高考、集中录取”,用一次高考的成绩排序、结合考生的志愿投档依次录取。有的科目改为一年多次考之后,高考的成绩确实不再由一次考试决定,但如果集中录取制度不变,必然出现的高考录取操作是,将某一科目多次考的成绩平均或者选择成绩最好的一次,加在集中考试的科目成绩之上,变为高考总成绩,再用这一总成绩排序、投档录取。

这样的考试、录取办法,首先,并没有改变用分数作为单一标准的录取体系;其次,由于要用总成绩排序、投档录取,考生和家长必然选择有多少次考试就参加多少次,争取考出最高分。如此一来,考试压力不会减轻,反而会增加。形象点说,这是把统一高考的“斩首”,变为分散高考的“凌迟”。

与之对比,如果我国高考改革设计的某些学科多次考,不与真正意义上大学自主招生结合,不在考试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改革,只会有“多次考之名”,而实质是对考生、老师和家长的折腾。以笔者之见,当前我国高考改革的首要任务,不是取消统一高考,也非拆分统一高考,而是打破集中录取,不再按分数高低依次投档,不能限制每个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

高考实行一年多考制度是减压还是增压?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刊文称:提出探索高考的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考生压力。高考英语考试或将成为最先实行一年多考的科目,目前已经有部分省市开始了相关的探索(1月6日《京华时报》)。

毋庸讳言,高考教育制度的改格,又成了公众聚目的焦点。毕竟高考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关呼“家庭命运”的大事,尤其近些年“万般皆下品,唯

有读书高”的“偳家”思想灌入公众的心中,对每年的高考制度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尤为关注。

客观的讲,教育部提出高考的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次考试制度,出于对中国教育理念的改格应该是有利的。一年多次考试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参考考试的时间,有利于考生对自身“应考”能力的调节,同时可以让考生减轻对学习压力,部分科目提前考完可以让考生提前放松“心情”,再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下一次考试,弥补上次考试的不足之处。乍看起来都很合乎逻辑,也很有道理,能促进教育的发展,但仔细看看,也许事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一者,在考生参加完第一次考试后,若成绩非常之差,会不会让考生产生“恐考症”,从而更加惧怕或者放弃后面的考试科目?这不仅让高考成了达不到选拔高校人才的目的,还摧残了考生的前程,更增加考生对以后生活的压力。 二者,高考实行多次考试,考生能否适应全新的考试“生物钟”?多年再中国的高考都是“一把考”,这样贸然提出多次考试,会增加考生对考试的包袱压力。同时,考生一段时间考一次,会不会产生考生为应付考试而考试,考完试后,学过的知识成了“过眼云烟”?这就让中国的教育本质变味,偏离了其正确的轨道。

三者,一次高考的投入不仅仅是监考人员那么“便宜”,从家长到孩子,从公众到社会为其付出的不管是精神还是经济的代价都是无法估算,尤其在中国教育资源本来就不是特别富裕的前提下,公然提出高考进行多次考试,不会浪费教育资源?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策。高考教育之所以要改格,是为了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从全方位来选拔各类人才。高考教育制度的改格,每年

都会千变万化,其本衷是出于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可如果其改格制度成了催残学生的道具,出现“瓶子换了、酒还是陈酒”的悲剧,就让其教育变得越发尴尬。一年多考的政策如果没有扎实的财力支撑、没有健全的社保制度兜底,恐怕也是“纸上谈兵”罢了。

袁贵仁:将探索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考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最新一期的《学习时报》上刊登了《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文章明确了教育下一步方方面面改革的主要思路,其中,在高考改革部分,提出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

高考改革路线图关键要抵达公平

应该承认,现行高考制度确实存在一些缺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确有必要。袁部长提出,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模式。但是,在高考改革过程中,配套制度的建设更为重要,需要完善高考评价机制,避免招录环节腐败,最大限度维护教育公平与考生利益。比如,由于城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孩子接受现代教育与新生事物的机会相对较少,如果学业水平测试与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计入高考总分,农村孩子在这方面的得分机会可能会相对较少,容易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更重要的是,招生腐败,“分数不够钱来凑”的教训太多。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固然是好事,但是,把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录取参考依据,其公信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此,制定明确合理、易于操作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在量化、公开的尺度下进行。避免因评价标准模糊、程序不透明,测量的尺子太多,滋生腐败隐患。这实际上是对高考改革制度设计合理性的考验。

总之,高考改革不仅要提出路线图,而且要广泛征求意见,小心求证。如果高考朝着维护教育公平、利于人才培养的方向改革;如果高考改革抛弃急功近利思维,循序渐进、谨慎操作,高考改革诚信与公正也一定会被社会认可。 “一年多考”未必能减负

在笔者看来,“一年多考”,高考本身的压力仿佛减轻了,可学生的负担却未必能真正减得下来。以往,高考的压力虽说大了点,可一年毕竟就这么一次,学生咬咬牙、博一回,还能挺过去、熬过去!现在,一年多次考试,试问:哪一次不重要?哪一次不关键?哪一次学生敢掉以轻心呢?确切的说,高考的压力不是减轻了,而是转移了。可以想见,一年考几次,学生就要被“折腾”几次,无形之中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一年一考”已让人头疼,何况“一年多考”乎?

减轻高考压力,不能以增加学生平时负担为代价。否则,还不如“一年一考”保持不变呢!事实上,与其探索“一年多考”,还不如从源头上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利。目前,高校自主招生权利还相当有限。据统计,每年以自主招生形式录取的考生仅仅1.5万人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校自主招生与99.9%以上的考生都没有直接关系。为高校自主招生赋权已成当务之急。

当然,高校自主招生绝不等同于“掐尖”,绝不是让高校提前展开“生源大战”,而是要让高校不唯“分数”唯“素质”,独立自主、不拘一格地招录适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人才。倘能如此,一方面,于高考之外又添招录新“管道”,学生“选择”多了,不必再去挤高考“独木桥”;另一方面,可破除应试教育下深厚的“分数崇拜”情结,有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年多考”未必是减负,扩大自主招生权利或能使广大考生“如释重负”。(张良图)

“一年多考”值得一试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学生不用连续考两三天那么紧张;二是等于是给学生创造了多次机会,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僵硬格局,有利于构建多元化考试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相结合的现代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也许有人担心,“一年多考”一旦实行起来,不但会增加学生及家庭的成本,还会影响到高中的教学及招生制度的改革。成本方面的问题是很明显的:出题的工作量、监考的工作量、考生的考试费用等等都会大大增加。但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出题、监考、评卷、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全部转化为考试费用,让学生负担。多交一点钱,就可以大为减轻心理压力,增加了很多机会,何乐而不为?而且,对于家庭经济确有困难而无法承受考试费用上涨的考生,可以考虑减少或免除其考试费用。

至于此项改革对高中教学的影响也是不难估计到的,在新制度下,高中的教学安排当然要作适当的调整。但也不会太大,因为现在很多学校已在高三的上学期甚至更早就完成了所有高中阶段的教学任务(剩下的时间,用于复习备考)。 所以,笔者认为,袁贵仁部长提出的“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改革是值得一试的。(马广志)

但值得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是将“一考定终身”升级为“多考定终身”,仍然只是在原有框架内的修修补补,并没有改变单以分数论英雄的录取体系,基础教育的应试格局并没有根本上的变化。甚至,不排除高考最终变成多次“小高考”的可能,反而对考生形成新的折腾。因此,高考改革首要是改思维,要打破人为

笼罩在高考身上的种种光环,打破对高考的幻想,才能为一个人提供更加自由的成长空间。

当然,强调打破对高考的幻想,并非是要取消统一高考,而是在保障高考基本公平的前提下,将更多的自主招生权交给高校,将更多的选择权赋予考生。如果有一天,人们已经学会了心平气和地理性看待高考,高考不再成为残酷的青春记忆,一个人的成才独木桥才能真正变成“立交桥”,高考的真正面目才能得到还原。

英语一年两考减轻备考负担

将于2016年参加高考的高一学生小杨表示,在他们班,同学们对于英语减少分值持赞同和反对的人各占一半。他个人对于英语减少分值非常欢迎,因为自己每天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挺多的,甚至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报了课外辅导班。 小杨表示,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后更为人性化。机会增加了,同时,如果考生在高考前英语考到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就能腾出时间来复习其他科目,有利于考生备考。此外,对于语文增加30分,小杨觉得这是强调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他同时认为,语文想轻易提分并不容易,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文综和理综提分20分,小杨认为幅度不算大,能接受。 专家

英语降分利于改善英语教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表示,对于这一改革举措,学生和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担忧,比如有些学生对于英语没有兴趣或者英语本来就是弱项,可能今后更加不爱学;不少英语学科的老师也会担心,这会不会导致对于英语学科重视程度的下降、课时的减少等。

他认为,这样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必须要看到改革中的积极意义。“分值降低为中学的英语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改革空间,老师们可以腾出时间来,想办法把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转移到培养孩子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高考改革不能光看分值变化

雷庆认为,看待此次高考改革,不能仅停留在分值高低的问题上,因为其出发点是希望通过改革,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鼓励素质教育。

“不过,这次改革其实还是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进行的局部调整和优化,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它并不能真正撼动‘唯分数论’和‘唯成绩论’,一定程度上还强化了这种观念。从长远来讲,还是要改革高考这种一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真的可以按照兴趣和特点选择志愿,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办出特色。”雷庆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