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2023-06-21 来源:星星旅游


中医基础理论练习试卷21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A2型题

1. 《内经》所说“味过于辛”,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正确答案:E 解析:1.《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水克火,余类推);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陷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2.《素问》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 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 A.心肝 B.肝肾 C.脾肾

D.心脾E.脾肺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 下列关于劳逸损伤与疾病发生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久视伤血 B.久坐伤肉 C.久立伤骨

D.久思伤心E.久行伤筋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 痰停于哪个部位可引起眩晕 A.心 B.肺 C.头

D.咽E.胃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与瘀血的形成有关 A.气滞 B.血寒

C.饮食偏嗜 D.气虚E.血热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 气滞血瘀多与何脏腑的生理功能相关 A.肺 B.脾 C.肾

D.三焦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7. 主要与正气的强弱有关的是 A.居住的地域条件 B.工作环境 C.精神状态

D.气候变化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8. 下列关于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外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生活环境

D.工作场所E.外界精神刺激

正确答案:E

解析:1.正气指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的邪正斗争的结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有时邪气在发病中处于重要地位。2.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外环境,主要指生活、工作环境,包括气候变化、地理特点、环境卫生等等。内环境,主要是指人体本身的正气。正气强弱则与体质和精神状态有关。精神状态受情志因素的直接影响,情志舒畅,精神愉快,则气机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协调,正气旺盛。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9. 下列哪项不是虚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失禁 B.自汗盗汗 C.面容憔悴

D.疼痛隐隐E.二便不通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0. “大实有羸状”的病机是 A.邪气亢盛,正气衰败 B.脏腑气血虚极

C.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

D.邪热炽盛,煎熬津液,阴精大伤E.疾病初期,正邪交争过于激烈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1. “虚”的病机概念,主要是指 A.卫气不固 B.正气虚损

C.脏腑功能低下

D.气血生化不足E.气化无力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2. 下列关于“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外感邪盛 B.肌肤经络闭塞 C.气机升降失调

D.脏腑功能亢进E.气血壅滞瘀纬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3. 元气耗损和功能减退,脏腑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的病机是 A.气虚 B.气脱 C.血虚

D.津亏E.气陷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4. 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其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阳偏衰 C.阴阳格拒

D.阴阳互损E.阴阳离决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5. 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不能外达,手足厥冷。属于 A.阳损及阴 B.阳盛格阴 C.阴盛格阳

D.阴损及阳E.阴阳脱失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6. 阴偏衰的证候性质是指 A.假热证 B.假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E.虚寒证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7. 阳损及阴的病机,主要是指

A.阳气虚损,气化不利,水湿阴寒病邪积聚 B.阳气偏盛,消灼阴液,阴液亏损 C.阳热内盛,深伏于里,格阴于外

D.阳气虚损,阴气失制而偏盛E.阳气虚损,累及阴液化生不足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8. 在阴阳失调的病机变化中,“阴”的含义指“阴邪”的是 A.阴虚则阳亢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阳病

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9.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指 A.以阳中求阴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B.以阴中求阳之法调整阴阳偏衰 C.泻热之法,调整阳偏衰

D.以补阴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E.以补阳之法,治疗阴虚阳亢之证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0. 适合治疗阳偏衰的治法是 A.阴病治阳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阴

D.阳病治阳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1.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 B.阴中求阳 C.因寒用热

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

正确答案:A

解析:阴阳失调:阴阳偏盛为实证,阳邪侵入人体造成阳偏盛,表现为阳偏盛而阴未虚的的实热证;阴偏盛指疾病中机能障碍或不足,产热不足及病理代谢产物积聚的状态,表现为阴偏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阳偏衰为虚证,阴偏衰指阴虚证,阳偏衰指阳虚证。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阴阳格拒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或阳的一方偏盛至极,因而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不相维系,从而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病理现象。阴阳亡失指机体的阳

气或阴液突然大量的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分为亡阴证和亡阳证。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2. 下列关于火热内生机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气有余便是火 B.邪郁化火

C.五志过极化火

D.精亏血少,阴虚阳亢E.外感暑热阳邪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3. 下列关于津枯血燥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热伤津 B.烧伤耗津 C.失血脱液

D.痰瘀阻津E.阴虚劳热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4. 形成寒从中生的原因,主要是 A.心肾阳虚,温煦气化无力 B.肺肾阳虚,温煦气化失常 C.脾肾阳虚,温煦气化失司

D.肝肾阳虚,温煦气化失职E.胃肾阳虚,温煦腐化无力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调整阴阳,其“中满者”,应 A.因而越之 B.引而竭之 C.泻之于内

D.按而收之E.散而泻之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6.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因病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因时制宜E.因证制宜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7. “塞因塞用”不适用于 A.脾虚腹胀 B.血虚便秘 C.血枯经闭

D.肾虚尿闭E.血瘀经闭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28. “热因热用”属于 A.阴病治阳 B.阳中求阴 C.阴中求阳

D.逆治法E.反治法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A.病 B.证 C.症

D.病性 E.以上都不是 29. “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0. “异病同治”中,相同的是

正确答案:B

解析: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证”的概念中包含病机;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 2.整体观念指人体是有机整体;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 3.“同病异治”即对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的治法。“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型,因而可以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泻南补北 B.扶土抑木 C.滋水涵木

D.培土生金 E.佐金平木 31. 心肾不交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2. 肝阳上亢的治法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火补水法

33. 肾阳虚不能温脾,以致脾阳不振,其治疗宜采用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4. 肾阴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肾不交,其治疗宜采用

正确答案:E

解析:五行的内容: 1.五行相生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克顺序:木土水火金相克。 2.五行中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疾病由

母脏传至子脏,称为“母病及子”。疾病由于脏传至母脏,称为“子病犯母”或“子盗母气”。 3.五行制化,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相互结合,是指五行运动中“生”与“克”的相互作用,即,以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如果只有相生而无相克,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平衡发展;有相克而无相生,则万物不会有生化。所以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维持相对平衡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才能促进事物的生化不息。 4.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之“土不生金”证。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用于脾虚肝郁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A.心、肺 B.心、肝

C.肺、脾 .肺、肝 E.肺、肾 35. 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6. 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A.脾 B.胃 C.肾

D.肝 E.肺 37. “水火之宅”是指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8. “生痰之源”是指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9. 患者,女,25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尿道灼熟涩痛,口渴,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在

A.心、脾 B.小肠 C.膀胱

D.心、小肠E.肾、膀胱

正确答案:D 解析:1.肺与大肠相表里,放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2.脾气的特点以升为顺,胃气的特点以降为和,此为脾胃最基本的关系。 3.心经有热则心烦失眠,舌为心之苗,故口舌生疮,心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口渴,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故病位在心与小肠。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40. 患者自汗,多尿,滑精,是因气的何种作用失常所致 A.推动 B.温煦 C.防御

D.固摄E.气化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1. 患者,男性,72岁,素体气虚,复感外邪,恶寒较重,无发热,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诊断为气虚感冒。据此判断气的功能减退主要体现在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中介作用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2. 患者久病湿疹,面垢多眵,大便溏泄,时发下痢脓血,小溲浑浊不清,湿疹浸淫流水,舌苔白厚腻,脉濡滑。病属湿邪为患,此证反映了湿邪的哪种性质

A.重着 B.粘腻 C.趋下

D.秽浊E.类水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3. 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困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E.痰饮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4. 患者,男,40岁。腰酸膝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并有遗精,早泄。其病因是

A.劳力过度 B.房劳过度 C.劳神过度

D.劳心过度E.安逸过度

正确答案:B

解析:1.七情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喜属心,怒属肝,悲忧属肺,思属牌,恐惊属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2.饮食:饮食不节指饮食饥饱失常,过饥则气血不足,《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为痔”。饮食不洁导致虫症,及多种肠胃疾病。饮食偏嗜指饮食偏寒则伤脾阳,饮食偏热则生胃热。五味偏嗜则伤五脏。 3.劳逸:劳力过度则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神疲消瘦;劳神太过伤及心脾,出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纳呆腹胀便溏等;房劳过度,性生活不节制房事过度导致肾精耗伤。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过度

安逸指过度安闲,不劳动及运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45. 患者女,68岁,喘而胸闷,甚不能平卧,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咳吐不利,兼呕恶纳呆,苔白厚腻,脉滑,病因为

A.风寒 B.过劳 C.七情

D.痰饮E.瘀血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