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同步辅 2009-08-18 21:14:29 阅读27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暑假专题——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
【试题讲解】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6 分)
1、当 a_______时,方程 (a-1) x2+x-2=0 是一元二次方程。
2、方程 2x (1+x)=3 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 3、当 x=_______时,分式
2
的值等于。
4、方程 2x=32 的解为_______。 5、方程
-1=
的解为_______。
6、方程 x2-5x-6=0 可分解成_______与_______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7、已知 m 是方程 x2-x-
2
=0 的一个根,则 m2-m=_______。
2
8、2x+4x+10=2 (x+_______)+_______。
9、以 -2 和 3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0、如果方程 x-3x+m=0 的一根为 1,那么方程的另一根为_______。
11、如果方程
-1=
有增根,那么 m=_______。
2
12、长 20m、宽 15m 的会议室,中间铺一块地毯,地毯的面积是会议室面积的
若四周未铺地毯的留空宽度相同,则留空的宽度为_______。
答案:
1、≠1 2、2x2+2x-3=0
,
1
3、3 4、x=±4 5、x=0 6、x-6=0,x+1=0
7、 8、1,8
9、x2-x-6=0 10、x=2 11、-3 12、2.5m
二、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24 分)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22
A、x+3=5 B、xy=3 C、x+=0 D、2x-1=0
2、若关于 x 的方程=1 无解,则 a 的值等于( )
A、0 B、1 C、2 D、4
3、方程 2x (x-2)=3 (x-2) 的根是( )
A、x= B、x=2 C、x1=,x2=2 D、x=-
2
4、把方程 x+3=4x 配方得( )
2222
A、(x-2)=7 B、(x-2)=1 C、(x+2)=1 D、(x+2)=2
5、某车间原计划 x 天内生产零件 50 个,由于采用新技术,每天多生产零件 5 个,
因此提前3 天完成任务,则可列出的方程为( )
A、
=
-5 B、
=
-5
C、=-3 D、=-3
6、把一个小球以 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弹出,它在空中高度 h (m) 与时间 t (s) 满
足关系:h=20t-5t2,当 h=20 时,小球的运动时间为( )
A、20s B、2s C、(
2
+2) s D、(
-2) s
答案:
1、D 2、C 3、C 4、B 5、B 6、B
三、解下列方程:(每题 6 分,共 36 分)
1、x (x+5)=24
2、2x=(2+
2
2
x
3、x-4x=5 4、4 (x-1)=(x+1)
2
2
5、
6、-1=答案:
1、解:x1=3,x2=-8
2、解:x1=0,x2=
3、解:x1=5,x2=-1 4、解:x1=3,x2=
5、解:x=-5
6、解:x=1,增根 ∴原方程无解
四、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32 分) 1、解关于x的方程
=1+x(a≠b)
3
2、方程 x2+3x+m=0 的一个根是另一根的 2 倍,求 m 的值。
3、电视机、摄像机等电器的电路中有许许多多的元件,它们都具有电阻。如图所示,当两个电阻 R1、R2 并联时,总电阻满足
=
+
,若R1=4,R2=6,求总电阻R。
4、电力局的维修工要到30千米远的郊区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摩托车先走,15分钟后,抢修车装载所需的材料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抢修车的速度是摩托车
的1.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答案:
1、解:ax-a=b+bx
ax-bx=a+b (a-b) x=a+b
∵a≠b
∴x=
2、解:设两根为 k、2k,则
解得k1=0,k2=-1 当k1=0时,m=0 当k2=-1时,m=2
∴m=0或=2 3、解:
=+
4
=+
=
∴R=
4、解:设摩托车的速度为 x 千米/时
=+
x=40 检验:1.5x=6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如图,矩形ABCD中,AB=6cm,BC=12cm,点P从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厘米/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厘米/秒的速度移动,如果
P、Q分别是从A、B同时出发,求经过几秒时,
①△PBQ的面积等于 8 平方厘米? ②五边形APQCD的面积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2、小明的爸爸下岗后自谋职业,做起了经营水果的生意,一天他先去批发市场,用100元购甲种水果,用150元购乙种水果,乙种水果比甲种水果多10千克,乙种水果的批发价比甲种水果的批发价每千克高0.50元,然后到零售市场,都按每千克2.80元
零售,结果,乙种水果很快售完,甲种水果售出时,出现滞销,他又按原零售价的5
5
折售完剩余的水果。请你帮小明的爸爸算一算这一天卖水果是赔钱了,还是赚钱了(不
考虑其他因素)?若赔钱,赔多少?若赚钱,赚多少?
6
【试题答案】
1、①2秒或 4 秒
②3秒时,面积最小,最小值为63cm2
2、设甲种水果批发价为 x 元/千克,则乙种水果的批发价为(x+0.5)元/千克
由题意,得+10=
x2-4.5x+5=0
∴x1=2.5 x2=2 经检验:都是原方程的根
但x=2.5时,乙种水果的批发价2.5+0.5=3元,高于零售价,不合题意舍去
∴x=2
∴甲:2.8³³(+³)-100 =2.8³45-100=26
乙:³2.8-150=18
赚了:26+18=44(元)
【励志故事】 富有更多表现在内心里
一次,李嘉诚上车前掏手绢擦脸,带出一块钱的硬币掉到地上。天下着雨,李嘉诚执意要从车下把钱捡起来。后来还是旁边的侍者为他捡回了这一块钱,李嘉诚付给他100块的小费。他说:“那一块钱如果不捡起来,被水冲走可能就浪费了,这100块却不会
被浪费,钱是社会创造的财富,不应被浪费。”
分式及分式方程 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同步辅 2009-08-18 21:02:36 阅读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代数:分式及分式方程 几何:等腰三角形
7
[学习目标]
代数:分式定义;分式有意义与值为0的条件;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含有字母
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几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代数:分式的概念及运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几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难点:
代数:分式计算;分式方程的解法
几何: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三、知识结构 代数:
1. 分式
8
2.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
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几何:
等腰三角形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典型例题】
例1. 求使得下列各式有意义的x的范围及使得下列各式值为零的x值。
(1) (2)
分析:有意义,分母≠0;值为零
9
解:(1)要使有意义,需
即当x≠±1时,分式有意义
要使值为零,需
由①,得x=0或x=-1
由②,得x≠±1
∴当值为零。
(2)要使有意义,需
即当x≠±1时,分式有意义
要使值为零,需 由①,得x=0 由②,得x≠±1
∴当x=0时,
例2. 化简
值为零。
(1)
(2)
10
解:(1)原式
(2)原式
例3. 解方程
(1)
(2)
解:(1)方程的两边同乘以
∴
检验:当x=1时,
,得
所以x=1是增根,原方程无解。 (2)方程两边同乘以abx,得
11
移项,得
∵
∴方程两边同除以
,得
例4. 如图:AB=AC,∠A=40°,∠PBC=∠PCA,求∠BPC。
解:设∠PCA=x,则∠PBC=x,设∠PCB=y
∵AB=AC ∴∠ABC=∠ACB ∴∠PBA=y
在△ABC中,∠A+∠ACB+∠ABC=180° ∴∠ACB+∠ABC=180°-∠A=180°-40°=140°
即2(x+y)=140°,∴x+y=70°
在△PBC中,∠CPB=180°-(x+y)=180°-70°=110°
即∠BPC=110°
例5. 如图,点P是线段AB的中垂线上一点,PC⊥PA,PD⊥PB,AC=BD,求证:
点P在线段CD的中垂线上。
12
证明:∵点P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
∴PA=PB
在Rt△PAC和Rt△PBD中,
∴Rt△PAC≌Rt△PBD(HL) ∴PC=P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P在线段CD的中垂线上(中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各式中是分式的是哪些?
2. 求使得下列各式有意义的条件
① ②
3. 解方程
③
①
②
13
4.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5. 如图: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是C,D。
求证:OE是CD的中垂线。
14
【试题答案】
1.
2. ①
,
②x为任意数 ③
3. ① ②
4. 略
5. 提示:只需证ED=EC
数的开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同步辅 2009-08-18 20:59:09 阅读58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代数:数的开方、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几何: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代数: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数学符号表示;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求某非负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了解无理数与实数的概念,会求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及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
几何:
理解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二. 重点、难点:
重点:
代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求解,无理数的概念,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运算。
几何: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5
难点:
代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求解,无理数的概念,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运算。
几何: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知识结构]
16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1)64的平方根___________ (2)16的算术平方根___________ (3)
的立方根___________
(4)125的立方根___________
(5) (6) (7)若
的立方根___________ 的平方根___________
,则有___________
(8)的倒数___________
;(4)5;
解:(1)±8;(2)4;(3)
(5);(6);(7);(8)。
17
例2. 指出下列哪些数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
,0.373773777„„
解:有理数:
无理数:
例3. 当x为何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4)
(2)
(5)
(3)
(6) (7)
解:(1);(2);(3)
;
且
(4)x为任何数;(5) (6)
;(7)x为任意数。
例4. 化简计算:
(1)
(4)
;(2);(5)
;(3)
(m为正整数);
;
(6);(7)
18
(8);(9);
(10)
解:(1)
(2)
(3) (4) (5)
(6)
(7)
(8)
(9)
(10)
19
例5. 如图,已知∠C=90°,AC=3,BC=4,BD=12,AD=13,求:四边形
。
解:在
中,
∴∠ABD=90°
在△ABD中, 发现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20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
共30分)
1. 3的平方根是( )
A.
B.
C. 9 D. ±9
2. 在△ABC中,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一半,另一个角为平角的,那么△ABC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 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B.
C. D.
4.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 下列多项式能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6.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
A. 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零和负无理数
B. 无理数是用根号表示的数 C. 无理数是有理数开方开不尽的平方根
D.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7. 下列各组线段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12,13 B. C. 4,7,5 D.
8. 已知
A.
B.
,则x满足( )
C.
D.
且
9. 如图,在△ABC中,下列推理错误的个数有( )
(1)∵AB=AC,∠1=∠2 ∴AD⊥BC,BD=DC (2)∵AB=AC,AD⊥BC ∴∠1=∠2,BD=DC (3)∵AB=AC,BD=DC ∴∠1=∠2,AD⊥BC (4)∵BD=DC,AD=AD ∴AD⊥BC,AB=AC
22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0. 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
∠3,AC=AE,则( )
A. △ABD≌△AFD B. △AFE≌△ADC C. △AFE≌△DFC D. △ABC≌△ADE
二. 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15题每小题2分,16题4分,共14分。) 11. 在△ABC中,AB=5,BC=7,则第三边CA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2. 在公式
中,所有字母都表示正数,已知____________。
13. 若
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
,则
14. 已知时,分式无意义,___________。
时,此分式的值为零,则
15. 如图,已知△ABC中,∠B=90°,∠C=15°,DE垂直平分AC交BC于点E,
若EC=8,则BE的长为____________。
16. 如图,已知OA=a,P是射线ON上一动点(即点P可在ON上运动),∠AON
=60°。填空:
23
(1)当OP=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 (2)当OP=_________时,△AOP为直角三角形。
三. 化简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
17.
18.
19. 分母有理化
四. 作图题:(本题4分)
20. 某小区有一块三条马路围成的三角形绿地(如图),准备在其中建一个小亭,供游人小憩。使小亭中心到三条马路的距离相等,试用尺规画出小亭的中心位置(不写作
法,保留做图痕迹,写出结论)。
24
五. 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1.
22. 先化简,再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代入求值。
23. 已知:如图,CF⊥AB于点F,∠A=46°,∠B∶∠C=3∶2,求∠EDC的度数。
六. 解下列方程:(每小题5分,共10分)
24.
25.
(x是未知数,且
)
七. 填空并证明:(本题5分)
26. 如图,在△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PS⊥AC,垂
足分别是点R、S。若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 (1)AS=AR;(2)QP∥AR;(3)△BRP≌△CSP。 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并证明你的结论。
25
八. 列方程解应用题:(本题6分)
27. 某自来水公司水费计算办法如下:若每户每月用水不超过2.9元,若每户每月用水超过
,则每立方米收费
,则超出部分每立方米收取较高的费用。1月份,张
家用水量是李家用水量的,张家当月水费是34.5元,李家当月水费是54.5元。超出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多少元?
九. (本题7分)
28. 已知: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BAC=90°,AD⊥BC于点D,∠ACB的
平分线交AD于点F,交AB于点E,FG∥BC交AB于点G。 (1)观察△AEF,若按边分类,它是哪一类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AE=3,AB=8,求EG的长。
26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A 3. D 4. B 5. D 6. D 7. C 8. B 9. B 10. D
二. 填空题。 11.
12. 13. 7或
14. 6 15.
16. (1);(2)或
三. 化简计算。
17. 解:原式
18. 解:原式
19. 解:原式
27
四. 作图题。
20. 答:点P为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因为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距
离相等。
五. 计算题。
21. 解:原式
22. 解:原式
28
即原式 ∵
且
∴选取0,2以外的数均可
令
,则
23. 解:在Rt△BCF中,∠B+∠C=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又∠B∶∠C=3∶2
在△ABD中,
∠ADC=∠A+∠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6°+54° =100° ∴∠EDC=100° 六. 解下列方程。
24. 解: 方程两边同乘以
29
,得:
即
检验:当时,
25. 解:
移项,得:
是原方程的根
即
七. 填空并证明: 26. 正确的是:(1)(2) (1)证明:连结AP
∵PR⊥AB,PS⊥AC,PR=PS ∴∠1=∠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在Rt△APR和Rt△APS中
30
∴AR=AS(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在△APQ中,AQ=PQ ∴∠2=∠3(等边对等角)
又∠1=∠2
∴∠1=∠3(等量代换)
∴QP∥AR(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八. 列方程解应用题:
27. 解:设超出 如果每月用水
而
则张家、李家用水都超过了
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x元
(元)
,则水费应为
张家用水量为:
李家用水量为:
则有
两边同乘以3x解方程,得: 检验:当 ∴
答:超出
时,是原方程的根
的部分每立方米收费4元。
九.
28. 解:(1)△AEF为等腰三角形
31
证明:在Rt△ADC中,∠3+∠ACD=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同理,在Rt△ABC中,∠B+∠ACB=90°
∴∠B=∠3(等量代换)
在△BCE中,∠AEF=∠2+∠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
和)
在△ACF中,∠AFE=∠1+∠3(同上)
=∠1+∠B 又∠1=∠2(角平分线定义) ∴∠AEF=∠AFE(等量代换) ∴AE=AF(等角对等边) ∴△AEF为等腰三角形 (2)∵BC⊥AD,FG∥BC
∴FG⊥AD ∴∠AFG=90° 过点E作EH⊥BC于H
则AE=H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又AE=AF,∴EH=AF ∵FG∥BC,∴∠B=∠4 在Rt△AFG和Rt△EHB中
32
∴AG=E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又AE=3,AB=8
∴EB=5 ∴AG=5
即EG=2
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
知识结构
33
【典型例题】
例1. (1)已知一个三角形有两边的长分别为2cm,13cm,又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为偶数,求第三边长。
(2)在△ABC中,已知
,
,求
。
分析:(1)考察三边关系的应用;(2)考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解:(1)设第三边为xcm,则
即
周长
即
又L为偶数
的范围是
即第三边长为13cm (2)
34
又
由
得
例2. 已知,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
于E,求:
和
,
,
分析:考察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角平分线、高线的性质
解: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
又AD平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在
中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5
例3. 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夹边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
等。
已知:在
和
于D,
求证: 证明:在
和
中 中
于D’,且
在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和
中
例4. 已知,如图AB//CD,BE、CE分别是
AD上,求证:
、
的平分线,点E在
36
证明:
又BE、CE平分
AB//CD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BC上取BF=BA,连结EF 在
和
中
在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等量代换) 和
中
37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一. 填空题
1. 三角形两边分别为3和7,第三边为偶数,则第三边是_________ 2. 在 3.
中,
中,
,
和
,则
_______
的平分线BD和CE相交于点M,则
=___________
二. 解答题
1. 如图,AE=BF,AD=BC,DF=CE,求证:AD//CB
2. 证明:有一条直角边及斜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38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6或8 2. 3.
二. 解答题 1. 提示:证
(SSS)
2. 提示:先证出一对锐角对应相等,再证一次直角三角形全等即可
最简二次根式 四边形
知识要点 代数:
1.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即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 二次根式的化简
(1)被开方数是整数时,往往把被开方数分解因数,被开方数是整式时,往往把被
开方数因式分解。
(2)被开方数含有分母时,往往进行分母有理化。
注意:在二次根式的化简过程中,进出二次根号的数或式子必须是非负的。
几何: 1. 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四边形、边、顶点、角、外角、对角线、凸四边形、凹四边形
2. 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1)定理证明
(2)定理内容: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3. 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 (1)定理证明:
39
(2)定理内容: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4. 四边形的性质:灵活性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
解:是最简二次根式的:
例2. 化简
(1)
(2)
(3) (4)
(5)
解:(1)注意符号,进出根号的必须非负,由题意
(2)
(3)
(4)
(5)
40
例3. 已知 解:
,求(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例4.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
AB=BC=3cm,求AD的长。
,,
解:
连结A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上)
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在Rt△ACD中,
(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
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1
例5. 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且AB=21,AD=9,BC=DC=10,
求AC的长。
解:过点C作CE、CF分别垂直于AB、AD于E、F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Rt△ACF和Rt△ACE中,
(全等三角形,对边相等)
设
4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化简
(1) (2)
(3) (4)
(5) (6)
2. 如图所示,已知:AD=CD,BD平分
。
,求证:
43
3. 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
=1:2,求BC和AD的长。
,
44
【试题答案】
1. 化简
(1) (2)
(3) (5) 2. 思路同例5
(4)
(6)
3. 提示:延长BC、AD,交于点P 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求出
再利用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求出
预习最简二次根式
二. 重点、难点:
1. 会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2. 会将分母中含有一个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分母的有理化。
3. 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
4. 能把所给的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典型例题】
一. 商的算术平方根:
[例1] 化简:
(1) (2)
45
解:(1)
(2)
说明:(1)被开方数的分子是非负数,分母是正数。 (2)被开方数如果是带分数,首先化成假分数。
(3)化成算术平方根的商以后,如果分子或分母的被开方数中有开的尽方的
数或式子要开出来,使结果有理化。
二. 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可采用分
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一般地,
如果
[例2] 将下列各分式分母有理化:
(1) (2) (3)
(4) (5) (6) ,(2)题是,(6)题先
分析:分母有理化要准确找到各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如(1)题是,(3)题是乘以
,(4)题是
,(5)题是
,若相乘后分母还有二次根式,需再一次分母有理化。
解:(1)
(2)
(3)
46
(4)
三. 最简二次根式:
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例3] 把下列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1) (2) (3)
(4)
解:(1)
(5)
(2)
(3)
47
小结:把一个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不外乎以下两种情况: (1) 如果被开方数是分式或分数(包括小数),先利用商的算术平方根的
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如果分母可以完全开得尽方,就把它开出来,如果开不尽方,就利用分母有理化来化简,这样被开方数的因数
就是整数,因式就是整式。 (2) 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分解因式,然后利用
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从而将式
子化简。
[例5] 已知
解:原式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判断题: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48
二. 选择题:
1.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B.
C. D.
2. 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3. 化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得( )
A. B.
C. D.
三. 化简题:
1. 2. 3.
4. 5.
四. 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
1. 2.
3. 4.
5.
49
五. 将下列各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1. 3.
2. 4.
5. 6.
7. 8.
六. 解答题:
1.
2.
3.
4.
50
【试题答案】
一.
1. × 2. × 3. × 4. √ 5. × 6. √
二.
1. C 2. B 3. C
三.
1. 2. 3.
四.
4. 5.
1. 2. 3.
4. 5. 五.
1. 2. 3. 4.
5. 6.
六.
7. 8.
1. 2. 3. 解答:
51
4. 15
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多边形的内角和、平
行四边形及性质
知识要点 代数:
同类二次根式:
分母有理化有三类:
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可用分母有理化的知识解决。
几何:
平行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5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2)
(3)
解:(1)原式
(2)原式
(3)原式
例2. 将下列各式分母有理化
53
(1) (2) (3)
解:(1)
(2)
(3)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2)
解:(1)
(2)
54
例4. 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4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这一个外角的度数为x
则 而
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
例5. (1)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68,两邻边之差为5,求两邻边的长度。 (2)平行四边形两邻边分别为24和16,若两长边间的距离为8,求两短边的距离。
解:(1)设两邻边中较短边为x,则较长边为
,
∴较长边为19.5,较短边为14.5。
(2)
55
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得
设两短边的距离为d
则
即两短边的距离为1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计算
(1)
(2)
(3)
(4)
(5)
(6)
2. 填空
(1)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6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____边形。
56
(2)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中最多有___________个钝角。 (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_,两邻角
________,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________________。 (4)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_____________。
,则
57
【试题答案】
1. 计算
(1) (2)
(3)4 (4)
(5) 2. 填空
(6)
(1)6 (2)3 (3)相等、相等、互补、互相平分 (4)24
二次根式的化简 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应用
知识结构: 代数:
绝对值
相关知识:不等式的一些性质。
几何: 1.
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四条边,四个内角 ①四条边,四个内角 相同之处: ②内角和为360° ②内角和为360° ③外角和为360° ③外角和为360° ④两条对角线 ④两条对角线
不同之处: ①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邻角互补
②对角线互相平分
2.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8
已知
误区一:不知或不说明AB∥CD,就判定AB=CD 误区二:认为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所有线段都相等 正确认识:由
3. 平行线间的距离
①定义: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定值,不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②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高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2) (3)
59
解:(1)
(2) ∵ ∴
∴
(3)
∵
∴
例2. 求使下列等式成立的a的取值范围。
(1)
(2) (3)
解:(1) (2)
(3)此题较难,首先应判断出
,∴
,∴
然后观察到右边=4,说明字母a给消去了,同时只有第一项的2减去第二项的-2
才得4,所以
所以,由
60
再由
综合起来有
例3. 化简
(1)
。
(2)
解:(1)
(2)∵
例4. (2004年,泰安中考题)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6cm,AC,BD
相交于点O,OE⊥AC于O,则△DCE的周长为(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61
解:∵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AO=CO 又OE⊥AC
∴OE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AE=CE
△DCE的周长C=DE+EC+CD
=DE+AE+CD =AD+CD
又∵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边相等
∴
∴△DCE的周长为8cm,答案选C。
例5. (2004年,陕西)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cm,AD=7cm,∠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D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____cm。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AD是∠ABC的角平分线
∴∠1=∠2 ∴∠2=∠3
∴BC=CF(等角对等边) 又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
∴BC=AD=7cm ∴CF=7cm 同理CD=AB=4cm
62
∴DF=CF-CD=7cm-4cm
=3cm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2003年,天津)如图1:O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EF经过点O且与边AD、BC分别相交于点E、F,若BF=DE,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最多有( )
图1
A. 2对 B. 3对 C. 5对 D. 6对
2. (2004,苏州)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125°,∠B=________
度。
图2 3. 计算:
(1) (2)
(3)
4. 化简:
(1)
63
(2)
(3)
64
【试题答案】
1. D 2. 55° 3. 计算:
(1) (2)
(3)
4. 化简
(1) (2)
(3)
用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 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综
合应用
知识要点: 代数: 1. 一元二次方程:
(1)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2.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 直接开平方法 4. 配方法步骤: (1)移项
(2)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的系数a (3)配方: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4)直接开平方求解 5. 公式法步骤: (1)化成一般形式 (2)找出a、b、c
及相关概念。
65
(3)判定
(4)套用公式
几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对边
求出解
(2)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从边的角度(1)(2)(3)
从角的角度(1) 从对角线的角度(1)
【典型例题】
例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 (2) 解:(1) (2)
即
或
例2. 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66
(1) (2)
解:(1)①移项,得 ②配方,得
即
③直接开平方,得
(2)移项,得
两边同除以3,得
配方,得
即
直接开平方,得
例3. 用公式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2)
解:(1)化成一般形式
找出a、b、c,a=6,b=-3,c=-4
判定
67
套用公式
(2)化成一般形式
找出a、b、c,a=1,b=-4,c=4
判定
套用公式
例4. 平行四边形长边是短边的2倍,一条对角线与短边垂直,求这个平行四边形各角
的度数。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2AD, 在
这个平行四边形各角的度数分别为
例5.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如果一边长为8cm,一条对角线为6cm,求另一条对
角线x的取值范围。
中,
68
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AB=8,AC=6,BD=x
则
在
中
即
例6.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求
解:设
过点A作
,垂足为F
则
69
又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 (3)
(2)
(4) (5)
,求平行
2. 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锐角顶点作两条高线,如果这两条高线夹角为
四边形各内角的度数。
3. 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4cm2,E、F分别为AB、AD的中点,
求
的面积。
70
71
【试题答案】
1. (1) (2) (3)
(4) (5) 2. 3.
复习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要点: 代数
1. 复习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形式:
特例:
2. 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步骤:(1)先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 (2)因式分解(公式法,提取公因式法,十分相乘法)
72
(3)令每一个因式为0,求出根。
几何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关于x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
是,指出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解:首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式
若,即
时,方程变为
元二次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不是一
若,则为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
,常数项为1。
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0。
例2. 用配方法解
,一次项系数为
73
错解:
正确解法:
注意:配方法要先把二次项系数化成1再配方。
例3.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错解:
74
正确解:
注意:公式法先要把方程化成一般式,注意a、b、c的符号。
例4. 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 (2)
(1)错解:方程两边同除以
,得:
正确解:
注:同除以、同乘以一个数或因式,首先要保证它不为0。
(2)
75 或
对比:用公式法解较为繁锁。
例5. 如图,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
,求EC的长。
,
解:设
∵四边形ABCD是矩形
由题意,知:
在
在
中,
中,
答:EC的长为
例6. 如图:
。
76
已知:菱形ABCD,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BC=CD,∠1=∠2,AB∥CD
∴∠AFD=∠CDE 在△CBE和△CDE中
∴∠CBE=∠AFD(等量代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当k为何值时,关于x的方程
(1)是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解。 (2)是一元二次方程?求出解。 2. 用适当方法求下列方程的解。
(1) (2) (3)
77
(4)
3. 矩形对角线长为10cm,面积为
,求两条对角线所夹的锐角。
4.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cm,两个相邻角度数之比为1∶2,则较长对角线的长是多少?
【试题答案】
1. (1)
(2),当且 2. (1)
时,
(2)
(3)
(4)
3. 60° 4.
78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 菱形的判定、正方形的性质
例4. 已知:矩形ABCD中,AB=2,BC=4,经过AC的中点O的直线垂直于AC,
分别交BC于E,交AD于F。
(1)试判断四边形AE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EF的长及四边形AECF的面积。
解:(1)证明:四边形AECF为菱形
∵矩形ABCD ∴AF∥EC,AO=CO ∴△AOF≌△COE
∴AF=EC
∴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又AC⊥EF
∴平行四边形AECF为菱形
(2)设
在
,则
,则
中,由勾股定理,得:
在
中,
79
又
例5. 在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EF⊥AC,EG⊥BD,垂足分别为F、G,
如果
,求EF+EG。
解:∵正方形ABCD
∴AC⊥BD 又EG⊥BD ∴AC∥EG 同理,EF∥BD
∴四边形EFOG是平行四边形
∴EF=OG 又BD平分∠ABC ∴∠1=45°
在
中,∠1=45°
∴∠2=45° ∴BG=EG
在
中,
80
由勾股定理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k为何值时,方程
(1)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没有实数根。
2. 已知a、b、c是三角形的三边,判别方程
根的情况。
3. 如图:
的
在△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D于M,EF⊥
BC于F。
求证:四边形AEFM是菱形。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复习 复习矩
形、菱形、正方形
八年级数学同步辅 2009-08-18 20:10:25 阅读44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代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复习
几何:复习矩形、菱形、正方形
81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代数:根的判别式的正用与逆用;韦达定理的应用。
几何: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
代数:根的判别式的逆用;韦达定理的应用。 几何: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的区别及判定。
[知识要点] 代数:
1. 一元二次方程
的判别式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没有实数根
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韦达定理:
如果
的两个根是
,那么
。
注意:①一元二次方程,
(2)如果方程
;②有两个根
,那么
。
,
的两个根是
。
(3)以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
。
几何: 1.
82
名称 矩形 对边菱形 边 角 对角线 面积 邻边乘积 4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条边相等 对角相等,邻角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每条对角线乘积的互补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一半 正方形 4条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边长的平方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 判定: 判定矩形的方法: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3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判定菱形的方法:
(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判定正方形的方法:
(1)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4)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 3.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83
【典型例题】
例1. 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
解:(1)
即△>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即△=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例2. (2004,上海)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求m的值及该方程的根。
,其
;(2)
解:根的判别式
又△=1
由题意知:
,即或
为一元二次方程
即为
84
即原方程的根为
例3. (2004,广东)已知实数a,b分别满足
的值。
,求
解:由
由
知a、b是方程
得:
的两个根
由韦达定理,得:
即
又
例4. (2004,重庆)如图,在菱形ABCD中,∠BAD=80°,AB的垂直平分线交
对角线AC于点F,E为垂足,连结DF,则∠CDF等于( )
A. 80° B. 70° C. 65° D. 60°
解:连结FB ∵EF垂直平分AB
∴FA=FB
85
又△CDF≌△CBF(SAS)
在等腰△FAD中, 又
∴选D
例5. (2004,河北)如图,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使其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最小内角的值等于
________。
解:过点A作AE⊥BC于E ∵矩形A’BCD’变形为平行四边形ABCD
又
即 在
中,∠B=30°
∴平行四边形ABCD的一个最小内角为30°
86
例6. (2004年,四川)已知: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
⊥AB,垂足分别是E,F且BF=CE。
求证:(1)△ABC是等腰三角形。
(2)当∠A=90°时,试判断四边形AFDE是怎样的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证明:(1)在
和
中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2)若∠A=90°,则四边形AFDE为矩形(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
又由
,设DF=DE
∴四边形AFDE为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为正方形)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不解方程,判断下列方程根的情况:
(1) (2)
2. 不解方程判断
3. 若方程
87
根的情况。
有两个实根,求正整数k的值。
4. 若关于x的方程
m的值。
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相等,求
5. 在矩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MA⊥MD,若矩形的周长为48cm,则矩形
ABCD的面积为__________
。
6.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截去∠A和∠C后,∠1+∠2+∠3+∠4等于________。
【试题答案】
1. (1)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2)无实根
2. 提示:
,∴无实根
3. 提示:(1)由△≥0得:k≤2 (2)由k为正整数,得:k=1或2 (3)由
得:
4. 由韦达定理,得:
5. 128 6. 540°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梯形
知识要点:
代数: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
(1)解题步骤:审题;设未知量;找关系列方程;解方程;答题。
88
(2)常见题型:面积问题;平均增长率(降低率)问题;数字问题。
几何:
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1)移动一腰:
89
(2)从同一底的两端作另一底的垂线:
(3)移动一条对角线:
(4)延长两腰交于一点:
添加辅助线的目的:把梯形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问题或三角形问题。
【典型例题】
例1. (2004,广东)
90
某商场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3月份的营业额比2月份增加10%,5月份
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求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平均月增长率。
分析:审题:
设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平均月增长率为x
列等式:
4月份营业额
5月份营业额
即
解:设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月平均增长率为x
则
解之得:
(不符合题意,舍)
答: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20%。
例2. 利用墙的一边,再用13米的铁丝网围成三边,围成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长
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分析:AD代表墙,则
解:设AB为x,则
,
91
解之得:
当 当
时,时,
,长为8,宽为。
,长为5,宽为4。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为8,
或5,4米。
例3. 一个两位数等于它个位上的数的平方,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3,求这个两
位数。
分析:首先要明白怎样用各个位上的数表示这个数,例如:
28=2³10+8³1 十位上的数 个位上的数
解:设十位上的数为x,则个位上的数为
∴这个两位数为
又这个两位数等于个位数的平方
整理,得: 解之得:
当 当
时,十位上的数为2,个位上的数为时,十位上的数为3,个位上的数为
答:这个两位数为25或36。
例4. 在梯形ABCD中,上底AD=4cm,下底BC=11cm,∠B=50°,∠C=65°,
求腰AB的长。
,这个两位数为25。 ,这个两位数为36。
92
分析:过A作AE∥CD交BC于E,即把腰CD移到AE,ADEC即为一个平行四边
形,把要求的AB放到△ABE中来求。
解:过点A作AE∥DC交BC于E 则四边形AECD为平行四边形
在△ABE中,∠B=50°,∠AEB=65°
∴AB=BE=7cm 即腰AB的长为7cm
例5.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且AC⊥BD,AF是高,梯形的面积是32
求梯形的高AF。
,
分析:由等腰梯形可得两腰相等,又AC⊥BD,AF⊥BC
由面积求高,在本题中只知
,并未出现其他线段的值。
过A作AE∥BD,交CB的延长线于E,得平行四边形AEBD及Rt△ECA。
解:过A作AE∥BD交CB的延长线于E
93
则四边形AEBD为平行四边形
∴EB=AD 又AC⊥BD ∴EA⊥AC
又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AC=BD=AE ∴△E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AF⊥EC,
设
,则
答:梯形的高AF为
cm。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 长方形的周长为62cm,面积为210
,求长。
2. 一种药品经两次降价,由每盒60元调至52元,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 3. 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AB=5,,∠BCD=45°,∠
CDA=60°,求DC的长及梯形面积。
94
4. 如图,AB∥CD,∠C=50°,∠D=80°,AB=4,CD=10,求BD的长。
【试题答案】
1. 长为21 2. ≈6.9%
3. 提示:过A、B向另一底作垂线
4. 提示:延长CA、DB
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结构: 1. 代数
95
96
2. 几何
97
98
梯形专题
知识要点 1. 等腰梯形的性质 (1)两腰相等;
99
(2)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3)两条对角线相等;
(4)存在两个等腰三角形,△AOD和△BOC;
(5)等腰梯形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上下底中点的连线;
(6)两腰的延长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在对称轴上;
(7)BE、CF均是上下底之差的一半。
2. 梯形的面积
(1)直接求
(2)间接求
100
3.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
△AOD与△BO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上下底分别为3cm和7cm,求梯形的高
和面积。
101
解:(方法一)
过点D作DE∥AC,则BD⊥ED,四边形ACED为平行四边形
∴CE=AD,DE=AC 又∵梯形ABCD为等腰梯形 ∴AB=CD,AC=BD
△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上的高等于BE边上的中线
∴
∴
(方法二)
(方法三)
102
例2. 已知:AD∥BC,DE=EC,EF⊥AB于点F,AB=a,EF=h,求
。
解:过E作GH∥BA分别交BC,AD的延长线于G,H
由E为DC中点,可证△GCE≌△HDE
∴
∴
例3. 在梯形ABCD中,AD∥BC,∠B+∠C=90°,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证明EF
解:作EG∥AB,EH∥CD,得EH⊥EG
F为GH的中点,EF为斜边中线
103
∴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 在梯形ABCD中,AD∥BC,AD=5,BC=7,若E为DC的中点,射线AE交BC
的延长线于F点,求BF。 2. 已知AB∥CD,AE⊥DC,AE=12,BD=15,AC=20,求梯形ABCD的面积。
【试题答案】
1. BF=12 2. S梯形ABCD=150
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知识要点 代数:
1. 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二次项(a、b、c不能同时为零)
104
——一次项
f——常数项
2. 二元二次方程组
或
3.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基本思想:消元降次
基本方法:代入消元,加减消元法
几何:
1. 平行线段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
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2.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比例线段;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知识结构: 1. 比例线段: 2. 比例中的项:
a:b a—比的前项,b—比的后项
——比例的项
105
3. 比例中项:若,则b叫a、c的比例中项。
4. 比的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
内项之积=外项之积
比的合比性质:
(注意:在分子上加分母)
比的等比性质:
5. 黄金分割点
若AC是AB、BC的比例中项,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06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7.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到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 (2) (3)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求
(1)(2)
解:(1)由合比性质
(2),
107
例2. 已知,求。
解:令 则
例3. (1)把30cm长的线段进行黄金分割,求较短的线段。
(2)已知。求。
解:若
,C为黄金分割点,则要求的线段为BC
(2)令
约为分别为
。
,
则
108
例4. 如图,
,求。
解:
例5. 如图,E为平行四边形ABCD边C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结BE,交AC于O,
交AD于F。
求证:
。
109
分析:要证,只需证
证明:(1)
(2)
由(1)、(2)得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已知,在,中,
长为40cm,求
的周长。
,的周
2. 已知
3. 如图,已知:
,求。 ,
,求AC。
110
【试题答案】
1.
的周长为
2. 3.
(合比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复习
知识结构: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
(2)
(2)
111
或
(4)
(5)
,
112
(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比为k)
(三)补充的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角平分线分三角形所得比的性质
AD平分
(3)射影定理:
113
在
中,CD为斜边AB上的高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
的AB边和AC边上各取一点D和E,且使AD=AE,DE延长
线与BC延长线相交于F,求证:
证明:过点C作CG//FD交AB于G
114
又
,
,
小结:
本题关键在于AD=AE这个条件怎样使用。由这道题还可以增加一种证明线段相等
的方法:相似、成比例。
例2. 梯形ABCD,AD//BC,
,,AD=1,BC=4,求两条对
角线AC:BD为多少?
解:
设
,
,则
115
在 即 同理,在 即
,则中,,
中,,
①
②
,得:,即
小结:这类题属于计算性的证明求解,需要设未知量,列方程。
例3. 如图,在
中,AB=15,AC=10,的平分线交BC于D,过D作AB的平行线交AC于E,求DE。
解:
AD平分
,
,
,即
小结:角平分线分三角形所成比的应用。
116
例4. 已知
,
的三边长分别为
,求第三边。
,
的其中两边分别为1,
分析:若
与△DEF相似,则AB与DE,AC与DF,BC与EF是对应边,则
有关系
解:设
1与
与
,其实还有
的第三边为x
,„„
是对应边,x与2是对应边
的第三边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在
中,AB=5,AC=2,AD平分于E,则
与
,交BC于D,DE//AC交AB
的周长之比为多少?面积之比为多少?
2. 直角梯形两底分别为a,b(a>b),短腰的长为c,求对角线的交点到短底及短腰
的距离。 3. 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4,E,F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
等于多少?
4. 在
中,AB=1,AC=2,
的面积
于D,求AD,CD。
117
【试题答案】
1. 周长之比为5:7;面积之比为25:49
2. 到短底的距离为 3. 8
,到短腰的距离为
4. , 期末复习
知识结构 代数
118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根的判别式——
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几何:
多边形——
平行四边形——
矩形——
119
菱形——
正方形——
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梯形——
相似三角形——
比例的基本性质——
120
黄金分割:
若
,则C为AB的黄金分割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对
应周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四.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2)
121
(3)
解:(1)
(2)原式
(3)原式
例2. 化简求值
(1)已知
,化简
(2)当
解:(1)
时,求
(2)
122
例3. 解方程
(1) (2)
(3)
(4)
解:(1)
123
(2)移项,得
或
(3)令 去分母,得
,则原方程变为
,即或
当时,,即
当
时,,即
检验:把
分别代入
无解
中,都不等于0
是原方程的根
,得
(4)方程两边同乘以
即
检验:把
代入124
把
代入
不是原方程的根
是原方程的根
原方程的根为
例4. (1)判断
(2)已知关于x的方程
解:(1)
根的情况。
的一个根是另一根的2倍,求m。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设方程的一个根为a,则另一根为2a
由韦达定理
例5.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少
,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2)已知
解:(1)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
,求。
,即这个多边形为7边形
(2)
125
例6. 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AD的中点,
FC,若
(1)
与
交AB于F,连结
是否相似?若相似,证明你的结论。
(2)设,是否存在这样的k值,使得
你的结论并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若存在,证明
解:(1)相似
证明:延长FE交CD的延长线于G
在
与
中
在
与
中
126
(2)若
在
中,ED为斜边上的高
由射影定理,得
即
当时,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化简计算
(1)
127
(2)
(3)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求
2. 解方程
(1) (2)
(3) 3. 若 4. 已知方程
(4)
,求
。
的一个根是2,求另一根及k。
5. 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
(1)求证:
(2)若
,求梯形ABCD的周长。
6. 如图,AD//BE//CF,
,求BE。
128
【试题答案】
1. (1)3 (2) (3)
2. (1) (3)
(4)
(2)
3. 1
4.
5. (1)略 (2)10 6. 8(提示:从A、D向CF作垂线)
期末模拟试卷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 选择题(3分³10=30分)
1. 计算的结果是( )
D.
A. 4 B. 2 C. 2. 已知 A. 3. 若方程
A. 2 B.
B.
,则a、b的比例中项为( ) C. 的两根为
,则
D. 5
( )
C. 3 D.
4. 若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BC,若AB=1,则AC=( )
A. 0.618 B. C. D.
129
5. 方程 A.
C.
的根为( ) B.
D.
6.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菱形
C.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
7.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均为3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18 B. 13 C. 10 D. 12
8. 某商品连续两次降价10%后的价格为a元,该商品的原价为( )
A. B.
C. D.
,则
9. 在△ABC中,D是AC边上的一点,∠DBC=∠A,
CD的长为( )
A. 1 B. C. 2 D.
10. 如图,在梯形ABCD中,E、F分别为AB、CD的中点,且AD、BC是方程
的两根,则EF为( )
130
A. 1 B. 3 C. 2 D. 4
二. 填空题(2分³9=18分)
1. 如果
是二次根式,则x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
2. 正方形的对角线具有而菱形的对角线不具有的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一个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图形_____________。
4. 写出 5. 若方程
中的同类二次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6.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7. 如图,若∠ABD=∠C,写出相似的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
8. 若,则_____________
9. 如图,AB=CD,AD∥BC,AC⊥BD,AO=1,CO=2,则梯形ABCD的高为
_____________。
131
三. 计算(5分+7分=12分)
1. (5分)
2. (7分)
已知,求
四. 解方程(5分+7分=12分)
1. (5分)
2. (7分)
的值。
解
五. 解答题(6分+7分+7分+8分=28分)
1. (6分)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
求证:CE=FE
132
2. (7分)若关于x的方程
积相等,不解方程求m的值。
3. (7分)已知:如图,梯形ABCD中,AD∥BC,E为AB中点,CD=AD+BC。
求证:DE⊥EC
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
4. (8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D∥BC,∠A=90°,点E在
AB上,ED⊥CD于D,且,若,求BC的长。
133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C 4. D 5. A 6. B 7. D 8. D 9. C 10. C
二. 填空题。
1.
2. 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
与
3. 矩形 4.
5. 0或 6.
7. △ABD∽△ACB
8. 9.
三. 计算。
1. 解:原式
2. 解:
134
四. 解方程。
1. 解:
2. 解:令
整理得:
,则原方程定为
当
时,即
135
∴该方程无解
当
时,即
检验:把
五. 解答题。
1. 分别代入
中,均不为0。
是原方程的解。
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
∴BC=AD 又AE=BC,∴AE=AD
∴∠1=∠ADE
又∠ADE+∠2=90°,∠1+∠3=90°
∴∠2=∠3
在Rt△DFE和Rt△DCE中
136
∴Rt△DFE≌Rt△DCE
∴CE=FE
2. 解:方程
令其两根分别为
可化为
,则
又
∴
,即
3. 证明:找出CD的中点F,连结EF
则
又
又
137
4. 解:过D作DF⊥BC于F,则DF∥AB
∴∠1=∠3 又∠3+∠2=90° ∴∠1+∠2=90° 又∵∠2+∠C=90°
∴∠1=∠C ∴Rt△AED∽Rt△FCD
设
,则
又
在Rt△DFC中,
138
即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同步辅 2009-08-18 19:25:59 阅读2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暑假专题——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四边形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四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
和、外角和定理。
难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四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定理的应用;多边形内、
外角和定理的应用。
知识要点: 代数: 1. 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
,如果有实数根(即
),设两实数根为x1,x2,则 引申1:
,
139
引申2:由可判断两根符号之间的关系:
若,则x1,x2同号
若,则x1,x2异号,即一正一负
再由可判断两根大小的关系。
2. 由x1,x2两根可构造的一元二次方程
以x1,x2为根的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为
几何:
。
【典型例题】
例1. (1)若x1,x2是方程
的两个根,求
,
;
(2)若方程的两个根是x1,x2,求。
解:(1)由韦达定理,得
140
(2)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式
由韦达定理,得
即
例2. (江西2004中考题)
已知关于x的方程
(1)当m取什么值时,原方程没有实数根?
(2)对m选取一个合适的非零整数,使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并求这两个实数根的
平方和。 解:(1)
当
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时,原方程无实数根
(2)当时,即,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设方程的两根为x1,x2,则两根的平方和为:
141
在
范围内取m=1,则
例3. (2004海淀中考)
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若对于任意一个非零的实数a, 解:设原方程的根为
又
的两个实数根之差的平方为m,
总成立,求实数c及m的值。 ,由题意,知
由韦达定理,
要使对于任意一个非零的实数a,总成立,需中的c=0
这时
即c=0时,m=4
例4. (1)如果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4:5,求这个四边形各内角的
度数。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解:(1)根据题意,设这个四边形的四内角分别为x,2x,4x,5x,根据四边形内
角和定理,则
142
该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分别为30°,60°,120°,150°。
,设这个外角为x,
(2)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其内角和为
则 又
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9。
,由题意,知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5分钟)
1. 如果方程
的一根为1,求k及另一根。
2. 设方程的两根分别为x1,x2,求①
(
)
;②
3. 求以3,-1为根的方程。
4. 如果两数之和为7,两数之积为12,求这两数。 5. (1)内角和等于外角和的多边形是几边形?
(2)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2340°,求每一个外角。 6. 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平分
,且AB=21,AD=9,BC=DC=10,
求AC的长。如图:
143
【试题答案】
1. k=-7,另一根也为-7
2. ① 3.
;②
4. 两数为3,4 5. (1)4;(2)24°
6. 提示:过C向AB、AD的延长线作垂线,AC=17
平行四边形 知识结构:
144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M是BC的中点,且AM=9,BD=12,AD=10,
求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45
(2004重庆中考)
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10 又M是BC的中点
∴BM=5 又∵AD//BC ∴△AOD~△MOB
又
又AO+MO=9
同理DO=8,BO=4
在△AOD中,AD=10,AO=6,DO=8
(勾股定理逆定理)
146
又
(SSS)
例2.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EF过点O分别交AD、
CB的延长线于点M、N,求证:四边形DMBN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连结DN、BM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O=DO,AM//CN ∴∠MDO=∠NBO 在△DOM和△BON中
(ASA)
∴四边形DMBN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47
例3. 如图,在菱形ABCD中,E是AB的中点,作EF//BC,交AC于点F。如果EF
=4,求CD。
(2004北京中考)
解:∵E为AB的中点,EF//BC
∴F为AC的中点
又EF=4
∵四边形ABCD为菱形
∴BC=CD ∴CD=8
例4.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
点,求DN+MN的最小值。
(2004黑龙江中考)
148
解:在BC上取点M’,使CM’=6
连结NM’ ∵DM=2,DC=8
∴CM=6
又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平分∠BCD,即∠1=∠2
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结DM’交AC于N’
即当N在N’处时,DN+M’N=DN’+M’N’=DM’
DN+M’N最小
在Rt△DCM’中,
即当N在N’处时,DN+MN取到最小值10。
(SAS)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口述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性质的异同点。
2. A、B、C、D在同一平面内,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AD,在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___________。 3. 矩形ABCD中,AB=2AD,E为CD上一点,若AE=AB,求∠EBC的度数。
4. 菱形ABCD中,∠A:∠B=1:5,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5. 已知: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取一点E,使AE=AB,并且作
BC于F,求证:BF=EC
交
149
【试题答案】
1. 略
2. ①②/①③/③④/②④ 3. 15° 4. 1cm 5. 略
暑假专题——相似形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比例线段的基本概念、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判定、性质。 2. 难点:
比例线段基本性质的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
定、性质的应用。
三. 知识要点:
150
151
【典型例题】
例1. 填空:
(1)如果线段
,那么b、a、c的第四比例项
__________。
(2)如果线段
,且
的比例中项为
,那么线段
__________。
(3)如图,如果∠ADE=∠C,那么AD²AB=__________。
解:(1)由题意知:
152
即
(2)由题意知:
即
(3)在△ADE和△ACB中,∠ADE=∠ACB,∠A=∠A
∴△ADE∽△ACB
例2. (1)已知,则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则__________。
解:(1)由比例的合比性质,
153
(2)由
同理,
例3. 已知:如图,AD²AB=AE²AC。
求证:△FDB∽△FEC
证明:∵AD²AB=AE²AC
在△AEB和△ADC中
∴△AEB∽△ADC(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B=∠C
154
在△BDF和△CEF中
∠B=∠C
∠1=∠2(对顶角相等)
∴△BDF∽△CEF(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即△FDB∽△FEC
例4. 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于D,BC=24,AD=18,矩形EFGH内
接于△ABC,且EH=2EF,求矩形EFGH的周长。
解:∵EH=2EF 设EF=x,则EH=2x 设AD与EH交于点O ∵矩形EFGH,∴EH∥FG 又∵AD⊥FG,∴AD⊥EH ∵EH∥BC,∴△AEH∽△ABC
又OD=EF=x,AO=AD-OD=18-x
155
∴矩形EFGH的周长为:
答:矩形EFGH的周长为
。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5分钟)
1. 已知
2. 已知
,且
,则x=___________。
,则
___________。
3. △ABC中,ED∥BC交AB于D,交AC于E,若AD:DB=2:3,
,则AC=___________cm。
4. 已知△ABC中,P、Q分别在BC、AC上,且PQ∥AB,PQ=6,BP=4,AB=8,
则PC=___________。
5. 如图,BD=DC,,EF∥AD,则EG:GF=___________。
156
【试题答案】
1. 3 2. 8 3. 10 4. 12 5. 1:4
梯形、梯形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其2个推论
知识结构
157
158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一个等腰梯形的高是2m,它的中位线长是5m,一个底角是45°,求这个
梯形的面积和上、下底边的长。
159
解:如图,AD、BC分别为上下底,AB=CD,∠B=45°
过A、D分别作AE、DF垂直于BC,垂足分别为E、F,则AE、DF均为梯形的高
∴AE=DF=2m
在Rt△ABE中,∵∠B=45° ∴∠BAE=90°-∠B=45°
∴BE=AE=2m 同理:CF=2m 设AD=x,则EF=x
又中位线长是5m,∴
∴上底AD=3m,下底
梯形的面积 答:梯形的面积为
,上底为3m,下底为7m。
例2. 如图,在△ABC中,D为AB中点,E在AC上,且AE=2CE,BE、CD交于
点F,又知BE=8,求EF的长。
160
解:过点D作DM∥AC
∵D是AB中点 ∴M为BE中点
又AE=2CE,即
∴DM=CE
∴△DMF≌△CEF(AAS)
∴MF=EF
答:EF的长为2。
例3. (2004北京海淀中考)
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A=120°,
求梯形的面积。
,
161
解:∵∠A=120°,AD∥BC
∴∠ABC=60° 又BD平分∠ABC ∴∠ABD=∠CBD=30°
又AD∥BC
∴∠ADB=∠DBC=30°
在△ABD中,∠ABD=30°,∠ADB=30°
∴AB=AD 过点A作AE⊥BD于E
则E为BD中点
在Rt△ABE中,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即AE=2
在△BCD中,过点D作DF⊥BC于F
∵∠DBF=30°
162
答:梯形ABCD的面积为
例4. (上海2004中考)
。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DBC=45°,翻折梯形ABCD,使点B重合于点D,折痕分别交边AB、BC于点F、E,若AD=2,BC=8,求BE的长。
解:∵EF为折痕,B、D重合 ∴EF⊥BD,BO=DO,BE=DE 在Rt△BOE中,∠OBE=45°
∴∠OEB=45° ∵△BOE≌△DOE ∴∠OED=45°
∴∠DEB=∠DEO+∠OEB=45°+45°=90°
∴DE⊥BC 过点A作AG⊥BC于G 可证△ABG≌△DCE(HL)
163
答:BE的长为5。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梯形ABCD中,AD∥BC,∠A:∠B=3:1,则∠A=_________,∠B=_________。 2. 三角形的周长为112cm,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比为3:5:6,求三条中位线的长。 3. 等腰梯形ABCD中,AB∥DC,AD=DC=10,∠DAB=60°,求梯形的面积。
4. (黑龙江2004中考)
若等腰梯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11,则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5. (昆明2004中考)
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B=∠C,点E是BC边的中点。
求证:AE=DE
【试题答案】
1. 135°,45° 2. 12cm,20cm,24cm
3.
4. 29 5. 证明略
164
代数: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学习目标:
熟练应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寻找公因式
三. 主要知识点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
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
3. 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
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4. 怎样寻找公因式:观察法
(1)公因式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2)公因式中的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四. 典型例题
例1. 把分解因式
分析:先找出公因式,再提公因式 (1)公因式的系数取6和8的最大公约数2
(2)公因式的字母是:ab
所以公因式为2ab
165
解:
例2. 把分解因式
分析:先找出公因式,再提取公因式
容易发现公因式为x,多项式最后一项x可看成
是1。
,提取x之后,剩下的应
解:
注意:
(1)当多项式的某一项恰好是公因式时,这项应看成它与1的乘积,提公因
式后,该项剩下的应是1。
(2)提公因式后的因式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等。
例3. 把
分析:在这个多项式的两项中,都含有把b+c看成一个整体m,这样原多项式可化为会分解的,最后再把m变回
分解因式
,与前面例题中的不同,这里可
。这样形式的多项式我们是
。这样就完成了对原多项式的因式分解。这种方法称
为换元法,即把一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最后再变回原来的形式。
解:
166
注意:
由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公因式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
式。如果是多项式,可用换元法处理。
例4. 把
分析:观察该多项式,两项中均含有是2次方,这里把
因式分解
,在第一项中是3次方,第二项中
,对该多项式
看作整体m,原不等式可化为
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后,再把m还原即可。
解:
注意:
(1)公因式可以是多项式的乘方。
(2)在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中,通过合并同类项来保证每一个因式是最简的。
例5. 把因式分解
分析:观察此多项式,发现没有明显的公因式。
167
但同时发现可以提取一个负号,
变成相同的形式
原多项式可化为,对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即可。
解:
注意:
(1)当一个多项式没有明显的公因式时,可以通过恒等变形,改变位置等方
法寻找公因式。
(2)这题也可以这样做:
因为
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其实是完全一样的,只是负号的位置不同。
五. 小结
在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时,寻找公因式是关键,首先要明确公因式既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的乘方。如果公因式是多项式或多项式的乘
168
方;可用换元法化复杂为简单。为避免漏项,要检查分解因式的最后结果:提公因式后
的因式的项数应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判断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哪些是因式分解?
(1)( )
(2)( )
(3)( )
(4)( )
(5)
二.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69
(11) (12)
三. 求值
已知:,求代数式
【试题答案】 一. 判断题
(1)√ (2)× (3)× (4)× (5)√ 提示:因式分解是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的是乘法分配律,不是因式分解。
二.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解:(1)
(2)
(3)
(4)
(5)
(6)
或
170
(7)
(8)
(9)
(10)
(11)
(12)
171
三. 求值
分析:代数式中有3个未知数,要求此式的值需知
a、b、c的值。而分析已知条件
所以把a、b、c的值代入求值是行不通的。
但,我们发现
把b+c看成一个整体,上式即可求解
这类题的思路可概括为:当没有足够的条件直接代入求值,可通过因式分解整
体换元来求。
解:
172
代数: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几何: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
内容概要:
[代数]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1. 平方差公式:
(1)公式特点:左边是平方差的形式,右边是两数和与差的乘积。 (2)符号含义:公式中的符号a、b可以是:任何数、单项式、多项式。 (3)应用公式的条件:多项式可以写成两部分的平方差的形式,即
2. 完全平方公式:
。
(1)公式特点:左边是一个三项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的积的
2倍,右边是这两个数和(或差)的平方。
(2)符号含义:公式中符号a、b可以是:任何数、单项式、多项式。 (3)应用公式的条件:多项式可以写成三部分,符合以下条件:
3. 解题步骤:
(1)观察多项式,如果能提公因式,先提公因式。
(2)观察多项式,只有使多项式符合公式特点,才能利用公式因式分解。
173
(3)在因式分解的结果中,保证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
[几何]
1. 三角形基本概念:三角形、边、角、顶点
2. 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
174
(3)三角形的高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1. 将分解因式。
175
分析:式中没有明显的平方差结构,但提取公因式x后,剩下的因式就可以用平方差
公式。
解:
——等价变形
——合并同类项
小结: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
例2. 将
分解因式。
,
分析:该多项式有三部分,但没有明显的完全平方结构。如果提取公因式
就可用完全平方式了。
解:
小结:提公因式与完全平方公式混合使用分解因式。
176
例3. 将
分解因式。
分析:该多项式有三项,二项平方和
,
的积的2倍,符合完全平方差公式。 解:
,另一项是
——要保证因式不可再分解
小结: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差公式混合使用。
例4.
分析:该多项式有二项,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由平方差公式得
,则
式,可再用完全平方式把因式分解到最简。
都是完全平方
解:
——完全平方式
177
小结: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混合使用。
例5. 计算:
分析:这道题可直接计算,但比较繁琐。仔细观察,该式有两项,且是两项的平方差,
所以可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再计算。
解:
——平方差公式
小结:利用公式因式分解后再计算,可使计算简便。
例6. 判断对错,对的打“√”号,错的打“³”号。 (1)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距离是三角形的高。( )
(2)三角形的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这点不是在三角形内,就是在三角形外。( )
(3)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直线是三角形的中线。( )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就是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 )
解:(1)³。因为高是一条线段,高的长度才是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距离。
(2)³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部。
178
钝角三角形的高的延长线交于三角形外部。 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3)³。中线是线段。
(4)√
(5)³。角平分线是线段,不是直线。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将下列各项因式分解。
(1) (2) (3)
(4)
二. 计算:
(1)
(2)
(3)已知:
,求:
三. 证明题。
(1)求证:
的值。
能被120整除。
能被6整除。
(2)若a为大于1的整数,证明
179
四. 判断题。
(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 ) (2)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3)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 )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
五. 解答题。
1. 写出含有AC边的所有三角形,图中共有几个三角形?
2. 已知三角形三边为连续整数,且最小边长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求三边长。 3. △ABD的高与△ABC的高相等,若AB=4cm,△ABC的面积
ABD中AB边上的高。
,求△
180
【试题答案】
一.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3) (4)
二. 计算。
(1)原式
(2)原式
(3)
∴原式
三. 证明题。
(1)
故能被120整除
(2)
181
是三个连续整数 是6的倍数 能被6整除
四. 判断题。
(1)³ (2)³ (3)³ (4)³
五. 解答题。
1. 含有AC边的三角形:△AFC、△ADC、△AEC、△ABC,图中共有9个三角形。
2.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是2,∴三边长为2,3,4。
3. 在△ABC中,AB边上的高
而△ABD中AB边上的高与△ABC中AB边上的高相等
∴△ABD中AB边上的高为6cm
代数: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 几何: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内容概要:
代数
1. 分组分解法:(本章难点)
把多项式的各项分组,通过提取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来分解因式的方法称为分组分解
法。
2. 分组分解法的关键:进行恰当的分组,使得分组后能继续分解因式。
3.
型多项式
①二次项系数为1; 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
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结论1:
结论2:(1)常数项>0时,它分解成两个同号因数,它们和一次项系数符号相同。
182
(2)常数项<0时,它分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和一次项系数
符号相同。
4. 配方法:(较高要求)
通过加减项配出完全平方公式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5. 解题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如果各项没有公因式,那么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来分解; (3)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分解,那么可以尝试用分组来分解; (4)分解因式,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几何
3. 应用:
183
(1)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关键看较小的两边长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长。
(2)判断三角形中边的范围。
【典型例题】
例1. 将
分解因式。
分析:没有公因式,不能用公式,如用分组法,需将括号打开,重新组合。
解:
注意:先打开括号,再重新分组。
例2. (北京市2004年海淀中考题) 将
分解因式。
分析:没有公因式,不能用公式,试着用分组法。
解:
例3. 将
分析:将
——分组 ——提取公因式
因式分解。
,可按
看成一个整体y,原多项式变为
型来分解该多项式,最后再把y换回成mx,这里应用了换元法。
184
解:
例4. 将
分析:将括号打开,在这个过程中,可把
看成整体y,原多项式变为
,把这个多项式括号打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
的逆运算,得:
再用
型的结论来分解该因式。
解:设
——换元
——的逆运算
185
——还能分解(方法同<1>)
例5.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
分析:关键是去绝对值符号,去绝对值符号的关键是看绝对值号里的式子是正是负。
根据定理知 根据推论知
所以可以去绝对值了。 解:
例6. 在△ABC中,若
,求第三边c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定理知,第三边c应小于另两边之和。 根据推论知,第三边c应大于另两边之差的绝对值。
解:
即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186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1.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3) (4)
(5)
2. 矩形周长是300 cm,两边为x、y,且
面积。
,求矩形的
3.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 cm和6 cm两部分,求它的
各边长。
4. 若三角形三边长都是正整数,一边长为4,但不是最短边,求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
形的三边长。
187
【试题答案】
1. 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
(2)
(3)
(4)
(5)
188
2. 解:∵x、y为矩形边长
∵矩形周长是300 cm 又
由<1>、<2>得:
∴矩形面积
3. 解:两部分差9cm,当腰比底大9cm时,设底为x cm
则
当腰比底小9cm时,设腰为x cm,则
,∴腰比底小9cm不可能
∴三边长为10cm,10cm,1cm
4. 解:当4为最长边时,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边长为:
4,4,3/4,4,2/4,4,1/4,3,2 当4不是最长边时,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三边为:
5,4,3/6,4,3/5,4,2
189
分式的加减法 角边角公理的推论,边边边公理。
例6. 如图所示,点C、D在线段BE上,BC=DE,AB//EF,AD//CF,求证:AB=EF。
证明:
190
4. 如图所示,
,求证:BC//EF。
证明:在△ABF和△EDC中,
连结FC,
在△BCF和△EFC中,
191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角的平分线
如图,DE⊥AB于E,CF⊥AB于F,AC、BD交于点O,且AC=BD,AE=BF。
求证:OC=OD。
证明:连结AD、BC,
∵AE=BF,∴AF=BE
又∵AC=BD
∴Rt△ACF≌Rt△BDE(HL) ∴DE=CF,∠DBA=∠CAB ∴Rt△AED≌Rt△BFC(HL) ∴∠DAE=∠CBF,AD=BC
∴∠DAO=∠CBO
192
又∵∠AOD=∠COB ∴△AOD≌△BOC(AAS)
∴OC=OD 4. 在BC上截取BD=BF
∵∠A=60°,BE、CF分别平分∠ABC、∠ACB
∴∠FOB=60°,∠BOC=120° 又∵∠FBO=∠DBO,BO=BO,BD=BF
∴△FBO≌△DBO(SAS)
∴OD=OF,∠BOD=∠BOF=∠COD=60° ∵∠EOC=∠DOC=60°,OC=OC,∠DCO=∠ECO
∴△DCO≌△ECO,(ASA)
∴OD=OE ∴OF=OE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课
已知:B、C、E在同一直线上,△ABC、△DEC是等边三角形,BD交AC于Q,AE
交CD于P,求证: (1)BD=AE; (2)△CPQ是等边三角形;
(3)PQ∥BC。
分析:(1)证BD、AE所在的△BDC和△AEC全等。 (2)可证CQ=PC,可通过证△CEP与△CQD全等来证。
193
(3)由△PCQ为等边三角形可得∠QPC=60°,可通过内错角相等来证PQ∥BC。
证明:(1)∵△ABC,△DEC为等边三角形
∴∠ACB=∠DCE=60° 在△BCD和△ACE中,
∴△BCD≌△ACE(SAS) ∴B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由(1)∠CDQ=∠CEP(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CE=180°
∴∠QCP=180°-∠BCA-∠DCE=180°-60°-60°=60°
在△CDQ和△CEP中,
∴△CDQ≌△CEP(ASA)
∴CQ=CP(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PCQ中,∠PCQ=60°
∴△PCQ为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CPQ是等边三角形
∴∠PQC=60°(等边三角形的每一个角都是60°)
∴∠PQC=∠BCQ
∴PQ∥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4. 如图:AB=AC,BC∥DE,AD、AE分别交BC于点G、H,∠ADE=∠AED。
194
求证:BG=CH
证明:∵BC∥DE
∴∠1=∠ADE(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同理,∠2=∠AED 又∠ADE=∠AED ∴∠1=∠2(等量代换) ∴AG=AH(等角对等边)
过点A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高线AO ∴BO=CO(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高与底边的中线重合)
∵AO⊥GH ∴GO=OH(同上) ∴BG=CH(等量代换)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
CD=1,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若AB=2,
195
分析:不规则四边形求面积,可利用分割法来求。
解:过B作
,在Rt△ABE中,
又四边形CDEF为矩形
在Rt△BCF中,
196
例5. 在△ABC中,AB=AC,P为BC上任意一点,求证:
。
分析:构造直角三角形,才可能出现边的平方的关系。
证明:(1)如果
,
在Rt△ABP中,
197
故结论得证
(2)如果AP不垂直于BC,作BC边的高AD。
在Rt△APD中, 在Rt△ACD中,
3.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4,BC=13,CD=12,AD=3,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98
,
,利用割补法
代数:二次根式的除法 几何: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的复习
知识结构 代数:
几何:
199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5种方法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 (2)
分析: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解:(1)
(2)
例2. 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200
(1) (2) (3)
解:(1)
(2)
(3)
例3.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
,求a的取值范围。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10°,求底角。
解:(1)(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即
答:a的取值范围是:
(2)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AB=AC,
∴底角=180°-110°=70°
201
②若AB=AC,
由外角和定理,得
即底角为55°。
答:底角为70°或55°。
例4. 如图所示,AB=CD,AC=BD,求证:OB=OC。
思路分析:要证OB=OC
202
证明:在△ABC和△DCB中,
例5. 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
分别是
,垂足
,且BE=CF。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
思路分析:要证AB=AC
证明:∵D是BC边的中点
∴BD=CD
在Rt△BDE和Rt△CDF中,
203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计算
(1) (2) (3)
(4) (5)
2. 把下列各式的分母有理化
(1) (2)
(3) (4)
3.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为奇数,求第三边长。 (2)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为偶数,求第三边长。
4. 已知命题:
(1)三角形内角中至少有两个锐角;
204
(2)三角形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3)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是40°,则它的底角为70°;
(4)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 (5)钝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必大于90°。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几?
5. 如图所示,AB=AD,CB=CD,且AC、BD相交于E点。
求证:(1)DE=BE;(2)
205
【试题答案】
1. (1); (2); (3);
(4); (5)
2. (1) (2)
(3) (4)
3. (1)3;5;(2)4 4. (1)(4)共2个正确。 5. 证明:
∴A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 ∵CB=CD
∴C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 ∴AC垂直平分BD ∴DE=BE,
代数:二次根式 几何: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知识要点] 1. 代数
2. 几何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那么这个三
206
功能: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来判定此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方法:比较较小的两边长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
若相等,则为直角三角形。 若不等,则不为直角三角形。
【典型例题】
例1. 当x为何值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
(4)
;(2);(3);(5)
分析:二次根式有意义要求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1)要使有意义,需,即
当时,有意义。
(2)要使有意义,需 由<1>得: 由<2>得:
∴当时,有意义
(3)要使
有意义,需
207
由<1>得: 由<2>得:
由<3>得:
综上,
(4)要使
时,有意义,需
有意义。
与
均有意义
即
∴当
(5)要使
时,
, 有意义
,而x取任意值时,
有意义
有意义,需 ∴当x为任何值时,
例2. 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8 (2) (3)
解:(1)
(2)
(3)
例3.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
(2)
分析:(1)两项,可看成平方差。
208
(2)三项,可看成完全平方差。
解:(1)
(2)
例4. 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M,交AB于N,
AC=6cm,MB=2MC,求AB的长。
209
分析:题目中出现垂直平分线,要想到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所以连结AM,可得
AM=BM,又BM=2MC,如果能求出BC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B。
解:连结AM ∵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
∴AM=BM(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设
在
中,
,则
在
中,
例5.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n为自然
数),试猜想△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若是,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判定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只需判断较小两边的平
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证明:
210
又
∴△ABC为Rt△
例6. 在△ABC中,若
,高
,求△ABC的周长。
分析:该题的关键是如何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考察的是发散思维。
解:若图形如(1)
在 在
∴△ABC的周长为
中,中,
211
若图形如(2)
在 在
∴△ABC的周长为
综上,△ABC的周长为42或32。
中,中,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填空题。
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___。 2.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6,底边上的高是4,则它的底边长是___________。
3. 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得到的三角形是___________。
4. 当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二.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
(1) (2)
212
三. 解答题。
如图,在△ABC中,AB=6,AC=4,BC=8,AD⊥BC,求
。
【试题答案】
一. 填空题。 1. 5或
2. 6 3. 直角三角形 4.
二.
(1)
(2)
三.
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