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百纳”品牌分争
经过长达六年的“马拉松”式的争夺,2008年6月20日,张裕公司拿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发出的关于“解百纳”商标的争议裁定书,裁定“解百纳”的商标所有权归属张裕,而非行业公用的葡萄品种或产品通用名称。这场“中国葡萄酒业知识产权第一案”暂时画上句号。 1、70年的“解百纳”历史和6年争夺
2001年5月8日,张裕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解百纳”商标注册,2002年4月商标局下发了注册证书。但这一行动遭到了威龙、长城、王朝等企业的反对,他们联名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注册申请,从而引发了持续6年之久的解百纳知识产权案。双方争执的焦点就在于,解百纳是品牌还是品种。
张裕认为,解百纳是其70年原创品牌,“解百纳”这3个字最早出现在1931年。据史料记载,当时张裕以蛇龙珠葡萄为主要酿酒原料,酿造出一种全新口味的干红,由当时的公司总经理徐望之先生组织文人墨客,将之命名为“解百纳”,寓“携海纳百川”之意。而威龙等企业则认为,“解百纳”是一种葡萄酒的品种,系法文“cabernet”的译文,是行业已经通行的“解百纳”品系的称谓,解百纳干红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词。
最终,在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商标复审决议中,张裕得到了支持。 2、“解百纳葡萄酒”-----商标还是通用名
王朝、中粮等企业反对张裕“解百纳”注册的理由中最关键的理由是:“解百纳”是葡萄品种、品系,不能注册。那么,解百纳是不是品种、品系呢?一位资深葡萄酒行业业内人士说,我国葡萄品种近千余种,但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种名录中,包括国家葡萄酒标准和《中国葡萄酒酿酒技术规范》,都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种。
而认为“解百纳”等于“cabernet”的说法也是主要争议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后,有部分学者的文章中将蛇龙珠、赤霞珠等葡萄品种的命名为“解百纳”,并称其是“cabernet”的中文译名,实际是误传。目前进口名称中含有“cabernet”的洋酒很多,但是大多数没有译成“解百纳”,而是译成“加本力”、“加本纳特”、“卡贝奈特”等。
张裕公司提供了解百纳撒谎那个表的历史证据。1937年6月28日,经当时的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公司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该文件现存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而且,在建国后张裕又先后三次盛情注册并备案。70年的注册史表明,张裕公司始终将“解百纳”作为一个品牌在使用,有着不可否认的连续性和品牌显著特征。这在中国民族工业商标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例子。
另外,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等多家行业机构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供了“解百纳不是葡萄品种”或“解百纳是知名品牌”的证明。 3、“解百纳”混战市场
6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出现了“解百纳”乱象:一些杂牌葡萄酒企业,在商标没有定论的时间里,纷纷“傍名牌”。市场上冠以“解百纳”的葡萄酒不下30种。一位业内人士,据央视调查显示,1998年以前,市场上生产解百纳的企业仅有张裕一家,此后不断有企业加入这一行列,尤其在2003年商标案爆发之后达到高潮。这30多种“解百纳”分为三派:一派是杂牌产品,是一些不知名品牌“傍大款”,趁商标案之机捞一把;一派是知名品牌产品,大多走低价路线;还有一派是洋品牌,期望借解百纳的知名度打开中国市场。
在张裕被卷入“商标案”的6年过程中,其解百纳产品的销量不降反升,足足增长了6倍。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7年9月的6年间,张裕公司对“解百纳”品牌投入达2.43亿元。在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解百纳品牌认知度调查报告》中,提到解百纳就会联想到张裕的受访者占到了70.5%。
案例思考题
1、 试分析“解百纳”的市场价值?
2、“解百纳”品牌分争的启示是什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