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2020-02-10 来源:星星旅游


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在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实际就业率的低迷,就业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的呈现,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因此,做好创业环境的优化,尤其是具备较高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创业环境的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标签: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环境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2年国内大学毕业生为680万,2013年大学毕业生为699万,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自主创业作为解决就业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社会、高校、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發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就业的一种新途径。但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也间接地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群体的稀缺,在这些创业群体中,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一)实际创业者少

尽管政府已经在工商、税务、服务、贷款、培训等方面给予了大学生创业者种种优惠政策,但是由于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稳定的就业单位仍然是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因此,多数毕业生在离开校园后,仍是将就业的目标集中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相关调查发现,2007年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2%,2008年为l%,2009年只有1.2%。但是,世界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早已受到重视,例如,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者高达20%—30%。

(二)创业成功率低

目前,大学生创业在我国仍是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总是出现许多的问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总体来说比较低。一方面是缺乏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创业的启动资金匮乏、管理经验的缺失总是初次创业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再者,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影响着毕业生创业的成功率,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缺乏创业实践环节的演练。虽然各级政府对大学生给予了不少的优惠政策,但在政策的落实和程序的简化上还不够到位,也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创业的成功。

(三)创业选择的盲目性

目前看来,通过各级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选拔出来的项目,大

多是高新产业的。但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要凭一己之力来创办企业的话,往往难以承受。因此,大多数创业者在初次创业时选择的都是投入小、风险小、自己较为熟悉的传统行业,一方面可以积累管理、营销经验,积累人脉,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成本。因此,如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变成创业成功的重要砝码,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创业环境的现状,我们应从政府、社会、高校、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提高自主创业的成活率。

(一)优化政策环境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企业来说,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政策环境逐步优化,但也有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政府应当在贷款政策、服务体系、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为大学毕业自主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继续为大学毕业生开辟和完善融资渠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最大困难莫过于创业启动资金的获得。作为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给予帮助和扶持,以解决这个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并且,要积极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已出台的创业贷款、小额贷款等政策切实执行,推出丰富多样的贷款产品,简化贷款手续,明细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对创业贷款在一定期限内由财政全额贴息,最大程度的为自主创业者提供经济支持。

2.建立和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没有得到执行的政策是毫无意义的,可以这么说,执行力比决策更为重要。因此,建立起一个切实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但是初创企业有效运营的关键,也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相关部门在制定法律和法规的同事还要建立完备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细化责任目标,明确工作流程,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为大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孵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获得创业资本、风险投资,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和培育,最终完成技术和市场的完美统一。孵化后,有可能获得更大的风险投资,而孵化体系同时也提供了很多软性服务,比如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可以说,孵化服务体系对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孵化服务体系,对自主创业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并提供相关的管理、法律、经济等后续服务,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并积极培养企业孵化器,引导企业孵化器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完善管理机制。在自主创业过程中的加强指导和服务,采取“走出去、迎进来”的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培育一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制定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孵化服务体系的水平。

4.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创业技能还比较薄弱,因此,所以他们在创办企业初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一些省市出台优惠政策,帮助大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2009年天津、内蒙古明确指出:“所有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免除两年劳动人事代理费,并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一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并给予一定补贴,让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加强舆论宣传

当代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开拓精神,勇于接受新生事物,思维活跃,目光长远。这种激情和活力,是自主创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对度过创业的艰苦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陈旧的择业观念,追求稳定,追求官本位,使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难以获得社会、家庭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积极构建自主创业的宽松氛围,使大学毕业生敢于创业、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失败,对自主创业不再望而却步,从而点燃创业激情。舆论对人的价值观念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效促进自主创业。媒体机构应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宣扬国家创业政策、优惠措施、创业精神和创业典型案例,形成崇尚创业、勇于创业、敢于创业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陈旧的择业观念,增强自主创业意识,激发其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为其自主创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同时,使大学生自主创业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三)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高校未能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创业教育仍未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学生缺乏系統的创业教育。通过对国外创业教育成功做法的深度剖析,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以我国当前创业教育模式为基础,构建出适合我国当前形势的创业教育新模式。

1.打造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日常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硬件条件的优化、创业教育师资的优化配置、教材的合理编订、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外,我们还要注意校园文化的营造。

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社会知名人士、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定期到校为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授课,通过对社会现状的了解、经济形势的研判、创业经验的交流、创业能力和技能进行解读。有的放矢地对当前社会创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也使得学生对于自身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位,并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创业计划。从而重新审视社会现状和创业教育,有助于其创业意识的觉醒和就业观念的转变,更深层次的营造校园创业文化。

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例如,创业创新大赛、模拟公司营

运、创业类社团、挑战杯比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梦想,有利于形成以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地考察创业企业等方式,带领学生到创业实践中去,通过直观的访谈、参观、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2.确立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目标的确定不但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同样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创业教育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创业过程的顺利与否,成功与否。

不同层次的高校要根据国家经济形势和学校的自身情况来确定创业教育的目标。当前,国家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优势,确定自己的创业教育目标。研究性的大学,可以依托自身优势,挖掘特色,让创业教育和自身的研究紧密结合,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教育目标。而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则要看到,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投资者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能力或项目科技含量有所质疑。有调查表明,目前通过网络实体、市场拓展、创意驱动、大赛孵化等方式成功创业的案例占到了一定比例,而且投资少,科技含量较低。因此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定位在中小企业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

3.强化创业教育的过程。从国内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是采用模块化教学,首先划分出创业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然后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需要逐步增加教学模块。详细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实践性、注重参与性,核心课程应该包括创业理论、创业融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人力资源管理、创业风险管理、法律知识等相关课程。由于创业教育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更要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尤其是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互相交融。在课程教学上也要避免一味的理论灌输,要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模拟、沙盘演练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创业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创业者初次创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腾英才,胡泽耀.美国创业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3,(2).

[2]朱军,符涛.新世纪高校实施创业教育争议[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2).

[3]牛泽民、付首清.创业企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徐菊芬.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新功能[J].高等理科教育,2001,(9).

[5]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73.

[6]卢旭东.创业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