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粮食仓储技术现状及科学保粮

2021-12-28 来源:星星旅游
浅析粮食仓储技术现状及科学保粮发展趋

粮食储藏是整个粮食流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粮食仓储技术对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极大。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有些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粮食仓储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粮食仓储业就是要围绕如柯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完善和创新适应我国粮食储藏实际情况的各种现代仓储技术。

一、粮食仓储技术工作现状

1、对科学保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是把搞活经营与科学保粮对立起采,以强调搞活经营来削弱科学保粮,重经营业绩,轻仓储管理;重眼前利益,轻长远打算;认为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科学保粮过得去就行了。二是脱离国有粮食企业现有客观条件谈科学保粮,片面地把科学保粮理解成应用计算机测控、准低温冷藏等资金投入比较大的技术,而对于各国有粮食企业来说,普遍存在由于受资金实力、仓库等条件的制约,这些技术目前还无法普遍实行,忽视了科学保粮的实际内涵。三是认为科学保粮“劳民伤财”,对科学保粮嫌麻烦、怕花钱。在冬季通风降温工作中,有的地方对电费支出考虑比较多,通风的时间和次数达不到要求,影响了降温效果;在推广“双低”或“三低”储粮工作中,有的地方强调人手少,工作量大,降低工作标准。

2、入库粮质控制难度加大。近几年来,入库粮质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因素。入库粮食品质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平均水分、杂质上升。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多种经济主体介入粮食收购市场,由于市场机制还未健全;无序竞争不同程度地存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更多的粮源,在收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放宽质量要求,直接导致了入库粮食质量的下降。在每年的粮食收购季节,都有外地企业直接或间接介入当地收购市场,价格因素和质量因素导致企业之间形成了无序竞争,影响了粮食入库品质。另一方面,国有粮食企业粮质检验力量薄弱,检测设备配备不齐全,缺乏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检验时间长、环节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售粮积极性。多数中小国有粮食企业现有设备只能从事常规检验,对于粮食脂肪酸值等理化指标还没有检验能力。经验表明,入库粮质下降,会给粮食安全保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粮堆呼吸旺盛,储藏稳定性下降,易出现发热、结露和霉变;(2)粮堆环境更适于虫害孳生,繁殖速度加快,引起粮堆虫害集聚;(3)粮堆通透性差,不利于通风散热和熏蒸药剂向粮堆深层渗透,导致粮堆降温困难和熏蒸杀虫不彻底。

3、仓房设施条件比较差。仓库条件是科学保粮的基础,以成都市现有的总仓容来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仓库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对于这些旧仓库,各级粮食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但要彻底解决上漏下潮、墙体裂缝、气密性差等问题,资金上存在很大困难。

4、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科学保粮的普及。科学保粮需要一定量的资金投入。目前,各国有粮食企业主要依靠各级粮食储备和政策性业务以及经营业务取得收入,由于储备和政策

性业务规模小、费用高,因此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投人大量资金搞科学保粮力不从心.造成科学保粮普及率不高。

5、保粮基础工作有所松懈。科学保粮不仅仅是几项技术措施,它还包含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近几年来,基层保粮基础工作出现了松懈倾向。少数地方对保粮工作满足于“不出问题”,对储粮保管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查粮记录不完整、粮堆不平整、库内外清卫欠佳等问题比较普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科学保粮的检查、考核、评先进力度减弱,基层对科学保粮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减弱;二是粮食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思想上不能适应新的用工制度,缺乏做好工作的长远打算,存在着临时观点,得过且过;三是客观上国有粮食企业经过改制减员后,基层粮食保管人员少,人均保管量大的矛盾比较突出,要达到工作高标准,确有一定难度。

二、做好科学保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科学保粮是国有粮食企业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的需要。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粮食收购市场主体多元化是必然趋势。在市场规则还没有完全健全之前,各种市场主体争夺粮源必然造成收购质量下降。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对于某一家国有粮食企业而言,想独善其身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国有粮食企业只有练好内功,不断提高粮食科学保管水平,才能确保粮食储藏安全,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新形势。

2、科学保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粮食安全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涉及到粮食生产、储藏、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确保各级储备粮能够“储得进,放得住,用得上,质量好”是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粮食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3、科学保粮是国有粮食企业拓展经营业务,实现做大做强的需要。国有粮食企业要进一步拓展经营业务,实现做大做强,必须树立更加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科学保粮,抓好人库粮质,确保储粮安全就是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4、科学保粮是节约费用,降低成本,延缓陈化,提高效益的需要。成都市国有粮食企业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膜下低剂量环流熏蒸技术”的科学保粮的新路子,节约了费用,降低了成本,延缓了陈化,提高了效益,同比粮食售价高0.08-0.10元/kg,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第一,通过加强对入库粮质,尤其是脂肪酸值的控制,优化粮食储藏品质,可降低出库轮换风险,同时提高对粮情的有效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第二,降低投药剂量,节约防治费用。第三,杜绝重复熏蒸,节约费用,减少污染。第四,通过机械通风降温和膜下环流熏蒸,可获得更好的粮堆稳定性,节约府急处理费用。第五,科学保管条件下粮情稳,污染少,粮食陈化速度有效减缓,从而保障了正常的轮换周期和出库粮质。

三、建设绿色环保科学储粮体系,确保粮食品质安全

绿色储粮,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通过自然低温、强制制冷及无公害综合防治害虫体系达到储粮品质无劣变、无污染。这是增进人们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绿色储粮体系,是做好粮食仓储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低温和准低温储粮技术——通常情况下,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15~C以下,准低温储粮是指能将粮温控制在20~C以下的储藏技术。低温储粮能杀虫抑菌,抑制粮食呼吸,减少粮食干物质损失,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证粮食安全卫生, 尤其重要的是,低温储粮能有效延缓粮食陈化,确保粮油食品的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这是其他储藏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低温储粮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实现全年低温储藏的粮食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低温储粮成本过高,而在“温饱型”经济条件下,对粮油品质要求不高,不可能花较大的成本去保证储粮的品质新鲜。当前我国经济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人们对粮油质量与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低温储粮是我国今后对粮食储藏工作中一项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体系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我国的低温储粮技术体系应包括自然低温、机械通风低温、谷物冷却机低温三项主要技术措施和以改造仓房增强隔热保温效果为重点的配套技术措施。各地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自然低温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然低温和机械通风低温储粮,解决好冬季机械通风降温过程中粮食水分减量过大的问题。在夏季合理使用谷物冷却机降低粮温,有条件的粮库可结合仓顶喷水、涂刷反光隔热层、利用太阳能制冷等综合措施降低仓温和粮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特点各不相同。在现阶段,北方地区开展低温储粮,南方地区开展准低温储粮比较切合实际。根据成都市的气候特征,在秋冬季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将粮温控制在8℃左右是可行的。春夏气温回升前进行密闭隔热,辅之以机械制冷,可实现低温储粮或准低温储粮。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建立全年粮食温控意识,在秋冬季粮食相对安全的情况下通风降温,利用粮温随气温变化的滞后的现象,保证全年的粮温均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实现全年低温储粮或准低温储粮。

2、无公害防虫防霉技术——储粮害虫和霉菌对储粮危害极大,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每年收获后粮食损失高达8%,其中储粮害虫造成损失3%~5%。害虫和霉菌不仅造成粮食重量减轻,而且严重影响粮食的质量,导致粮食变色变味,口感恶劣,甚至使粮食带毒,引起人畜病变。长期以来,我国对储粮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剂对储粮和环境污染较大。我国大多数主要储粮?害虫对“当家”熏蒸剂磷化氢已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如谷蠢的磷化氢抗性高达1160倍,害虫的抗药性已经威胁到磷化氢的使用寿命。而无公害储粮杀虫剂缺乏,储粮防护剂施药技术落后,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并且危害施药人员身心健康。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完善和开创无公害防虫防霉技术是我国粮食储藏工作中另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根据我国的经济条件以及粮食仓储企业的传统与现状,我们认为,我国储粮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应包括清洁卫生防治、习性防治、气调防治、生物防治、植物杀虫剂和硅藻土等无公害药剂综合性防治技术。清洁卫生能形成有利于粮食安全储藏而不利于虫霉滋生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虫霉的生命活动,并使其逐渐消亡。清洁卫生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整个防治工作的基础。利用害虫的生物习性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而环保的防治方法,例如利用害虫的上爬性、趋光性、负趋光性、趋温性、趋化性等都可以进行有效防治。气调防治也就是气调储粮,是绿色储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然气调或人工气调改变粮堆中气体组成,臭氧气调仓储技术达到了杀虫抑菌的目的。气调防治的关键是仓房的气密性,由于目前我国仓房气密性普遍较差,在进行气调防治时要利用塑料薄膜密闭粮堆,并随时检测粮堆中的气体成分,及时补充二氧化碳、氮气或臭氧,使其达到气调浓度要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害虫的生物防治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使用生物农药治虫抑菌,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能减轻储粮和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生物防治将是21世纪的主要防治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抗虫性、耐储性好的粮食品种进行储藏,可明显减少储 粮害虫

的危害,延缓粮食陈化。以虫治虫,就是以有益的昆虫或其它无脊椎动物控制害虫,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2大类。利用昆虫信息素和引诱剂预测预报储粮害虫,鉴定昆虫种类或用于防治储粮害虫。利用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调节害虫的生活周期,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还可以利用微生物(如BI、冰核活性细菌,昆虫病毒等)防治储粮害虫。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杀虫功效的植物种类繁多。植物杀虫剂对储粮和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毒,对害虫有多个作用靶标,害虫不易对其产生抗.性,符合21世纪对农药的要求。植物杀虫剂有些可用作熏蒸剂,有些可用作触杀剂,有些可用作驱避剂,特别适合农户小批量粮食防虫治虫。硅藻土属于惰性粉保护剂,其杀虫机理是破坏害虫的蜡质导,引起害虫快速失水死亡。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已开发出硅藻土杀虫剂,我国也有类似产品,试验成功后,可望在粮库推广应用。

3、粮情电子测控与储粮品质监控技术——我国现阶段使用的粮情测控系统功能单一,只能测定温度和空间湿度,缺少对粮食水分、害虫、霉菌、气体成分等多项影响储粮安全因素的监测。各个系统互不兼容,耐熏蒸腐蚀和抗雷击性能差,系统对粮情控制的功能还不完善。作为现代储粮重要技术之一的粮情测控系统,其发展趋势应该是传感器的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粮情测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数据检测全面化,数据传输的载波化和无线化,数据分析的智能化,粮情控制自动化,操作使用简便化。储粮品质的监控是粮食仓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储藏的最终目标就是控制粮食品质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收获后的损失。品质监控要贯穿于收购和储藏环节。在品质监控方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快速取样、在线取样以及快速简便检测仪器的开发与推广。另外,要真正建立粮食品质分级制度,科学制定储粮品质控制指标及判定规则。储粮品质监控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新鲜、营养、安全的粮食流向市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的绿色食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