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14期
严 伟
(杭州市萧山区朝晖初中 浙江杭州 311202)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如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如何解决体育师资不足的现状?初中体育课实施“必修+选修”教学模式使得以上问题迎刃而解。通过理念论证和梳理、有序实施和评价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学生乐学、教师善教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初中体育 必修+选修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b)-0000-00
1 研究背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直接对话。从此,体育教学更加地关注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健康状况,关注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和习惯养成。体育教师也由以往的大纲执行者成为教学的主导者,可以更多地参与教学决策和执行。体育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和探究素质教育所带来的机遇。新的教育纲领文件的颁布实施、新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提出和完善、新的人才发展观的确立等因素要求学校体育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革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足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何改变教师成长的被动局面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直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曾按新课标精神尝试初中体育课男女生分班,我们曾按教师继续教育精神努力为教师制定细致的成长档案。但是我们发现,当我们越是关注全体学生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当我们更加坚定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和不轻视任何一个学科的时候,体育课采取男女生分班以及建立体育教师成长档案这些措施越来越显得有些绝对、有些被动、有层隔膜。那么,本次课程改革的本原到底是什么?新课程标准究竟阐释了什么?我认为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教师的爱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远比男女生分班要来得直接,教师的爱好专长总比成长档案要来得具体。
在此背景下,我校结合《萧山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参考书》关于教学内容选择和课时分配的相关指导精神,进行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必修+选修”的教学实践研究。
2 实践步骤
2.1明确理念、理清思路。
“必修+选修”是指学生在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学习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学一定的体育项目内容。相对来讲,必修课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选修课则是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直以来,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始终是以运动技能为主线,忽视了全面发展人的培养。为了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体育课不仅要牢牢把握住以往传统体育教学对于运动技能教学和课堂组织的成功经验,还要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讲,我们通过体育必修课的学习,呈献给他们丰富的、连续的、关联的运动内容,使初中学生可以对新课标和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直观的学习体验。这不仅是为体育选修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更高学习水平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对于教师来讲,体育必修课保证了教师对于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而选修课教学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运动爱好得到了延展,在面对相对宽泛、更加灵活、水平较高的教学环境时,体育教师必须在体育选修课上拿出或者是练就看家本领。否则,将难于满足越来越高的教育教学需求。对于学校来讲,“必修+选修”教学模式的实行,使教师自发地走上了专业素养的提升之路,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了一个开放、灵活、向上的教育教学格局。
2.2充分论证、有序实施。
我校体育场地设施较好,2009学年有在校学生近1200人,体育专职教师6人,每位体育教师周课时15节左右。由于体育教师既要按新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又要组织学生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体育比赛,还要开展好学校的体育大课间等群体活动,使得体育教师工作繁重、疲于应付、自顾不暇。同时我们还面临这样一个困境,虽然学校大力争取新的体育教师配备,但仍无法满足目前的教育教学需求,我们不得不积极尝试鼓励有体育特长的非体育专业教师兼任体育课。不过,一个新的问题又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毕竟兼职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体育师范教育,他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也许能够担当某一项目的教学,但是无法胜任所有的运动项目教学。比如:我校有一位语文教师,他在读书的时候曾经获得过浙江省的中学生乒乓球赛的第五名,由于父母不支持他走专业运动员的道路所以才考入师范院校,并最终成为一名相对普通的运文教师。他在我们学校是最厉害的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他对乒乓球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喜欢看他打球也喜欢同他学,但是这位老师除了乒乓球连篮球行进间投篮也不会,无法胜任初中体育课的全面教学。而“必修+选修”的教学模式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按《萧山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参考书》的精神,体育教师必需要完成起码的16个教学周即48课时的体育教学,而其中有10课时允许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教学需求自主安排教学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除去节假日我们每学期一般可以上到18周左右的体育课,这样学校可以自主安排的体育教学课时可以达到16节左右。于是,我校将每周的三节体育课细化为每周两节必修体育课加上一节的选修体育课。必修体育课由专职体育教师完成,选修体育课的教师由专职体育教师、体育特长教师、外聘教师(有教师资格和运动特长的人员)组成。同年级的选修体育课集中在同一节课来完成。通过这样的细化调整,解决了教育困局,满足了各方需求。
每学期的教师上班之初,由体育分管领导牵头,召开专兼职体育教师参与的体育教研组扩大会议。首先,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学生的选修反馈初步拟定本学期的选修课项目内容。然后,根据教师的教学专长和学生对选修课教师的评价反馈来确定本学期相关选修课的教师,并颁发选修课聘书。学生开学报到时,首先按选修课志愿表填写个人志愿次序。学校按照学生的志愿统筹调剂各选修课的班额。因教学实际限制,少于20人的选修课不开班,多于60人的选
修课将设两个班。最后,根据实际的开班情况,对教师和学生作适当调整,并在正式上课前将各选修课的任课教师情况和学生名单进行张贴公告。
2.3科学评价、积极引领。
由于体育选修课教学内容更加宽泛,教学目标更加灵活,我们更加注重对体育教学的全面评价。教师有否进行制定细致的兼顾项目年级连续性的教学计划,有否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有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常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选修课反馈如何等等都是我们对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我们不仅进行量化考核,还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意表现作为考核内容。我们还在学习评价中引入引领性评价,比如,篮球选修课的学生如果能代表学校参加上级比赛,或者在学习完篮球裁判法后,如果能够在校级比赛中担任裁判工作将会得到考核加分。诸如此类的手段,主要是希望能够将学生引导上终身体育的道路。
3 结论与建议
我校通过近三年来“必修+选修”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得到加强,以往被别人看作懒散的体育教师大踏步地走上了教师继续教育之路,专业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我校的学校体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繁荣,无论是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课余训练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3.1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终身体育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在一定时期固定一定的体育兴趣和项目是十分必要的。在选修课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运动技能的培养,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专项技能的培养中,兴趣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体育文化传统等。
在我校“必修+选修”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是一个开心快乐的参与者,也可以是一个热心负责的组织者,更可以是一个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在这里,学生被束缚的身心得到了释放,学生的一技之长得到了培养和提升。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2008年和2009年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可看出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同类学校和萧山区的平均水平,保持良好的上升态势。这与我校推行的“必修+选修”教学模式是直接相关的。
非体育专业教师甚至是外聘教师来担任体育选修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体育教师对自己运动训练能力的信心,坚定了体育教师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决心,加快了他们的学习脚步。在这样的心理准备下,体育教师会通过积极的努力的学习,去不断的缩小自身业务能力与学校对运动训练水平期望之间的差距,来博得自身价值和地位更大认可。而直接从“优势”教师那里学习自己最迫切需求的运动训练理念和方法,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校共有2人次被评选为杭州市级优秀教练员,有3人次被评选为基层先进工作者,有多人论文获奖和发表,全体体育教师的工作热忱和工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3.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和大课间活动载体得到丰富。
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单调枯燥的训练模式,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学生对学校课余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必修+选修”教学模式的存在理顺了课余训练的多方需求,为拓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提供了有效载体。体育大课
间活动是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的有效载体,是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必修+选修”教学模式为体育大课间等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培训。
选修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能够满足学生体育爱好的宽度和深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以及竞赛的需求。应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自发的参与到体育锻炼水平的提高上来。“必修+选修”教学模式还要注重学生体育骨干的培养,借以推动大课间活动开展,使课间活动安全有序、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和实践,“修+选修”教学模式促使我校的体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萧山区中小学生体育比赛中,我校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令人刮目。我校学生在市级、省级乃至全国的竞赛中均有收获,尤其在排球、田径、乒乓球等方面表现突出。
3.4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服务得到强化。
“必修+选修”教学模式已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必修+选修”教学模式无疑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成员情感和志趣的聚合,使他们的集体归属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学校的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表现相挂钩,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作为体育教学延展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似的体育教学得到有益补充,通过举行不同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比赛等,使学生在活泼、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学生成员的体育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以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为平台,强化学校的服务功能。发动和指导学生参与到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中来,使学生由单纯的教育接收者成为学校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又充分的发挥了学校教育的服务功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