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说课稿
次营中学 王垒军
一、 说教材
首先分析一下第七课亲情之爱在本教材乃至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课标和法治教育要求
(1)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我与他人和集体” ,其中“交往与沟通”规定: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上述规定,是本课教学内容安排的课程标准依据。
(2)青少年法治教育要求:青少年法治教育作出了明确规定: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有关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基本基本原则,认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民事侵权行为;加深对社会生活中常见违法行为的认知,强化法律责任意识,巩固守法观念。上述规定为本课“正确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子女有孝亲敬长的义务”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2.本课内容分析
(1)本课核心内容及其在全书中的逻辑定位
本课核心内容是家庭交往中的家庭道德和相关权利与义务。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体味爱、
1
传递爱、孝敬父母和长辈,这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学习有关家庭交往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由于学生的生活圈是拓展的,家庭只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因此,本课又是学生与朋友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的基础。再次,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本课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奠基石。
(2)本课内容内在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三框内容构成。引言由两段富有感染力的话构成,旨在激起学生共筑美德之家的兴趣和热情。第一框“家的意味”,帮助学生理解“家”的含义以及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第二框“爱在家人间”,引导学生体味什么是亲情,正确对待亲情,指导亲人之间也会有“爱的碰撞”,沟通是呵护、传递爱的有效方式。第三框“让家更美好”,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从而知道如何为构建和谐家庭出力。三框内容由浅入深,围绕“亲情之爱”,由感性到理性,从明理到导行,使学生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将自己的爱落实到和谐家庭的构建中。
(3).与之相应的当前社会生活背景和学生特点分析
家庭作为人们的“避风港”, 家庭和谐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往不知所措。所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安排此课。
2
3、本课核心教育价值
本课的核心教育价值是让学生感受家庭亲人之爱,学习家庭道德,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强化法律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孝亲敬长的法律义务。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友善”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本框的教学内容。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本课主要内容有一下几大构建:1、生命的居所;2、中国人的“家”。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并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认识并了解中国人的“家”,帮助学生明白尽孝在当下。 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主战场。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在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矛盾、亲子冲突等不和谐因素凸显了家庭道德和家庭法律常识教育的重要性。加上成长中的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和智力不成熟,容易忽略父母的爱心,对于我们寺头中学这样的学校,其实学生结构复杂:有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离异子女,独生子女,学生对家的概念还可能处于感性认识,感受不到家中的亲情,因而对父母不知孝敬,不懂得如何孝敬,出现“爱的碰撞”。尤其当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往
3
往不知所措。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现在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不知道把孝敬父母落实到实处。,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父母对他们好是应该的,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心灵的港湾。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正是因为太熟悉,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家人、家庭的热爱之情,继承与弘扬孝亲敬长的情感。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讨论学习,增强对家的理解能力;通过自主参与,提高孝亲敬长的行动能力。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通过探讨,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知道家的含义以及孝亲敬长是传统美德和法定义务。
(2)【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4
之所以是重难点主要是因为,理解孝在当下的原因本框是学习下面内容的基础,只有对家有很深的理解,才能更好地体味亲情,传递家人之爱,构建和谐家庭。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长辈的爱,觉得是应该的,孝亲敬长是长大后的事情,现在只有尽力学习就好。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通过图片、音视频等材料的展示,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对家有正确、全面的认识,知道孝亲敬长应该从现在开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起
四.说教法学法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感悟、体验的课堂氛围
3.情景创设策略:创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讨论、感受和反思中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目《家的意味》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视频、图片、照片等)
五.说教学环节
本次设计的模式是我校三环五步教学模式,导学,自学,互学,助学,检学五个环节进行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助合作学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具体的教学环节如下
5
1. 导学;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尔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本框学习内容。
2.自学、自学环节主要是老师呈现导学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导学问题,有疑惑的作出标记,小组长负责检查自学情况。小组交流。通过本环节,学生对教学内容基本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的疑惑也有了基本的思考,这样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下一下好的基础。
3、互学,助学。本环节主要是师生通过大量的案例,图片,结合学生实际,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通过学生探究,交流,小组合作,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家的含义,地位,作用,家风家训,及孝在当下的道理,明白今后孝要落实在行动,这也是所有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前准备的一些材料,进行助学,帮助学生更深的去了解中华民族家文化,家的内涵。
4、检学。本环节主要是检测学生本节学习的效果。主要是对基础的检测,当然通过检测师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备及时调整。
板书设计主要体理教学的主要环节和教学主要内容,整体体现美观,整洁,条理分明,一目了然特点。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