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辛弃疾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暮霭.(ǎi) 遥岑.
(céng) 鲈.鱼(lú) 鲈鱼堪脍.(kuài) B.揾.英雄泪(wēn) 玉簪.(zān) 巷陌.(mò) 封狼居胥.(xū) C.螺髻.
(jì)
断鸿.(hóng) 舞榭.
(xiè) 廉颇.老矣(pō) D.元嘉.草草(jiā) 孙仲谋.(móu) 佛狸祠.(sì)
金戈.
铁马(gē) 思路解析:A项,“岑”应读“cén”。B项,“揾”应读“wèn”。D项,“祠”应读“cí”。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理解。“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B ①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
C 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
D
①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思路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的意思。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B
1
6 辛弃疾词两首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
“ , , ”。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 , ”几句用移情之法,明写山势连绵、山形各异,实写作者对中原沦陷、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复的“愁”与“恨”。
(3)可惜流年, ,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 , ”两句思接千古,追忆英雄孙权,表达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答案:(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3)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4)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5~6题。
水 龙 吟 登建康赏心亭 [宋]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做简要分析。
思路解析:这三句是作者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作者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作者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
参考答案:这三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是移情入景。“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作者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
6.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思路解析:作者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①作者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许汜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这种情感。
2
6 辛弃疾词两首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
永 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意?
思路解析:此两句承“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来,可见与眼前所见之吴国遗迹有关,再联系孙权的雄才大略,就不难发现这几个词的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舞榭歌台”是吴国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思路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词的最大特点是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要结合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当时南宋的现实、作者的处境和心情分析。
参考答案:①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9~10题。
摸 鱼 儿 [宋]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当时作者被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荆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贬至长门宫。
9.词的上阕,以“春去”作为全词总线。作者因何产生“惜春”的心理?“怨春”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
①
3
6 辛弃疾词两首
思路解析:这首词的上阕借写百花在风雨中凋零表达对春的惋惜与留恋之情,春天无可奈何地离去,时光空逝,作者愁绪满怀。
参考答案:怕春去花落的心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去无语的无可奈何以及时光空逝抱负不得施展的愁绪。
10.词的下阕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思路解析:词的结尾是说不要用登高望远的方法来排遣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结尾的写景与开头的写景相照应,借景物的暗淡表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参考答案: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照应开头,点出“春去”这一主题;点出南宋朝廷日暮西山的趋势,表达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南宋朝廷前途的担忧。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1~12题。
蝶 恋 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宋]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1.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句中,以“自怨”暗示自己空有才华,却敌不过狐媚惑主。
B.“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句中,“宝瑟”“朱丝”,以器物的宝贵暗喻自己孤芳自赏、曲高和寡。
C.词作善用叠词摹声状物,如“泠冷”状瑟声的清脆透亮,“冉冉”形容年华的无声消逝,十分生动,音韵和谐。
D.这首词写于词人贬谪江西之时,政治上的不得志让词人内心十分苦闷,从而醉书石浪,抒发了自己不能奔赴前线的悲愤之情。
思路解析:A项,“自怨蛾眉巧”是指自己才华出众,遭人嫉妒,才华高,徒让自己心生怨恨。B项,“孤芳自赏、曲高和寡”不准确,主要是指自己才华出众,不被赏识。D项,这首词作于词人隐居江西时期,主要表达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 答案:C
12.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思路解析:题干明确提出了本词运用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通过以往所学可知,这种手法即“香草美人”的比兴、象征手法。联系《离骚》篇章可知,诗人以香草美人比喻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格。本词中写到的“香草美人”类的意象有“芳菲”“兰佩”“蛾眉”“芳草”,此
②
①
4
6 辛弃疾词两首
外,“知音”也可归为“香草美人”一类。这些意象表达了词人空有高洁的品格、突出的才干,却无人赏识的悲剧。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屈原使用过的“香草美人”来自比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满腹幽愤。上阕中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写,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长期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下阕中“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 三、表达交流
13.将宋词名句等像“拼盘”一样地拼贴在一起,或者稍加改动、整理之后,进行现代演绎就成为流行歌曲,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词曲创作方式。下面这首《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试对这首歌词做简要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弓如霹雳惊弦,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而去,怎见气吞万里如虎?一笑人间万事,春风不染白发,怎忘寒冬冰秋?醉里且贪欢笑,廉颇未老乐悠悠。何处望神州?不尽长江滚滚流。千古兴亡多少事,金戈铁马战不休。天下谁英雄,赢得功名在身后?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
思路解析:可侧重赏析歌词与辛词名句的联系与创新及歌词内容的意义。
答案:示例这首《辛弃疾》,歌词内容传达出了辛弃疾的硬朗气质和一个“悲剧英雄”慷慨悲壮的生命特质。结尾处“蓦然回首,数风流,非皇非帝非君非诸侯”,否定了强权人物对历史的主宰作用,表达了“历史是由平凡人创造的”的历史唯物观,这种价值观更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也肯定了辛弃疾。他在世之时,虽然没有在抗金前线“赢得功名”,建立盖世功勋,但在身后赢得了永世的英名,是真正的千古风流人物!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 。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思路解析:第①处根据“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来概括,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根据上文“唐诗”及下文的“元曲”,第②处应该谈及“宋词”。第③处根据“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主要谈及电子输入法对汉字的冲击。
参考答案:①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 ②宋词的婉转清雅 ③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