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顺 何科鹏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730207)
【摘 要】在精准扶贫背景下ꎬ金融扶贫是扶贫战略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ꎬ是适合当前扶贫现实的重要路径之一ꎬ可弥补财政扶贫手段的不足ꎬ对大部分贫困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金融扶贫研究的比较分析ꎬ对甘肃V县进行实证研究ꎬ介绍该县域金融扶贫现状ꎬ揭示存在的问题ꎬ并给予积极性的建议ꎮ【关键词】精准扶贫ꎻ金融扶贫ꎻ机制探索
帮扶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是我国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中亟需攻克的一项艰巨任务ꎬ为攻克这一难关ꎬ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我国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之一ꎬ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ꎮ如何更好地发挥好金融扶贫的作用已成为精准扶贫领域的一个现实课题ꎬ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ꎮ本文中ꎬ笔者将对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的作用进行探索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
金融扶贫是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ꎬ将资金用于带动效应和联系效应大的项目上ꎬ从而提高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ꎬ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脱贫致富道路ꎮ它强调的是增强“造血”功能ꎬ体现的是“授之以渔”的理念ꎮ
(一)国外相关研究
在国外ꎬ对金融扶贫的研究多聚焦于通过金融措施缓解贫困现象方面ꎮ
1.对金融缓贫模式的理论研究
金融缓贫理论主要来源于金融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ꎮ金融发展可以最终促进经济增长ꎬ而经济增长可以进一步地促进经济发展ꎬ从而起到缓解贫困的作用ꎮBaneijee和Moll(2010)提出过集约的概念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义上的资源错配理论ꎬ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金融精准扶贫”的经济学理论基础ꎮBruhn和Love(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ꎬ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金融可变性变大ꎬ那么他们的增长将会急速上升ꎬ这也解释了他们摆脱贫困的根源ꎮ
2.金融缓贫的机制研究(1)直接运作机制研究
直接运作机制是一种十分直接的金融机制ꎬ多数学者认为ꎬ金融服务和金融发展对摆脱贫困来说ꎬ作用是直接的ꎬ呈正相关性ꎮAghion和Bolton(1997)从实际出发ꎬ做了相关的论证ꎬ在经济发展初期ꎬ贫困人口是无法承受较高的信用贷款成本的ꎬ这就意味着贫困人口是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ꎬ这对金融信贷的调节效应起到了抑制作用ꎬ无法发挥很好的作用ꎮ从这点而言ꎬ金融服务可以缓解贫困问题ꎬ但缓解的效应并不明显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ꎮ而Jeanneney和Kpodar(2005)在研究金融与反贫困关系时提出ꎬ尽管对象在贫困期间会遇到信贷困难等问题ꎬ但单纯这一点并不具备代表性ꎬ金融依旧可以从其他的方面产生作用ꎬ例如银行的储蓄功能等ꎮ
(2)间接运作机制研究
在间接运作机制的研究中发现ꎬ金融对贫困起缓解作用还通过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的合理分配ꎮDollar和Kray(2002)认为ꎬ如果一国金融向合理方向发展ꎬ国家经济也会随之增长ꎬ这在
一定程度上便会带动贫困地区的收入增长ꎮ金融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效应的提高ꎬ经济效益的提高催生了贫困人口脱贫的效果ꎮJalilian和Kirkpatrick及Gilertn(2001、2005)研究指出ꎬ经济增长是作为中介工具存在的ꎬ我们所需要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如何使金融手段更好地缓解发展中国家出现的贫困问题ꎮ通过一些研究数据可看出ꎬ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有关措施以及以它们为主导的各项目均可起到缓解贫困的作用ꎮ
3.金融缓贫计划下典型案例分析研究
孟加拉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世界公认的贫困国之一而存在的:贫困人口较多、贫困范围较大、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ꎬ这些问题在不断扩大的同时ꎬ也阻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ꎮ为达到扶贫目的ꎬ该国创建了以微型金融这一概念为基础的“格莱珉银行模式”ꎮ在这之后ꎬ其国内的贫困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ꎮ国际上有学者就这一模式展开了深入的研究ꎬ其中AlexandraBernasek(2003)做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其一ꎬ“五人小组+贷款中屯”制度是该模式的基础ꎬ也是其后发展的核心制度ꎮ其二ꎬ“贷款者+存款者+持股者”三位一体的制度ꎮ其三ꎬ贷款无需抵押ꎮ
(二)国内相关研究
大多数国外的理论都呈现出金融反贫困思想理论ꎬ而这一理论在国内的表现则是金融扶贫ꎬ两者核心理论相似ꎬ发展也较为相似ꎬ但是后者因所处的环境问题ꎬ所以具备了更强的主动性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扶贫工作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85年ꎬ国家主要是通过体制的改革来达到扶贫的目的ꎻ1986年-1993年ꎬ大范围扶贫开始ꎬ工作中心逐渐转变为对较为贫困的地区进行重点扶贫ꎻ1994年-2000年ꎬ我国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ꎬ主要是对一些特殊地区进行扶贫ꎻ2001年至今ꎬ是扶贫工作的全新阶段ꎬ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ꎬ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成为核心特征ꎬ金融精准扶贫也成为精准扶贫系列“组合拳”的重要手段之一ꎮ
1.有关金融精准扶贫的理论性研究
目前在我国ꎬ金融扶贫政策已得到长足发展ꎬ逐渐进入金融精准扶贫的阶段ꎮ么晓颖、王剑(2016)在对金融精准扶贫进行较为精确而详细的界定后ꎬ认为金融精准扶贫从本质而言ꎬ就是以金融为媒介ꎬ作为帮扶的工具而使用ꎬ通过金融这一手段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提供“造血式”的帮扶ꎬ即使帮扶对象可以做到自力更生ꎬ促使其生产性收入的提高ꎬ从而达到稳固脱贫的目的ꎮ金融精准扶贫的核心理念是“精准”ꎬ在于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ꎬ根据实际量身打造ꎬ定制具体金融措施ꎬ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ꎮ
2.金融精准扶贫运作机制研究
我国对金融精准扶贫运作机制的研究是基于国际上对金融缓解贫困的运作机制的研究的ꎬ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凸显了政策的依据性ꎮ
(1)直接运作机制研究ꎮ在对直接运作机制的研究中ꎬ陈银娥、师文明(2010)通过将所搜集的大量数据引入实际的模型进行研究ꎬ发现在贫困地区开展金融精准扶贫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地区难以发展的问题ꎬ从正面确定了金融机构在扶贫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ꎮ而汪海东、管严友、何珊(2013)等人的研究表明ꎬ金融
—29—
扶贫的主要措施在于金融机构通过政府的引导ꎬ发挥自身的优势ꎬ尽量减少金融方面的排斥ꎮ
(2)间接运作机制研究ꎮ在对间接运作机制如何运作的研究中ꎬ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金融发展带来的经济增长以及收入分配的效益是可以极大的缓解贫困问题的ꎮ
(三)国内外研究比较
国外对金融反贫困理论的研究是极早的ꎬ其理论方面的发展也较为全面和成熟ꎬ但其研究的角度大多数是以金融为基础来研究如何缓解贫困ꎬ从而研究金融缓解贫困方面的不同的运作机制ꎮ从孟加拉国金融反贫困的实证可看出ꎬ这一理论明显是具有实际意义的ꎮ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从金融的运作方式开始的ꎬ主要是探讨通过何种方式来达到缓解贫困的目的ꎮ虽还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体系ꎬ但部分地区如宁夏、丽水等地区的金融精准扶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ꎬ也处于推广状态ꎬ所以就理论方法而言ꎬ我国有了一定的实际依据ꎬ具备一定的探讨条件ꎮ
二、基于V县的实证研究
V县地处秦巴山地ꎬ总人口20.6万人ꎬ面积4994平方公里ꎬ但90%以上为高山山地ꎬ自然环境恶劣ꎬ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ꎮ实施精准扶贫以来ꎬ投入了大量各类社会资源ꎬ仅2018年该县就整合涉农资金2.75亿元ꎬ盘活财政存量资金2700余万元ꎬ发放产业扶持金近1.2亿元ꎬ续贷了逾6.2亿元精准扶贫专项贷款ꎬ靶向贫困村户脱贫攻坚ꎮ在各项政策综合作用下ꎬ该县基础条件得到了持续改善ꎮ全县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99.3%ꎬ实施的38处安全人饮工程解决了6287户农户饮水安全问题ꎬ改造危房4172户ꎬ易地扶贫搬迁857户ꎬ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ꎬ新改扩建乡镇幼儿园28所、村卫生室38个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ꎬ贫困村动力电和有线宽带实现了全覆盖ꎮ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7.7万人减少到0.91万人ꎬ贫困发生率由36.58%下降到4.38%ꎬ精准扶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ꎮ然而在该县ꎬ贫困人口散布全县各乡村ꎬ情况复杂ꎬ且没有较好的产业基础ꎬ实现全面脱贫的任务依然很艰巨ꎮ
(一)资金问题的解决1.风险缓释基金的建立
风险缓释基金是一种赔偿基金ꎬ主要是为试点银行出现本息损失而进行弥补的一种基金ꎬ其依托的是精准扶贫贷款ꎮ通过这一基金的建立ꎬ政府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到了自身ꎬ但在基金用完后ꎬ风险又回归到金融机构ꎬ政府以风险缓释金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补偿ꎬ这一情况会持续到风险缓释基金扣完ꎮ
2.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实施试点
小额贷款需要有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ꎬ该县开展了“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ꎬ由保险机构进行保险业务的承担ꎬ同时这些公司作为承保机构ꎬ需要承担一定风险ꎬ政府协同各个机构ꎬ按比例来分担贷款本金损失ꎮ
(二)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1.市场机制不充分
金融扶贫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ꎬ并未实现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达到促进贫困户融资脱贫的目的ꎮ只有真正将金融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提高有效金融供给ꎬ充分发挥市场作用ꎬ提高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风险责任意识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供给方的积极性和需求方的造血能力ꎬ达到预期目的ꎮ
2.金融扶贫体系不完善ꎬ无法充分地进行保障
金融扶贫形式单一ꎬ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的扶贫专项贷款业务ꎮ但与此同时ꎬ扶贫专项贷款并未被完全用于产业发展ꎬ有的甚至被直接用于消费ꎬ没有起到应有的发展产业的目的ꎮ在一个不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下ꎬ扶贫工作开展是困难的ꎬ贫困人群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ꎮ
3.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滞后
在种、养殖业产业化、特色化的背景下ꎬ当地农业保险险种却少之又少ꎬ对金融扶贫贷款带来了较大的风险ꎬ也未能给当地脆弱的种养殖业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ꎮ因此ꎬ以提高农户抵抗自然灾害、疾病以及市场风险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种养殖户可能出现的损失及信贷风险为目的的农业保险产品迫在眉睫ꎮ
(三)金融扶贫问题产生的原因
1.扶贫法制不完备ꎬ无法顾及各方利益
由于缺乏有效法律约束ꎬ一些贫困户往往出现逃避债务的情况ꎬ这就使得金融机构的利益受损ꎮ而金融机构出于对降低经营风险的考虑ꎬ则会提高贷款申请门槛ꎬ降低贷款发放额度ꎮ同时ꎬ因为较差的农村信用环境ꎬ贫困户法律和信用意识淡薄ꎬ将扶贫贷款直接用于消费的情况ꎬ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信心不足ꎬ开展农村业务动力不足ꎮ
2.传统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扶贫贷款保守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ꎬ金融机构的选择是理性的ꎬ避免了在农村开展贷款业务的风险ꎬ但结果却是金融产品品种单一ꎬ无法满足在贫困地区进行扶贫的多元化需求ꎮ
(四)对策建议
1.构建完善的金融扶贫体系
发挥商业性金融、微型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各自的比较优势ꎬ有效协调开展扶贫ꎮ政府有效引导ꎬ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与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ꎬ提高金融扶贫的效率ꎮ
2.政府加强政策完善ꎬ发挥引导和激励作用
构建更为完善的金融环境监管及法律体系ꎬ各金融机构应各司其职、协调发展ꎬ充分发挥好各自在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作用ꎬ贫困户要提高信用意识ꎬ转变金融观念ꎮ
3.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
产业扶贫离不开资金支持ꎬ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门槛ꎬ破解“担保难”难题ꎮ对不良贷款风险ꎬ政府按贷款发放额提供风险补偿金ꎬ省级农担公司设立担保代偿金ꎬ剩余由农信社或其他金融机构承担ꎮ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高校与职业院校课题“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意义及实施途径———基于甘肃文县的调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GZV00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中柱.乡村振兴背景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8(03)
[2]张庆功ꎬ李鑫.精准脱贫工作中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的运用———以济
南市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ꎬ2018(04)
[3]胡雁飞.以“五大振兴”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J].南方农机ꎬ2018
(22)
[4]张勇军.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ꎬ
2018(04)
—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