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2023-07-12 来源:星星旅游


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研究及建议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主要金融扶贫模式,包括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和我国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研究了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思想、金融产品创新、配套服务、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做好金融精准扶?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金融供给;农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1)-0073-03

一、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及借鉴

(一)国外金融扶贫模式

1、日本农协金融扶贫模式。日本农协是一种合作性金融组织是促进“三农”发展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承担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的职能。日本合作性金融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基层的是农业的金融组织、中层的是农业信用联合会(简称“信农联”)、最高位的是农林中央金库和全国信联协会。在日本农协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中,政府补助是推动农协体系高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补贴和农业信用基金对农协进行支持,有效解决了农村地区资金短缺问题,并有效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不断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2、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扶贫模式。

印尼人民银行(BRI)是印尼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之一,向印尼数百万农村居民提供了大量且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在商业运作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印尼小额贷款银行模式主要特点:一是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印尼BRI可持续运营的基础。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财政资金和中央银行贷款、储蓄资金及银行间信贷等资金。二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管理架构。从上到下包括小额信贷部、地区分行、地区支行、农村网点,印尼BRI共有4046个农村银行。三是建立了可持续运营能力较强的小额信贷模式。BRI小额信贷遵循利率市场化原则,但和非正规金融利率相比,小额信贷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实际上在降低贫困农民贷款获得门槛基础上,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同时也实现了BRI的盈亏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二)国内主要金融扶贫模式

国内金融扶贫方式较多,包括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等。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由政府部门或者金融管理部门主导,通过综合运用财政工具、货币政策工具等手段,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扶贫领域,包括风险补偿、扶贫贷款贴息、民生金融扶贫、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扶贫等。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主要是金融机构结合贫困户资金需求特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贫困户金融需求,达到金融机构和贫困户双赢效果,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链式扶贫贷款等。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发展贫困地区产业经济,以产业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金融机构通过对产业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链条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实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是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其“线上”和“线下”联动优势,推动贫困户生产和扶贫产业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化企业、贫困户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农业企业、农户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融资平台、互联网众筹融资平台等,结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对精准扶贫融资需求进行线

上撮合。如郁南县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互联网+金融+农业+旅游”合作平台,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众筹”等融资产品。

总体上看,不同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各有优劣。政府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较好解决了精准扶贫的外部性问题,通过财政手段和货币政策手段引导市场资源流向扶贫领域,总体调用的金融资源较多,扶贫效果较好;金融机构主导的金融扶贫模式和产业金融扶贫模式是以市场运作为基础,可持续性较好,但由于金融扶贫的公益性特征,项目收益率较低,部分金融机构积极性不强;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一般,调用的金融资源一般,互联网融资模式往往成本较高,影响扶贫效果。

二、当前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制约因素

(一)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堪忧,抑制了扶贫金融供给

一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员信用数据不足或缺失增加扶贫贷款违约风险,贫困地区部分贫困户信用意识不足,或是没有历史信贷等数据记录,农村尤其贫困地区信用机制不完善,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违约风险较高,银行机构多以“惜贷”来防范违约风险。据调查,大部分不良贷款借款户将诚信观念抛于脑后,成为典型的“老赖”,这种赖债思想会潜移默化影响其家庭成员甚至身边的人群。二是部分贫困户有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扶贫资金理解为救济金,对贷前调查反感,逾期还款导致不能享受贴息政策,甚至认为“金融扶贫就是国家救济,借钱可以不还”。三是对金融扶贫工作的认知不足,在建档立卡和评级授信中不积极配合,贫困人员信用问题精准识别较难。

(二)特色产业发展不明显,金融产业扶贫切入难

一是大部分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不够,当地有特色、有市场前景、产品需求稳的产业不多,特色产业发展上不去,无法切实有效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不利于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无法实现金融支持产业精准扶贫的预期效果。二是贫困地区现有的规模企业,扶贫产业规模小,承贷能力有限,扩大再生产意愿不足,信贷需求不旺,信用环境欠佳,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不够。三是一些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有效抵押物缺乏、发展生产动力不足,自然灾害、市场等风险大,盈利能力不佳,吸纳金融资源的能力也不足。

(三)金融扶贫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不健全

一是当前辖内开办的主要普惠金融产品中,除妇女创业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等少数产品有财政基金作为担保或者贴息以外,其他大多数均需要借款人自行提供满足信贷条件的担保条件。由于民生贷款的申请人本身能够提供的抵押担保较少,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关于抵押物的基本要求。二是扶贫资金多头管理,分散于水利、交通、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而且资金投入多以分指标、定规模的方式,到村到户到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财政扶贫资源与金融信贷资源未能有效整合。三是产业扶贫类贷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地方政府普遍未建立起专门的由财政主导的扶贫担保公司或者扶贫专项基金,即使已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规模也较小,后续投入跟不上。 三、?M一步改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进一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

金融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扬“雪中送炭”精神,对精准扶贫工作加大投入,给予更大支持。同时金融机构也要根据政府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共同推进精准扶贫任务按时按质完成。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协作金融系统工作,在扶贫信息共享、金融扶贫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协助。此外,也要对贫困户加强政策引导,树立正确思想观

念,摒弃依赖政府“输血”的心理。

(二)金融产品创新上切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面构建精准扶贫金融产品体系

1、推进各类扶贫救助、创业助业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优势金融扶贫产品,继续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产品,扩大覆盖面。同时也要结合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创新助学贷款、扶贫消费贷款、红色创业贷款等新的产品。

2、创新特色扶贫产业金融产品,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一是以地方培育发展六大主导产业为契机,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上给予政策倾斜,为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奠定基础。二是在贫困地区通过组建生产园区,直接建立种植生产基地,通过统一生产管理和物流销售,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扶持发展一批相对规模大、带动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特色优质企业,增强其吸引带动作用。三是针对扶贫对象和特色产业,实行差异化帮扶模式,在项目选择、制定政策、安排资金时,都要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确实能够带动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方案,调动贫困户参与产业金融扶贫模式的积极性。

3、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促进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推动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三)配套服务上要整合资源,健全金融精准扶贫供给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扶贫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合作,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力量和资源。二是加强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为金融扶贫创造良好环境。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扶持、引导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探索支持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市场发行专项用于农户、涉农企业、扶贫开发等领域的债务融资工具。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推动设立金融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贷款增量奖励、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扶持力度。同时探索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担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涉农保险能力。三是探索建立面向精准扶贫领域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将解决贫困户和扶贫产业贷款抵质押物不足难题,大大提升融资能力,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途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金融生态环境上要重点加强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良好金融精准扶贫生态环境

一是依托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扩大非银信用信息采集,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和运用,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二是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以及“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三是培育贫困户珍惜个人信用的意识。通过警示教育,提醒贫困户树立“珍惜信用”的意识,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当诚信客户。

参考文献

[1]陈芳.贫困地区农户融资需求与融资能力――基于有序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 2016,(7):57-66。

[2]胡明琦.贵州省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创新分析[J].时代金融旬刊,2014,(7):224-224。

[3]田莹莹,王宁.河北省金融扶贫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9):60-62。

[4]鄢红兵.创新“金融+”实施精准扶贫――当前我国金融扶贫的难点及对策[J].武汉金融, 2015,(9):56-59。

[5]杨伟坤,赵惠娟,刘彬. 国内外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实践及启示――基于河北省易县扶贫社小额信贷扶贫创新案例分

析[J].世界农业,2013,(1):112-11。

[6]杨云龙,王浩,何文虎.我国金融精准扶贫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四元结构\"理论假说[J].南方金融,2016,(11):73-79。

[7]郑屹.国内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比较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26-30。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on Accurate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Wu Xiufeng

(Xiny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Xinyi Guangdong 525300)

Abstract: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inancial role is the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precis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main focuses and ideas of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analyzes the main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the mode of financial assistan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y Japan'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NAFTA),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Indonesia's microfinance lenders and China's government-led mode of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led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industrial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and Internet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based on this,the main practices of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summarized,studied the main problems in China's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from the ideology, financial product innovation, ancillary services, financi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ut forward the financial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Keyword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Financial supply;Rural Finance;Rural credit syste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