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 第1期 2008年1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V01.25 No.1 Jan 2008 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王烨,何亚军,李亚宁,张洪伟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730070) 【摘要】学分制的推行给传统高等教育教学体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 了许多问题。结合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策略,对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学分 制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002(2008)01-0065-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高等院校在积极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最大年限内修完该专业的所有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 学分,所以,在上课时间的选择上,学生的自主性受到了限 管理模式,力图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并出台相应举措来培养新 制。 形势所需求的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学分制正是一种通 (2)受师资数量水平以及人事制度改革限制,学生选择老 过调动学生主体性、开发学生潜能和发展学生个性来培养创 师的自由度不够充分。学生选择老师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该 新人才的教学管理制度,在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 教师的职称、课堂要求、考试严格程度等信息来决定的,而这 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那么,在这一大环境下,如何针对学分 些信息大部分是来自高一年级的学生的经验。这样,就会出现 制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教学管理工作,是一件关系学 分制实施成效和学生前途发展的大事。 一一些老师的选课人数过高或一些老师的选课人数过低而无法 开课的局面,最后,还是学校按照学年制的课时分配模式来安 排开课。 、学分制的涵义及特点 学分制是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以学分作为计量学 (3)受原有人才培养计划、模式及教学大纲、教学计划限 生学习分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课程内容深浅难 制,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的范围受到影响。学生的专业选 易的量化表示,也是学生修读课程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择绝大多数几乎还是没有自主性的。所以,在课程的选择上也 反映。学生修满学校规定的达到毕业水平与取得学位所需的 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分总数即可毕业并取得学位。学分制是“因材施教”的良好 性的培养。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课程考查 (4)受原有管理体系限制,学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后也不能 (5)导师本身知识面的局限和精力等因素,使得“导师制” (6)原有学生管理体系与学分制存在冲突,严重侵害了学 方式,因为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更注重对个 立即拿到毕业汪和学位证。 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这一教学管理制度也是实现 的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有效形式。 二、现行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生的合法权益。比如,现行学分制下,学生在一定时间段不及 我国高校目前试行的学分制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 格课程累计达到一定学分,则会被处分,这一点与完全学分制 制,而是由学年制向学分制过渡的“学年学分制”,这是由我国 的精神实质是背道而驰的。 的国情和教学传统造成的。首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高等教育水平低,教学条件尤其是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与完 三、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对策 经过对学分制在本校实施情况的长期观察和思考,针对 全学分制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次,长期恪守的学年制教 以上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学生工作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分 学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及管理体系在短期内 制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的调研 很难实现向学分制的彻底转变;再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思想 和尝试。和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实现学年制向学分制的根本转变,对 面实施,并引发一些问题。 (1)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即使对于现行的学年学分制,在 题的解决,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 学分制下的教学研讨活动不够重视。因此,制约着学分制的全 我国仍然处于尝试阶段,该制度在试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 (1)受教育资源限制,学生不可能无限期地去修学分。 新旧意识的冲突,新旧制度的格格不入。所以,要实现学年学 【收稿日期】2007一l1一l6 【作者简介1王烨(1972一),男,甘肃宁县人,兰州交通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生。 ・6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分制向完全学分制的转变,首先必须让广大师生对完全学分 “导师督查团”,首先对拟聘任的导师的专业特长和科研能力 有针对性地和相关专业挂钩。必要 制的内涵及运营机制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正确的舆论宣传 做一个全面的调研,然后,引导他们,共同努力,克服这一转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时,在拟聘任的导师中进行竞争上岗。 其次,我们知道“育人”是高等教育的实质。德育教育又是“育 (6)加快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步伐。“学年学分制”中本身就 人”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高等院校的功能不能仅局限于为 有学年制的残留成分,必然会对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 社会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一点上,更重要的是高校的产 所以,学校应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充分做好实行学分制的前 品——学生的质量如何,对所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如何?心 期准备工作,缩短学年制向学分制的过渡期。具体工作中,比 理、生理是否健康,这就是德育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及管 如对于那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在配备导师时应考虑尽可 理工作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思 能大的师生比,并且,这些学生的导师应该由有丰富教学经 想境界,多方位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法制意 验、学生管理实践以及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承担,这样,无 识、集体意识、爱国热情的培养。 论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态度的转变,还是学术氛围的熏陶 (2)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协调。针对学生在上 等方面,都会大大缩短这些学生与优秀学生之间的差距,从而 课时间选择上的局限性,学校应该组织一批有教学实践经验、 避免原有学生管理体系与学分制之间的冲突。另外,人事制度 有教改创新思维、有专业特长的专家、教授,根据各专业的培 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加快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养目标,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大纲,既要保证各专业所 方面,要废除原有职称评定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在年度 开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基础,在保证 考核中,对教学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量化标准应有所 那些基础稍差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 不同。因为,许多年轻教师根本就没有独立从事科研攻关的能 有些也没有机会。但现行的考核制度中对 任务的同时又要给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去涉猎 力,由于各种原因,相关专业甚至交叉学科的知识。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分 每个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量均有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将会影响 配方面,应该积极发挥导师制的作用。导师在对专业培养目 到职称评定、职位变动和个人收入等方面。这样,不利于教学 标、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及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等有足够的 质量的提高。认识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地为学生选课提供有效指导。 四、学分制下教学管理工作前景展望 学分制是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学水 (3)教师业绩考核和学生评教并重。在学校对学生公布 的教师信息中,通常包括了该教师的学历、职称、所授课程, 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一项综合性和富有挑战性 却忽视了该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所以,在选课时往 的系统工程,教学管理是其核心。国外一百多年的实践效果表 往犯了盲目追求学历和职称的错误,到上课时才发现该老师 明,该制度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讲 在教学中渗透的科研内容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这样,势必 课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学分制的 就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学分制下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质 推行将给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以至社会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 量评价体系。对教师业绩的考核和教学水平的评价应该分 的影响,为提升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各类高 开。有些教师在自己从事的科研领域可能有卓著的成绩,但 素质、复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相信,随着对学 在所授课程方面又比较欠缺。那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就 分制在认识上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必将使 比较费劲。而教学水平又包括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的 得这一教学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模式逐渐趋于完善。 内容,教学质量由教学督导团通过随机听课做出评价;教学 效果则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但学校还必须重视学生对 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如果说学校对教师业绩的考核是出自 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的话,那么,学生对教师教学过 【1】邓成超,舒俊辉等.高校推行学分制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重 程的评价则是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 动力。 庆工学院学报,2004(4). 【参考文献】 [2]陈梦稀,钟毅平.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3(8). 科学版,1996,14(1). 化,2006(11). (4)学校应灵活处理学生个体差异在毕业时限方面的问 要求或申请,给其提供进一步培养的目标计划和方案,或者允 了学生生活负担过重的问题。 题。对于基础好、完成学分早的学生,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本人 【3】周经伟.关于高校学分制的三个问题.【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 许其提前毕业,这样,既缓解了学校资源紧张的现状,又解决 [4]何金莲.论学分制实施的基本条件与工作主线【J】.商场现代 (5)加大对导师的考核力度。许多学校在聘任导师时主要 『5]E烨,赵保卫,李亚宁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 看其职称,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导师的专 业特长和所指导专业的脱节现象,有时甚至出现导师没有能 力引导学生学习、选课的情况。所以,建议学校应该组织一个 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2). (责任编辑:雷雯) ・6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