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
第1页/共4页
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填一填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测量文具盒时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可以用字母( )表示;测量黑板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可以用字母( )表示。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上图是用( )工具测量物体长度,测量时物体应该对准( )刻度线,由图可知蜡笔长( )厘米。
3. 1米=( )厘米 30厘米 - 6厘米=( )厘米
第2页/共4页
45厘米+21厘米=( )厘米 60厘米 +( )厘米=1米 50厘米 -( )厘米=23厘米 ( )厘米 + 18厘米=65厘米 ( )厘米 - 39厘米=13厘米 27厘米 +( )厘米=70厘米 1米 - 50厘米=( )厘米 35厘米 + ( )厘米=1米 4. 小亮的身高是1( )32( );
小兰的身高87厘米,再长( )厘米,就到1米。 5.测量长度的工具有:( )、( )、( )。 二、认一认
1.下面哪些图形是线段?在下面打“√” 。 2.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橡皮有高2厘米。 ( ) 小明房间的床1.7厘米长。 ( ) 爸爸身高约180米。 ( ) 操场的旗杆长130厘米。 ( ) 1米的铁丝比100厘米的绳子长。 ( ) 3.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 )条 第3页/共4页 ( )条
五、画一画
( )条 ( )条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9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3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六、解决问题 1.趣味运动会。
(1)蜗牛离终点还有多少厘米? (2)虫子比蚂蚁少爬多少米?
(3)小虫子要爬到终点还要爬多少厘米?
2.一只蚯蚓,钻出地面部分的身体长9厘米,还剩下一部分藏在泥土里长为4厘米,问:这只蚯蚓身体有多长?
第4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