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较轻,群体较特别,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对当前某大学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得出21世纪初的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二是通过对某大学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消费观念和理财能力,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行为和结构,引导在校大学生最终走向健康消费。
一、调查过程及方式简介
此次调查的总体为某大学全体学生,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网上投放问卷,在某大学学生群内传播。调查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总共填写问卷320份,因为是网上投放问卷,并未得到无效问卷。320份皆为有效问卷。其中大一学生有65份,大二学生有90份,大三学生有85份,大四学生有80份,男生与女生比例为4:1。调查内容主要两点:1、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2、大学生消费的构成。 二、对某大学大学生消费现状的描述和分析。
1、大学生月生活支出 根据调查内容得到图1,可以看出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1500元以下,而且1000元以下人数也较多,我校招生生源大多为本省地市,而河南省农业大省的现状也 造成了平均收入的低水平。而在郑州生活费低于1000元,则大多只能满足基本温饱和少量衣物需求,属于家庭较为贫困的。所以看出贫富差距依然较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社会现状。而过大的贫富差距,也会对消费对象的支出比重产生较大影响。
2、大学生的消费构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产品日愈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社会上出现了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低靡生活方式也随之而入。 所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学生对服装消费的档次越来越高, 男生买衣服的宗旨是不买则已, 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 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 在学习方面,29.34% 学生买书的花销不 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此外,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少数存在。 而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占据较大比例。而因为大部分学生生活费不太高, 但多样化的零食对其有巨大的吸引作用,所以在食物方面的固定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
要买就买质量好的、价格高的;女生买衣服则总是买个不停, 只要自己喜欢的都会买回来,不喜欢了,马上就不穿了。 在学习方面,29.34% 学生买书的花销不 在少数,尤其在考证考研上。此外,课外补习班的学费并非小数,英语班,考研班,过级班等。大学生买书看书以提示自我的现象少数存在。 而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成为网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占据较大比例。而因为大部分学生生活费不太高, 但多样化的零食对其有巨大的吸引作用,所以在食物方面的固定支出在总支出中占有较大比
重。 3、消费心态 图 3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女生较男生消费更为理性, 女生有一半多的人提倡有计划消费,而男生则较多的人愿意能省则省,而其中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 “家庭穷养儿,富养女”的观念导致父母给予男生更少的生活费; 另外就是男生花钱较快,导致男生的心理偏向能省则省,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 还有百分之十左右的人抱着毫不在乎,想花就花的心态消费,这一部分人家庭较富裕,生活费较充足。 二、导致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 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三、对策及建议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 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2、国家应加强对贫困家庭的帮扶力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要将发展福利覆盖向困难群体。在财政上提高对扶贫项目的投入力度。学校应提高对贫困学生的减免力度,在物质方面对其增大优待,拓宽补助方面。但是也要完善助、奖学工作制度,严把助学贷款关和助、奖学金发放关,尽可能保证切合学生实际,并对获得者进行必要的追踪和监督。
3、家长要有正确的子女观,克服溺爱和放纵,既要关注子女的身体,更要关注其良好人格和完美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要对子女进行必要的消费教育.使其掌握必备的消费知识。帮助子女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教育子女养成勤俭节约的作风和科学合理的消费习惯。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时刻关注子女的消费心理和在校的消费情况,及时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加强与学校的联系,配合学校做好相关教育工作。
4、加强与学生家庭、学生和社会有关组织的联系,建立由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有关人员组成的业余消费教育机构,采取座谈会、网络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工作。
5、加大勤工助学工作力度,加强与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大力拓展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确保贫困生通过自食其力克服或减轻经济负担,防止出现过度节俭性消费。
6、社会教育部门和有关人员应通过给大学生作消费知识讲座、举办消费知识专栏等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社会有关部门如物价局、消协等应加强对消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加强公民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道德心理、消费道德教育。形成健康的消费社会风气。
7、 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 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