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艺术歌曲《永恒的爱》的钢琴伴奏写作特点

2024-03-16 来源:星星旅游
201 1年第五期《音乐创作》 艺木歌曲《永恒的爱》的钢琴伴奏写作特点 陈林汤卢 摘要: 永恒的爱 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一首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揭示爱情的内心隐秘、抒发内心强烈感受 的爱情歌曲。本文对该曲钢琴伴奏的织体以及伴奏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弹好这首钢琴伴奏所注意的各个方面, 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写作特点;织体 前不久,德国威斯巴登音乐学院声乐教育家玛利亚・图 契克教授来我校讲学,我聆听了许多德国艺术歌曲,其中, 勃拉姆斯的《永恒的爱》最为钟爱,歌曲的旋律、和声以及 伴奏写作手法深深吸引我,音乐会上,我担任了歌曲《永恒 的爱》的钢琴伴奏。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nnies Brahams,l833—1897) 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后一位作曲家,他出生于汉堡的音乐家 庭。很早就学习钢琴,人生中得到了舒曼的赏识,他既是作 曲家又是演奏家。他一生创作了380多首歌曲,是19世纪 德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歌曲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64年以前),以民歌型分节歌(分节歌指: 多段歌词配以同一旋律的歌曲叫“分节歌”,其中各段歌词 在字数、韵律等方面均大体相同)为主,他的歌曲创作深受 民歌的影响,创作了《摇篮曲》《徒劳小夜曲》《故乡》《我 总是睡得明朗、朦朦胧胧》等。 中期(1864年以后),创作体裁大多以抒情歌为主, 他以旺盛的精力写出了许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欣赏价值与 咏唱价值的抒情艺术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大多关注家庭生 活和亲情,突出诗的质朴情绪,注重主观感受的自然和个人 情感体验的倾吐。形式由分节歌转通谱体和变奏形式的歌 曲。《永恒的爱》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成为古典艺术歌 曲的必唱曲目。 晚期(1884年以后),这时的勃拉姆斯偏爱写思索死 亡的歌曲。晚年勃拉姆斯的艺术作品偏重个人的抒情写意, 比较含蓄内向,更多的带有极为退隐的灰色情调,即便在某 些较富感情的篇章中,他也写得理智而客观,如《寂寞在荒 野》《死,寒冷的夜》《在教堂的墓》等以及歌词取自圣经 的声乐套曲《四首严肃歌曲》。 歌曲《永恒的爱》取材于霍尔曼・冯・法勒斯雷本写的 一首叙事诗,形象地表达了作曲家的心声和渴盼,是一首刻 画人物心理活动、揭示爱情的内心隐秘、抒发内心强烈感受 的一首爱情歌曲。 142 歌曲一共两部分。第一部分3/4拍,中速(Moderato) 升c小调,四小节的前奏把我们带进了夜色中:在森林的田 野中多昏暗啊!已是黄昏,世界都沉浸在寂静中,没有光亮, 没有炊烟,百灵、云雀也停止了歌唱…… 谱例1(前奏) Moderate 前奏要弹得低沉、轻柔而连贯,左手的控制尤其重要, 用贴键的方法将声音送到底,注意指间力量的传递,要营造 夜晚的气氛;右手要注意休止符,这四个小节的节奏相同, 要弹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右手声音更弱,用pp的力度触键, 手腕在音乐的进行中要注意调整,双手协调的配合,将我们 带入主旋律。 从第5小节开始,歌声缓缓进入,伴奏音型发生变化, 这时右手弹奏和弦、左手分解和弦,右手的和弦中有旋律的 影子,因此,在弹奏和弦时,高音声部要略突出,由于和弦 跨度较大,弹奏要注意连贯,这种意境一直到40小节。 谱例2 第4l至44小节是一个问奏,它和前奏的结构相同,不过 力度由弱变为中强,最后一个小节也由渐弱变为渐强。紧接 着歌曲旋律发生变化,情绪也逐渐高涨。 谱例3(三连音) 一 ^ 一一 —-:、/:_— 、,, —-:、/ — 、 L—L-l_ LJ_J L u一 L L J 上 。 上 这里,伴奏织体又变化了,左手奏出的附点节奏和八度 的低音进行,加上右手密集的三连音使音乐失去了原来的平 静,歌唱的主旋律也随之激动不安地反复向上推进,尤其唱 到:“在暴风骤雨中,我们分离,像我们从前一见钟情”把歌 曲推向第一次高潮,表达了青年对姑娘的依依不舍和在暴风 雨中“分离”的痛苦心情。左手的八度正好和歌声形成两个 声部,把女声独唱变成了女生与钢琴的二重唱,音乐也由中 强转向更强。对于伴奏者,这一段很难,右手连绵不断的三 连音加上左手的附点节奏和八分音符,使音乐出现焦急、紧 张、不安的情绪,弹奏时双手一定要配合协调,把握住左手 的旋律。这是一处难点,追究其原因,在于勃拉姆斯是一位 钢琴家,这个伴奏是为他写的。因此,从他的歌曲伴奏中可 以感受到钢琴化的特点。 谱例4 。 0£ £ 芒\芒^£ £ ■ £ £-、\ r#ardpoco 4 =二 二_.二夕。 ::: ::: ...。1f-    |iI一 I歌曲随着钢琴的缓和,这对恋人感情的暴风雨也逐渐平 息下来,引入下一段。 第二部分6/8拍,降D/J,调。绚烂的色彩配合着缓慢而富 于内在旋律动感的节拍,生动地再现出姑娘的爱情。 谱例5(第二部分) 陈林汤卢《艺术歌曲<永恒的爱>的钢琴伴奏写作特点》 伴奏出现规整的低音区节奏,7个小节相同的音型,犹 如少女内心富于温柔的律动,配合着6/8拍的节奏,仿佛唱 出了姑娘对爱情的表白:“我们永远相爱、永不分离……” 这几小节要弹得柔和,右手双音要整齐、连贯,为声乐旋律 做了很好的铺垫。随着和弦色彩的变化,情绪也变得越来越 激烈,音乐渐快了,伴奏音型也密集了,右手的音区逐步提 高,左手由单音转为双音,由双音变为八度。当唱到:“我 们的爱情它永远长存”时,姑娘的情感表现得愈加激动,声 乐线条推向全曲的最高潮,伴奏感觉由6/8拍变成了3/4拍, 这里是演唱者与伴奏者配合的难点,配合时形成不协调的气 氛,音乐表现了这对恋人的爱情爆发出了火花,好像他们在 宣告:这就是——永恒的爱情。 谱例6  lI 7r —二_/I I.亡l 荸: I广_1 .  』一I  I^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永恒的爱》的钢琴伴奏看似简单, 弹起来却不太容易,质朴的结构、如歌的旋律、巧妙的转调、 复杂的节奏以及富有变化的音型,需要精妙的分句和通透的 声音来表达。 勃拉姆斯的歌曲伴奏写作具有钢琴化的特点。 对于伴奏者来说,演奏技术要全面,要有较强的声音控 制能力以及伴奏中清晰的思维能力。还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内 容,分析歌曲的结构,清楚调性的变化,了解声乐演唱的知 识、技巧等。伴奏者肩负着歌曲内容的展示、音乐情绪的渲 染、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与歌唱者的交流等重担,应当力图 与演唱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达到艺术审美的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周 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李斐岚, 钢琴伴奏艺术纵横 (M)人民音乐出版社,1 996 3.刘丽娟,《钢琴伴奏艺术 (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陈林: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 汤卢: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 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