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情况和今后的意见

2023-11-21 来源:星星旅游


一、 我市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 (一)基本情况。从垃圾的总体结构来看,我市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建筑的余泥渣土和家庭装修的零星余泥主要被回填利用,广州目前工地日产余泥渣土41000立方米,日产家庭装修垃圾300吨;绿化和水上垃圾由园林部门进行堆肥作植物基质,每天处理约100吨;宾馆、酒楼产生的餐厨垃圾每天约1000吨,基本上由酒楼自行回收变卖处置,主要用作养猪饲料,部分经地下作坊非法加工成潲水油重新供应给餐饮企业。其它可回收再利用的生活垃圾经过垃圾拣拾者、环卫工人、家庭分拣,交由废品收购站分类回收、出售给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约160万吨/年。余下部分每天近万吨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收集、运送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

四、 垃圾分类流程示意图

五、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2004年起每年约递增5%,2008年达到日产9776吨(此数据为进行填埋和焚烧处理的数字,即分类回收后的数字),人均日排放量为0.85公斤。目前,我市生

活垃圾终处理方式主要有填埋和焚烧发电两种方式。

六、 据分析,进入终处理场的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占35%、果叶占17%、塑料及橡胶占21.3%、纺织物占13%、纸占9%、砖瓦占2.6%、玻璃1.2%。其中,餐厨垃圾、果叶、塑料及橡胶、纺织物等可通过分类后进行综合利用的约占87%。

七、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主要做法。

八、 1、制订定了垃圾分类标准和方式。2004年,我局主编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随后,我局又印发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方案》和《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它垃圾等五大类。

九、 2、深入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群众参与度逐步提高。重点在学校、小区开展了普及性宣传,介绍垃圾分类新标准和分类方法。涌现了一批环保志愿者组织和企业,如分类得公司、万绿达公司、树华环保公司等。一些学校、社区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如芳村花园小区、高尔夫花园、花城湾畔、芳村小学、五羊小学等。

十、 3、在部分小区、学校、公共场所、主干道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几年来,共投放了约7000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创建了36所垃圾分类示范学校、560所绿色学校、14个示范社区、109个绿色社区。重点推进了大件木质垃圾、一次性软包装回收的工作。其中,大件木质垃圾每月可回收约3000吨;环卫部门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软包装收集活动,每年回收量达到600吨。

十一、 4、主要依托废品回收市场来进行垃圾分类。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市生

活垃圾主要依靠废品回收市场实现分类收集。垃圾分拣主要由垃圾拣拾者、环卫工人、家庭等来完成,分拣出来的废弃物通过废品收购站收运后交由利废企业处理利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垃圾拣拾者队伍从业人员约10万多人,废品收购站及临时性的收购点约5000个(其中有登记注册的2160个),每年约480万吨废弃物被回收利用,其中含生活垃圾160多万吨。

十二、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终处理量为279万吨,其中,填埋处理247万吨,焚烧处理32万吨。按照填埋处理70元/吨、焚烧处理140元/吨计算,填埋处理费用为1.73亿元,焚烧处理费用为4480万元,合计生活垃圾处理费为2.18亿元。目前,每年分类回收生活垃圾160多万吨,按目前的处理方式计算,需填埋处理费用1亿元,需焚烧处理费用2240万元。如果再加上每吨约80元/吨的运输费用,则还需1.28亿元。也就是说,这160万吨生活垃圾由于被分类分拣没进入终处理,而节约了处理费用2.5亿元。这还不包括人工收运成本和运输设备折旧等费用。

十三、 (三)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四、 1、指导垃圾分类的科学理念缺失。没有形成源头减量的理念。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今年1月才正式实施,目前,循环经济理念和节能减排意识尚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考虑末端处理较多,对垃圾的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认识不足。

十五、 2、垃圾分类尚处无序状态。目前,垃圾分类回收主要由废品回收市场自发运行。政府缺乏对垃圾分类的统一的规划,垃圾的收集、运输、再利用和终处理等环节脱节,未能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对废品回收系统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行业的自发运行存在着盲目性,容易造成环境的两次污染,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直接导致了垃圾分类不彻底、资源再利用率低。

十六、 3、垃圾分类的设施缺乏。垃圾收容器配置率严重不足,全市的垃圾分类容器配置率仅为5%。废品回收站(点)缺乏统一规划、布点。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大型的分捡中心等专业处理设施尚未建立,不能有效地进行二次分类。现有垃圾运输工具不能达到分类运输的要求。街道、社区的中转分类收集设施选址困难。废品利用处理企业分布在广州周边地区,运输和处理成本高,终端产品利用率不高。

十七、 4、指导垃圾分类的立法滞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法规,缺乏对企业、群众的合理约束。由于全社会尚未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行为习惯,仅仅依靠社会宣传动员来推动垃圾分类,显得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5、全民宣传教育不够。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的主导宣传力度不够,公共媒体的支持度远远不够,全市性的社会宣传氛围没有形成。全市垃圾分类在学校的覆盖率仅为10%,在社区的覆盖率不到5%,离国外先进城市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二、国内外垃圾分类的经验

国际上通常把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分为粗分类和细分类。粗分类以美国和德国为代表,主要是大类粗分,路边回收。即将生活垃圾简单的分类为办公垃圾(纸张废品比较多),餐饮垃圾(有机垃圾比较多)、居民垃圾等,由居民分类收集送至路边分类投放。专业公司从路边收集点统一收集后,集中采用机械化再次分拣。细分类以日本为代表,推崇循环经济和源头减量理念,依靠立法强制推动,制定实施了完备的垃圾分类法规体系。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回收到最终处理几乎完全由政府负责,垃圾细分类多达几十种,而且要求全民参与,居民按标准细分,采用定时、定点和定类的方式由专业公司分类收集利用。

各国垃圾分类大多具有以下特点:(1)法制健全,管理科学。各国重视垃圾分类立法。基本上做到了对各种垃圾分类具有严格明晰的规定和指引,同时对违反垃圾分类的行为处罚相当严格。政府在垃圾分类中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社会参与程度非常高。(2)设施完善,投放方便。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设施比较完备,而且布点合理,具备人性化的特点。如在日本,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到各个小区,种类达几十种,同时严格要求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在超市等大型公共场所专门设立废弃物等回收点。(3)垃圾资源化产业成熟完备。在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形成企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垃圾产业体系,有的城市甚至已实现了垃圾的零排放。(4)重视宣传教育。国外大多数国家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开展全民普及教育。垃圾分类手册发放到户,各种宣传资料在公众场所随处可见。

总的来说,国外的垃圾分类经过了几十年的漫长过程逐步成熟。我国总体上处于垃圾分类起步阶段。北京、上海两市基本是按照源头粗分原则分“可回收物”“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三类。两市都在大力推广居住小区的垃圾分类,并鼓励社区和机团安装厨余垃圾机就地单独处理餐饮垃圾。目前上海有450个小区、北京有1827个居住区推行了垃圾分类。广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完善的市场体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三、今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的任务,抓好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以街道(社区)为中心,规范物资回收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监管”的管理机制,建设“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垃圾循环利用模式,在全社会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主要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力争到2014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30%。用2年左右在学校、社区,5年左右在全市普及生活垃圾分类。

一是建立指导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机构。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建议市政府成立生活垃圾减量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由环卫、经贸委、供销社、环保、法制、城管、教育、共青团、宣传、规划、国土、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从源头抓好垃圾分类、减量,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节能减排,切实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总量,是当务之急。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参与,但必须由政府来主导,由强制性的法规制度保障实施,并由政府研究出台相关的奖励措施。

三是建立和规范废品回收体系。废品回收是当前最具广州特色、也是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方式,推进垃圾分类必须抓好废品回收系统的规范建设。建议采用“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所在街(镇)为主,并联合城管、工商、环保、环卫、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行业整顿,建设一批规范的废品回收站(点),逐步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回收站(点),力争5年内完成回收站(点)的规划布点建设,建立起以街道社区的网格化的废品回收体系。

四是积极推进街道、社区的垃圾分类普及工作。要在现有试点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创新分类方式,推动实施垃圾分类全民行动计划,在各区(县级市)、街(镇)和社区普及垃圾分类。

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市市容环卫局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划及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垃圾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城市管理目标。积极筹建餐厨垃圾回收处理厂。加强对余泥渣土的综合利用。(本文资料由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提供)(来源:互联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